登陆注册
13100600000029

第29章 校长与制度谁更重要(1)

孔寒冰

一、引言:追忆老校长

谈到大学的管理,很多人至今对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这些昔日的大学校长们怀念不已。在中国,一个大学的兴衰与校长的人品、胸襟及办学思想极有关联。

回顾我们那些早期有名的大学校长,均在其治校过程中凸显了令人称道的办学思想:

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办学思想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遂成为北大校训;清华校长梅贻琦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旧时清华怎么会出现了那么多的“大师”;南开校长张伯苓提出了著名的“公能教育思想”,即“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并把“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定为南开校训;浙大校长竺可桢说大学是“求是”之所,“君子盖有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以一时之毁誉而动其心哉,此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义。”“求是”乃成为浙大之校训。即使在抗战时期,浙大成为“流亡大学”,竺可桢也未改变“求是”理念:“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乱世道德堕落,历史上均是,但大学犹如海上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抗战时期)降落道德之标准”。

二、“人治”期的大学黄金时代

从以上例举不难看出:大学校长应该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秉承着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来为大学的未来发展建筑灯塔。

再者,一个大学校长应该是学者。不是学者,没有体验过做学问的艰辛,便很难理解学者、关心学者、尊重学者;学者的特点是独立思维,不人云亦云,以这种思维去办学,自然会既尊重大学之共性,又力争办出个性、办出特色。在这一点上,中国大学曾经有过很好的传统,早期的大学校长几乎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问家,以至几十年后人们提起的时候仍亲切地称之为“***校长”。

其三,作为大学校长,应该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用流行的话说要德才兼备,如果说学术成就和教育思想是大学校长必备之“才”的话,良好的个人品行及开阔的胸襟便是大学校长应有之“德”。大学校长的人格魅力源于对学校的责任感和对教职员工以及学生的关爱。

蔡元培时期的北大之所以成绩斐然,除了蔡元培的改革措施得力之外,也得益于蔡元培的人格力量。“在北大的自由主义传统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传为佳话的就是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校长蒋梦麟先生曾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而蔡先生在五四运动中积极营救被捕学生、不与“恶政治”合作的“不合作宣言”,亦颇为后人称道。

一校之长的人格力量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有知恩图报传统文化心理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有人这样形容竺可桢之于浙江大学的重要性,苏步青说:“凡是竺校长要我干的事,我都干。”谭其骧说:“我相信,浙大若能像竺老当校长时那样继续办下去,我是不会离开浙大的。”@正是有了这样的校长,在抗战期间极为艰苦的环境下,10年间(1936-1946),浙江大学由4个学院16个系增至7个学院27个系,并建立了5个研究所,教授由70名增至201名,在校学生由512名增至2171名,使浙大由普通地方大学变成“东方的剑桥”。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的成功也与三位校长的人格力量不无关系。1937年,平津沦陷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迁至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前后共计8年,为战时中国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时的教育部任命了三位常务委员,即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由三人轮流担任主席。按规定,梅贻琦可以配备一台汽车和一名司机,但为了节省经费,梅贻琦先是辞退了司机,改由自己驾车,后来干脆连汽车也停用了。1941年夏天,他出差去重庆,买好回程机票后恰遇有邮政车开往昆明,于是退掉机票乘邮车返回,为学校节省了200余元路费。正是因为梅贻琦的人格力量和教授治校的管理制度,使西南联大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延揽了大量的人才,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

三、大学发展的民主、法治趋向

今天,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竺可桢这些教育家、大学校长的名字,仍然令我等听来如雷贯耳,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之后再没有出现教育家,再没有出现可以与他们比肩的大学校长!为什么50年来竟出不了一位堪称教育家的大学校长?是中国没有人才吗?美籍华人学者潘毓刚教授曾经意味深长地说:“中国有没有人才?回答是肯定的。中国即使一万人里出一个人才,也比外国的人才多。……关键是要有一个健全的体制。如果没有健全的体制,即使有人才也发挥不了作用。”@有人尖锐地指出了现行校长任命制度的弊端:“大学校长、副校长的任命权集中于中央各部门(包括教育部)。由此,高校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校长主要对上负责。在这种体制下,往往最适于做校长的人不一定能得到上级认可。而上级任命的校长往往并不是最佳校长人选。……实际上,在高校这样的智力密集区,采取民主竞选校长或教授委员会投票选举校长的条件早已成熟。中央部门没有必要介入校长的产生过程。实际上往往是越管越乱,越管越死。……目前由于校长的行政色彩,往往不少人想做校长不是因为它是一种责任,而是因为它是一种权力,是一种待遇。”@大学的校长应该由大学认可,由代表大学的教授会选举产生后,由大学举办者发文聘任,“聘任”含有“我请你来管理这所大学”的商量语气,一般说来,通过教授会选举产生出来的校长都会对大学负责,把办大学当成一种事业来对待。同时,教授会也有弹劾校长、罢免校长的权力。此外,应该废除大学一切行政人员,包括校长、书记的行政级别,实行一套独立的、区别于党政机关的干部制度,实行严格的任期制,在位时可以享受一定的待遇,任期满后就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不再享受什么厅局级之类的待遇。

同类推荐
  •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政府公共舆论管理

    本书对此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在界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着力探究了三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一,是如何维护公众的舆论权,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问题;其二,是如何对公共舆论进行适度干预,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有限性或边界问题;其三,是政府如何在前两者基础上,正确引导公共舆论,这是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的价值取向问题。最后,在我国,加强和完善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旨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研究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不仅仅是政治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而且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深入发展的呼唤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与官员谈激励与批评艺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由此,拉开了全党和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学习的序幕。用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形成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已经成为全党和广大领导干部的共识。党政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楷模。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今天,没有千千万万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不可能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 官德

    官德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
热门推荐
  • 左相大人的小娇妻

    左相大人的小娇妻

    为图一时方便,龙湘湘女扮男装潜出府邸,却不料误入虎口,遇上中了媚药的左相大人,那左相大人药力发作,不管对方是男是女,强攻而上……醒来后,枕边人已然不见,面对自己可能侵犯了男人这事,左相大人想假装失忆……可真正失忆的却是受害者龙湘湘。她惊慌失措,一脚踩空,直接从楼梯上滚下去了,这下好了,把脑袋给摔懵了,醒来后谁也不认识,更别提被谁夺走初次了。再次重逢时,谁也不认识谁。……“小女龙湘湘,见过左相大人。”盈盈一笑,便是那百花千开,也比不上这一笑。情之一字不动则已,一动则覆水难收。……“湘湘,可愿做我的夫人?”“那,左相大人,可愿做我夫君?”
  • 王爷坏坏:宠妃无尽头

    王爷坏坏:宠妃无尽头

    霏茗悠雪,现代特工一名,一朝穿越成欧阳王朝丞相府的嫡女,她扮猪吃老虎。在她的复仇途中,遇到了披着羊皮的坏坏的铭王爷,开始了她两世的第一段恋情。悠雪“你想干嘛?!”铭王“没想干嘛啊,就是太无聊来找你打发打发时间。”悠雪大吼“滚”铭王“别着急,这大庭广众的,晚上咱们回家在一起滚。”想看霏茗悠雪与欧阳铭的倾世绝恋,铭王爷的无尽宠溺吗,进来吧。
  • 仙途破碎

    仙途破碎

    漫漫修真之路,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是无情?亦或者是绝情?且看实用且无情的刘裕,如何翻覆天下,一步步踏上修行之路,实现自己的夙愿。
  •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伯明翰学派的受众理论研究

    本书选取受众研究的视角,从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角度出发,将伯明翰学派各个时期的受众理论归结为被动性解读、倾向性解读、多样性解读和抵抗性解读四种模式,探讨了不同时期受众理论的特征。体现了传播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 圣域龙皇

    圣域龙皇

    一滴血一段情,万千强者为之纷纷陨落。满目疮痍的众神之地被创世者一怒冰封,众神之怨波及千里,弹指一瞬间,神界物是人非。少年独自外出游玩拾得龙皇之戒,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这个拥有万千强者和炫丽魔法的大陆上少年将怎样主宰乾坤?龙血出,天地覆!万千强者,我主沉浮!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多闻道人

    多闻道人

    记不清这是哪一年,夹杂在岁月里的一个隐秘的年代,一个封神后的时代。不曾被历史书记录的年代,但却被岁月的史书深深印刻在了无人能够寻到的地方。若真真要论时代的话,却是在鸿钧老祖调停了三教矛盾,突然销声匿迹之后的事情。在这段修仙盛行的时代里,在五大门派修行的人几乎占据了整个修仙界的绝大部分的人才,或许不仅是人才,天才,奇才,鬼才也同样层出不穷。
  • 圣诞夜惊魂

    圣诞夜惊魂

    选自狄更斯的恐怖小说,包括《圣诞夜惊魂》和《我的鬼屋经历》等两篇小说,这些故事都是狄更斯最受赞扬的作品,读者可以从中一窥狄更斯恐怖小说的天份。尽管有些故事读来让人不寒而栗,但也有些故事带有喜剧色彩。狄更斯在故事中插入代表性的诡异喜剧情节,安排最难忘的角色登场,包括人和鬼,让这些故事跃然纸上,成为一幅幅独具诙谐风格的浮世绘。
  • 九墟

    九墟

    星海做砚,道法为笔,聚众生之愿化墨,铺苍茫无尽,书吾之令,以吾之名,赐天地永恒!
  •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蛊惑药王:邪女驭夫

    她说:“嫁不嫁!?”他说:“我只娶!!”他的爱,是大爱,守七城独弃她;她的爱,是小爱,独爱他毁七城。他说:“倘若再有重来一次的机会,定以你为天,以你为地,不离不弃。”一切结束在开始之前,一切的开始都在结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