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0300000003

第3章 旅游与民俗(1)

编者按:2005年春节期间,北京市哲学会美学研究会组织了一次“黄土地民俗之美田野考察”。黄土地泛指陕北。考察点主要为:佳县县城、道教圣地白云山、米脂县城、李自成行宫、杨家沟马氏新院、刘家峁姜氏庄院、孟家畔窑洞山村、鱼河镇、神木县城、二郎山、清涧县城、延安、洛川民俗博物馆等。主要考察内容有:年节、元宵节民俗活动,如秧歌、庙会、“打野火”、道教活动、“转九曲”、“转灯”、火塔塔闹元宵、唢呐演奏等,还赶上了过“白喜事”;民间建筑,如窑洞人家、道观、米脂古城、李自成行宫、神木四合院;民间艺术,如秧歌、唢呐、道情、剪纸、石雕、陶瓷、麻绣、布艺等。考察的主旨是为了发现民俗的审美价值,揭示民俗的现代意义,认识民俗与文化的独特关系,引发对于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特性等方面的思考。这组文章,就是参加考察的部分会员的思考成果。

民众的狂欢——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与审美价值

王旭晓

内容提要:民俗活动是指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民俗事象,是一种民众的狂欢。民俗活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是在亲历与体验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揭示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与审美价值,思考民俗活动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民俗活动、文化底蕴、审美价值。

民俗活动是指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民俗事象。2005年我们参加的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主要有秧歌、庙会、“转九曲”、火塔塔闹元宵、唢呐演奏、“打野火”等,还赶上了过“白喜事”。在这些活动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种民众的狂欢!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正显现在这种狂欢中,民俗活动的审美价值也体现在这种狂欢中!本文试以亲身体验为基础,揭示民俗活动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

一、陕北元宵节民俗活动描述

在陕北这片黄土地上,有各种各样的节日,用当地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七大节,八小节,还有二十四个渣渣节”。其中,年节即春节或称过年,是大节中的大节,是民众心目中的一件大事。而过年,实际上是指从腊月开始,经除夕、正月初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段日子,元宵节是过年中的高潮与结束,也是民俗活动最集中、最有典型性的节日。

元宵节最主要的节目是“闹红火”,秧歌是不会少的。秧歌是陕北年俗中的主角。

在春节期间,各村各乡都要组织秧歌队。秧歌队由“伞头”带领,挨门挨户到各家拜年,俗称“沿门子”。而在此之前,先要“谒庙”,即敬神,给神拜年。元宵节时,秧歌队就要进城“闹红火”。正月十三,我们在鱼河镇参加了“闹红火”。这个古老的小镇这一天汇集了十几队秧歌。各秧歌队一早就汇集到城隍庙“谒庙”,由伞头带领,向城隍及四方各路神仙进香跪拜,祈祷神灵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四季平安。然后吹打奏乐,扭起欢快的秧歌。每队秧歌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服饰鲜明,多为红袄绿裤,脸上浓妆重彩,手持彩帕、红伞,秧歌的动作幅度很大,动作或活泼轻巧,或奔放粗犷,加上以唢呐与鼓乐为主的乐队,唢呐嘹亮奔放,锣鼓声震四方,似乎连空气都在颤动,那真叫一个“闹红火”!

秧歌队还各有特色和绝活。其中有一队古秧歌最引人注目。所谓古秧歌,是指早期秧歌队为了敬神,不让女性参与,女角都由男性扮演。这队古秧歌也同样。秧歌队中的女角,从年轻女孩、媳妇到老婆婆,都是由男性扮演的。当然,现在的男扮女装,已经失去了传统秧歌中的意思,成为一种让人开心的特色。这队古秧歌中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满脸白粉没有遮住他的白胡子茬,但很明显化妆的是一个女角,红衣红裤红抹额,还有高高的胸。脸上右边是一个红苹果,左边是一个红桃子,耳朵上挂着一条长长的红辣椒当作耳环,手里拿着鹰羽扇,扭着腰肢装女人,令人忍俊不禁,给秧歌加上了许多诙谐有趣的成分。

秧歌队在谒神之后,就上街或到各家“闹秧歌”。每到一户,伞头会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问候或祝福,由秧歌手们伴唱,然后才是扭秧歌。我们跟着那队古秧歌来到一家,伞头唱完后,就是秧歌队的表演。

在鼓乐的伴奏下,秧歌的表演队形不断变化,却和谐规范。据介绍,队形有“十字梅花”、“过大桥”、“富贵不断头”、“天地牌子”、“房套房”、“缠线板”、“双蒜瓣”、“双龙摆尾”、“双卷芳心”、“花手绢”、“五角星”等等,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场秧歌持续半小时以上,最后鼓乐节奏越来越快,舞蹈的动作越来越大,欢乐的气氛似要冲破院墙!表演后主人会拿出酒枣、花生、瓜子、糖果、香烟等款待秧歌队,休息片刻后秧歌队就去另一家。

在我们考察的那些天里,无论是在县城、小镇还是村庄,秧歌可以说处处都能碰到。秧歌最表现出节日的狂欢气氛。

在鱼河镇的庙会中,除了秧歌以外,还有不少求神拜佛之事。在城隍庙的院子里右角,放有一个小小的屋子,几个孩子在两个道士模样的人指挥下在屋子里钻进钻出。我仔细地看这屋子,原来是城,还是天上的城,四边分别开有东南西北四个天门。孩子们钻天门叫过关。我看见有一个小女孩来过关了,那两个道士一个把南门,一个把北门,领着孩子从东门进,北门出,又从西门绕回,南门绕出,几个回合后,又让女孩跪在南门前,拿着她一个红线系着的黄纸符在门上绕了绕,挂在她脖子上,然后让她转身跑开,她一边跑,道士拿着一把小苕帚在后面假装着扫,无非是把邪气赶走的意思。接着是四个孩子一起来过,一个大点的女孩领头,最后是一个路还不大走得好的娃娃,过门时老是要道士或妈妈帮忙,一路跌跌撞撞的,很好玩。然后来了个爸爸领着个男孩,我乘机与那爸爸聊了两句,他告诉我这过关是要让孩子顺利地过去一切关口,并强调说那一根红线与一张黄纸要24元钱。不过为了让孩子顺利过关,这钱还是要花的。我在过关的地方待的时间并不长,但这里一直有人光顾,道士们生意还挺好的。

城隍庙里还有一个在墙脚临时搭起的佛堂,很红火,像是在做道场。里面有和尚、尼姑,还有留发的甚至烫发的俗家弟子,都在念经。外面的人虔诚地在烧香,在跪拜。

佛堂旁边是城隍正殿,非常挤,许多人排着队在神像前求签,几个道士都顾不过来。

正月十四晚我们在米脂县城“转九曲”,也叫“转灯”。这是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人们用高粱秆(现在已经改用其他材料)栽成一个四方形的阵,阵内设360杆旗,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白、青、黑、赤、黄立幡,并以360盏油灯设于旗下,形成九曲回廊,没有重复路径,称“九曲黄河阵”,据说是模仿古代战争军事布阵。东西设两门,一为进门,一为出门,象征两仪,四方四正的四处城壕,象征四象等等。

正月十三点灯,十四开阵,十六日过了子夜结束。转九曲开始鼓乐齐鸣,由秧歌队打头从进门进入九曲阵,人们随后跟进,随阵转,如果能走通九曲由出门顺利出关,则表示一年通顺大吉。因此转九曲时人们成群结队,前呼后拥,非常热闹。

转九曲时还发展出一种习俗,即“偷灯”。“偷灯”是受到鼓励的,守灯人会不时高呼“偷灯养小子哩”,鼓励年轻的媳妇偷灯。民间相信偷个红灯生儿子,偷个绿灯生女儿,不知“红男绿女”是否由此而来。

九曲阵边与十字街头有“火塔塔”与唢呐演奏。“火塔塔”是用大煤块垒成高高的宝塔状然后点燃的,既照明又取暖。围着“火塔塔”有唢呐演奏。唢呐班子一般由两支唢呐、一面小鼓、一对小镲、一个乳锣组成,吹奏起来却十分热闹。传统的曲牌一曲连着一曲,嘹亮的唢呐声响彻夜空。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我们是在神木过的。元宵节的节俗在这个晚上得到了充分的反映。白天,在神木的老街上用煤块叠起了“火塔塔”,隔不多远就有一个,还有用各种彩色轻薄的材料搭成的城楼、牌楼、宝塔、小庙,两边的屋檐下都挂满了红灯。到晚上,火塔塔点着了,烈焰熊熊,火光冲天,所有的城楼都亮了,还有各种灯饰。戏台上的晋剧歌声嘹亮,老街上人声鼎沸,人们摩肩接踵,喜气洋洋,孩子们手里还拿着发光的玩具与小小的灯笼,增加了节日的气氛。那座在街心横着的临时小庙分为两层,上层的中间坐着一个身披袈裟的僧人,在大声念经,庙前的人拥挤不堪,不少人在跪拜、求签。还不断地有鞭炮、焰火,夜空中绽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礼花,与下面的灯火交融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景。

我们还参加了孟家畔村——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的“打野火”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祛邪仪式,一般在正月十六晚上举行。

院子里烧起一个火堆,家里的人一个个地从火上跳过去。小孩子由大人抱着跳,老人抬着过,出门在外未归的人,由家人拿着他的枕头或穿过的衣物在火上扔过去。这样就把一年的邪气都去掉了。“打野火”时有乐队伴奏,洪亮的唢呐和清脆的锣鼓很快就把村里的人都招来了。在火上跳完后,就是民众的狂欢,围着火堆扭起秧歌来。

在这个村子里,还赶上了一场农村的“白喜事”(表明去世的是高龄老人)。我们听到满山的鼓乐声,那是办丧事的家里在吹打,村子里有点亲戚关系的人一天三次都要去磕头,有一整套的仪式。我们在山路上看到了迎幡回来的人,那幡是用来在出殡时引路的,彩纸扎成,五彩缤纷,顶上站着一只白鹤,有“驾鹤西归”之意。在鱼河镇的庙会上,我们看到了另一场“白喜事”出殡的整个队伍。这队伍走在了喜庆的秧歌之前,据说喜庆的秧歌是要为它让道的,因为人们遵循“人死为大”的古训。队伍的最前面是乐队,由五六个乐手组成,然后就是一个大幡。幡后面是孝子的队伍,孝子们都穿白衣戴白帽,举着或抬着各种纸扎的模型,后面一溜举着花圈,表明着与现代丧礼的结合。

二、民俗活动的文化底蕴

民俗主要是指“民众的风俗习惯”,或称“习俗”。民俗之所以被称为“民俗”,是指它与上层社会的文化不同的、但相对应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汉书》中写道:“上之所化为风,下之所化为俗。”上之所化,指上层社会由上而下的教化,有一种推动的力量,所以叫风;下之所化,指下层民众用以自我教化的东西,它在民间为人人所习,所以叫俗。民俗有传承性,因此民俗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含量,每一种民俗内涵有几百年、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丰富历史信息。

以节俗来看,年节与元宵节都是定型于汉代,而其形成原因则可追溯到更远的历史。年节为百节之首。年是个时间概念,年节与计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也是最早形成的节日。据文献记载,我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开始观测天象变化以指导农业生产。到周代,人们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循环,逐步认识了“年”的时间概念。在《说文解字》中,对“年”的最早解释是“谷熟也”,“有年”即农业有收成,“大有年”指农业大丰收。与此同时,出现了人们欢庆农业丰收的活动。这种欢庆活动在新旧交替的时候进行,就是年节的雏形。到汉代,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年节风俗活动的环境和物质条件;历法的定型又使年节有了固定的时间。如汉初沿用秦代的颛顼历,以今之九月为一年之终,以十月为一年之始。汉武帝时改颛顼历为太初历,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并把二十四节气订入历法。从而使年节风俗活动有了固定的日期,年节也基本定型。这时的年节,已经从周代产生的年终庆丰收和祭祀祖宗的习俗扩大到驱鬼避恶的活动。

正月十五是新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是为元宵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武帝时祭祀“泰一”神。《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这种在甘泉宫大张灯火、通宵达旦地祭祀太一神的做法,加之夜晚常有流星经过祠坛之上,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到了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印度佛教界有正月十五僧俗众聚观佛舍利放光的习俗,认为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从此,自汉武帝起正月十五放灯祭太一神的仪式与燃礼佛的仪式相结合,使得正月十五夜城乡通宵灯火辉煌,士族庶民都可以外出观灯游玩。《艺文类聚》记载:“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以昏时到明,令夜游观灯。”

节俗的内容,主要是驱鬼避恶、祈求吉祥。

民俗中的庙会活动,是原始宗教、人为宗教、祖先崇拜、祭祀、占卜、巫术、禁忌等习俗的集中表现。所以,在庙会中,佛教与道教诸神,城隍菩萨、关公等神化的历史人物,女娲、黄帝、炎帝、后稷、文王、周公等人类祖先,仙师鲁班、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酒仙杜康等行业祖师,乃至山神、土地、牛王、马王、水神、龙王、太岁、树神、虎爷、狐仙等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对象,都是人们顶礼膜拜的神灵,其内容主要也是驱恶祈祥。

至于婚丧礼俗,更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包括了关于“封建主义”与“现代化”、中国(近)现代化:在封建羁绊中步履维艰、封建制度的覆灭和现代化的起飞、封建主义:新时期现代化的沉重包袱、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等。
  • 绩效预算信息论:信息视角下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与改革

    绩效预算信息论:信息视角下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与改革

    本书基于对政府预算行为人及政府行为特征的基本假设,提炼概括出政府绩效预算所需要的信息理论的基本框架,并从信息视角诠释了政府绩效预算的管理内容与特征,并通过美国、英国及我国政府绩效预算的实证分析,验证所提出的理论体系。
  • 金融风暴(上)

    金融风暴(上)

    19世纪,欧洲有六大强国,大英帝国、普鲁士(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奥匈帝国、俄国,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这个家族还有另一个显赫的外号,就是“第六帝国”。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形容20世纪二战前的美国的情况“民主党是属于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是属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其实在这句话后面还应该跟一句“而洛克菲勒和摩根,都曾经是属于罗斯柴尔德的!”
  • 20几岁懂经济 30几岁不受穷

    20几岁懂经济 30几岁不受穷

    本书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古往今来的有趣故事中,为20、30几岁的年轻读者奉献上精彩的经济学知识和智慧。阅读本书,读者不但能领略到经济学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工作以及未来的人生,从而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对自己有益的选择,拥有成功、幸福的人生。
  • 金色的诞辰:武威区域经济实证分析

    金色的诞辰:武威区域经济实证分析

    本书内容有文化是明天的经济、民勤湖区的贫困问题怎样解决、走符合武威实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何启动运用好民间资金、着力把草畜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等。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肆意飞扬

    重生之肆意飞扬

    刚跟混蛋前夫离婚的高岚,刚出登记处就被一辆无照豪车撞飞。以为就要永世安眠了,没想到一睁眼回到十几年前。“老爸老妈,来来来,我有十几年的经验,来让我带着你们发家致富!”“小孩子一边去。”两个同样的灵魂重叠重生,于是有了特异功能。我的老天啊,只能够隔空捡杯子,隔空扔鸡蛋的异能有啥用,还不如让我中个超级大奖呢。学习上争当学霸!老师:“高岚你怎么又不交作业!我要叫你家长!”最没想到的是,初中别扭了三年,又转学的男生竟然暗恋自己!老天:“每一对土肥圆都是潜力股!”高岚:“……”这就是一个“真”大龄女鸡飞狗跳却又肆意飞扬的生活。PS:男主不只是潜力股,绝对是钻石级潜力股。再PS:开头慢热,请姐妹们不要捉急。
  • 花千骨之画骨奇缘

    花千骨之画骨奇缘

    花千骨和白子画的爱恋,其中还有各种情敌。
  •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小幽默 大智慧全集

    生活中不能没有幽默,幽默是人生的智慧之花,聪明人不一定善于幽默,但幽默的人一定聪明。我们不要抱怨自己没有幽默感,其实,只要留意一下,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创造幽默佳境。有了幽默,在人生困惑纷至而来中,它会帮你变被动为主动,以轻松的微笑代替沉重的叹息;当你在严重的沮丧中不能自拔时,它会给你心灵的翅膀,让你精神得以超越。幽默也许从来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至多不过是博人一笑。但其中的智慧又有谁深深地体悟?其中的道理又有谁静静地反思?本书每个小幽默后都有智慧提示,让人发出笑声的同时一并开窍。
  • 腹黑校草的专属甜心

    腹黑校草的专属甜心

    说好的冷酷,一脸拒别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呢,那么这个在她面前不要脸的又是谁?“老婆,我累了,要亲亲”“老婆,你累了?要不然我们来做一点有易于身心的事呗”这场爱情里,没有谁输谁赢,因为他们都赢得了彼此和这份美好的记忆。
  • 萌妻来袭:奶爸老公NO.1

    萌妻来袭:奶爸老公NO.1

    他,冷酷霸道,腹黑邪魅,坐拥亿万身家,黑白两道通吃。她,狡诈多变,调皮可爱,坐拥他的亿万身家,软硬不吃。初见,她尚在襁褓,内敛如他,不想却被一个婴儿的笑容所俘获,喂奶,换尿布,不假他人之手,却还乐此不疲。当呆萌撞上腹黑,当活泼遇上面瘫;到底谁胜了谁?到底谁扑了谁?养妻路漫漫,必将下而求索!
  • 西方法律十二讲

    西方法律十二讲

    《西方法律十二讲》以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为基本线索,从制度和思想两个方面,对西方法律的面貌和精神进行讲述。在书中,你会看到古代希腊城邦和西方法治的关系;多元统一的话方法治结构;不断超越和批判的自然法思想;法律与宗教之间的千丝万缕;英国的大宪章和美国宪法对权利和自由的保障;神明裁判、陪审团,乃至现代的沉默权的司法运作;古罗马和近代德国的伟大法学家;戴马尾头套的英国法律贵族和四大律师学院的出庭律师等等。西方法律源远流长,支脉纵横,但是本书采其主流和精华,既有一定的学理分析,也有浅显易懂的历史描述,并配有大量历史图片,力求雅俗共赏。
  • 步步桃花:魅君小傲妻

    步步桃花:魅君小傲妻

    魅力四射,绝世无双,夫君原来是桃花!萧姚望着身上的藤蔓把自己包成木乃伊,嘴角抽搐,抬头对上某男的眼睛咆哮:“妖孽你敢动姑奶奶!”某男掏耳淡淡的回复:“哪敢啊。”“那还不放开我!?”某男冷笑一声,说道:“放开你?谁给我生儿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她真不该招惹这妖孽!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 混沌天神的眼泪

    混沌天神的眼泪

    别惹老子,否则老子掀了你家地基。你得到龙族的血脉想用它来强化肉体,不好意思那是我兄弟,所以这东西是我的!别给老子叽叽歪歪赶紧开打,我还得回去斗学妹玩呢!只要是我的女人谁也别想动她一根汗毛。就算是老丈人也不行!背叛我的从来都只有一个下场,免费送他见老祖宗!
  • 重生潜入大时代

    重生潜入大时代

    重生八十年代,只想在这个中国腾飞的大时代里赚点小钱,帮帮朋友,助助亲友,过上轻松自在的小日子,没想到自己的重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世界从此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