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0300000012

第12章 旅游与文化(3)

(3)与自然风景区相比,广阔的农村地区具备各种软硬件上的优势,如小规模的市场氛围、可达性、劳动力资源、多余的住房空间、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产品,以生产为核心的农村文化、对城市人口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等。

(4)处于自然、人类社会边缘的农村,其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具备更强的适应及承载能力,体现出更丰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适合各种各样强参与性的游憩活动开展。

二、中国乡村旅游的特殊性

如上所述,乡村旅游主要在大城市以及着名风景名胜区周边如火如荼的发展并非偶然。在我国,乡村旅游不仅迎合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还迎合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在城市,难以自行消化的休闲需求飞速膨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空间狭小、缺乏情趣等生活状况促使人们产生强烈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尽管早在上世纪中叶,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数量激增,住宅、商业土地面积不断增加,公共绿色空间面积进一步压缩,直接导致我国城市人居环境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在生存空间、大气质量、水质量、眩光、噪音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据统计,我国600多座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足10%,这与城市中绿化面积的缺乏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意味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多样化和结构升级,旅游主体由“贵族”向“平民”转化,广大工薪族成为中坚力量。城市中仅有的绿化面积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不断膨胀的休闲需求。城市自备车的普及、闲暇时间的调整、“双休日”制度实行,导致一至两天的中短途旅行成为可能。城市近郊的乡村成为将城市人口休闲需求加以消化的主要区域。

另一方面,我国存在严重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农村贫困人数居高不下、社会发展严重滞后、财政吃紧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2004、2005两年“三农问题”连续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问题,体现了农村问题的严重性。魏小安(《三农旅游的发展》,2005年)认为,在农村地区发展旅游,对农村而言,有助于体现农业多功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农村培育第三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助于就地形成市场,帮助农民向非农产业转化;有助于招商引资,帮助农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有助于农民观念的转变,提升农业人口素质,保护传统文化。

对旅游业而言,在农村地区发展旅游,有助于促进旅游业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更全面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下,乡村旅游对三农问题的解决确实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与作用。

诚然,如其他文献所言,中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然而因其独特的起源和所面临的现状,使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种种特殊性,包括发展超前性、体系复杂性,以及在国家经济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等等。

三、中国当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乡村旅游作为传统旅游的替代产品而蓬勃发展,在于它在绝佳的区位条件下,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与传统旅游产品相似的产品和同样品质的体验,同时避免了传统旅游的不足。

众所周知,传统旅游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的进一步发展:(1)时间距离成本大、可达性差;(2)费用昂贵;(3)发展受环境容量的限制;(4)游客活动受气候、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等各种限制,难以尽兴。

笔者认为,当代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旨在尽可能地发挥替代性旅游的优势,从传统旅游项目那里争取客源,同时发掘潜在客源,保持可持续发展。其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发展规模。

1.对策一——区位与选址

替代性旅游的优势首先源于有利的区位条件。传统大众型旅游的游客出行一次须支付高昂费用,同时花费较长时间。我国乡村旅游景点多分布在大城市郊区或着名风景区周边,其客源主要来自于大城市居民以及前往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者,同时由于其选址具有灵活性,依靠整体优势,客观上避免了传统旅游的不足。

根据吴必虎等的《中国城郊型休闲农业吸引物空间布局研究》,城郊型乡村旅游景点在大城市郊区的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总的来说,由于出游时间限制在一至两天,100公里范围内的旅游成本较容易让人接受。因此,100公里成为围绕城市开展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距离衰减现象中存在的一个最小距离称为出行阈值。在这个范围内,旅游者不认为他们在离家旅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乡结合带”也导致在这一范围内不能满足旅游者“远离城市、逃脱喧嚣”的要求,促使游客主动作出增加出游距离的决定。因此,乡村旅游的区位选择也应注意避免城乡结合区域。此外,在距中心城50公里地区卫星城或次一级中心地密集带同样是乡村旅游的低谷带。游客会绕过这些城市化特征明显的地带而选择更远一些的中远郊区。因此,乡村旅游的选址也应避开这一区域。

通常,处于离城市30公里和80公里的区域较适合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展,分别称之为近郊型乡村旅游和远郊型乡村旅游。近郊型乡村旅游的特点接近于都市农业,市场规律在这里得到良好体现,农事文化与城市文化交融。远郊型乡村旅游相对于城市独立,乡土气息浓郁,民风淳朴,田园广布,提供旅游者返璞归真、恬淡安适的体验。

在进行选址时也应考虑可进入性问题并核算交通成本。对可进入性的评价取决于自然条件(植被、地形等)以及人工条件(交通方式、道路状况等)。游客进入景区的线路在景观上被称作“廊道”。为了将游客吸引到旅游区,廊道的景观也同样能够增加可进入性。此外,资料显示,根据景源与廊道的空间关系将景源分为尽端式以及过境式两种(如下图)。由于乡村旅游结构松散,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当距离。为延长游人停留时间,一般应尽量选择尽端式,避免过境式。因此,大多数区域旅游呈现放射状结构,如丽江。实践表明,这种“尽端式+放射状”的结构,有利于同一区域不同旅游地在内容上和经营模式上拉开距离。

2.对策二——资源与产品

乡村旅游的旅游吸引力远不如传统旅游,却具有传统旅游所不具备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乡村旅游的旅游资源以地方农业经济、农村自然环境和农村民俗风情三者为核心,这三者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过组合可得到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地域辽阔,农作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本身存在产品大路化、特色农产品不足的缺陷,对同一地域的乡村而言,无论自然环境、农村聚落、生产技能都是差不多,并不具备很强的差异性。因此,必须依靠旅游规划进行优化组合,相邻地区选取不同主题,突出整体优势来吸引游客。其中,突出项目的参与性是乡村旅游产品优化组合的首要任务。

(1)乡村旅游作为传统观光民俗游的替代品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为主题,以田园自然景观、农业产业景观和乡村聚落景观为依托的休闲旅游产品。首先,乡村旅游应提供一种符合本地特色的旅游氛围。

其次,要为旅游者提供一套一流的服务体系、一段相对完整的经历。乡村的房舍、道路、标识、资源包装、餐饮都应具有乡村的烙印和气息,使整体环境处于一种有机的融合。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通过“动”、“静”两方面来塑造。除观赏外,参与性项目必不可少,设置乡村农作体验和民俗体验活动项目,让旅游者亲身经历乡村的民俗民风和农耕文化。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不足,仍囿于传统大众旅游走马观花的僵硬模式之中。笔者走访了上海崇明前卫村,其仅有的一处参与性质项目“瀛洲古村落”也不过是一个传统文化展示区,摆了些旧时的玩具让游客自行体验,而这仅有的参与性项目如今成为前卫村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

(2)乡村旅游作为绿色生态旅游的替代品

由于乡村自然景观同时具备生产性、生活性与生态性三重属性,毋庸置疑,乡村旅游具备生态旅游的内涵。在对开发规模进行限制的前提下,乡村旅游在某种程度上对乡村自然环境有着促进与优化的作用。由于当前对乡村旅游和替代性旅游的认识不足,乡村旅游的开发者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导致旅游区规模越来越大,人工景观越来越多,产品与活动越来越泛,最终背离乡村旅游的初衷。

(3)乡村旅游作为传统定点式度假游、休闲疗养游的替代品

定点度假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定点度假在欧美已经完全成熟。欧美游客一次出行时间从五六天至一两月不等,一般选择固定地点住下,间或到邻近景点游玩一两天。伴随闲暇时间的增加,费用高昂的度假区已不能满足需要,低消费的住宿设施逐渐受到关注,而乡村旅游以其低廉的投资、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比传统度假区更适应这样的趋势,更富竞争力。

(4)乡村旅游作为传统修学旅游的替代品

旅游的主要目的无异是为了获得某种体验,包括感性的愉悦和知性的充实,前者是观光民俗旅游兴起的原因,后者则体现了旅游的教育功能。农业是提供教育体验的最理想产业,农场孕育多样化的动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完整的户外自然教室,农业生产过程与技能也提供可参与的劳动技能教学。无论近郊型乡村旅游还是远郊型乡村旅游,都具有传统大众旅游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和可达性优势,中心城市的大、中、小学更愿意选择地理位置较近、交通方便、设施齐全的城市郊区作为校外教育场所。

3.对策三——市场与价格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人们的休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旅游向各种替代产品让位是必然的。

笼统来说,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中心城市的城市居民,然而,中心城市的城市居民的出游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过去那种导游举着一面小旗,一大群人跟在后面,辗转于各个景点、定点购物商店的“快餐式”、“牧羊式”、“赶集式”旅游已经失宠,取而代之各种“个性化”旅游方式,如自驾车游、自助游、探险游、休闲游等,标志着人们的旅游心理更趋理性与成熟。同时,由于工作繁忙及快节奏生活,旅游的具体形式也由过去的周游式向定点式转变,度假旅游逐渐受到欢迎,而伴随着休闲时间的增加、度假次数的上升,费用高昂的旅游度假区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低消费的住宿设施逐渐受到关注。

比较而言,城市郊区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农民住房以及现成的低成本劳动力。一般情况下,只需对其进行极少量投资就可以启动。因此,城市郊区在价格方面,具有传统旅游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4.对策四——容量与社区参与

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一项重要标志。只有让农民参与乡村旅游,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机会、解决严峻的“三农问题”。

旅游者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的矛盾是传统大众旅游的重大课题,而对于乡村旅游来说,这两者关系本质上必须是和谐的。乡村旅游最早始于1855年的法国,为一群贵族到巴黎郊外农村度假、学习和参与农村劳作,并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可见,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的主要特点之一。可以说,没有社区参与,就不是真正的乡村旅游。在我国,农民也应是乡村旅游最大的受益者,这与乡村旅游的初衷是一致的。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有“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等,我国城郊型乡村旅游,农民多以村的形式有组织地参与旅游,村委会作为农民集体的代表承担了乡村旅游开发者、组织者的角色。可见,在乡村旅游中,当地社区和居民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是旅游业与当地社区协调发展的典范,也是传统旅游无法比拟的优势所在。

5.对策五——基础设施与接待服务设施

乡村处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边缘,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与传统大众旅游地处于人迹罕至、人工设施空白不同,乡村旅游是建立在初级人类聚居环境、初级市场基础上的旅游业,交通条件、接待服务设施、游憩设施,甚至通讯设施都有一定的基础。城郊型乡村旅游更是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可达性和接待服务条件都有一定基础,只需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就可投入运转。

这是乡村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的有利条件,是乡村旅游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的根本原因,是乡村旅游最主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6.对策六——政府与媒体的协助

乡村旅游具备市场需求和旅游地发展需求双重有利条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大量政策以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应配合政府的工作,建立相应的民间组织与媒体组织,包括网络预订服务系统的完善等。

同类推荐
  • 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

    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研究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维护本国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石油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如今石油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重要战略物资。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石油需求与生产的缺口将继续扩大,石油进口不仅面临全球石油分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还要面对价格经常波动的国际石油市场。因此,研究中国对外石油战略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总结了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主要应用模型:尝试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区域流动人口规模预测,以期更好地描述未来特大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幽默图解经济学

    幽默图解经济学

    GDP、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本书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你以更经济、有效率的阅读方式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好玩、幽默;经济学可以这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笑着学,躺着学,玩着学……从现在开始,向板着面孔的经济学说再见!
  • 房地产金融学概论

    房地产金融学概论

    本书共分十章,从房地产金融的基础知识入手,对房地产抵押贷款、信托、保险以及房地产与资本市场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使读者能够对房地产金融有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介绍房地产金融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地介绍了房地产金融的一些实务操作。同时,本书还对房地产金融的一些前沿问题,如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物业维修基金等作了详细介绍。
  • 权利的轨迹:大转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权利的轨迹:大转折时代的政治经济学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对于政治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进行教学和研究的成果。作者在本书中采用了沿着资源配置的轨迹、以资源配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实际权利关系作为研究重点的写作方法和体系。通过对于消费、生产及分配诸环节的互动研究,努力揭示权利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演变的轨迹,并对权利不对称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作了对策性的思考。
热门推荐
  • 蓝调之弦:我还是要爱你

    蓝调之弦:我还是要爱你

    匆匆那年的葱葱岁月,你是否还记得吗?那个整日在你背后悄悄地跟踪,悄悄地爱慕着你的那个女孩,你是否会想起她吗?正如“红玫瑰”里边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只孤立的小船只,在一片深不可测席卷风浪的海域中,在各自的方向艰难前行。但是,哪怕这个世界只剩绝望,我也要穿过绝望看到希望只为有那么一天,与你相见。为爱重生!“小刺,我曾经以为互补的世界一定会很美好,可是,我错了,我输了。结束吧!”“我哪里做的不好?我改,我一定会改!”“…………”“不同世界的人,走在一起是种折磨吧?小刺,我再也不想伤害你了。”“哪怕两败俱伤,我也不会放过你!洪皓霖!”
  • 最强男技师

    最强男技师

    打工的时候,遇到了曾经追求我的丑比。多年不见,她俨然变成了一位白富美,可我却还是个吊丝。最糟糕的是阴差阳错之下,我成了她手下的男技师……
  • 凤凰劫:千秋莫负

    凤凰劫:千秋莫负

    “此战,我若赢……”他看向她,目光温柔,语气中是对未知的担心,此战凶多吉少“我陪你君临天下。”她握住他的手,眉眼弯弯,笑得恬淡“我若输……”她笑意更深,“我立马改嫁!”群号:204188527知音体内容概括:原著——为前妻登上神仙宝座,八旬教授不畏牛鬼蛇神本文——腹黑混血妖孽少年为何恋上娘亲的高龄师父?牛鬼蛇神同读者见证千百年前旷世畸恋!【PS:本文原著向,逗比吐槽风,几万字带你看完封神演义和一段逗比的爱情故事】
  • 乱贼

    乱贼

    前世他是一个快到三十岁的青年男人,碌碌无为,被朋友欺负,被女人蒙骗,谈不上极端善良,仅仅只是一步两步按着自己的足迹慢慢的在各行各业努力攀爬,那一刻的他,只想活着,活得更好,让那群冷眼旁观的亲戚与自以为是的上位者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道少年穷,但是很不幸的在一场匪夷所思的事故中一命呜呼,等他睁开眼睛时,就已经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而且身为段氏一族的下任继承人,段峰。一个活了三十年的平庸男人侥幸死里逃生之后,穿越到从出生起,就被誉为天才的身躯里,这一刻,他很兴奋,很迷茫,权势与地位唾手可得之后,那是何等的幸运与危机?这里有所有经典小说该有的东西,爱情,友谊,权势,金钱,谋略,值得期待,也值得观赏,且看一代奸雄,仰天高呼,“乱世宁为窃,求生必为贼。”的霸气所在。
  • 孤岛舰娘

    孤岛舰娘

    一个年轻的提督受到自己秘书舰的蛊惑,脱离了联合司令部,带着自己的舰娘在海上杀到一座废弃的海军军事基地,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孤独的镇守府,原本是美好的梦想渐渐离他而去,麻烦的噩梦却一个接一个接踵而来,没有司令部的补给舰队为他们提供补给,这个年轻的提督只能靠以战养战来养活自己。
  • 霸道王子的可萌甜妻

    霸道王子的可萌甜妻

    王子翼:“林可萌,我喜欢你。”林可萌:什么?他居然喜欢我?为什么?当收养了她14年的爸爸妈妈的宝贝儿子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她傻了。她决定要出逃,可是为什么第二天便被捉了回来。“好吧,我发觉有点喜欢他了”……
  • 和撒旦交易:骑士团长要寻美

    和撒旦交易:骑士团长要寻美

    身在美男集中营撒旦学院,作为“捣蛋天使骑士团”的团长,颜兮兮发誓要将学院清一色美男收了,可惜总有个撒旦校草在一旁虎视眈眈!!不仅动不动亲她,更是把她视为已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已售罄

    爱已售罄

    为了追寻年少时暗恋的男孩,选择了北漂,然而命运的交错,使她一直流离在他的世界之外。北漂一族的辛酸、文学圈的潜规则、明星的“枪手”,以及一直萦绕在她心中的那份隐秘而不得的爱……都在这部80后北漂女孩的半自传体的小说中一一呈现。
  • 战封

    战封

    他们,在死亡线上游走。【书友群:250537402】看不见明天的光辉,在黑暗处默默擦去武器上的血迹。穿越巅峰科技的科幻,奔逃神秘强大的修真,厮杀肉体刚强的武道,战袭剑与魔法的魔幻,搏命未知异度的空间……这无限的杀戮世界代表相同的选择题,挣扎着疯狂,或是卑微的死去。他们只是凡人,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凡人。但正因为是凡人,才有超越一切的潜能。风在吼!血在流!纵为骨,也要轰开那一扇枷锁,获取真实的自由!纵为骨,也要战破那一方命运,守护自己的本心!地球的源起,生命的本质,进化的开始……一切,都将在他们的征途中找到答案。来啊!老子要打赢这个世界!”
  • 穿越之妖惑卿心

    穿越之妖惑卿心

    实力废柴,萌宠吃货,怪不得嫡姐也要欺上门。唉!命苦不能怨政府,某女发狠奋起。洗掉一身坏名头,钓上一个金龟婿。不料感情刚起步,某男就深陷险地生死未卜……某女火大,好你个男人,竟然敢跟我玩失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