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0200000010

第10章 名师片断三则

徐义亨

自1957年进浙大读书,五年间有幸受教于多位名师,他们有才、有德、有能,又都有着自己丰满的个性。离校已四十四年,人事沧桑,他们中的不少都已作古,但先师们留下的学问和形象如同石刻一样,不能磨灭,每当忆及他们的时候,总令我仰慕。

时值“化自”专业建立五十周年,于是不揣文笔的粗浅将当年和他们接触的点滴片断记述下来。

面对大字报拒不说出违心之言的毛路真先生

一位大学教授要长存于自己学生的心目中,这是在人缘、浮名之外,需要有一个仗剑独立的形象的。

我们从大二开始,高等数学课是由毛路真先生讲授的。一位20世纪30年代初就从教于浙大的教授,又是数学系的系主任,为一个工科专业本科学生班开基础课,这是极难得的。

毛先生讲课完全用一口纯正的宁波话,刚开始时许多外地同学都听太不懂。但没多久习惯了,大家都被他精彩的授课所吸引。相对于工程技术课,高等数学较为抽象,需要凭借逻辑思维能力,但毛先生讲课却很善于将严密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恰如其分地融会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在讲微分方程时,他用鸭子过河作比喻,这个例子在当时的同学中脍炙人口,人人耳熟能详。时间已过去许久,我常追思,形象比喻有着特殊的能耐,一头通向直观感觉,另一头通往逻辑分析,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深入浅出地引导出来,这就是毛先生讲课的艺术。

在学问之外,每位老师都有他自己外显的形象和内在的个性。毛先生对每堂课的五十分钟时间卡得特别准,上课铃声一响,他总是以敏捷的步子走进教室;讲完课跨出教室也刚好是下课铃响的时候,从不拖延,也不提前。他进教室素来是两手空空什么也不拿,但讲课时却似滔滔流水,再繁复的公式定理或例题也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这很使当年我等年轻人惊讶和自愧不如。

也正因为如此,1958年学校停课搞运动时,一位同学竟贴了他一张大字报,说毛路真先生讲课不负责任,上课连教材、讲义都不带。运动结束后的第一堂数学课,毛先生果然手里拿着讲义走进教室,但他把讲义往讲台上一放,就心平气和地跟大家说了如下一席话:

同学们,你们有人给我贴大字报,说我上课不拿讲义是对教学的不负责任。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教高等数学这门课的时间比你们的年龄还长,讲课带不带讲义丝毫也不会影响教学质量,即便今天带上它,我也不会去看它。

在当时学校大搞运动的形势下,一位年轻幼稚的学子受蛊惑给自己的老师贴大字报,这不足为怪。但毛先生拒不说出违心之言的个性,比起当时一遇到压力就检讨过头的芸芸众生是永远值得后人称道的。

笔者在撰写此文时,和毛先生的儿子毛昭晰教授以及毛先生的孙女毛冀慧女士取得了联系。他们告诉我毛路真先生生前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于浙大任教的困难时期,毛先生在教书之外,宁可自己种菜来养家糊口,也不去外面谋取生财之道。他一生安贫乐道,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汉奸,不做奸商,不做官僚”,坚持自己的学术与品格。

和王仁东先生一起炼钢

历史对1958年的大炼钢铁是贬多于褒,但是它总让我追思起我国断裂力学研究与应用的开拓者王仁东教授。

由于我们班同学在校机械厂的铸造车间劳动过,掌握了冲天炉操作以及翻砂铸造的一些基本技能,所以被当时的化工机械教研室的王仁东教授看中了,他要我们参加到由他主持设计的炼钢厂的劳动中去。当时的浙大通过教育革命后正试行“一、三、八制”,即一年一个月的寒暑假,三个月的劳动,八个月的课堂学习。

限于当时学校的办厂条件,不可能有大厂房和吊车之类的重型设备,所以该炼钢装置的条件十分简陋。但在设计上却很有它的独到之处,从冲天炉出铁水到铁水包,再从铁水包将铁水倾入到转炉,直至最后出钢水,完全是利用台阶式的地形高低,从上而下借重力做功。

早在1948年王先生就是美国西北大学的客座教授,但是在和他一起劳动的几个月,平易近人和吃苦的精神很令我们感动。记得当时劳动到半夜,学校有免费晚餐供应,我们每次去食堂前邀王先生时,他总是说:“我不去了,请给我带个地瓜回来。”偶尔有一次他和我们一起上食堂,在用餐时,我们发现王先生是手拿菜碗,而把饭碗放在桌子上,就跟他开玩笑:“王先生,您吃饭的操作规程错了。”王先生很认真地回答说:“是你们错了,应该多吃菜,少吃饭。”一反常人的习惯,这大概也是“大智者若愚”吧。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参加劳动完全是以接受教育为目的,没有报酬,但王先生却给了我们难得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回报。在劳动结束准备数学期终考试时,王先生说:“你们帮了我不少忙,到时我给你们复习数学。”在临考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王先生果然来到了我们的寝室答疑,当时我们正在讨论一道繁分数的不定积分,便要王先生帮我们求解。王先生仅扫视一下就说明天早上把答案送来,接着就准备离开寝室。我们有一位同学就急着问:“王先生,您连题目都不抄去?”王先生有过目不忘的天赋,随即就把这道繁复的分式背了出来,这让在场的同学都惊呆了。第二天一大清早,王先生果然不失约地把解题答案亲自送到我们寝室。

既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但又保持着自己清醒的科学头脑,不人云亦云,这是王仁东先生独特的个性。面对1958年大跃进时的浮夸风,他曾说过:“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三面是山,只有中间一条血路”。对唯政治论,他又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等等。其所言,掷地有声,原本可作警钟长鸣,可是王先生为此却受到了全校不公正的批判。

时间已过去近半个世纪,王先生生前展现的才气睿智和精神魅力依然经常浮现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

“一生和浙大结下了不解之缘”的王国松先生

1957年国家经济正处于马鞍型的低谷,而“反右”浪潮却如火如荼。

当我跨进浙大校园,反右高潮已近尾声,只参加了一次批判“大右派”王国松和李寿恒的全校师生大会。王、李两先生是我国电机和化工教育界的前辈元老,也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浙大仅剩的两位一级教授。会上,他们“交代”些什么,我已记不清了,只留下他们给我的最初印象:王先生说话平和,语调低沉;而李先生颇为激昂,不像是在挨批。

王国松先生没有给我们正式开过课,仅代过数节电工基础课。平心而论,王先生讲课,由于语音很轻,缺少激情,听者不易打起精神,不知这是否和他当时背负的政治压力有关。但是当你静心去听他授课时,你会被他的高度概括而受益无穷。记得当时他给我们讲授等值发电机原理课时,传授了我们许多解题的技巧,以至于我们对这门课抱有很大的兴趣。王先生敏捷的心算能力非一般人所及,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不假思索地写出它的结果,即便是两位乘三位或三位乘三位,至多也停顿一秒钟。课后,有同学曾请教过他的心算能力,曾经以优异成绩载入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校史的王先生却笑答:“我现在老了,年轻时还要快。”王国松先生是20世纪30年代初到康奈尔大学学习的第一个浙大学生。由于他的优异成绩,使康乃尔对浙大学生十分信任,以致后来几位浙大学生申请去康奈尔求学时,被准予免试直接进入研究院学习。

在校时曾经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大概是反右斗争后不久的一个傍晚,浙大有几位同学在岳坟的曲院风荷处遇见了正在散步的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向他们询问了浙大的反右情况,当周总理得知王先生被定为大右派时惊讶地说:

“啊?王国松是右派?”

好在历史有它自己的命运和规律,不以某个人的意志所转移。我最后一次见到王先生是1982年4月,在浙大八十五周年的全校庆祝大会上,地点同是当年反右斗争的大草场上,王先生应邀作了简短的讲话。当王先生以缓慢的步子走上演讲台时,整个会场顿时活跃起来,老校友们情不自禁地纷纷起立。当年的学生如今都已经是鬓染微霜,但在这位前辈师长面前,犹如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代,他们都十分敬仰这位恩师。当王先生说到他一生从考进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浙大前身)起,除了中间去美国读书几年外,在浙大的时间总共是六十二年时,全场长时间地响起了雷鸣似的掌声。此景此情,催人热泪盈眶。和浙大的渊源是如此之深远,用先生自己的话说,“一生和浙大结下了不解之缘”。

写完这篇短文,我想起季羡林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各国的语言中,只有中国是将“师”与“恩”联在一起的。上述三位先生生前未必能记起我这位不才的学子,但作为曾经受教过他们的学生,我却深以为荣幸,他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

同类推荐
  • 挽着春风行走

    挽着春风行走

    作者为人老实,而诗歌却并不见得“老实”,试想一首以抒情为主的新诗里,无论构思、立意还是语言,倘若没有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缺乏诗意的新鲜感,有谁会乐意味同嚼蜡地读这种诗呢?“文喜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诗集中读者是绝不会有枯燥嚼蜡之感的,因为像“从此老屋成了患风湿病的老人”这样有趣的句子一点都不缺。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从不同视角对红楼梦中的人物进行了解读,看十二个小人物是怎样串起红楼史话的。
  •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报告文学的崛起,是新时期最为突出的文学现象之一。本书作者一直处于新时期文学活动的中心,对报告文学的潮起潮落及其流变有着直接的参与和体验。这里所汇集的论文,是作者多年来研究报告文学的成果。文章对许多优秀作家作品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方面的成绩,是当前文坛较为突出的。报告文学仍然是一种需要人们再认识,再实践的新型文体,此前相关的理论著作极少。这本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了解认识报告文学,并对报告文学的理论建设有所补益。
  • 徐志摩文集3

    徐志摩文集3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2009年中国散文诗精选

    散文诗,可以说是诗的散文或散文式的诗。它有着诗的灵魂及散文的外衣。它经过思想与艺术的多维嫁接,根植生活之壤,成为文苑一枝受作者珍玩读者喜爱的奇葩。读它,我们能从它的语言中感知灵魂的光芒,感知色彩、气味、声音的美妙。读它,犹如一次大享受,全身的神经感官都处在愉悦之中,想象张开彩色的翅膀,每一句语言都释放出无数个枝杈。本书精选了2009年度的优秀散文诗作品,尽显年度散文诗写作之盛景与实绩。
热门推荐
  • 她与TFBOYS的邂逅

    她与TFBOYS的邂逅

    她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转学生,遇到了他们,命运就改变了...她的危险,他们的相救...他们的穿越...
  • 网游三国重生

    网游三国重生

    人生并不缺少美好,我们缺少的只是发现美得眼光人生并不缺少机会,我们缺少的只是抓住机会的能力起点并不缺少好书,我们缺少的只是寻找好书的耐性生活太沉重了,想写点轻松点的文章,以纪念自己7-8年的看闲书生涯。本书是一本游戏类的历史军事书,非游戏数据流小钱让兄弟申请了个QQ群,群号是100324789.欢迎大家加入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2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作者中肯地评述了汉元帝、成帝、哀帝时期后宫中的名女人,文风诙谐而不失客观,引用史料令人信服,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颇具厚重感,作品可读性很强,堪称“草根式论史”的又一力作。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2》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大叔来势汹汹

    大叔来势汹汹

    结婚三月,老公因病去世,她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众所周知名门周家大少爷,病入膏肓,根本无法行夫妻之事,一夕之间她成了人人唾弃的荡妇。当她成为众矢之的,百口莫辩时,他立于她的跟前,看着她的眼睛,幽幽的说:“我的。”他眼里明明带着讥讽,却依旧向她伸出了援手。她心悸,却无从选择,即是万丈深渊,当下也不得不跳。从此她的人生开始步入另一个轨迹。据说,周五爷的神秘小娇妻,八面玲珑,温顺开朗。却在产后性情大变,成了善妒心狠手辣又不择手段的女人,将周家搅的鸡飞狗跳。有人说她恃宠而骄;有人说这才是她的真面目,冷血无情,从一开始就居心不良,步步为营,他不过是她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可归根结底,究竟谁才是居心叵测的那一个
  • 青年作家(2015年第4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4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七年又一个七年

    七年又一个七年

    一次意外,韩一的父母双双离世,被家人放逐孤立的他,曾悲伤过,也绝望过。火火,那个笑容灿烂的女孩,就如她的名字一般热情温暖着他。是从什么时候起,那个叫火火的女孩改变了他那颗渐渐冰封的心。
  • 注定还会爱上你

    注定还会爱上你

    他们相识在大学最美好的年华,他陪她度过了最痛苦的失恋,却将她留在了回忆之中。那一场车祸,她以为他就那样永远的离开的,可是多年后,她发现他还活着,只是忘记了她……转身也许会再见,也许就是一辈子的错过……他失去的记忆是否找的回,她的心灰意冷他又该怎么挽回?
  • 末世剑徒

    末世剑徒

    末世来临,则灵而附。强者更强,弱者淘汰。上古剑诀,以剑为命。天下名剑,尽归我手。我所不欲的,天下所不容。我所欲的,世间无可阻。我要守护这从前失去的一切,要改变,从未改变过的未来!
  • 夏季年华

    夏季年华

    本文主要以大学校园生活为背景,讲述了大学生恋爱和一些青春期大学生的一些骚动情景,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整个作品主要是以段逸峰和于紫罄的恋爱为主线,融入了社团,协会等大学生活的敏感名词,先扬后抑的故事情节讲述大学生活的安逸和现实社会的残酷,直到工作后的不如意和结婚后的平凡生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 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终极刺杀、终极流亡

    世界政要刺杀史上15个最经典的案例,对刺杀经过和行刺原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被刺杀者的从政历程和在位期间的执政方针、功过是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15个国家元首的流亡故事,内容包括:流亡的独裁统治者、理想在政变中流亡、不懂统治的统治者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