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9700000012

第12章 富而不贵的生活(1)

富贵是中国人古老而通俗的梦想,也是现阶段社会生活的关键词。《孟子·离娄》中有个故事,说是有个男人,日子过得潦倒,经常到东门外的墓地里乞讨人们祭祀剩下的食物,回家来还在妻妾面前炫耀,说我今天又跟哪位大人在一起吃什么什么了,甚是悲凉。余华小说《活着》里的主人公叫福贵,但这个以福贵命名的生命一辈子都没有过上与名字相应的生活,只是活着而已,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活着的最终都是一 一死去。如今,尘土飞扬的地面上,人们所能够想象和期待的美好生活就是所谓富贵荣华了,街面上新开市的楼盘也有不少是以富贵荣华命名的。然而,人们用“富贵”一词来表述自己所希望的事物时,并没有将其中的内涵勘清,使得这个词在使用中变得越来越暧昧不清,以至于那些赚了几个钱、当上一官半职的暴发户也以贵族自居自谓,心里不由自主地哼出曲调来。

富与贵

很多人都会同意,富是一个经济概念,指物质生活资源丰裕,人拥有很多很多超出个人基本生活需要的财产和收入,不仅不用为衣食住行担忧,而且还囤积了许多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东西。前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是国际著名的贪官,其夫人仪表雍容华贵,风情万种,被誉为当时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拥有很多很多的衣橱,光鞋柜里就有两千双鞋子。以一双纤细的脚丫去拥有数千双鞋子,这就叫作富。《庄子》里说,江河虽大,老鼠所需要的无非满腹而已。老鼠喝一肚子水便可满足,喝多了就会出事。倘若南渡江边有一只老鼠,声称南渡江是我的,不经本鼠爷同意,任何老鼠不能喝这江里的水!这只牛逼的老鼠也就是一只富裕的老鼠了。

对富的理解很容易达成共识,但对贵的理解却有歧义。

贵和高经常被镶嵌在一起来使用:高贵。高有超出、超越水平线以上的意思,贵指的事物具有超出原价或均价的价值。是人的什么东西获得了超出原价或均价的价值呢?许多人把高贵理解为社会地位、社会身份高,超出普通百姓芸芸众生,是人上之人。虽然平等是人类美好的梦想,但社会从来都不是一马平川,很多时候它更像是一座陡峭的山峰。有的人站在较高的坡面上,摆了个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披挂比别人更多的荣耀和尊崇,活得很风光;有的人站在较低的洼地里,受到冷遇和漠视,在芸芸众生中默默无闻。有的人是山谷里的青松,有的人是山顶上的小草。峰头的小草尽管匍匐地面,作为一种植物显得卑微猥琐,但所处地位却比青松所在的山谷要高得多。许多人要的就是山顶上小草的风光,认为它比山谷里的青松要高贵。这种把高贵等同于权贵的理解,是一种势利、媚俗的理解,它把贵当成一个政治学概念,所参照的是社会权力体系中人所处地位的高低。在社会场面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假借对财富和权力的占有把自己支撑起来,变得高大伟岸,持一种凌驾和俯冲的姿势,一旦抽掉那些支架,人就像被戳破的气球萎缩下去,拎都拎不起来,显出了本质的虚弱和颓废。

对贵的政治学理解实际上把它当成了富的延伸,意指人在权力地位上的过剩和富余,没有精神上超越性的意义。在社会生活中,有的人追求比别人更多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为此不惜牺牲社会人群的利益,是想把自己的尊严建立在别人之上,践踏别人的脊梁,给众人颜色看,制造不平等的事实。这种追求本身就是极其低俗甚至是恶俗的东西,没有什么高贵可言。这种人其实就是一种小人、贱人。在城乡接合部,可以看到一些刚刚发迹的人,他们的举止做派会让人联想到开足马力的柴油拖拉机,趾高气扬地冒着浓烟。和这种经济上的暴发户一样,那些政治上的暴发户尽管威风显赫,但并不给人任何高贵的感觉,倒是更加显现出人性的粗俗。权力可以调配社会财富资源,使之集中在某一部分或某一个人身上,使其成为富人,却不能直接改变他内心品性的卑鄙,使之摇身一变成为贵人。

对贵的含义的另一种理解,是人本学的理解。这种理解不是从人所拥有和假借的身外之物,而是从人本身来认识和评价人,把贵理解为一个人作为人本身存在的品性,也就是人的精神品位和心灵境界,以及所表现出的人格气象,具有某种超越性,具有超越世俗凡尘的气度风范。这种理解不看你兜里的钱有多少位数,也不看你手中的权力是什么级别,也不看你的出身背景有多么显赫,总之,不看你身上穿什么马甲,就看你作为一个赤裸裸的人是什么质料,在什么位格上。就植物而言,不管你是长在山顶、山腰还是山谷,就看你作为植物本身是什么材料。是小草,长到山顶上也不过是小草;是青松,长在深谷里也依然是青松。这种人本主义的理解源自于古老的文化。在中国古典思想中,对人性成就给予了超出社会成就的评价,并将人性成就看成是社会成就的根基。在这种文化中,最高贵的人不是拥有财富和权力最多的人,不是皇帝天子,而是在人性修养上趋于完备的君子、圣人、真人,权贵往往是带有贬义的,富人的地位则更为低下。

印度古典文化对高贵也有同样的理解。泰戈尔在《人生的亲证》一书中指出:在印度有贤人、智者、勇士,有政治家、国王和皇帝,但是在所有的这些等级之中,印度人所崇拜和选择的代表人物是贤者,“是以充满智慧的认识获得最高灵魂的人;是在统一的灵魂中发现最高灵魂与内在我具有完美和谐的人;他们是在内心摆脱了全部私欲而亲证最高灵魂的人;是在今世的全部活动中感受到他(最高神),并且已经获得宁静的人。贤者是全面证悟了最高神的人,他们已经找到了永久的宁静,与万物结合而进入宇宙生命中。”(《蒙达迦奥义书》Ⅲ)作为一种生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更多的不在外在的生活形态,而在内里的心性涵养,这是更为本质的差别。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生命形态的差别远远超出他们生活形态的差别,这种差别甚至比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还要渊深。

对于人的生存而言,富是一个横向坐标,贵是一个纵向坐标。富裕体现人生活的数量和同一水平面上铺排的宽度,贵体现生命品质和生活质量的晋升,关乎人性的净化和升华,关乎心灵受约束的程度,决定人能否获得尊严、优雅,有意境。物质生活的水平取决于物质要素的积累,人能否成为一个富人,取决于他能否获取、占有尽可能多的物质与权力;而人能否具有超越世俗凡尘的高贵气度,人的生活能否具有上乘的品质,取决于生活主体(即人本身)的精神涵养,取决于人的精神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对物质和权力的沉迷和依附,取决于他在多大程度上豁达开来,活得清明和洒脱。古人有言: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的心灵,圆满自足,没有向外的趋附,这就是高贵的终极意义。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有句名言:“永远不要靠得太近——这就是高贵。”因为“占有就是被占有,然后失去自己”(《惶然录》)。在佛教文化里,高贵是心灵具足智慧和解脱,不执着于任何事物现象,它能够任事转物,但不为事物所转。按照这种对贵的理解,心灵是世界上最高贵的东西,它能够运作各种事物包括财富,但不依附于事物之上。可以说,高贵的人是精神上圆满自足、无所凭借和拥有的人,是禅宗公案中百尺竿头纵身一跃的人。

人的生活存在着追求数量还是追求质量的问题,你是想生活得更多,还是生活得更有品位、更有境界?我们很多人只是想生活得更多、更长寿、更有财富、更有权威、更有传奇浪漫的故事,扩大自己身体存在的体积重量。古希腊有一个名叫品达的诗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做出回答:我不想生活得更多,只想生活得更充分。所谓充分,可以理解为人能够穷尽人性所能企及的高度,即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那些活得很久、拥有很多财富权力和传奇故事的人,他们是活得更多,却不见得活得透彻、充分、完美、意味深长,穷尽人性的无上境界。他们在一个层面上铺陈得很开,但在高度上没有任何提升。当然,我们也可以设想一种纵横驰骋的人生,不仅有社会的宽度和数量,也有人性的高度和品质,相得益彰,臻于完美。

相反相成的逻辑

富是物质生活的过剩状态,物质生活与人身体的存在维度相对应,是身体存在的过程;贵是精神生活的超越状态,精神生活与人心灵的存在维度相对应,是心灵运行的过程。富与贵两个词,指涉两种不同维度的生活,前者是“身体-物质”生活层面的概念,指人拥有众多超出正常需要的身外之物,包括财富和权力,是一种社会性的成就;贵是“心灵-精神”生活层面的范畴,指人生命存在品质的纯粹、崇高和光辉,是一种人性上的成就。两种不同维度的生活,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区别——

首先,“身体-物质”生活的富裕通过攫取、积累、聚集来实现;“心灵-精神”生活的高贵是通过奉献、给予、布施、共享来完成,意味着人放弃对攫取、积累、聚集的事物的贪着。富是对身外之物的拥有,贵是放下和舍弃对身外之物的执着,方向看起来恰好相反。“身体-物质”生活的增进服从于加法,“心灵-精神”生活的提升服从于减法;“身体-物质”生活以多为业绩,“心灵-精神”生活以少为成就,以无所趋附、无所依凭的自足性为圆满究竟;物质的进步需要一层层地积累,愈富足愈好,精神的修养要求不断地净化,愈清越灵明愈佳。这似老子所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心灵提纯最终趋近于空无;但物质的积累却愈显卓著。嗜欲深者天机浅,贪婪、痴迷等许多物质生活中十分有效的心理动力,在“心灵-精神”生活中可能成为遮蔽性灵的障碍。“身体-物质”生活与“心灵-精神”生活看起来方向恰好相反,但正是因为相反它们才可以相成。穷人并没有天然地占据精神上的超越性,拥有众多财富却不被财富所拥有的人才是真正的贵人。

其次,“身体-物质”生活粗糙,是形而下的、有排场的,因此这种生活很占地方,具有某种竞争性和排他性。这种竞争就像一片山林、一处沼泽里,植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在生存空间上的竞争,社会的财富正是通过这种竞争来获得增长的。“神无方而易无所”,“心灵-精神”生活是形而上的,它的开展不占地方,不具有任何竞争性和排他性。一个人物质财富、权力的增长可能会侵占他人生存的空间,此长彼消,但一个人精神境界不论多么浩瀚,都不会妨碍别人精神境界的开展,相反还可以给别人以更多更大的精神加持。由于对精神生活特性的误解,加之物质生活权力谋略的卷入,一些宗教派别之间长期陷入血与火的残酷斗争之中,以天堂的名义在地上建造地狱,实在让人不胜悲忍。

再次,“身体-物质”生活是有止境的,“心灵-精神”生活却难以穷尽其中的境界。人的一生,以身体为主体的生活,从三十几岁开始就走下坡路了。特别是那些滥用身体,像挤榨一枚橙子那样拼命挤榨生命液汁的人,很快就露出其中的败絮,受到身体的惩罚。一度作为幸福快乐源泉的肉身,渐渐成为一口忧患的枯井。但以精神为主体的生活,可以“苟日新,日日新”,一直在上坡的路上行走,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渐入佳境的行走极难到达止于至善的地方。林肯说过,四十岁以后,一个人必须为自己的相貌负责。而能够负得起责任的是人的心灵境界和精神气质,那些活到七八十岁还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人,必定有不俗的精神造诣。那些年轻时如花似玉、貌比潘安,四五十岁就面目全非、鄙俗不堪的人,则应该反省自己的内心生活了。

出于对自己的拯救,人必须及时地偷换生活的主体,将其从身体转移到心性上来。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其一生始终保持一种精神上良性的生长态势,不断升越和晋级。在我们看来,孔子的生存境界已经高不可及了,但在周敬王十七年,孔子问道于老子,出来后他感慨深深: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会游;野兽,我知道它会走;至于龙,出没于风云之上就难测了;我今天所看见的老子,他不就是一条龙吗?精神生活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神龙不见首尾的地步。

另外,“身体-物质”生活可以有捷径可走,可以出现暴发户;“心灵-精神”生活没有捷径可走,也不可能出现暴发户。听说过有经济暴发户、政治暴发户,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精神暴发户,倘若有,那八成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个人要成为一个富人,在社会等级中拾个高一点的台阶并不太难,也不一定需要太长的时间。一个人也可以凭借一个偶然的机会,比如中六合彩,比如挖到一个大金包,或是从别人那里继承遗产,成为富翁。但一个人要成为一个道德精神上的巨人,成为圣人君子,成为精神上的贵族,必须靠自己的磨炼和修行,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并且需要一生一世的努力。富翁的儿子通常都是富翁,但圣人的父亲往往不是圣人。

同类推荐
  • 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气度

    《做事有尺度做人有气度》主要分为两部分,上篇告诉你如何把握做事的尺度,下篇为你阐述如何拥有做人的气度。书中采用大量贴近现实的案例,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阐释了做人做事的智慧,是你学习做人做事智慧的最佳用书!
  • 秘书口才

    秘书口才

    本书紧密围绕秘书工作实际安排内容,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出“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特色。通过多种贴近秘书工作实际的情景设计,循序渐进,帮助学生训练秘书职业口才,使学生在秘书情景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口语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展示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而且对其走向社会,交际办事,更好地适应秘书工作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帮助。本书适用于高等、中等院校秘书专业,同时也可为广大秘书工作者提供案头参考。
  • 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一生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本书所谓文字明了简洁,灵气十足,这些经典故事具有短小精悍,情节简单,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每个故事犹如一股股清泉悄然渗入读者的父母,读来令人茅塞顿开,心智敞亮。
  • 让学生催人奋进的66个故事

    让学生催人奋进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名人佳作:格言寄语篇

    名人佳作:格言寄语篇

    《格言寄语篇》共有七辑,主要收入人生与命运、理想与追求、学习与求知、爱情与婚姻、道德与品格、交际与处世、生活与娱乐等方面格言。
热门推荐
  • 萌萌哒的王妃:王爷好无奈

    萌萌哒的王妃:王爷好无奈

    最初,是为了那悠扬的音弦,唱响了整个樊国;其后,是为了伙伴,一起欢乐整个年华。——你后悔吗?为了我们.....——我怎么可能后悔呢?从一开始踏上这条路,我就没打算回头。——....你真傻。话语随着风轻轻地,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武侠之新少年包青天2

    武侠之新少年包青天2

    包拯,坚信真理,追求公道,不畏惧一切强权,他有侠义,也有柔情,永远相信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
  • 绿洲与冰川

    绿洲与冰川

    流氓痞子系男主VS端庄学院派女主。这是一个想在网路上撩人,结果却掉马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城南一号侦探馆

    城南一号侦探馆

    重生前,兰青是个开信侦社的女王范儿的老板,专替富婆抓小三,夺全部离婚财产的。如今过来了,重抄就业办了个侦探馆,专替高门府邸中的贵夫人们整外室,束姨娘,顺带解一些阴谋算计。总而言之,只要给银子,没有她兰青办不到的事儿。有一男问:我想要儿子,姑娘给我生一个。某女点头:好说好说,只要银子到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抗战江湖

    抗战江湖

    刀光剑影闪抗战江湖,国仇家恨漫烽火狼烟。一段未入史册的杀敌故事,一群不见丰碑的中华义勇,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力量,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司马长空与忠义社的兄弟们正在用铁和血诠释着生存的意义!什么拔刀斋、什么新选组、什么第一兵,只要是带着侵略之意踏上中华大地的人,就难逃复仇之火的吞噬。中国人,从来都不是好欺负的!当然,这里没有手撕鬼子,没有裤裆藏雷,也没有八百里一枪打死敌人,更没有一个人打掉鬼子一个小队,只有生或死。
  • 混世书生修仙记

    混世书生修仙记

    一个在妓院长大的读书人,机缘巧合被带到修仙界,因为没有灵根,流落到修仙城中自生自灭,他仗着一分坚韧,以儒家格物术为基,获得了推演阵法、功法、丹药乃至天道法则的超级能力,从此以狂者精神证道,与人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与天斗其乐无穷爽事不断。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少年豪杰

    少年豪杰

    少年磨难,让他知道了实力的重要。一往无前地踏上腥风血雨的道路,当终于站在巅峰,才发现。失去地,似乎更多。这是一个讲述青春与热血,得到和失去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亦问仙影

    亦问仙影

    这是讲述一个猥琐的胖子,无意中得到修炼至宝之后,一路高歌猛进,周璇于各大美女之间,打脸各族天才,携美迈向人生巅峰的故事。(这不是一本套路文,只是一本轻松的小说,欢迎各路高上大以及无形装逼的人士入坑。)
  • 黑暗魔帝

    黑暗魔帝

    黑暗之地,微末少年,三尺青锋,披荆斩棘。一代魔帝,冉冉升起,屹立绝峰,俯视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