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7500000009

第9章 有缘三花(2)

记得,W老师举行婚礼后,邀请全班学生去她的卧室兼新房作客,品尝喜糖。当我们跨进老师的新房时,满屋生辉,春风荡漾,香气四溢。我问了旁边的同学,他悄悄告诉我,老师在灯泡上洒了几滴香水,我才恍然大悟!W老师真如勤劳而聪明的蜜蜂一样,善于酿造幸福的蜜糖,酿造幸福的生活。两个女同学囊中羞涩,无法购买礼物,冒着被北温泉公园看守巡查发现的危险,悄悄偷摘了2朵鲜艳欲滴的山茶花送给老师,表达对自己喜爱老师美好幸福生活的由衷祝福。

W老师还有一副动听的好嗓子,课余教唱了不少外国歌曲。她教过的《星星索》、《哎呀,妈妈你可不要对我生气》,我至今还会哼唱。从W老师教唱外语歌曲一事我依稀觉察到,教师拥有多种知识、多种才能,必然赢得学生的尊敬,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做好教学工作的重要辅助手段——这是我后来才感悟出来的道理。

担任会话课是一个从苏联回国的翻译Z老师,一米八的身材,长得高大魁梧,脸庞棱角分明,鼻梁高耸,眼珠发褐,与西方人的形象极其相似。一袭深蓝色笔挺毛呢中山装在身,那是标准的海军军官服,系Z老师曾在海军服役的真实见证。Z老师甚为荣耀的是曾经为敬爱的周总理担任过翻译,足见其政治背景和业务水平非同一般,犹如巍巍泰山,不可动摇。其俄语口语流畅至极,跟讲汉语毫无二致。他是北方人,一口浑厚的男低音,标准的普通话无懈可击,时而还用手势助说话,偶尔做出俄罗斯人一个习惯的耸肩动作,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自然引来了许多学生的欣羡之情。他给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上会话课,简直犹如小菜一碟。会话材料是他自己编写的,课前发给大家自学。上课时,Z老师左右逢源,潇洒自如,颇有风度。遇上学院放映俄语电影,他在学生观众中是最优秀的解说和翻译之一,常给我们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破解电影中那些云遮雾障的谜团,博得了一大批男女学生的青睐和拥戴。

早有盛传,Z老师在苏留学期间已有妻室儿女,自中苏关系恶化后,无论怎样向有关方面申诉,他也只能独自一人回国,家人不能随同。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每年还有七夕短暂的相聚,叙述离别之苦,他连牛郎都不如,多年里,Z老师是无助的孑然一身。

在学生面前,Z老师是那样谈笑风生,潇洒自如,把最美好的词汇语音,最流畅的会话奉献给学生。在Z老师的描摹声中,同学们仿佛看到高加索山峦飘浮不定的雪白云朵,听见贝加尔湖浪花轻轻拍岸的涛声,闻到卡玛河畔向日葵花海飘来的清香,享受到学习俄语带来的无穷乐趣。

但在课后,当别人节假日携妻带子盘桓于金色晚霞里,漫步北泉公园花丛绿树之中,Z老师却长年累月吞噬着无言的痛苦和孤独。“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心灵受到何等的折磨啊!

婚姻是甜蜜感情的归宿。一个风流倜傥的大学生与外国姑娘通婚,总会凸显我们想象不到的浪漫蒂克妙曼。在那个谈外国而色变的特殊年代,Z老师算是犯了一个绝大的错误,长期受到政治的羁绊和制约,不幸啊!

接触过俄罗斯文学的人,都知晓普希金在被沙皇政府流放这样的处境下,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他的心态极好,高瞻远瞩,寄希望于未来。他这样写道: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时光将会来临……

我不知道,Z老师是否借用过这些诗句,倾吐过心中的块垒?

时过境迁,数十年后的今天,笔者写完本文时,得知才华横溢的Z老师若干年前终究喜结良缘,苦尽甘来,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到底弥补了青壮年时期的许多遗憾,这让曾经关注他坎坷一生的不少学生有了一些愉悦慰藉。

D老师是三年级时担任教我们翻译课的老师。他的衣着可用“寒伧”二字概括,恰与Z老师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件蓝咔叽的干部服,早已洗得发白,变成浅灰了。如果不是一副千度的近视眼镜醒目,怎么也不会把他与一个大学教授的身份联系起来。几乎不修边幅的他,理发后就似乎很少梳理过,头发有些凌乱。上课前,在教室门外用左手五指在头上匆忙挠几下,就算整理好发型,以整洁的形象迅速步入教室,登上讲台。他不时用食指把眼镜架往鼻梁上扶,以保证眼睛能正对镜片,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他总是面带笑容,不住点头,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态,有时还用手势指强调说话的内容,从开讲到结束讲课,都是如此。

我去过D老师的寝室一回,室内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除了一大摞书籍还是一大摞书籍。蚊帐用4根竹竿支撑在棕绳床上,就算搭建好栖身的床铺。

个人生活相当简朴,但他讲课十分认真,板书中规中矩,从不龙飞凤舞。对俄语原文的理解,对汉语的遣词造句格外讲究,经常提醒学生,要用中国翻译界的鼻祖严复老先生提出“信达雅”的原理来审视自己的翻译作业。翻译就是译者的第二次创造,岂能草率从事?若以为翻译就是俄汉词语的简单对应,则是滑天下之大稽。他曾引述望文生义者将“胸有成竹”直译为“胸中有根竹子”之类的笑话来嘲笑蹩脚翻译叫人哭笑不得的糟糕,提醒我们必须精益求精,尽心遣词造句,用中国人的语言准确表达俄国人的思维,学习古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得知我喜欢文学,课堂上便常叫我回答俄译汉的提问。一旦得到老师首肯,我如饮甘醴,激发了学好翻译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从在校学习起,就暗下决心,非翻译作品问世不可,以不负老师恩泽。

D老师知识面之宽泛,基础知识之扎实,词汇量之丰富,令人惊叹!学生完成翻译作业不知应该选择哪个单词,面对砖头般厚重的俄汉字典,常常不知何处下手,多爱向他请教,老师不假思索便可指点迷津,同学领教后再翻阅字典,仔细比较词条词义,竟然不差毫分!因此,同学背后盛赞学富五车的D老师为“活字典”,虽未脱俗,却犹如高山仰止,在调侃中蕴含了学生惊叹崇拜情分。

D老师的言传身教,犹入春潮涌动,催生了一大批熟读背诵俄汉字典的“超人”。许多人单凭这样传统笨拙的办法,掌握大量词汇和句式。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就凭这种顽强毅力,居然把一本陈昌浩编写的《俄汉字典》基本“拿下”,后来分配到新华社担任驻莫斯科记者,写下上百万字的新闻和评论,在新闻界很有口碑,原先在校背单词的功夫,不能说没有产生强大的助推力。

60年代,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风靡全国,D老师很快译成俄语,在爱好音乐的同学中不胫而走,迅速传唱开来。他私下却很平淡地解释:“自己不过尝试做了一道翻译练习,仅供大家参考,贻笑大方。”一副谦和的神情,真实而可信。至今我还保存着当年抄录的歌本,有时哼几句俄语歌词,D老师可亲的形象便立即浮现在眼前。

D老师也曾动手翻译《鲁迅全集》。只见老师看一句原文,就在稿纸上迅速留下一排排漂亮俄语译文来。偶有障碍,略翻字典,一行又一行漂亮工整的译文像打字机一样留在稿纸上,熠熠生辉。

文革前,他就把毛泽东37首诗词全部翻译成俄文,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价值。可D老师从不张扬,只是把文稿珍藏在书柜里,我们不便打听他不愿送交外文出版社出版的真正缘由。

因工作需要,D老师后来不再教俄语,调往英语系改教英语,创造又一个新的奇迹:从俄语副教授又变为英语教授,其思维翅膀跨越了不同语系的鸿沟,而又跃上一个新的高度,在两种语言广袤天宇之间架上彩虹,频繁来往,自由飞翔!

一位朋友对我讲了他亲自经历的一件小事。1986年春,他去川外登门造访D老师,进入老师的寝室,屋里静坐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 D老师立即笑盈盈向老人介绍客人,原来这是老师的母亲。老人彬彬有礼点头,和蔼可亲,极富涵养。同室一位研究生手持一篇文章正向老师请教,他斜睨文章标题,一行赫然醒目的文字跃入眼帘:《关于<;红楼梦>;诗词几种译本的比较》。D老师的宏观视野,分析深邃,但不显山露水。如果不通晓《红楼梦》古典诗词丰富的内涵,如果对英语研究没有很高的造诣,如果对英语汉语表达的比较没有相当深厚功底,恐怕难以驾驭这样艰深的论文指导。

我知道D老师五十年代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仅只在读大学前学过英语,起点为高中水平,其英语研究水平才华横溢,居然具有如此惊世骇俗的造诣,实在不可思量。这样高水平的教师可能不单是在川外,就是在其他外语院校也算是凤毛麟角的全才!D老师事业的成功迅速传遍学院,引起轰动,让众多学子学生五体投地,啧啧称赞!

不过,仅以为D老师只是拘于斗室的一介书生,那就大谬不然了。除了嗜好读书研究之外,他还酷爱游泳,常去泳池劈波划水,或许这是锻炼体格和意志,适应工作的需要,是一位学者在时间安排上的科学观念。他多么热爱生活,渴望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展示属于自己的乐趣,追求属于自己自由啊!

不过,D老师1964年那次下乡搞“小四清”的一次经历,叫人揪心的痛。学院师生以工作队员的身份,到江北县一个叫统景的区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D老师随队前往,住在队部,可谓领导对他单薄身体的一种照顾。一次,他只身一人下队调查,夜晚归队时天已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屋漏又逢连绵雨,偏偏带上的千度近视眼镜不幸丢失,完全变成盲人。既无学生相伴,又无手电在身,短短1里小路,D老师竟用了近一个小时才回到队部。其实,哪里在走,他简直是靠两只手摸着高低错落的田坎,一步一步爬回队部,才免予落身水田的狼狈。我后来得知这个消息时,涟涟泪水汹涌而下,为老师的执着,也为老师的不幸而悲泣。

掩卷沉思,担任过我们教学的许多老师,都有自己的悲欢历史,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缺点,但瑕不掩瑜,老师人格的光亮,学识的明灯,过去曾指引我们前行,今后,也会如此。

食堂变奏曲

1962年秋,我们进入川外那年,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的经济状况没有根本好转,吃饭依然是全民面临的头号问题。可能是因为我们进入了高校,成为了众人瞩目的“天之骄子”(记得那一年,全国招收大学生仅20万,四川提出了“宁缺毋滥”的录取标,中学校内出现“上大学难于上青天”的嗟叹),我们的粮食定量比在高中时要多一点,各种副食品供应也相应充足一点,可以使用工业票去购买吃穿用必须日用品。但毕竟国家的粮食还没有过关,一箪食,一瓢饮,对于犹如嗷嗷待哺婴的学生,是何等重要!我们从收获红薯的季节开始,每天中午或晚上单吃红薯,以红薯取代大米,权当主食。

当时,全校2000多学生都在草棚食堂里就餐。食堂是学院唯一的砖竹建筑。我不知这个草棚是什么时候搭建的,猜想,应该是“抗大精神”的传承,反正我们到校时就在使用了。草棚食堂用楠竹搭建,四周用砖块砌成,顶棚用茅草覆盖,因为顶棚搭得高,食堂还比较通风透光。

就餐时,8个桌友共同进餐。每人一小瓦罐蒸熟的红薯,桌上有一小碗蔬菜和一碟酸萝卜,有时搁一碟没有放油炒的“广东咸菜”。言称“广东咸菜”,据伙食管理人员讲,是来自遥远的广东省。咸菜是将高粱杆剥皮后用杆芯制作而成的,味似咸菜,可粗纤维特别多,咀嚼时刺激口腔,咽下后肠胃有阻塞感,难以消化。在那个年代,不消化的阻塞感,倒还有“充饥”特殊的功用,以欺骗自己敏感的胃神经,坏事变成了好事。红薯不易消化,吃下后常常打嗝倒酸。女同学的胃口比较袖珍和娇嫩,常常将自己口中食送给男同学充饥。

食堂中央搁放一个大黄桶,盛上満满一桶蔬菜汤。因为每天吃红薯,实在难以下咽,只好喝一碗菜汤下肚。全校上千名的学生都去盛汤,其场面何等热闹!

男女同学都顾不上什么面子,围住黄桶,用长勺子能捞上几片菜叶也补充一点维生素C。戴眼镜盛汤就似乎难堪了,蒸气扑面而来,镜片顿时变成雾茫茫的灰白色,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手感去捞菜叶了。

那时女同学中不留披肩发,时尚编长辫,有的学生的长辫子超过了上衣,似乎身后长的是黑油油的尾巴。婀娜多姿的姑娘走在路上,长辫子时而展示在胸前,时而习惯性将头颅朝后一甩,那两根长辫子犹如迎风摆柳,飞向脑后,挺胸收腹,活脱脱露出一副俊俏漂亮的少女脸庞,故意吸引男同学欣赏和赞许的目光,也让那些不肯跟上时代潮流而剪短发的同伴,一任群芳妒。

不过,此刻,那些留着长辫的女同学,也无暇孤芳自赏,依旧要争着盛一碗菜汤就餐。眼看长辫子在汤面上晃来晃去,旁边等候的男同学不便提起辫子交给女同学,自然十分着急,一旦“乌龙游海”,那就狼狈不堪。几个男同学在后急中生智,连忙提醒持勺者:“且慢!且慢!”旁边的男同学也故意调侃女生:“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持汤勺的女同学玉指捂住小嘴,嫣然一笑,侧身转过来,脸颊绯红,退出围攻的圈子,点了点头,抿嘴会意一笑,递上勺子:“现在该你了,同学!”

我在一旁,常为这种尴尬的窘况流露出一丝苦笑。当时的流行语就是“民以食为天”,身为坦荡荡君子的大学生也不得不为起码的生存果腹而“同室操戈”,可叹啊!

好在那个年代,许多同学还没被饥饿所恫吓,人性尚未亵渎,友爱还是多于自私,多少保留了一些君子谦恭之情。眼前的事情虽然叫人悲戚,但一切都会消失,烦恼过去便会出现欢悦。最后,我们还是从饥饿的阴影中走出来了!饥饿的折磨,使我们变得坚强,有了这碗“酒”垫底,我们还有什么样的酒不能对付!在后来的许多考验中,都能从容应对!

那时,母校的礼堂低矮,许多集体活动不便于在礼堂开展。因此草棚食堂的多种潜在功能作用被开发出来。

食堂进门的两侧的砖墙被辟为发布消息的公布栏。红红绿绿的开会通知,售书消息,电影影讯,拾物招领等,凡涉及学生的诸类点滴信息,都会在饭前饭后吸引许多同学驻足浏览。

同类推荐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万水千山情·游记卷

    随笔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的记录。生活如浩瀚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率性而为,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随手拈来,不拘形式,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随笔精品,这也造就了文笔奇妙的随笔大家。
  •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三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

    《第3条道路》21世纪中国第一个诗歌流派,收集了诗歌、将要或正在进行转换时,我们必须警惕纯粹的技术。打个比方吧:当我们在思想的大海里邀游时,最好是脱掉学术的外衣。“我们并不是生就做学者的,而且说不定正是对我们器官机能的一种滥用,才使我们变成了学者;而对这一点国家是应该负责的,国家豢养了一批四体不勤的人,而虚荣又美其名为哲学家。”
  •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这部汇集李康学数十年文学创作作品共计267万字,是武陵地区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李康学在《大湘西系列作品集》中,通过挖掘武陵地区留下的印记,拾掇民族地区传奇的历史;客观评价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并用散文笔调创作游记美文,把武陵地区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描绘得惟妙惟肖。
热门推荐
  • 爱尔兰咖啡

    爱尔兰咖啡

    相传,酒保为了心仪的女孩,将威士忌融合入热咖啡,发明了爱尔兰咖啡。咖啡的芬芳搭配烈酒的浓醇,在冷冽的夜里让人从掌心一路温暖到心底。一个四分之一爱尔兰血统的台北女孩,就因为听到这个故事,坚持煮出正统的爱尔兰咖啡,而且只在晚上十二点后供应。于是,爱情,就在某个雨夜中,迎着咖啡温柔的香气,得到诞生的灵感。一间小小的咖啡馆,一盏小小的灯,一个异乡的男子,邂逅了一位女孩。他对她的思念,从此再也分不清楚是对爱的想望,或是对咖啡的渴望了……
  • 创世之逆天修仙传

    创世之逆天修仙传

    谁明三界六道的真谛?谁知天人交战之终决?阴阳、正邪、善恶、神魔,谁是最终的王,谁是永恒的天?梵灵降世,踏破仙途,誓将揭开三界终极之秘!魔宫中长大的少年,执剑问天,神耶,魔耶,其奈我何!我命由我不由天!他曾彷徨于光明和黑暗,快意恩仇,不问是非!他曾一次次与强者战,与智者斗,倒下,再起!他曾为爱,为恨,不惧天,不畏难,不惜与天下为敌!终于,他卓立于三界众神之巅!俯瞰众生,回首来路,灭世、创世,只在他一念之间……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止战记:五百年

    止战记:五百年

    五百年,又是五百年,是早已安排好的,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巧合!冥冥之中,是否真有天意,难道,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五百年,既是开始,亦是结束,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管理是炼出来的:优秀管理人员的80个细节

    管理是炼出来的:优秀管理人员的80个细节

    本书让读者轻松、愉快、快速学到管理人员“拍板”的艺术、运权的技巧、识才选才用才的技巧,员工激励方法等细节。
  • 行宫大盗

    行宫大盗

    本书是从作家叶雪松先生已发表的各类小说题材作品中精心筛选出来的,这7篇小说,有数几万字左右的中篇,有数千字的短篇,有侠义柔肠,有抵御外侮,有两情依依,读之令人爱不释手,欲罢不能,或掩卷深思,或催人泪下,无疑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精食大餐。
  • 终极剿杀

    终极剿杀

    某军区特务连二级士官展力伟,在参加完最后一次沙漠反恐任务之后退役……在一次押运巨款的行动中,运钞车突然遭遇匪徒袭击,其他队员全部炸死,唯有展力伟冒险生还,因此被公安部门怀疑;为了洗清冤屈,他假装生病在医院逃走,然后偶遇当地副市长蓝田玉的女儿蓝小雅。而后,他又潜入与这起案件有关的矿场,结识到案犯之一三眼,三眼告诉展力伟劫持运钞车是银行行长高山一手操纵。随后三眼突然离奇死亡,高山也畏罪自杀,一切又陷入一个大的谜团。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神脉焚天

    神脉焚天

    少年甘为红颜苦,天生神脉难自弃;诸神不慈也不仁,誓要焚天破苍穹。兄弟相拥,热血犹在;红颜一笑,却近晚霞。神若欺我,我便弑神,天若欺我,我便焚天!
  •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带着智脑穿越

    重生之带着智脑穿越

    本文讲述的是爱钱如命的钱小雪死后在外星人的帮助下,穿越重生在战神云潇的身上,同样的身体完全不同的性格。场景一“钱小雪,你到底答不答应嫁个我”一个脸带面具的红衣男子,手里拿着一把烧的通红的烙铁。“你说你那么优秀到底喜欢我哪儿,我改还不行”被五花大绑在刑房中的钱小雪。“呵呵……我就喜欢你那是钱如命的小样”男子将烙铁放入水中嘶啦声不断。“呃……”。场景二“萧儿,我怎么做你才可以回到我身边”诸葛凌。“嘿嘿……这简单,只要你是处男就行”。场景三“雪儿,你还打算跑多远”白衣如谪仙般男子,百里流青。“师傅,咱不待这么猫捉老鼠的”。“你要是只老鼠就好了,也不用我这么费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