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62200000003

第3章 最初的抗争

1920年秋季,呼兰的两所小学开设了女生部,首次招收女学生。这一年萧红9岁,进入了龙王庙小学女生部就读一年级,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求知生涯。

小学时代的萧红已然表现出了记忆力好、聪明灵活等优点。她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作文尤其写得好,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与才华已然小荷初露。

高小毕业后,萧红希望继续念中学,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整天都对萧红沉着脸的张廷举,这次也冷冷地说:“上什么中学?上中学在家里上吧!”

张廷举不让萧红上中学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文化、新思想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更加广泛,身在教育界的张廷举不会不知道中学学堂里的风气,那些学生以追求个性解放为名,自由恋爱,不服管束,动辄还要从“旧家庭”出走,这些都是张廷举所无法容忍的。他当然不希望萧红被这些不良习气“教坏”,干出荒唐事来,败坏张家的声誉。

年少的萧红畏惧父亲,但她想要上学的心是坚定的,她开始了对父亲和继母持久战式的反抗。半年多的时间里,继母反复同她吵嘴,父亲也一再责骂她,而她却始终不放弃求学的信念。

一天,父亲又一次无端冲她吼道:“你懒死啦!不要脸的。”萧红难以压抑内心的屈辱,她再也忍受不了这个家庭如机器一般对她的压榨,大声反驳父亲道:“什么叫不要脸呢?谁不要脸!”话一出口,愤怒如火山一样爆裂喷发的张廷举,立即扬起手,将萧红重重地推倒在地。

萧红慢慢从地上爬起来,没有低头,亦没有掉下一滴眼泪。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萧红依旧不忘在文中讽刺她的父亲:父亲从那时起他感到父亲的尊严是受了一大挫折,也从那时起每天想要恢复他的父权。他想做父亲的更该尊严些,或者加倍的尊严着才能压住子女吧?

就这样一天天与父母僵持着,萧红渐渐病了。她的那些顺利升学的同学写信给她,向她讲述中学里热闹的事,也说些她不明白的功课。读着这些满含欢悦的信,病中的萧红心情愈加焦急。

老祖父心疼孙女,帮她向儿子求情。张廷举无动于衷,坚决不肯让步。亲戚朋友们也来劝说,然而每每提到萧红上学的事,张廷举都不答话,只是板起脸走到院子里。于是渐渐地,没有人再敢提起这件事了。

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寒冷的冬天也就要过去了。正值青春年华的萧红在这个阴冷压抑的家里被困了整整三个季节,几乎是在用生命与父母抗争。

1927年春天,16岁的萧红终于如愿升入了中学。至于她的父母最后为何会妥协,萧红曾在文章里解释道:“那不是什么人帮助我,是我自己向家庭施行的骗术。”而在她留下的所有文字里,却找不到任何关于这一“骗术”的具体说明。据说,萧红曾以出家相威胁,张廷举为了维护张家的颜面,才被迫应允。

萧红就读的中学,是哈尔滨的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张廷举之所以把萧红送到这里读书,是因为这是一所为富家女子开设的十分保守的学校,校长孔焕书的思想也极为封建,这正合张廷举的心意。

不过,这所学校里依然有一些思想开放的教员,在他们的教导下,萧红全身心地投入了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汲取精神的养料。她仿佛一棵曾被家庭的土壤抑制的盆栽,一经回到广袤的大地,就开始欢快地抽枝长叶,焕发出勃勃生机。

美术老师高仰山毕业于上海,他从那里带来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艺术气息,亦带来了与时俱进的新思潮。萧红在他的感染下,萌发了对绘画的爱。她最爱画的是自然的风景,因为小时候常在祖父的后园里嬉戏,萧红对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感悟力,而用画笔勾勒描摹纯美的自然,仿佛也让萧红的心变得更加纯净安宁。在艺术的世界里,她可以暂时忘掉烦忧,忘掉她曾目睹过的一切不平、一切丑恶和一切伤痛。

在高仰山的带动下,萧红和班上的同学一起成立了“野外写生会”。每到星期天,他们便背起画板和颜料,跟着高老师四处写生。他们画树林、画江岸、画风雪、画阳光,最爱去的地方是马家花园,这里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筑,亦有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萧红仿佛拥有了一个更大的“后园”,这个后园带给她快乐,也启发着她无穷的创造力。

画笔让萧红体味到了一种自由。此刻,她的生命正如一张白纸,将在这张纸上描绘怎样的风景,将使用怎样的线条组合和色彩搭配,这一切,都应该由她自己选择,都可以由她自己决定。萧红懵懂地感到,自己生命的图样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她要在这张纸上建构出一番属于自己的轰轰烈烈。

萧红的最后一幅美术作业,画的是《劳动者的恩物》,这是高仰山为这幅画取的名字。当时,高老师在教室里放了许多静物,同学们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摹绘,而萧红却去找老更夫借了一支黑杆的短烟袋锅子和一个黑布的烟袋,开始自己的创作。萧红从小就常与呼兰的农民、长工交往,她了解他们的生存处境,也喜欢他们的朴实和善良。这烟锅和烟袋,真实地反映了劳动者辛劳、卑贱的状态,亦寄托了萧红心中深切的同情。她已经开始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另一位对萧红有着深远影响的老师是教授历史的姜寿山。姜老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课堂上,他不仅讲授历史知识,还为同学们讲解世界见闻,因为讲说生动,深受学生的欢迎。姜寿山是萧红的新文学启蒙老师,是他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新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译本介绍给萧红,让萧红对文学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热情。那时,萧红也经常阅读哈尔滨的《国际协报》文艺版。在这些中外名家名篇的熏染下,她的文学素养不断提升,文学天赋和写作欲望也渐渐被激发出来。

萧红开始写作诗歌和散文,她的作品以“悄吟”的笔名常常在校刊和壁报上发表。虽然此时这些作品大都抒写的是稚嫩的少女情思,但语言十分优美,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已然显现出了萧红的创作潜力。

1928年冬天,日本为控制中国东北,迫使奉系军阀张学良签订《满蒙新五路协约》,协约规定,日本享有东北五条铁路的修建权。11月9日,为保护东北路权,哈尔滨学生罢课,上街示威游行。在其他学校男生的热情鼓舞下,女中的学生不顾校长的严厉反对,也加入到了游行的队伍中。

骆宾基曾在《萧红小传》中说,萧红是个很少说笑、内心孤独的女孩。而此刻,这个安静而柔弱的萧红站在此起彼伏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喊声中,激昂的学生运动仿佛有着巨大的感召力,让她激奋,让她被一种强烈的民族情绪笼罩——

我只感到我的心在受着挤压,好像我的脚跟并没有离开地面而它自然就会移动似的,我的耳旁闹着许多种声音,那声音并不大,也不远、不响亮,可觉得沉重。它带来了压力,好像皮球被穿了一个小洞咝咝的在透着气似的,我对我自己毫无把握。

萧红意识到,她不仅是她自己,她也属于她身处的这个群体,她身体里流动的青春的热血同样也在沸腾。她对这片土地的爱,连同这片土地上的苦难所带给她的激愤,统统都被激荡出来,她想要宣泄,想要呐喊。她自告奋勇承担起了散发传单的任务,在市民群众中大声朗读着传单。

然而,铁路最终还是在东北由日本人建成了。

这次失败的示威游行在萧红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萧红说:“每当我读了一节关于学生运动的记载文章之后,我就会想起那年在哈尔滨的学生运动。”

那些斗争、伤口和鲜血带给一个17岁少女的惊惧是可想而知的。更让萧红难以忘怀的,是示威者的盲目和混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最初目的似乎被示威者遗忘了,人群愤怒地冲向市政府大楼,而在遭到了警察的干涉后,竟然连政府也忘了,又高呼起“打倒警察”的口号。这场没有组织和纪律的运动,伤害的终究只是无辜的普通人。17岁的萧红似乎从这条铁路的建成中明白了什么,她的心逐渐成熟起来。

在参加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萧红结识了一些外校的男生。她的远亲表兄陆哲舜(一说陆振舜)在哈尔滨政法大学读书,因为住地较近,两人之间有了频繁的往来。陆哲舜欣赏萧红的气质与才华,亦时常给萧红指引和鼓励。渐渐地,萧红的心中对表哥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情。和表哥在一起,她觉得快乐,却又说不清原因,似乎是爱,又似乎只是志同道合的友谊。

不等萧红思索清楚这份懵懂的情感,一纸婚书突然降临在了她的头上。

同类推荐
  • 本雅明思想肖像

    本雅明思想肖像

    本雅明是谁?听到本雅明自杀的消息后,他的挚友布莱希特说:“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20世纪的学者中,没有谁像本雅明(和福柯)那样,他的著作在西方被广泛阅读并适合于众多的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政治倾向者。作为犹太人,本雅明难逃二次世界大战的劫数,作为杰出的思想者,他在哲学、文学等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本书通过梳理浩繁的相关文献,不仅构建出本雅明的一生记录,给人留下惊异和感叹;更透过他在本世纪初坎坷痛苦、随波逐流的生活给世纪末的人们以警醒: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文字清新,叙事生动,对本雅明思想气质的把握极为到位,堪称一部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本雅明传记。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华人十大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肥西县),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70年代发展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杨振宁》由黄芬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杨振宁》记述了杨振宁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马尔萨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马尔萨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世界上名人千千万万 出“名”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新发明、新理论造福于人类而英名远播、流芳百世;有的因地位显耀、政绩卓著、战功赫赫而威震四海、世人敬仰;有的则因暴殄、反动而臭名昭著、遗臭万年 等等 不一而足。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热门推荐
  • 混沌天枢

    混沌天枢

    从小在森林被师父抚养长大的阿颜,武力奇高,嚣张霸道,唯一的软肋便是师父。。怎奈拥有天枢秘密的她注定要引起强者觊觎,在秘密暴露之时,究竟会引起多少腥风血雨?元婴、返虚强者纷至沓来,而谁,能与她同甘共苦?妖孽阿九,呆萌烈焱,清朗秦竹,温雅秋璞,无瑕秋璃……美男来袭,阿颜该如何抉择?是愿得一心人,还是五美同享?还是说这些都不重要,称霸天下才是阿颜的最终目标?且看女汉子阿颜的强者之途!
  •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家的管家婆

    彝族土司的女佣人,后成为管家婆。分别设计惩办打死她侄女丈夫的两个凶手。为给她侄女和广大彝族妇女报仇雪恨,设法用草药毒死土司。在地下党的影响下,参加宣传、发动众,带领彝族同胞和反动势力作各种斗争。她被国民党区长偷去审,上千彝族同胞大闹五台坡、场面十分壮观。把侄女许配给受伤而被老百姓保护下来的红军战士,并且和红军战士一起配合边纵,围剿国民党保安团。并协助解放军剿灭土匪,挽救新生的区政府。解放后分别当上乡长、县妇女主任、副县长,为了维护众,不畏惧强势,不怕丢乌纱帽。在众受灾缺粮时,身为工作组长的她,与众一起共度难关,并和众一道跟县委书记巧斗,场面十分精彩。
  • 中外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中外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为了全面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这套课外读物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你是我老师又如何

    你是我老师又如何

    春是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就回不了头的路。你我本无交集,却因一次意外的相遇碰面。他记得她,她不记得?他。当再次的相遇,他是她的老师,她是他的学生。多次的不期而遇,多次对她的频频关注。也许,一开始只是心疼,只是想要将陷入困境的她拉出来,却忘了,收住自己的心…命运的兜兜转转她说:我是你学生又何妨,你是我老师又如何他说:这辈子我都不会在放开你的手
  • 从一开始就是错

    从一开始就是错

    纽扣第一颗就扣错了,可你扣到最后一颗才发现;有些事一开始就是错的,可只有到最后才不得不承认。我们从一开始就是个错,错的一塌糊涂。可我明知是错,却还执迷不悟。
  • 人生处处是剧透

    人生处处是剧透

    时然收到一个智能手环,佩戴后才被告知这是来自未来的黑科技——剧透手环。且,终生绑定无法解除。从此,人生处处是剧透,惊喜天天泪满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千古蝶神

    千古蝶神

    为爱踏上一条修神之路,一个平凡少年走上一条强者的道路面对重重危机看纪情傲如何化解,唯我独尊。看千古蝶神体验强者之风
  • 台湾通纪

    台湾通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话夜雨秋灯录2

    白话夜雨秋灯录2

    本书是《夜雨秋灯录》与《夜雨秋灯续录》的合集本。本书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古代世界,充满了想象力。本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文笔丽而不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