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6400000018

第18章 遵义章用错方法会陷自己于被动境地(1)

“义”不仅是一个人修养的内在体现,在黄石公看来,更是一种做人做事的方法和准则。那么,怎样去做才算“义”呢?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在达到自己目的的同时,绝对不能给他人带来伤害,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如果用了错误的方式去做事,违背了“义”的准则,那么结果就会使自己陷于被动的境地。

1

【原典】

以明示下者暗。

【张氏注曰】

圣贤之道,内明外晦。惟,不足于明者,以明示下,乃其所以也。

【王氏点评】

才学虽高,不能修于德行;逞己聪明,恣意行于奸狡,能责人之小过,不改自己之狂为,岂不暗者哉?

对下属也要留一手

【译释】

在部下面前显示高明,一定会遭到愚弄。

“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为人处世如此,对待下属也是如此,不要让他们过早地知道自己有多么强大,要懂得隐藏。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其原因就是因为锋芒过露。他认为“强大处下”,而“柔弱处上”——为人处世应该善于隐匿自己的锋芒,才能让自己永远不居“下风”。

能成大事的人在做一件大事之前,都将真实的自己置身于暗处(将才能、智慧隐藏起来),为了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动作。这样所有人的内外情形就都真实地展现在自己眼前,这件事自然能成。

隐藏实力以图一鸣惊人

古代就有许多人深知隐藏实力的处世做事之道。楚庄王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举动,正是悟透了这一智慧而为的。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即位伊始,便受到内外的瞩目,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两代国王都很有作为。楚国上下希望他能继承父、祖遗志,开疆拓土,使楚国更加强盛;而邻近的小国则是战战兢兢,危不自安,甚至连中原的大国秦、晋也都密切注意楚国的动向。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楚庄王即位后,根本不理国政,每日里不是在宫中听音乐,饮美酒,与妃妾们寻欢作乐,便是率领卫士于深山大泽打猎,一副标准的荒淫无度的国王形象。

楚国的大臣们自然不甘心楚国前两代国王奋斗的成果就此毁灭,纷纷入宫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后来听得烦了,干脆在王宫外立一道牌子,上写:敢入谏者死。严令之下,楚国的大臣们大概觉得还是保命要紧,真的没人敢再劝谏了。

楚庄王日以继夜,荒淫不已,一连持续了三年。国王不理朝政,下面自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党争权,谄谀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楚国的政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而忠臣贤良只有扼腕叹息的份儿了。

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入宫进谏,不过他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头往刀刃上撞,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他入宫见到楚王时,楚庄王正左搂郑姬,右拥越女,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乐师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音乐?”

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楚庄王知道伍举是要借机进谏,但既然伍举没明说,自己也不点破。伍举便说道:“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一只大鸟,它羽毛五彩缤纷,异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异常兴奋,他出宫后告诉自己的好友,同是楚国大夫的苏从,他说国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绝不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看来楚国还是大有希望。

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荒淫无度,苏从感到受了骗,他全无顾忌,舍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王,不理国政,只知道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叛于内,敌国攻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大夫不知道寡人的禁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晌,忽然扔下长剑,双手抱住苏从,感慨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国家,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歌男舞女,与苏从谈论起楚国的政务了。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国王对国家上下了解得比自己还要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那些权臣政客、谄谀小人、贪官和不称职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包括伍举、苏从在内的忠于国家、有才能、刚直不阿的人提拔上来。一番调整重组后,楚国的政治从贪浊混乱变得清明而富有活力。

楚庄王待国内基础巩固后,不仅继续开疆拓土,平定了周围附属小国的背叛,而且挺进中原,夺得了霸主地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即位时,楚国的情况表面上看来不错,但实际上却有隐忧——在当时,国内权臣夺利,小人充斥,群臣良莠不齐,忠奸难辨。他就故意收敛自己的锋芒,将真实的自己隐匿起来,装扮成一个荒淫君主的形象,这样不仅解除了周围国家对自己的戒心,更消除了群臣的顾忌,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手段,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在苦等三年,摸清了所有的情况后,猝然施展霹雳手段,将楚国政治振刷一新,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

将自己藏起来,并非让我们一声不响默默无闻。而是让自己在这种不被关注的情况下,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面现象之中的本质问题,然后再实行具体的措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这就是一种“柔弱处上”的人生哲学。

2

【原典】

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张氏注曰】

圣人无过可知;贤人之过,造形而悟;有过不知,其愚蔽甚矣!迷于酒者,不知其伐吾性也。迷于色者,不知其伐吾命也。迷于利者,不知其伐吾志也。人本无迷,惑者自迷之矣!

【王氏点评】

不行仁义,及为邪恶之非;身有大过,不能自知而不改。如隋炀帝不仁无道,杀坏忠良,苦害万民为是,执迷心意不省,天下荒乱,身丧国亡之患。日月虽明,云雾遮而不见;君子虽贤,物欲迷而所暗。君子之道,知而必改;小人之非,迷无所知。若不点检自己所行之善恶,鉴察平日所行之是非,必然昏乱、迷惑。

知错就改迷途知返

【译释】

有过错而不能自知的人,一定会受到蒙蔽,走入迷途而不知返回正道的人,一定是神志惑乱。

孔子在处理过失和改过的关系方面,强调改过,他把道德修养过程也看作是改过迁善的过程。孔子说:“丘有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自己犯有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所了解,是自己的有幸。他反对有人对过错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小人之过也必文”,文过饰非,把过错掩盖起来,这是不对的。他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他认为君子的过错,好比日蚀和月蚀;他有过错,人人都看得见,他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尊敬他。孔子提出“过则勿惮改”的要求,还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过错,也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过错,要容许别人犯错误,对别人过去的错误采取谅解的态度。孔子提出的“既往不咎”,就是对已经过去的事不要责备了,着重看现在的表现。

黄石公要人知过、改过的思想,涉及人犯错误的必然性以及人如何对待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问题,还涉及如何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如何对待别人的错误的问题,这些思想与经验,对我们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犯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过

我们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我们也常常因此失去很多宝贵的东西。但我们可以抽出时间总结过去,只是不要再追悔过去,因为眼前的路还是要走的。

陶渊明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我们今天觉得昨天犯了错误,说明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还不算远,一切都还来得及。如果到快要进棺材时才发现自己错了,只能用自己的经历去警示后人了。如果有错而不去改正,就如孔子所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人就是在犯错误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错误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对待错误的态度也会不同,当然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普通人会犯错误,受人尊敬的君子也会犯错误,但千万不要用新的错误去掩盖旧的错误。

伴随人生的很多事情要有序地、平行运行,如学习、工作、恋爱、结婚、养育子女、赡养老人、结交朋友、帮助亲友,还有为社会尽应尽的义务等。每一项事情在人生中都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和空间,人有时候犯错误就是将这些问题弄错了顺序、用错了时间和空间。一般意义上的错误就是越位和错位,更大意义上的错误就是把事情的比例搞错了。有些重要的事情既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如果你在应当学习的时间谈恋爱,你是越位;如果你在结婚以后再去谈情说爱你一定是错位。例如,在该学习的时候去谈恋爱本是一般性的错误,如果你用90%的精力去学习,用10%去谈情说爱,还不至于妨碍你今后的发展,反过来,用90%的精力去谈情说爱,用10%去学习,你肯定就犯了大错误。

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工作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缺点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即便是圣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因此一个人有这样的不足或那样的错误,是正常的,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又没有人及时指出,犯错还不知道;可怕的是讳疾忌医,不认真解决问题,而是遮掩问题。事实上,人们往往最疏于防范的是“小恶”,一些错误言行在微小、萌芽状态时不易被人重视,结果从量变到质变,“问题不大”的错误使人越滑越远,“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致使积重难返,深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3

【原典】

以言取怨者祸。

【张氏注曰】

行而言之,则机在我,而祸在人;言而不行,则机在人,而祸在我。

【王氏点评】

守法奉公,理合自宜;职居官位,名正言顺。合谏不谏,合说不说,难以成功。若事不干己,别人善恶休议论;不合说,若强说,招惹怨怪,必伤其身。

谨防祸从口出

【译释】

出言不逊而招致怨恨,其给自己带来的祸害也是在所难免的。

语言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没有语言,也就没有人类的发展。人们在交往中,没有语言做桥梁,就无法沟通,也就一事无成。但是语言能成事,也能坏事,所以古人认为凡事少说为妙。不是不说话,而是该说的要说,不该说的不说,要考虑好了再说,否则一言有失,即酿大祸。忍言慎语,首先便是要戒伤人的恶语,荀子说:“伤人之言,深于矛戟。”意思是说,伤害别人的语言,比用尖锐的长矛和战戟刺伤人的肉体还要厉害。戒伤人之恶言,是改善人际关系,与别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法则。

说话莫伤人心

说话伤人心莫过于当众揭人短。

短处,人人都有,有的可能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可是由别人嘴里说出来就让人不舒服。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没有一个人愿意让别人攻击自己的短处。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说对方的短处,很容易引发唇枪舌剑,两败俱伤。

“当着矬子不说矮话”,是告诫人们在说话时不要伤他人自尊的意思。人生在世,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若以己之长,较人之短,则会目中无人;若以己之短,较人之长,则会失去自信。这也是说话时尤其要注意的一点。

4

【原典】

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张氏注曰】

心以出令,令以心行。号令不一,心无信而事毁弃矣!

【王氏点评】

掌兵领众,治国安民,施设威权,出一时之号令。口出之言,心不随行,人不委信,难成大事,后必废亡。号令行于威权,赏罚明于功罪,号令既定,众皆信惧,赏罚从公,无不悦服。所行号令,前后不一,自相违毁,人不听信,功业难成。

令出如山执法必严

【译释】

颁布法令不可随心所欲,号令不一,后令与前令自相矛盾,让下属无所适从,这样下去,事业会荒废,已有的成就也会毁掉。

法,律也,范也,乃指人们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峻法,即指法律的严厉,法律的威严。治国不能不讲法,人人遵纪守法是实现国泰民安的重要基础。

梁启超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后指出:“立法善者,中人之性可以贤,中人之才可以智。不善者反是,塞其耳目使之愚,缚其手足而驱之为不肖,故一旦有事,而无一人可以为用也。”也就是说,立法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官吏和百姓的素质,进而影响到国运的兴衰。

法是统一天下人行动的准绳,是维护社会公正和安定的工具,所以,一国之君在执法时,也应该是“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意思是:个人的喜好,怨恨可以抑制、平息,而国家的大法不可背离。骨肉可以处罚,亲戚可以诛灭,但国家大法不可损害。

下令不可随意执行一定严格

立法的好坏,执行的好坏,与当政者是有密切关系的。

同类推荐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

    《安住在折腾中》,本书收录了法眼寺方丈,明一法师的数十篇日记一系列禅修讲稿。书中不仅记录了明一法师作为僧人的日常修行,劳作,弘法的点点滴滴,更令广大读者有机会分享到这位正信正行,爱国爱教高僧的修行体悟用人生智慧。广大信众用佛门弟子都将从中受益。
  • 卢梭的智慧

    卢梭的智慧

    卢梭在哲学上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这本《道德高于一切》每一个人都是从管理自己开始学会管理他人、管理组织、管理企业、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管理自己最关键的是管理自己的心灵,管理别人也同样要从管理心灵开始。而道德就是心灵的最高管理者,她为我们的心灵世界站岗放哨,并捍卫着我们心灵的尊严,也保卫着我们的精神家园不受社会污浊之气的侵染。
  •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罗素的幸福之路(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充满了哲理的语言和丰富的思辨。为了使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比较容易地读懂《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并能够从中汲取幸福的智慧,《相约在微博:罗素的幸福之路》特采用“与罗素相约在微博”的这种当代流行的文化形式来拉近读者与罗素这位伟大哲学家的距离,通过“微博式”方法,将罗素的精辟话语进行深刻阐述、剖示和拓展,让读者对幸福这个概念以及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能够实在地运用于社会生活中,获得真正的人生幸福。
热门推荐
  • 激发自我

    激发自我

    此书是一本帮助造就优秀员工的绝佳工具收,它告诉我们如何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带带着满腔热情、勤奋地用大脑工作,如何与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保持步调一致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如何灵活地利用那些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机会去创造最大的成功。
  •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

    《寻找幸福的小蜘蛛》作者经历坎坷,选择用童话和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字里行间流露着对生活的希冀。这部小辑由两部童话及百余首诗歌组成。其中的《寻找幸福的小蜘蛛》是一部童话,讲述了一只孤苦伶仃的小蜘蛛,历尽千辛万苦寻找传说中快乐森林的故事。故事中,坚定、勇敢、智慧并富有爱心的更为深切的理解与感悟。在作者看来,小蜘蛛的种种愿望、每次面临苦难后表现的乐观及战胜困难的决心都是其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说是其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战胜困难的另一种写照。
  • 魔巫至尊

    魔巫至尊

    先王去世,新王寂天即位。逝去的王最信任的魔导师甘道夫为先王祭祀,渡他进入亡灵疆域。刚刚即位的新王寂天将甘道夫召进王宫,并要求他寻找复活先王的祭祀物品:月光草,魔化磷粉,水晶尘,紫色的蘑菇,雪域女妖的面纱。甘道夫只感觉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不知道新王寂天实际上正在暗中进行着一个惊天的计划。
  • 剑舞九重

    剑舞九重

    大喜之日,惨遭悔婚,苦逼少年励志修仙,谁知路途坎坷,入门不到一个月就被灭了满门,一次好心竟然被坑了,荒野沙漠,吃草饮露……弹指一瞬间,浊酒对皓月,一剑斩妖魔,大笑吃念贪,坐拥于苍穹,快意断恩仇,逍遥九重天!
  • 北方与南方

    北方与南方

    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1854)﹐写曼彻斯特的阶级斗争。把经济落後的南方与工业发达的北方做了对比﹐并塑造了一个理想化的资本家﹐他既具有北方企业主的精明能干﹐又具有南方人的文化修养﹐并能调和劳资之间的对立﹐终于振兴了企业。作者在这里再一次宣扬了阶级调和的思想。
  • 重生女剑主

    重生女剑主

    我写这本书,就是写的风大傲世里面的莫轻舞重生的故事。因为刚开始看《傲世九重天》,我就是被莫轻舞对楚阳的深情给吸引的,还有楚阳重生之后逆天改命也是为了莫轻舞,但是后来出现了乌倩倩,铁补天,紫邪晴,楚阳都收了。做为一个女生我不喜欢1111的文,但是风大真的写得很好看。我一直都在追看他的书。或者是先入为主的关系一直觉得《傲世九重天》会是单女主,我为莫轻舞不值得,我要为她报不平,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初衷。轻盈如梦梦亦飘,血海骨山舞妖娆;仗剑千里君莫问,生死相随到九霄!红尘中有你相伴才叫幸福,我愿为你舞,纵然苦还要舞。“楚阳,若是有来生……若是我还能遇见你,希望你能够好好地……看我一眼。我比剑好看!”
  • 重生之掌上明珠

    重生之掌上明珠

    容霁云一直以为自己天生薄命:生而为父厌弃,长而随母颠沛流离,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好在老天还给她留了一条活路,赐给了她英俊而又痴情的夫君,即便她无法生育,依旧是不离不弃。却不料狠心父亲本是爱女逾命,如意郎君才是禽兽心肠,而所谓孤女的自己,却是出身高贵的世家嫡女。惨死破庙的那一刻,霁云终于幡然悔悟:若有来生,定要远离渣男、父女团聚、快意人生。
  • 学校修仙传

    学校修仙传

    偶然的机遇,陆破天被选为“遗忘者”,来到这座神秘的学校,却又卷入了一场莫大的风波,看我一代学校学生如何武道伐天!
  •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老夫子诠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描绘英雄的书、水浒的英雄多出自于草莽,因而这样的英雄也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更适合普通人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习惯。水浒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温这部令人回肠荡气的经典著作时,或许有了更多现实的反思和感悟。比如在当今社会,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做一位杰出的时代风云人物等等、《水浒传》一书流传至今,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宋江起义是在梁山泊吗?施耐庵为什么叫“耐庵”?燕青为什么叫“浪子”?张青和孙二娘是怎么成为夫妻的?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九天玄女究竟是何许人?梁山好汉如何排座次等等、《诠解水浒传》就是一部从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解析水浒重重悬疑的书。
  • 入阿毗达磨论

    入阿毗达磨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