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20100000008

第8章 求学问道:专心领悟妙理,步入学用境界(2)

可见做学问不能仅仅以一个“勤”字了得,还必须“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身”才行。

【原典】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译释】

一个做学问的人,既要有埋头钻研、刻苦坚毅的精神,又要善于调剂和激发潇洒自如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克制自己,过着极端单调而清苦的生活,则会毫无生机。试想,假如自然界只有肃杀的秋天,而没有盎然的春天,那么,万物又怎能成长和开花结果呢?

张弛有变,不失生机

弦不要崩得太紧,也不要过于松弛

治学是为了求得高深的学问,这当然要有勤奋耕耘的苦读精神。但在埋头苦读的同时,善于调节身心也是非常必要的。有道是良好的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句子中的“兢业”,即兢兢业业,指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负责。“敛束”,指收敛约束的意思。这段话的核心义旨是,专心致志、奋发上进的精神固然很好,但也不可忽略了读书之外的“潇洒趣味”。即要善于调节,让德、智、体、能等全面发展,不要关起门来只知“面壁”。那种关起门来“只知读书、不会做事”的书呆子是不可取的。

当然,就当今而言,那种具有十足“书呆子”劲的人是极少见的。比如就中学生、大学生来说吧,他们在求学问道的同时,大多是不乏“潇洒趣味”的。稍有空,就上网转悠,天南海北地聊上一番,有的甚至迷上了网络,出现逃课现象。对这种“潇洒的趣味”,还是宜敛束为好。

总的来说,这段话着重强调的是苦中有学,学中有乐。学要学得坚韧、刻苦,乐要乐得心灵舒畅、高雅。这就要求不失张弛之道,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更好地获得成果。

从前,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想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块盐,交给学僧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遵照指示去做,没多久,就跑回来说道:“我把盐块装进葫芦,可它老不化,葫芦口太小了,伸进筷子也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过葫芦倒掉了一些水,然后只摇晃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善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不解地问:“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仍耐心地解释说:“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保持一颗灵动之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无论做什么事情既要专注,也要保持一颗灵动之心。正如运动员上场对阵比赛一样,即使有好的技法,倘若缺乏好的心理素质,也难以收到好的成效。这就是弦太紧会崩断,弦太松不出声音的道理。

【原典】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释】

研读诗书却不洞察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只会成为一个写字匠;当官却不爱护黎民百姓,就像一个穿着官服、戴着官帽的强盗;讲习学问却不身体力行,就像一个只会口头念经却不通佛理的和尚;创立事业却不考虑积累功德,就像眼前昙花一样会马上凋谢。

学以致用,注重实际

不要纸上谈兵,贵在活学活用

读书的目的是获取知识,增添智慧,为实践服务。这就需要把书读“活”,读出趣理,读出天机,方可受用。倘若不明至性,流于空洞,只读死书,不重实际,则终无大用。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说,读书是重要的,但社会生活是一部厚厚的无字天书,它蕴藏着无穷的学问,更须用翻天覆地之心去解读,去揣摩,去领悟。

我们既要善于读有字书,也要善于读无字书;既要善于欣赏有弦琴之音,也要善于欣赏弥漫于天地间的无弦琴之声。正如《菜根谭》作者洪应明先生所说的“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这就需要我们注重把所学的知识融会于实践之中,如果只是机械地死读书本,而不明至理,不悉玄机,即使倒背如流,也是毫无用处的。

学以致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如果只学不用,离开实践,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事情。“用”,一方面可以发挥所学之长,将其转化为硕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所学的程度。“半生不熟”、“囫囵吞枣”是经不住大用的。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一诗中有两句极为生动的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总还是表象的、肤浅的,要真正彻底弄懂某种知识,还得要亲自实践。比如,就看不见烽火硝烟的职场而言,学历文凭虽然为开启职场的大门提供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万能的金钥匙。招聘单位往往越来越重视有实践经验之人,在一些单位,本科生领导硕士和博士而成为主管的普遍可见。这或许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熟读了《诗经》三百篇,叫他去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去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呢?”这段话说出一个道理,学必须致用,如果学得再多,却不管用的话,读了也是白读。而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是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人。康熙年间的陆陇其即是一例。

陆陇其是讲授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有名学者,曾经当过知县、御史一类的小官。不仅善于讲学,还善于将他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他无论是行政还是断案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按法律办事以外,还十分重视道德教化。总要深入浅出地讲一些道理,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良知。

在催交赋税的问题上,陆陇其表现得很典型。催交赋税是朝廷赋予各级官员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政务,也是一项很难办的差事。每年都有乡民拖欠赋税,并因此发生人命案。一般的县令在催交赋税时,总是指挥大批衙役下乡督促,用武力相胁迫,稍有缓慢,要么罚粮罚款,要么实行体罚,往往搞得官民对立,怨声载道,稍有不慎,还会激起民变。

陆陇其却能十分平稳地处理这件事。他在当嘉定县令时,每当将要缴粮纳赋的时候,他事先通常把乡亲父老召集起来,不是下达缴纳赋税的命令,而是对大家讲一番按时纳赋的道理。他说:“向大家征缴钱粮,全是朝廷的国课,不是县官的私蓄。如果大家能急朝廷之所急,按时上缴钱粮,不仅自己心安理得,不用担心,而且给官员减去了很多麻烦,这样,官员就有更多的工夫为民办事。我与大家没有任何私怨,不想为收钱粮而责罚任何人。更何况你们一旦受到杖责,不仅要花许多钱,还要落个欠粮受责的名声。倒不如及早缴齐粮款,我们大家都相安无事。”乡民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因此去除了心理障碍,乐于接受。所以陆陇其在任时,几乎没有发生过欠粮受责的事。

对于囚禁在监狱中的犯人,他也并不是简单地依法办事,而是好言相劝,进行开导。他曾经写过一篇《劝盗文》,派人给犯人们反复宣讲。文章的大意是:“人的本性原本都是善的,你们这些犯了罪的人也都一样,没有人例外。只是由于阴差阳错,一念之差,才导致了不安分守己,做出犯法的事来,关在这里接受惩罚。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都是由于人心中的杂念蒙蔽了善性造成的。然而人心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们能够反思往日的不是,真心悔过,去掉心中的杂念,就能重新做人,依旧可以成家立业。”读到这里,在场的犯人们都感动得哭了起来。因此,教化的效果很好,犯罪也逐渐减少了。

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陆陇其逝世。第二年冬天,朝廷需要委派两名文臣管理直隶、江南两处书院。朝廷中的大臣都主张应该从翰林院中物色人选。康熙不同意,发出特旨说:直隶派李光地去管理,江南派陆陇其去管理。大学士王熙急忙奏报说:“陆陇其已于去年病故了。”康熙十分惋惜地说:“为什么不早启奏?”王熙回答说:“按照启奏的条例,七品官在籍身亡的官员不在向朝廷奏报之列。”康熙沉默了许久,十分感叹地说:“陆陇其是本朝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学以致用,才能发挥所学的功效;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显现真正的意义。

我们提倡走出书斋,读无字之书,这样的读书才会读出成就,读出思想,读出创造。跳出小书斋,走向社会的广阔天地,这才是真正的课堂。但是许多读书人并不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往往满足于对现成书本的注释,满足于小小书斋中的安逸和宁静。我们这样讲并不是说不该去读书本知识,并不是看不到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恰恰是看到了书本知识的作用和它的局限性,因此才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走出书斋,走向生活。

【原典】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且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译释】

春天到来时,风和日丽,花草树木都会争妍斗奇,为大自然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林间的鸟儿也会婉转啼鸣出美妙的乐章。读书人通过努力出人头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如果不思考写下不朽的篇章,为世间多做几件善事,那么他即使能活到百岁,也等于没有在世上活一天一样。

花铺好色,人为好事

造福于民,万众称颂

“春至时和”与“君子幸列头角”,乃是生活中最值得欢乐的事。但学成之后,为官为吏更该做一些善事,布些德政。既然得意风光,为何不造化于民、布福于众呢?乐善好施,经常救济别人,如融融春日鸟啭好音、花铺好色一样,赢得万众称颂,终是快乐的事。

杨逸从小努力读书,勤学好问,二十九岁时就被魏庄帝授任为吏部郎中,平西将军,南秦州刺史,散骑常侍。以他这样的年龄而被委以如此重任,还从未有过先例。此后,又被调任平东将军、光州刺史。

杨逸在任光州刺史时,为治理光州,他费尽心思,不辞劳苦。当时战争频仍,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杨逸集中精力处理事关百姓生计的大事,以求定安民心,稳定秩序。最难得的是他能放下刺史的官架子,时常到百姓中视察抚慰。

为办理公务,夜不安寝,食不甘味,倚仗年轻,常常不分昼夜。他懂得,要想天下太平,必须争取民心,而要想获得民心,必须问民疾苦,从点滴做起。因此,每当州中有人被征召从军,他一定要亲自送行,有时风吹日晒,有时雪飘雨狂,许多人都坚持不住,他却毫无倦意。治政、治军要讲究宽猛相济、恩威并施,杨逸也深谙此道。他仁爱百姓,又法令严明,恶徒狂贼都不敢在州中惹是生非,全州境内,上下肃然。他最恨那些豪强奸诈之徒,在州中四处布下耳目,随时监督,稍有动静就立即剪除。他以严格的纪律约束部属,手下的官吏士兵到下面办事,都自带口粮。如有人摆下饭菜招待,即使在密室,也不敢答应,问其缘由,都说杨逸有千里眼,明察秋毫,哪个做了错事能瞒得过?

杨逸非常关心百姓疾苦。当时因连年灾荒,粮食奇缺,饿死很多人。杨逸见状,心急如焚,决定开仓放粮赈灾,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可管粮的官吏惧怕私自动用国库存粮会招致大祸,执意不肯。杨逸也明白,不经上奏批准,擅自发粮,如果朝廷怪罪,将有生命之虞。可是要按常规具文请奏,等待批答,文书往来,颇费时日,不知又要饿死多少百姓!宁可获罪,也要放粮!他坚决地对手下人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百姓不足,君王岂能有足。开仓放粮由我而定,责任亦由我一人担当,即使获罪,我也心甘情愿,死而无憾,与他人无涉!”

随即果断下令开仓,将粟米发给了饱受饥饿煎熬的百姓。然后,杨逸马上写好奏章,向朝廷申说详情。

奏章送到朝中,庄帝与君臣议事,以右仆射元罗为首的大臣认为国库储粮不可轻易动用,杨逸之请,应予驳回。尚书令、临淮王元或则认为形势紧急,应贷粮二万。最后庄帝恩准二万。

杨逸放粮后,还有为数不少的老幼病残者仍难活命,他便派人在州门口摆上了大锅煮粥,施舍给这些人,使之不致饿死。杨逸之举,无异雪中送炭,解民于倒悬。那些即将饿死而经杨逸及时赈济终于活了下来的百姓竟然数以万计。庄帝闻听事情本末,也以为处置得宜,连连称赞。

后来,杨逸惨遭家祸,朱仲远派人到光州将其杀害,年仅三十二岁。全州上下,士吏百姓,听到凶讯后,如同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般悲哀,城镇村落都摆斋设祭,追悼这位年轻仁爱的刺史,月余不断。

【原典】

一苦一乐相磨炼,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译释】

在人生路上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磨炼到极致就会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才会长久;对知识的学习和怀疑,交替验证探索研究,探索到最后而获得的知识,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磨炼福久,参勘知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同类推荐
  • 论美与人的生存

    论美与人的生存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王阳明与康德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我看20世纪中国美学——兼论我国美学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方向》、《文艺本体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当代的发展和意义》等。
  • 中华家训(第五卷)

    中华家训(第五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中华国学精典

    中华国学精典

    我国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启蒙教材无非是流传至今的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读古典诗词,通圣贤经书,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会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百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热门推荐
  • 逆天医女:倾城五小姐

    逆天医女:倾城五小姐

    前世身为怪盗的她,心思缜密,除强扶弱,却被姐妹惨杀。今世重生等待她的是会是什么呢?废材,丑女,暗杀,陷害。不!她要华丽蜕变,后母庶姐欺负她?来一个打一双。被嫉妒之人陷害?她奉陪到底看最后鹿死谁手!“你是我认定的娘子。”妖孽男邪魅一笑,嚣张宣布。且看女主翻云覆雨,驰骋龙腾大陆。一对一宠文,欢迎阅读
  • 请你不要再爱我

    请你不要再爱我

    暂无~嘿嘿(本作者左思右想,想不出什么让人一看就爱上这本书的简介,我认为,关键在内容,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掩饰我的懒惰,呵呵呵.....)
  • 青少年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青少年趣味知识竞赛题库

    《青少年趣味知识竞赛题库》将带你领略一种“新、奇、趣、集”的风格,让你感受全新的阅读体验。《青少年趣味知识竞赛题库》共分为七章,分别从饮食、艺术、体育、交通等多个方面,选取了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知识竞赛题,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这些题目涵盖了人们应该懂得而又易于掌握的各门各类知识,在选题方面,既有一般常识,也有逸闻趣事和鲜为人知的典故,既突出了知识性,又把知识性同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和谐地融为一体,能够较好地扩展读者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一本流淌着知识甘露的开心辞典。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
  • 医说孙子兵法

    医说孙子兵法

    本书从一个医生和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解读兵学名著,令人耳目一新,对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和医学教学科研有一定裨益。战略思想不仅受到军事战略家的重视,现已扩展到包括医学在内的其他领域。从指导思想、行动准则和理念上来看,医学与兵学有许多共同之处。防病如防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医治未病之病”、“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的思想与孙子“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的理念是一致的。
  • 凡尔纳密码: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

    凡尔纳密码: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

    《环绕月球》是《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这两部小说的内容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大炮俱乐部主席提议向月球发射一颗炮弹,建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联系。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乘这颗炮弹出发了。但是他们没有到达目的地,炮弹并没有在月球上着陆,却在离月球二千八百英里的地方绕月运行。《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在发射之后在太空中的种种历险。这两部小说生动幽默、妙语横生,情节奇幻又惊险,书中充满了凡尔纳的科学设想,这些设想在在如今看来几乎一一得到了验证和实现。本书通过他们的奇特经历,描绘了星际空间变幻无穷的绚丽景象,从而使青年读者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
  • 莫哀怜殇

    莫哀怜殇

    小怜看着周围的一切,还是与以往一般,熟悉亲切,小怜不知道自己是谁,认识的人只有一个老爷爷。他每天都会教稀奇古怪的法术,然后让自己去救人,说只要积满十万个功德就会有神仙来接自己上天界,那里人鬼都向往的天堂。可是我不信,但我还是不停的救人,因为看着他们相信有希望,看着他们劫后重生的喜悦,我就觉得心里热热的。不知不觉我已经随这个老爷爷待了一千年了,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小怜,你去桐柏村找一户你觉得最需要你帮助的人家,这是你在人界最后的一个任务,完成了你就能找回你的一切。而我也要消失一段时间,你今后好自为之。”说完之后,不等小怜再问,人就不见了
  • 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世界只有两种可能:大师眼中的人生

    人生是个永恒的主题,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寻找人生的意义,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书精选了众多享誉全球的大师们对人生这一话题的感悟和探索,内容通俗易懂,选材精雕细琢,说理深刻,让青少年读者在阅读中充分领略大师们的人生智慧,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 鲙残篇

    鲙残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薄情王爷的宠妃

    薄情王爷的宠妃

    似乎在古代,找到为了救我、误和我一起穿越来的朋友,就是我活下去的唯一目的。没有想到,他竟然一直在我身边,他竟然一直活在王爷的体内。逼不得已离开王爷府后,马上被一直虎视眈眈的水晶宫的王--一只滥情又滥交的“霸王龙”诓了回去,强迫成为他的侍女,还大言不惭是对我的恩宠......我的桃花运太泛滥了,我居然成为阴险毒辣的蛟亲王认定“非我不娶”的女人,天天发了疯似地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我......本来,以为可以大团圆结局了,又被幼稚的金甲大王拐走,逼我牺牲小我......“海洋之星”是王后的信物!水晶宫历代的王都会从天下摘一颗星星送给王后......
  • 宅男修仙梦

    宅男修仙梦

    一个农民工宅男,带着手机穿越到了异界。科技楼后的异界,武力为尊。他一个宅男能够逆袭吗?他倒地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就是死不了?成仙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