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9600000037

第37章 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7)

友直、友谅、友多闻,这已成为交好朋友的准则,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能说出并劝止你的错误,即所谓“诤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是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另外,在朋友中,对自己有害处的三种定要戒之。第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人,有特别的毛病。第二,“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第三,“友便佞”。这种人更坏,可以说是专门逢迎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

东晋大将王敦因谋反被杀,他的侄子王应想去投奔江州刺史王彬;王应的父亲王含想去投奔荆州刺史王舒。王含问王应:“大将军以前和王彬关系不怎么样,而你却想去归附他?”王应说:“这正是应当去的原因。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到了看见人家有难时,就一定会产生怜悯之情。荆州刺史王舒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从来不敢做出格的事,我看投奔他没用。”王含不听从他的意见,于是两人就一起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

当初王彬听说王应要来,已秘密地准备了船只等待他们,但他们最终没能来,王彬深深引为憾事。

蔺相如曾是赵国宦官缪贤的一名舍人,缪贤曾因犯法获罪,打算逃往燕国躲避。相如问他:“您为什么选择燕国呢?”缪贤说:“我曾跟随大王在边境与燕王相会,燕王曾私下里握着我的手,表示愿意和我结为朋友。所以我想燕王一定会接纳我的。”相如劝阻说:“我看未必啊。赵国比燕国强大,您当时又是赵王的红人,所以燕王才愿意和您结交。如今您在赵国获罪,逃往燕国是为了躲避处罚。燕国惧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他甚至会把您抓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向赵王负荆请罪,也许有幸能获免。”缪贤觉得有理,就照相如所说的办,向赵王请罪,果然得到了赵王的赦免。

缪贤以为燕王是真的想和自己交朋友,他显然没有考虑背后的一些隐性因素,比如自己当时的地位、对燕王的有用性,等等。可是现在他成了赵国的罪人,地位已经变了,对燕王来说交朋友的价值也就失去了,他贸然到燕国去,当然很危险了。蔺相如看问题可谓是一针见血。

再看这样一个故事:晋国大夫中行文子流亡在外,经过一个县城。随从说:“此县有一个啬夫,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文子说:“我曾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他这样迎合我的爱好,是为了得到我对他的好感。我恐怕他也会出卖我以求得别人的好感。”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结果,那个人果然扣留了文子后面的两辆车马,把它献给了自己的国君。

以上这几个故事颇能给我们启示——什么样的朋友才能靠得住?也许人心隔肚皮,难以臆测,但如果能尽量依照孔子的这种亲益远损的原则去结交朋友,也许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真正的朋友,从而远离奸诈小人的伤害。

人的一生不可无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我们看到许多人由于朋友的帮助克服了困难,或事业上取得了成就,也看到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交友应该“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样的朋友可以使你长善救失,开拓心胸,德业学问日进于高明。反之,如果交上坏朋友,不但不能长进,反而可能使自己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朋友的熏陶濡染,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这有时比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更有影响。

(2)谨慎用人,亲贤远愚

对于领导者而言,“能爱人,能恶人”,同样是很重要的修养和能力。如果做不好这一点,该亲近的人反而疏远了,该疏远的人反而亲近了,这都会招来大祸的,有时甚至是灭国之灾。

公元前270年,秦昭襄王拜魏国人范雎为客卿,采用了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秦国与远离本国的齐国等国家交好,对紧邻本国的韩国等国进行交战。这样,秦国每夺得一寸土地就真正增加了一寸土地,秦国也就日益壮大起来。因此可以说,“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外交基础。

一次,秦国的土地被赵国抢走,秦王十分气愤,于是立即命王龁围攻上党。赵国的冯亭势单力薄,不足以抵抗,在死守四十多天后只有带着百姓一起逃往赵国,在长平关遇到了赵国的救兵。

赵王昏庸糊涂,只知庆贺新得土地,不知秦兵进攻迫在眉睫。过了些日子才想起发兵救助,于是派廉颇为大将带二十万军队前往,但这时上党地区已经丢了。廉颇见不易取胜,就森严壁垒,加深壕沟,坚守不战,廉颇的用意很明确,一是想使秦军浮躁疲乏;二是想使秦国乏粮;三是可乘秦国退却再行追击。

王龁是个十分有经验的老将,他深知久战不下的厉害,多次发动猛烈进攻,无奈廉颇守御有方,又兼矢志坚守,绝不出战,致使王龁既苦攻不下,又无法把赵军引出壁垒消灭。

王龁最后只得向秦王报告说:前线遇到了困难。秦国丞相范雎对秦王说:“在敌国碰到廉颇这样的老将,确实难以对付。据我看来,廉颇拖住秦军是战胜秦军的唯一方法,要想战胜赵军,就必须使赵国改变这一作战策略,要想让他改变这一策略,就要把赵军的主帅换成一个急躁无知的人。我看这个人选只有赵奢的儿子赵括最合适。”

于是,范雎收买赵国官员,用各种方式制造假象,散布流言。没过几天,赵国朝野议论纷纷,说是廉颇年纪已大,失去了年轻时的锐气,不敢同秦军作战,如果换上年少有力的赵括,那秦军不久就会垮下去。赵王本就不明事理,老觉得廉颇拖泥带水、坚守不战实在太窝囊,这回听了议论,更是添气,于是立即派人找赵括做赵国统帅,代替廉颇。

赵括是赵国的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是一个老成持重、具有丰富经验和真才实学的将军,但他的儿子赵括却是一位空谈家。赵括自幼聪明肯学,又热情好辩,跟父亲读了不少兵书,父子俩也经常辩论行军作战事宜。辩论时赵括口才便捷,又常常引经据典,赵奢往往不是他的对手。赵括虽无实际经验,却因学了些理论知识,就十分狂妄自大,经常自我吹嘘,简直认为自己就是举世无敌的将军,但赵括的父亲和母亲都十分清楚,赵括只会夸夸其谈而已,并无真实本领。

此时赵括的父亲赵奢已死,赵括的母亲一听赵王任命赵括为主帅,惊慌万分,立刻去见赵王。她哭着对赵王说:“赵奢临死的时候曾嘱咐我,千万不可让大王重用赵括,因为行军打仗是十分凶险的事,需要万分谨慎,可赵括每当谈起军事却显得十分轻率随意。如果让他带兵打仗,非失败不可。再说,赵括也不会得到士兵的拥戴,他的父亲每当受了大王的恩赐,从不拿回家去,总是全部转分给将士,一旦接受命令,就全心全意地为国工作,从不过问家事。而赵括正相反,他做了将军,就盛气凌人,对大王的赏赐,他全都拿回家置办了房屋田产,对部下毫不关心。难道这样的人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还是请大王收回成命吧!”丞相蔺相如等人也极力反对,但赵王一意孤行,不肯收回成命。赵括的母亲见不可挽回,就对赵王说:“如果您一定要让赵括做主帅,将来他出了差错,请您不要怪罪我们全家全族,希望您能给我一张文书做证据,以免我们全家被杀。”赵王答应了她的要求,给她立了字据,保证无论赵括成功与否,均不会连累家人。赵括的母亲回到家里,知道赵括必败无疑,就分散了家财,遣散了众人。赵括挂上帅印,来到长平,代替了廉颇,更换了一些主守的将领,统率了赵军,拆除了廉颇等人筑建的防御工事,作好部署,准备大举进攻秦军。

秦国听到赵军果然中计——派赵括代替了廉颇,十分高兴,也立刻调整了部署,派白起为大将,代替王龁,改王龁为副将,并增派了大批援军。

白起是身经百战的宿将,深知用兵之道,他决定先给赵括点甜头,以诱其出兵。白起派出几支小股部队前去挑战,接连几次被打得大败,赵括十分得意,第二天就亲率大军追出城来。王龁反而被迫防守,赵军就把王龁围住,连攻了几天。

赵括正在得意的时候,忽听军士报道:“后路已被秦国的大军堵死。”接着又有一位将军来报:“西面已满布秦军,无法通行,只有东面尚未发现秦军。”这时,赵括已三面环敌,只有东面还是空隙,他只得率领赵军往东面的长平关撤退。刚跑了五里多地,斜刺里冲出一支秦军,带队的大将蒙骜高喊:“赵括小儿,你已中了武安君的计了!”赵括一听武安君白起的名字,立刻吓得晕头转向,没有了主意,于是就在半路上就地扎寨。冯亭等老将劝说道:“现虽四面被围,但我军势力尚大,如能拼死突围,可望回到大营。如果就地扎寨,被秦军四面围住,那就一个也跑不掉了!”赵括不听,执意在中途扎寨。

白起一见赵括扎寨,立即抓住时机,四面围住,赵括即刻成了孤军。赵括守了四十六天,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军士杀人相食,已无法支撑下去,赵括只得选派军士冲击,但每次均被秦军的强弓硬弩射回,死伤惨重。赵括眼见无计,只得自率五千精兵硬冲。他自己骑一匹快马,正撞上了秦军大将王翦和蒙骜,吓得拨马旁逃,却掉入陷坑之中,当即被秦军乱箭射死。赵军见主帅已死,失去了斗志,混战了一阵,也就全部缴械投降了。

赵王昏庸,对老将廉颇的不信任是第一个弱点,赵括缺乏经验又自以为是是第二个弱点,秦国将相正是抓住了这两大弱点,给了赵军致命的一击。这种通过抓住弱点、隐晦巧妙的方法,比普通的排除目标而直接达到目的的方法又高一筹。

【原典】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①。

【注释】

①举:推举,任用。先:尽早地使用。命:郑玄说“命”应当作“慢”。慢即轻慢、怠慢的意思。

17遇贤才要及时重用

【译文】

遇有贤能之人,却不能及时举荐,或者虽然举荐了却不能尽早重用他,这是以怠慢的态度对待贤才。

(1)任用贤才,最忌怠慢

秦王朝被推翻后,在各支反秦的队伍中,原楚国贵族项羽的实力最强大,有五十多万人马,其他队伍的将领不得不听他的节制。项羽自称西楚霸王,主持分封诸侯王之事。他封了十八个原六国旧贵族和反秦的将领为诸侯王。

在秦王朝灭亡前夕,各支反秦队伍约定,谁最先攻入秦国的重地关中,谁就是关中王。结果,刘邦率军最先攻占关中,应封关中王。但在十八个诸侯王中,项羽最不放心的就是刘邦,他岂肯把易守难攻、富甲天下的关中如约封给刘邦?他封刘邦为汉王,封地在偏远的巴蜀和汉中,而把关中地区封给秦朝的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拦住刘邦,阻止他向关中发展。刘邦势弱力小,只好忍气吞声地带着队伍去汉中的南郑(在今陕西汉中)。

汉王刘邦到南郑后,拜萧何为丞相,任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准备争霸天下。他的许多部下却认为刘邦难以重振雄风,跟着他再无出头之日,纷纷开小差逃跑,急得刘邦整天吃不下、睡不好。

有一天,忽然有人向刘邦报告说:“萧何丞相昨夜逃走了!”刘邦听了脸色惨变,连声长叹:“断了我的臂膀,断了我的臂膀。”

到第三天早晨,侍者又说萧丞相回来了,要求见汉王。于是刘邦立即出来迎见,看见萧何,刘邦喜怒交加,先哈哈大笑,然后又指着萧何厉声问:“你怎么也逃走了?!”萧何说:“大王,我怎会逃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刘邦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说:“这几天根本没什么起眼的人逃走,你去追什么?”萧何说:“我追的是个极重要的人。”刘邦问:“谁?”“韩信。”萧何说。

萧何说的韩信是淮阴人,他先投奔项梁、项羽叔侄的楚军,可是,出身贵族的项氏叔侄根本不重视他这出身贫寒的人,只让他任低级军官。刘邦率军开赴南郑的时候,韩信就投靠了刘邦。韩信来到汉军中也不得志,同样是个低级军官,有一次犯了法,还差点被砍了头。韩信以为汉王以后不会重用他了,就趁着将士纷纷开溜的时候,也离开了汉军。

萧何是刘邦的肱股重臣,一心辅助刘邦打天下。他平时就留心寻求人才,曾与韩信交谈过,认定韩信是个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才。他几次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都哼哈一阵,未予重视。这天晚上,萧何得知韩信逃跑了,急得直跺脚,连向刘邦报告都来不及,立即骑马追赶,赶上韩信后,用一番动听的说辞,把韩信追了回来。这就是古今传为佳话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刘邦听说萧何追的是韩信,颇不以为然,骂萧何:“你这个丞相越做越糊涂了,逃走了十几个将军,我急得团团转,你都若无其事,一个不追,却偏去追小军官韩信,你到底想干什么?”

萧何说:“大王,有句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臣以为,一般的将军多的是,走了一二十个不算什么,而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却是举世无双,绝不能让他离开大王。”

同类推荐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新情爱论:男人与女人的爱情哲学

    本书结合大量世界文艺作品中的材料,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逐一剖析爱情问题的各个方面。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理智等问题作了详尽阐述。
  • 重读《周易》智慧

    重读《周易》智慧

    解读周易古经,开发先贤智慧!继承优秀传统,光大中华文化!《重读周易智慧》从对中华元典——《周易》的认识入手,集中介绍了《周易》中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发明创造、彰往察来、循序渐进、革故鼎新、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哲理。《重读周易智慧》作者刘明武从微小处入手,阐发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具前人所未见,道前人所未道,是当今人们认识中华文化、学习中华经典时的入门之书。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热门推荐
  • 邪气凌然

    邪气凌然

    张辰,一个身怀紫金妖皇体质的人、一个被另类空间抛弃的男儿,意外激活一枚戒指,从而拥有了常人不曾想到的际遇。他纵横于官、商、黑之间,凭借聪明的头脑,犀利的手段,收小弟无数,建立令人闻风丧胆的杀手组织、令整个国家忌惮的财富集团!
  • 淤泥

    淤泥

    《淤泥》写了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顾小伟、范明、小胖,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因为个人家庭状况、学习和自身修养的不同,在社会上的机遇和遭遇也截然不同。书中通过顾小伟和美亚的爱情为主线,描述了不同的爱情在遭遇到金钱、名誉、利益等的挑战和考验时的不同结果,通过几个青年在现代化都市中遇到的挫折、喜悦和成功,展现了80后的成长历程以及年轻人在当下社会的困惑和物质超越精神的可悲,同时也流露出青年一代对生活、社会
  • 万剑

    万剑

    万剑之下,万物服臣。剑者为王,与天衡之。人为灵物,与天不和。人与天逆,且与天不谋,人生而逆者,以我为我,有心且无意。不为生,不畏死,只为己。心无天,则自为天,与天为敌,逆天则改命,不逆则死。
  • 星际传奇之旅

    星际传奇之旅

    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人类的探索是无限的。本书包括金星上的文明遗迹、木星的三大法宝、火星上的金字塔、奇特的土星环、金星是启明星吗、金星上有海洋吗、金星逆向自转之谜等内容,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宇宙世界。
  • 师傅带我去捉鬼

    师傅带我去捉鬼

    滴血的陶瓷娃娃忽然复活,乱葬岗突然出现的房子,鬼岭里的那个神秘老人,一切看似简单的冤魂作案,而背后却又隐藏了那么多令人心酸又惊悚的过往。
  • 冒牌大师惹不起

    冒牌大师惹不起

    滚滚红尘,下凡地仙。一幅山水造天下,一本金册书圣贤。那一天,以术入道的一代风水宗师杨筠松走投无路。那一天,求婚失败的男护士李如一被现实社会无情的打脸。守正如一、六百块大洋和一个荒诞的心愿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冒牌、大师、惹不起,一连串的身份改变让李如一此后的生活多姿多彩。
  • 恶魔小组(第1部)

    恶魔小组(第1部)

    俊锋、月玄、鹿川和西贡是四个性格迥异又各有所长的帅哥,自称“恶魔小组”。几个人,除了妹妹俊冰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叼着根烟,狂傲不羁地走在校园里。哥哥俊锋走在最前面,一头金黄的头发像是整个组织的旗帜一样高高后甩着,昂首走在前面引领着众人。妹妹俊冰就在他的右手边,眨着一双芭比娃娃的大眼睛。在横焰高中校园里,四人既是众多女生追逐的对象,又是众人所恐怖对象……
  • 梦之光阴逆流

    梦之光阴逆流

    为何光阴滚滚向前无休止?为何岁月流逝匆匆永不休?光阴之谜!两空间重叠并存,一时间向前,一光阴逆流!主角陌西一梦,梦中人,人生梦!
  • 轰天雷

    轰天雷

    戊戌政变后,沈鹏给朝廷上书,强烈要求慈禧太后归政给光绪帝并诛除荣禄、刚毅、李莲英这"三凶",因无人肯替他代奏,他就把这封奏稿送到外国人所办的天津《国闻报》发表,一时轰动全国。这是近代一桩著名政事件。作者以此事件为题材,情节多与事实相符,可视为传记性纪实小说。
  • 薇蕨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薇蕨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