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9600000031

第31章 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1)

《大学》说:“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说,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国家为基础的。在这一章中,为了达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学》把治国之道进一步具体化了。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个字:以人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当事者时时把“人”和“德”这两样放在心里,对自己严格要求,并且懂得运用合适、有效的方法。

【原典】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①而民兴孝;上长长②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③。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注释】

①老老:尊敬老人。前一个“老”字为动词,尊敬。后一个“老”字为名词,老人,老者。

②长长:尊敬长者,敬重长辈。前一个“长”字作动词,意为将长辈当作长辈看。后一个“长”字为名词,指长者。

③恤:体恤,怜爱,周济。孤:幼年丧父称孤。不倍:不违背。倍:背,悖。

1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译文】

所说的是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这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国君尊敬老人,便会使孝敬之风在全国平民百姓中兴起;国君尊敬长辈,便会使敬长之风在全国平民百姓中兴起;国君怜爱救济孤儿,全国的百姓便会照样去做,下面的民众就不会违理作恶。所以,国君应当做到推己及人,在道德上起到示范作用。

尊老敬老,不违礼数

考察一个人的品质与教养,也许从他是否能够尊老敬老、把老人放在心上这个角度入手,能够最容易地获得深刻的结论。西汉的张良、晋代的陶侃这两位既立功、又立德的人物,正是尊老敬老的典范。

张良,字子房,祖上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曾是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国。父亲张平,为蕤王、悼惠王相国,悼惠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50年),张平去世。20年后,秦灭韩。张良因年少,尚未在韩国任职,他决定用全部家财招求侠客谋刺秦王,替韩国报仇。

张良曾在淮阳学礼,又东行拜访沧海君,求得大力士,专制了120斤的铁锥。当时秦始皇向东巡游,行至博浪沙地方,张良与刺客伏击秦始皇,铁锥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令大肆搜捕,又急又狠要抓刺客,张良于是更名换姓,逃匿到下邳。

一次,张良闲游到下邳一座桥上,有一老翁,穿粗麻短衣,走到张良身边,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拾来!”张良开始很惊讶,对老翁的行为很生气,但因为老翁是长者,他便强忍性子,下桥取鞋,就势屈膝替他穿上。

老翁伸脚待张良替他把鞋穿上,笑着走了。张良心里很奇怪。老翁走了里许又回来,说:“小子是可教之才。第五天天亮时,来此同我见面。”张良因此很纳闷,行礼答:“好。”

第五天天亮,张良前去,老翁已先到等在那里,于是老翁生气地说:“与老人约会为何来迟?回去,五天后早些来。”到第五天,张良鸡叫时前往,老人又先到,于是老翁还是生气地说:“为何又来迟?五天后再早些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前去,没多久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如此。”于是拿出一部书送给张良说:“读好了此书可做帝王之师,10年后天下大变。13年后,你会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即是我。”说完就离开不见了。

张良心中感到欣喜异常,常常研读老人所赠之书。其后,秦末农民战争风起云涌,张良选择了跟随刘邦,尽心尽力地辅佐他,终于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室江山。张良被封为留侯,为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

陶侃是大诗人陶渊明的祖父。他是晋代名将,以功高德劭名垂青史。

陶侃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母亲湛氏靠纺纱织布供儿子读书。陶母不但能吃苦耐劳,而且很有志气,严于家教。从陶侃懂事起,她就教育儿子刻苦自励,做到“贫贱志不移”,希望儿子长大以后,能成为孟子所说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式的人物。

陶侃长大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不但为官清廉正直,而且在诸多生活细节上非常孝敬母亲。在母亲去世之后,依然遵循着母亲的教诲,时时在心中感念着母亲。

陶侃有个奇特的癖好——搬砖,每天早晨,他把100块砖搬到院子里,傍晚又把100块砖搬回屋里,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谁去帮忙他都不肯。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春夏秋冬,一年到头按时搬运,从不间断。有人问他:“将军,你这是干什么?”他说:“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北方已落入了异族手中,我立志要收复中原。母亲生前曾同我说过,生活过于安逸,不但会伤害身体而且容易消磨意志。我之所以每天搬砖,正是为了锻炼身体和磨炼意志,好实现我的远大理想。”

还有一件轶事,就是陶侃每次喝酒,都有一定的限度,常常喝到酒兴正浓时戛然而止,坚决推杯不喝,因为他给自己规定的限度已经到了。有一次,有一位好友劝他再喝点,他还是不喝,问他为什么这样,他沉默了好久,才道出了真情:“年少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这里的亡亲是指过世的母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陶侃年轻时,曾因喝醉酒有过过失,他的母亲曾因此让他立过誓约,所以后来喝酒再也不敢超过约定的饮酒数量。陶侃说到做到,母亲去世以后,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超过当时约定的数量。

张良对长者的尊敬,让黄石老人对他产生了信任,觉得孺子可教,于是传授了天书,这是尊老敬老的好处。而陶侃则从内心和行动上表现出了对于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他们的成功应该不是偶然的。这二人相同之处在于,心怀敬老之心,知孝道,通大理,自有一番超乎常人的意志和见识。这种人,无论是在做人的智慧上,还是处世的策略上,都比一般人要来得实在、顺达。

尊老敬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孔子对这一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来他的身份在众人中是最高的,但他依然重视饮酒的礼数,不敢逾越规矩走在老年人前面。

尊老敬老是一个人修养的重要表现。有尊敬老人之心,才会有赡养老人的行为,尔后才会有孝悌之德。而这种教养,对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持家立业,都是有极大影响的。一个对老人没有敬爱之心的人,是不能对他寄予信任和希望的。

【原典】

所恶②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②。

【注释】

①恶:厌恶,憎恶。

②絜矩之道:儒家伦理思想之一。指君子的一言一行要在道德上有示范作用。絜(音谐,古同洁),量度,即测量。矩,制作方形物件的工具。

2不要把自己厌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

【译文】

我厌恶上位的人无礼待我,我就不应以无礼对待我下边的人;我厌恶下面的人以不忠待我,我就不应以不忠来侍奉我上面的人;我厌恶前面的人以不善待我,我就不应把不善加在我后面的人身上;我厌恶后面的人以不仁待我,我就不应以不仁施于我前面的人;我厌恶右边的人以不义待我,我就不应以不义施于我左边的人;我厌恶左边的人对我不诚,我就不应以不诚对待我右边的人。这就是所讲的道德上的示范作用。

(1)切忌粗暴地对待下属

很多为上者在粗暴地对待下属的同时,却希望下属们忠心耿耿,在紧要关头能够助己一臂之力。这其实愚蠢至极。想要下属以“义”待己,那么首先自己就要做出表率。

西汉景帝时,袁盎在吴国做官。袁盎有个下属和袁盎的婢女私通,袁盎发觉后想把他们治罪。然而袁盎平静下来后,又觉得自己残忍:那个下属年轻,贪爱美色虽然错了,但也是人之常情,不能因为这件事误了他的前程。于是袁盎假装不知,一场风波被压了下去。

不久,那个下属知道事情败露了,马上逃跑了。袁盎亲自骑马追赶他,那个下属被追上后,袁盎对他说:“那件事你是有错,可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我若有心计较,你逃也逃不掉的。我绝不会为难你,请你跟我回去吧。”

回来之后,袁盎亲自做媒,把那个婢女嫁给他,又送了他们许多礼物。

有人说袁盎傻气,指责他说:“你能饶过那个下属,就是大仁大义了,如今再成全他们的好事,不是鼓励坏人做恶吗?如果人人效仿,天下岂不大乱了?”

袁盎说:“那个下属平日并无过错,他喜爱婢女并不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我为朝廷官员,最怕别人说我仗势欺人。今日我有恩于他,日后或许就多了一条退路,我不想与人结下太多的仇怨啊。”

后来,袁盎到朝廷做官。“七国之乱”时,袁盎奉命来到吴国,让吴王刘濞罢兵。刘濞派兵包围了袁盎的住地,准备杀死袁盎。

当年被袁盎饶恕的那个下属这时在吴国军中当个小官,他得知内情,决定冒死报恩。他把士卒灌醉,潜入袁盎的住处,让他赶快逃跑。袁盎不敢相信,那个下属说:“你从前饶我大罪,又将婢女赐我为妻,我每时每刻都思念报答啊!一定要信我,若再迟疑,就来不及了。”

于是袁盎逃出住地,没有遇害。

袁盎能施恩于人,不计较他人的过错,在危难之时才得以活命。他不乱施淫威,别人对他也舍命相报。

一个人不管他身处什么样的地位,他的生存权利和人格都是不容被忽视的。贸然侵犯他人,便会种下仇恨,为自己树立对立面。

那些粗暴地对待下属的人,其实没有见识,目光短浅,这也决定了他们终将激起众怨,群起而攻之,最后一定会惨败。同时,这里也告诉人们,对人谦逊有礼是成功的要素,这是绝不可丢弃的。

(2)想让别人如何对待自己,首先这样对待别人

待人处事之“礼”,关键就在一个“诚”字。“诚”会让对方感到得到了尊重,从而感到身心愉快,乐意为你尽心尽力,所谓以心换心;而不诚之“礼”,则会让人感到被戏弄,受了污辱,因此对方非但不会帮你的忙,反而会怀恨于心,伺机报复。所以说,想让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就要首先如何对待别人,道理就在这里。

陶朱公范蠡住在陶时,生了第三个小儿子。等到长大成人后,陶朱公的二子因杀人被楚国拘囚起来。陶朱公说:“杀人偿命是应该的,但我听说有千金之家财,其子可以不被处死于市中。”于是备齐千金,准备让小儿子前去营救。但大儿子也坚持要去,并说:“父亲不让大儿子去,而让小弟去,一定是父亲认为我是不孝之子。”说着竟要自杀。夫人见此,再三强劝陶朱公,陶朱公不得已,只得让大儿子去,并附信一封,叫他交给自己过去的好友庄生。并对大儿子说:“到了以后,把礼金送上,然后一切客随主便,不要与他争辩。”

大儿子到后,便按照父亲的嘱咐去做了。见过庄生之后,庄生就对他说:“你快走,不要再继续留在这里了。即使你弟弟被放出来,也不要问是什么原因。”大儿子走后,并没有按庄生吩咐回去,而是偷偷地住在楚贵人那里。庄生虽穷,却以廉洁耿直为标榜,楚王以下的大臣们都把他视为老师,非常尊重他。陶朱公的儿子所送千金之礼,庄生并无意收下。原本想把事情办成后,再退还给范蠡,以为信守之据,然而陶朱公的长子并不理解他的这番良苦用心。

一天,庄生找了个理由觐见楚王,说天上有星相显示,有事不利于楚国,只能用做好事的方法才能消除。楚王一贯信任庄生,于是就准备大赦天下。楚贵人欣喜地将此喜讯告诉了陶朱公长子。不料陶朱公长子想,大赦时弟弟一定会出来,千金岂不白送庄生了。于是就又去见庄生,庄生吃惊地问:“你怎么还没离开这里?”陶朱公长子说:“弟弟今将大赦,故而特来告辞。”庄生明白他的意思,就把钱还给了他。

庄生受了陶公子的耍弄,感到是一种奇耻大辱,于是就又觐见楚王说:“楚王大赦是为了修德去凶,可楚国的百姓都说,陶地的富翁陶朱公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他们家里就用金钱来贿赂楚王左右的人,所以说楚王大赦并非为楚国百姓,只是为陶朱公的儿子一人着想罢了。”楚王听后大怒,下令将陶朱公的儿子立即处斩,然后才下大赦令。

当陶朱公长子带着弟弟死亡的消息回到家后,母亲及乡亲都很悲伤,陶朱公说:“我听说你的行动,就知道你一定会害死你的弟弟。这并非是你不爱他,只因为你从小与我一同创业,备尝生活的艰辛,所以很看重钱财。至于你小弟,本来就生长在富裕的环境里,出门乘车、骑马,不知钱财来得不易。我派他去只因为他能抛舍钱财,而你却不能,你弟弟被杀,我并不奇怪,我早就料想你会带丧报回来!”

陶朱公的长子救弟失败的原因是他吝啬钱财而索回已送出去的礼物,使原来所做的一切都变得虚伪,还不如当初不送。这种行为的本身就构成了对庄生的伤害,使他认为自己从人格、尊严以及做事能力上都受到了污辱。因此,他又不辞劳苦地再帮“倒忙”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可见,待人处事中的虚伪之礼,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是要不得的。

【原典】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①。”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注释】

①乐只君子: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用礼乐进行娱乐。只:语气助词,犹“哉”。

3爱民所爱,憎民所憎

【译文】

《诗经》里说:“快乐的国君,才称得上是天下平民百姓的父母。”国君应当喜爱平民百姓所喜爱的东西,应当憎恶平民百姓所憎恶的东西。这就叫做天下平民百姓的父母。

同类推荐
  • 大学全鉴

    大学全鉴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儒家文化的现代应用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大任务,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激活我们自己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将其由历史的包袱变成现代化的动力,并使中华民族普遍地确立起主体性。作者从事的民航工作属于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在运用西方科学管理理论的同时,特别注意从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中吸取营养,特别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本书主要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哲学,对于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万民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对我们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大有裨益!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
热门推荐
  • 习惯了还是爱你

    习惯了还是爱你

    相爱,相离,有多少人能回到开始,却又有多少人没有结束。浅席愿执子之手,甄妤一脸淡然的站在眼前。最后是谁败在谁手里,还是......
  • exo我们永远永远在一起

    exo我们永远永远在一起

    平凡之人自有不平凡的路。当她与他们相遇,会是怎样的呢?
  • 上仙缘

    上仙缘

    为报灭门之仇,她发誓变强;一次偶遇竟成为一生舍不下的牵绊;他为她可以与世界为敌,她为他可以屠斩满门,一段爱情,一生守候...........
  • 犍陀国王经

    犍陀国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风云江山:琴逆天下

    风云江山:琴逆天下

    原名《寂庭双楼记》。寂庭王朝,武林动荡,北有未水,南有末魂,两楼相争,血漫山河。他们本是未水楼里青梅竹马,天造地设的一对。奈何他被逐,她被困。她与父为敌,强忍病痛,苦等五年,却换来一句兄妹情深。当他爱上敌对势力——末魂楼的二小姐,她又当何去何从?与之为敌?或是助他获得幸福?再或是毅然放手怜惜眼前人?一念起,天涯咫尺,一念灭,咫尺天涯,且看她如何抉择。本文节奏快,每日必更,更文时间改为每天早上11点,欢迎跳坑,欢迎收藏~~~
  • 北斗星宫天才狂妃

    北斗星宫天才狂妃

    她——张子君,出生在医生世家,受世人尊敬,却不幸穿越,魂附慕容将军府嫡系三小姐慕容婉君身上。慕容婉君——将军府三小姐,自小是慕容将军的掌上明珠,倍受宠爱,却不料一朝,慕容将军战死沙场,尸骨无存,慕容家地位动摇,慕容婉君更是受尽欺辱,九死一生,获得新生。死过一次的慕容婉君跟以前截然不同,孤芳自赏的性格开始变得随和,平易近人,爱结交豪迈,爽快,肝胆相照的朋友。出了名的文文弱弱的小女子,遥身一变成了世间数一数二的高手。炼丹之术和收服灵兽之术更是世间顶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穆里尼奥的说话之道

    穆里尼奥的说话之道

    何塞·穆里尼奥,是当代足坛最成功、最具个性的主帅之一,个性张扬,言语犀利,人称足球狂人。这就是一部足球狂人的精彩语录,一段草根人生的奋斗历程,第一本解密世界足球最佳教练穆里尼奥的说话秘籍。
  • 少年特种部队

    少年特种部队

    军人是每一个人都想做的职业,特种军人更是军人的最高荣誉,特种军人是国家的最后防线。成年特种军人已是家喻户晓,而少年特种军人却鲜为人知······
  • 鬼道传人:神级败家子

    鬼道传人:神级败家子

    离婚的媳妇嫁给了村长,王大根从此一蹶不振。在村里他抬不起头,在朋友面前丢尽了面子,索性就破罐子破摔……赌钱、喝酒逗娘们,怎么坏怎么来,最终成为十里八村的大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