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9600000010

第10章 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9)

晋惠公失败的根源就在于他意念不诚,心思不正,贪图了一点小便宜,结果却失去了民心。他认为无关紧要的事,却捅了天大的娄子。而秦国对卖粮之事却是认真对待,极为重视,秦国的胜利正因为有了这些铺垫或者说是“修养”才取得的。

【原典】

心正而后身修。

14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

【译文】

只有心思端正,而后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在利益面前保持心思端正

在利益面前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是否端正。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不干不净的东西不贪,这样一种端正的心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种无价之宝,都值得去珍惜、去坚守。能做到这一点,“修身”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

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公元前556年,由于宋国左师向戌的调停,晋楚两大国议和,十四国在宋都召开了停战议和大会。会上,列国共奉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盟主,签订了盟约,约定:晋楚不以兵相见,同恤灾危,同救凶患。还规定列国要为晋楚两国纳贡。停战议和大会之后,各国出现了一时平静。向戌自恃有奔走发起之功,于是请求宋平公赏赐城邑。平公觉得中原战火停息,列国百姓有了喘息机会,向戌的功劳是很大的,于是写了赏赐其六十邑的简册。

当向戌拿着简册喜滋滋地向乐喜展示时,这位才智明决的秉政权臣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军队是威慑敌国稳定自己国家的力量,兴乱治废都有赖于能打仗的军队,向戌谋求去掉维持生存竞争的武力,不过是一种欺蒙诸侯的行为,还大言不惭请得赏邑。乐喜一时激动,就将平公写的赏六十邑的简册用刀割掉了,并扔在地上。向戌明白乐喜的用意,称颂乐喜是救了自己的大恩人。

乐喜还是一位很注意个人道德行为修养的人。一次,他在自己的府邸接待楚国聘使。楚使见乐喜府邸南邻的墙弯弯曲曲的,西邻的水竟然流经府邸院内,觉得不可理解。乐喜解释说,南邻家是一户从事皮革制鞋生产的工匠,如逼着他迁走,一来宋国买鞋的人将不知道去哪里购买,二来这户工匠生活也就没有着落了,所以不能逼南邻迁走。至于西边的邻居,是因他家所处的地势高,我家房子地基低,他家出水流经我家是很自然的,要是禁止人家的水东流,实属不近情理。一番话,使楚使大为叹服,回到楚国,立即上殿谏阻楚王:千万不可攻打宋国。因为宋国国君贤明,而且还有仁相乐喜辅佐,很得人心,要是攻打宋国的话,定会失败。宋国正因为君臣同心同德,体恤百姓,故虽然南有楚、北有晋、东有齐三个强国包围,可哪国也不敢轻易进攻它。

作为掌权大臣,乐喜很重视民众的力量。他规劝国君要节制自己的奢望,尽量不违农时,顾及民生的疾苦。当宋国出现大饥荒时,他力主拿出国库储粮救济灾民,同时动员各级官吏都要向灾民出借粮食。他本人则在出借粮食时不写契约,以示并不求归还。这种散粮救荒的举动很能赢得民众。

乐喜向来不贪不沾,崇尚节俭。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美玉,非要献给乐喜不可,结果遭到了乐喜拒绝。献美玉的人起初以为乐喜怕宝玉是假的而受蒙骗,便再三陈明已经请行家鉴定过了,确实是块稀世美玉。乐喜听后淡然一笑说:“我以不贪的品行为宝,你是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宝玉,咱们双方就都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由此,乐喜获得了不贪“宝”的美名。

宝玉诚可贵,一个人的修养价值更高。乐喜是明智的,他知道什么才是一个人最为宝贵的东西。一个人若坚守不住做人的底线,给自己的人生平添了污点,那是多少美玉也弥补不了的。切记,切记!

【原典】

身修而后家齐。

15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

【译文】

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好家族。

身修而家齐就会有所作为

我们说过了,“齐家”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一方面需要一个宽容的心态,另一方面当事人自身的品德修养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各个家庭成员都能相互体贴、相互关爱、相互提高,那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每个人都会有非凡的成就。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就占了三大家,苏家能获如此高的荣誉,与其良好的家教和融洽的家庭关系是分不开的。

苏洵壮年始决志求学,因其妻程氏贤淑,为其持家计,故无后顾之忧,能专心致志游学四方,因而文才大进,终于有成。

苏洵和程氏是严慈的父母,对苏轼、苏辙兄弟教育有方,尤其重视道德教育。父母的仁慈思想对苏轼、苏辙兄弟也有影响。苏家有五亩园林,苏洵夫妇爱护鸟雀,不许童仆伤害,故百鸟前来筑巢林上,苏轼在《异鹊》记其事:“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亩园,么凤集桐花。是时乌与鹊,巢毂可俯拏。忆我与诸儿,饲食观群呀。里人惊瑞异,野老笑而嗟……”父母对儿子教育的重视和对鸟雀的仁爱,对苏轼、苏辙兄弟的忠诚仁厚性格的形成是很有关系的。

苏洵博学善文,融百家之说自成一家,他是蜀学派的创建者,苏轼兄弟为文学其父,是蜀学的中坚。苏轼为文有其特色,正如他所说:“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辙幼时也受教于兄苏轼,因苏轼学先成,苏洵命辙向兄学习。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关系也是师徒关系,故彼此感情甚深。后来父子三人一举成名,都是父教子、兄教弟的结果。宋仁宗嘉元年(公元1056年)三月,苏洵率领苏轼、苏辙兄弟二人赴京秋试,苏轼、苏辙同时中进士。当时北宋文章宗师欧阳修见苏辙文,不胜佩服地称赞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为太子时尤欲读苏轼文,宫中读之,膳进忘身,称天下奇才。苏洵虽不中,但文名在京大扬,欧阳修得读其所著书二十二篇,大为赞赏,公卿大夫因之争相传阅,一时学者竞效其为文。

苏轼、苏辙兄弟既有相同的政治理想和生活志趣,又有相同的仕途遭遇,因而在得意时互相勉励,失意时彼此关怀和劝慰。又因志趣相同、情深似海,当两人入仕后各自东西,常为离别而百感交集。这在他俩的唱和中可见。苏辙在《逍遥堂会宿二首并引》中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即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眼’,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他俩阔别七年后,在徐州始再会,宿于逍遥堂,所以辙写的《水调歌头》说:“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可是,在徐州相会四个月左右,又要离别,辙感到无限悲愁:“今夜清樽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愁。”辙为不能实现与兄早退相聚一起之约而无限悲伤。苏轼也是“恨此生,长向离别中,凋华发”(《满江红·怀子由作》),在几十年的宦海浮沉中,他经常是“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壬寅九重,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为解离别愁,兄弟俩只能以互相唱和为慰藉。苏轼曾对弟苏辙说:“吾从天下士,莫如与子欢”可见兄弟手足情之深。

苏轼对妻子也同样情深。他的家庭生活几经波折,几度悲哀。十九岁娶王弗为妻,王弗二十七岁在京师病逝。十年后他写的《江城子》一词仍深切怀念他这“敏而静”的贤内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他在梦中见她:“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后他娶王弗堂妹王闰之为妻,她也是一位贤淑的女性,追随苏轼宦海浮沉,四处奔波,历尽苦难,二人相爱相伴二十五年后,闰之年四十六岁时也病逝于京师,这对于苏辙又是一次莫大的打击。苏轼在其《祭亡妻同安郡君文》中,表示了对她无限思念的悲伤:“已矣奈何,泪尽目干。”之后他纳一妾朝云,在他写有关朝云的诗词中,反映他对她无限热爱,而她随他贬惠州时也死了,苏轼悲痛不已,这时他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了。

苏轼有三子,即苏迈、苏迨、苏过。在苏轼教诲下,都善为文。苏轼下半生都处于贬谪之中,其幼子苏过始终追随,尤其在贬儋州前其爱妾朝云已死,幸有苏过随侍,苏轼才不至于孤独。史称:“凡生理昼夜寒暑所须者,一身百为,不知其难。”有子如此,苏轼才能度过在儋州时最艰苦的贬谪生活。当他这个谪官被召回时,途经常州病逝,苏过葬父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便安家于颍昌。苏过因随侍父亲,经常得到教诲,故道德文章大进。他著有《斜川集》二十卷,其《思子台赋》、《飓风赋》早行于世。时称苏轼为“大坡”,故称苏过为“小坡”。其叔苏辙赏赞苏过孝顺,以训宗族,说:“吾兄远居海上,唯成就此儿能文也。”

苏轼之所以有此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他的家庭背景。话又说回来,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是每个人努力影响的结果,正因为他们极高的修养和品行,才有了这样的家庭。这不正是“身修而家齐”的最好注脚。

【原典】

家齐而后国治。

16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

【译文】

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和睦的家庭是事业的“助推器”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家国天下。家、国、天下这三件事在本质上是相连相通的。“家”是“国”的基础,家庭和睦才能治理好国家。用现在的话说,有家人的鼓励、支持和帮助,事业就会更加顺利。这样的事古已有之。

公元前828~前782年,西周宣王在位。周宣王统治初期,生产凋敝,国力衰微,后来因为王后的苦心劝谏而出现了著名的“宣王中兴”。

周宣王的父亲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刚愎自用的暴君。他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统治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断绝平民的生计。同时,不顾人民死活,他又兴师动众地征伐淮夷,南征荆楚,横征暴敛。有识之士为国忧虑,多次苦谏警告,厉王都听不进去。及至国人愤慨,到处“谤王”,他却又倒行逆施,卫巫“监谤”,以致国人“道路以目”,敢怒而不敢言。公元前841年,愤怒的“国人”爆发起义,占领国都,厉王逃亡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并客死于该地。周公、召公实行“共和行政”,收拾残局。

公元前828年,周宣王继位。他丝毫没有从他父亲身上吸取亡国的教训,在国势日趋衰败、周边各族的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他却依然早卧晚起,迷恋酒色,这使其爱妻姜后十分担忧。她想国王长此下去,国家岌岌可危,自己身为王后,要为周朝的江山、社稷着想。于是她开始想办法劝说周宣王。

一天,她脱去华丽的衣服,拔去头上的发簪,摘掉耳环,去住在永巷的宣王处要求治罪。一进门,她“扑通”一下子就跪下了,继而伤心地放声大哭。周宣王一见自己心爱的王后如此悲痛,惊恐万分,赶忙询问。姜后哭着说:“现在国家危机四伏,大王您却沉醉于酒色,不理朝政,置国家的祸乱于不顾,这种情形的出现,都是由于我的过错,今天特来请罪。”说完后泪流满面,长跪不起。周宣王深受感动,连忙将王后扶起。他想到自己身为国君,还不如自己的妻子关心国事,心中只觉得惭愧不已,他当即向妻子表示要改过自新,勤于政务。

自此以后,周宣王重用贤才,励精图治。他先兴兵打退了对周朝威胁最严重的少数民族的侵犯,又派方叔带兵南征荆楚,平定叛乱。这使得统治已近尾声的周王朝一个时期内国家比较安定,生产有了发展,出现了“宣王中兴”的局面。

这样,在历史上,周宣王由于姜后的及时劝谏,由无为之君成了“中兴”盛世的国主,而姜后也因有功于“宣王中兴”的出现而受到后人的称赞。

这就是家庭的和睦给周宣王的治国“事业”带来的影响。

【原典】

国治而后天下平。

17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译文】

只有治理好邦国,而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需要有效的治国手段

国家不安定天下就不会太平,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然而真正做好却不是几句话的事。治国首要就在于吏治,吏治腐败,则国家必乱,天下太平就无从谈起。历史上一出出的亡国之祸,多因此而来。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幼生长于民间,对元代官吏对待百姓的贪酷了如指掌,也认识到元末吏治的腐败是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之一,认识到要保证他所建立起的政权不重蹈元代覆辙,就一定要肃清腐败分子,杜绝贪污腐败。他因此为贪官污吏设立了严法酷刑,而且由于他个性的狠毒,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还专门为贪官设立了一些法外非刑,以此来警戒天下官吏奉公守法。

对于贪赃舞弊行为,朱元璋绝不轻饶。他认为,吏治之弊甚于贪虐,而庸鄙者次之,所以他说:“朕于廉能之官或有罪,常加宥免,若贪虐之徒,虽小罪亦不赦也。”

官吏犯赃的,罪行较轻,朱元璋处以谪戍、屯田、工役之刑,也就是充军发配。如徐州丰县丞姜孔在任时,借口替犯人缴纳赃款,挨家挨户敛钞,结果全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朱元璋查知此事,将姜孔发配去修城。

同类推荐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孔子是个好老师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人们看到了孔门的关注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热门推荐
  • 踏天道尊

    踏天道尊

    天地无极逆阴阳,乱天动地镇边荒,仗戟九尺闯三界,登天问道屠仙魔。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仙界掌控苍生。浩瀚天威之下,试问谁敢逆天而上。一位天外来客,一道远古传承。终将劈开这天,让一切真相还原天地。
  • 古游记之蛮荒大陆

    古游记之蛮荒大陆

    一个普通亘古山村,一个普通的农桑子弟,因家境贫困替人渡恶修行,不料福缘眷顾,一步步成长起来,爱过,恨过,失败过,成功过......书中惊现盘山巨兽,书中遇异族妖女,书中灭家族豪强,书中寻宝藏奇缘,泪有之,笑有之,酒亦有之,历历梦幻般复古游记,尽在蛮荒奇人奇事。作者本人湖北省吕某正值而立之年,为凡俗琐事所缠,其实难有闲暇,该作品《古游记》系列计划写两到三部,蛮荒大陆为起始篇,本人写作不为名利,只为自己的一个梦而已,希望大家喜欢!
  • 女海盗

    女海盗

    一个女人,单刀闯入大海盗遮天蔽日的黑旗的阵营。一个女人,在大海盗的鹰眼底下钓出二十艘船和五百名海盗,她成了首领。于是,一千个女海盗搅浑了南海、马六甲、印度洋。于是,入侵的法国大盗、穷凶极恶的南海大盗,丢盔卸甲,魂断沧海。神秘女海盗家仇国恨的缆绳紧紧地系着雷州半岛,牵动民族奋起抗争的狂涛。这一刻,伟大民族鲜红的血,顿时化作蓝色的海洋。何为海洋野蛮?何为海洋文明?何为死生沉浮?尽在惊涛骇浪中。
  • 秋星阁诗话

    秋星阁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星月城

    星月城

    以主人公安娜的口吻讲述她的魔法经历。因为父亲的离开不得不自己去魔法学院上学,随着艾柯猫的帮助,成为了星月城的最厉害的魔法师,然而当她有能力救父亲的时候,却发现有些事情,再也回不到从前......
  • 锦绣凰途之一品郡主

    锦绣凰途之一品郡主

    兄长代她受死,养父被屠满门,她是前朝遗孤,殃及九族。烈火焚城,血案惊天,都不过一场以爱为名华丽的阴谋算计。江山?美人?舍我其谁?此朝饮恨,她浴火重生。沙场点兵,她一身戎装挥斥方遒,后宅夺嫡,她以铁血手腕翻覆皇朝天下。是她的,她要守,想要的,就去抢!浔阳郡主,风华再现,妖颜倾世,艳杀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香岩洗心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拯救二次元

    拯救二次元

    弥补作者我在看动漫还有小说时的一些遗憾!已拯救的世界:罪恶王冠,海贼王(半),龙族(以后还会乱入各种动漫新番,敬请期待!)ps:我把这书在欢乐书客又发了一遍,在这里说一声,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 佛说碱水喻经

    佛说碱水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