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0700000010

第10章 朱升为何归隐

朱升在明朝的名声并不大,在当代中国却如雷贯耳。列位看官可能有些纳闷,此话当真?稍有一点年龄的人,可能记得,当年毛泽东所说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就是从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演化而来的。由于他的推崇,朱升声誉鹊起。

人们也许会问:朱升究竟何许人也?

朱升是元末明初一名大知识分子——一代文宗,徽州休宁人,徽州又称新安,他就有了这样一些桂冠:“休宁理学九贤”之一,“新安理学名儒”。这位经学大师所作《诸经旁注》(包括《论语孟子旁注》、《大学中庸旁注》、《诗经旁注》等),被誉为“辞约义精”。元末,被江南行省举荐为进士,随后出任池州学正,整顿学校成效卓著,大江南北学者闻风响附,云集池州,盛况空前。眼见时局日趋动乱,淡泊名利的他,辞去官职,隐居于歙县石门,沉潜于学问。

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率军攻下徽州。这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东面有张士诚,西面有陈友谅,南面有方国珍,要想在此站稳脚跟,并不容易。朱元璋接受大将邓愈的推荐,微服私访朱升,向他求教应对之策。朱升的对策十分简单明了,仅仅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形势下,成就宏图大业的最佳战略方针,就在这九个字当中。所谓“高筑墙”,就是攻城略地之后,必须稳固防守,建立根据地。所谓“广积粮”,就是在根据地筹集粮食等战略物资,从长计议。所谓“缓称王”,是最为深谋远虑的一招,与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的较量,胜负未定之前,千万不可自封为王,以免成为众矢之的。

遥想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之时,孙权写信给曹操,怂恿他废掉汉献帝,自己称帝,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孙权的阴谋:这小子想把老子放在炉火上烤啊!朱元璋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朱升的建议佩服得五体投地,留他在指挥部当军师,运筹帷幄。朱升出谋划策,为大明王朝的建立,贡献自己的学识,很多制度和文件多出于他的手笔,深得朱元璋的信任与眷顾,恩宠仅次于李善长、刘基,其他文臣无法与之比肩。程好礼在为朱升文集(《朱枫林集》)所写的序言中说:“(高皇帝)其信任眷顾之隆,自韩国(李善长)、诚意(刘基)而下,一时文臣莫及也。”最为突出的是,朱元璋鉴于他年事已高,特别恩准他“免朝谒”——享有免于每天上朝的特权。

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建立以后,他的官职并不高,职权也不大,两年中主要从事一些文字工作。难道是工作能力问题?既不适合军事,又不适合行政?

洪武元年(1368)三月,朱元璋要儒臣编撰《女诫》,任命刚刚晋升翰林学士的朱升“总其事”,担任主编。这是一本告诫内宫皇后嫔妃的道德教化书籍,朱元璋在谕旨中宣布了他的宗旨:要治理天下必须首先整顿家庭,整顿家庭之道必须从严谨夫妇关系开始。后妃虽然母仪天下,但是不可以干预朝廷政治事务;如果恩宠过分,就会导致骄横恣肆,上下失序。朱升根据皇帝的指示,搜集历史上贤惠的皇后嫔妃事迹,作为典范,使得后世子孙知道应该秉持的道德操守。《女诫》编成后,成为“皇明祖训”之一。

洪武二年正月,朱元璋又交给朱升一项工作,撰写《斋戒文》。他当过和尚,对于祭祀斋戒之类特别注意,强调:凡是祭祀天地、社稷、山川等神祇,为天下祈福,应该下令百官斋戒,仪式的参与者,前四日“戒”,后三日“斋”,一共七日。时间太久,人心容易懈怠。专心致志斋戒七日,可以感动神明。朱升按照皇上的谕旨,写成了《斋戒文》,后来成为律令。

建国后朱升的主要工作,似乎就是这些,和建国前业绩相比,差距太大了。

朱元璋写给他的《免朝谒手诏》,列举了他在开国大业中的贡献:“尔察历数,观天文,择主就聘,首陈三策,朕实嘉行。新安款降,不俟兵刃,四方之士,杖策而来,皆卿齿德俱尊倡之也。”所谓“首陈三策”,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谓“四方之士,杖策而来”,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推荐“浙东四先生”。朱元璋打下婺州后,询问朱升:附近的处州是否可以征讨?朱升主张攻打处州,他说:处州有刘基、叶琛、章溢,都是辅佐帝王之才,必须打下处州,才可能把他们罗致麾下。打下处州后,被人们誉为诸葛亮再世的刘基首先应召前往,叶琛、章溢接踵而至,不久婺州的宋濂也来归附。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浙东四先生”,对于明朝的开国事业,各人都有卓著的功勋。朱升的大力推荐,功不可没。

声誉隆盛的朱升,为什么在明朝建立的第二年就突然辞官归隐了呢?

原因可能很多。比如说,当时他已经年逾七旬,而且多病,是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了。又比如说,他对功名仕途一向看得很淡,元末就辞官归隐过,明初再次归隐,不足为奇。明朝刚一建立,他写的《梅谷隐居序》,对朋友在梅谷隐居不胜羡慕之至,说:我又老又笨,在官场每天目送来往的车尘,无法和你一起享受同游的乐趣。荣归之时,一定和你盘桓于梅谷,共同把玩疏影暗香的奇趣。这是文人雅士常有的志趣,多数是说说而已,当不得真。

朱升之所以在洪武二年急急忙忙地急流勇退,完全是出于政治考虑——明哲保身的自谋策略。正如一位诗人祝贺朱升归隐的诗句所说:

掀天事业乾坤内,开国功勋宇宙间。

明哲保身归隐后,翰林声价胜侯王。

归隐历来是高官们明哲保身的一种选择,以舍弃权力、地位以及与此关联的利益,来谋求“保身”,并不是每一个高官都乐意的选择,何况归隐未必一定能够“保身”,但是,舍此没有别的退路。对于朱升而言,实在是无可奈何之举。

长期在朱元璋身旁朝夕相处,朱升对此人的秉性有透彻的了解,一言以蔽之:猜忌刻薄。成为皇帝以后,更加变本加厉,继续与之共事,必无好下场。但是这种担心又不能作为辞官归隐的理由,直白地讲出来。

洪武二年三月,朱升向皇帝请求“归隐山林”时,皇帝朱元璋为了挽留他,表示要给他更高的官衔,朱升婉言谢绝。两人之间有一场微妙的对话。

朱升说:之所以不敢接受更高的官衔,是因为我的儿子福分浅薄,不敢叨受天恩。

朱元璋问:你有几个儿子?你不接受更高的官衔也就算了,为何不让你的儿子来辅佐我呢?

朱升被皇帝的恩情感动,流着眼泪回答:臣只有一个儿子,名叫朱同,事君之忠有余,保身之哲不足,因此不希望他做官,恐怕他日不得老死家乡。

朱元璋面露不悦之色,说道:呵,这是什么话!我和你虽有君臣之分,却情同父子,有什么嫌,有什么疑,顾虑到这一步?

朱升坦白地回答:并非臣的顾虑,但愿陛下哀怜老臣,免臣的儿子死罪,赐以完躯,就是万幸。

朱元璋被声泪俱下的朱升感动了,决定赏赐朱升父子“免死铁券”。此类赐给开国元勋的“免死铁券”,有一种大体统一的格式:先是肯定此人的功劳,然后说“论功行赏,朕无以报尔”,“兹与尔誓,除逆谋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

皇帝赏赐的“免死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不见得。朱升在洪武三年(1370)病逝,可谓寿终正寝。他的儿子并没有享受到“子免一死”的恩宠,已经担任礼部侍郎的朱同,被卷入“胡惟庸党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判处死刑。朱元璋特别开恩——“赐自缢”,给了他一个完尸,已经皇恩浩荡了。

同类推荐
  • 御兵天下

    御兵天下

    现代人陆峰登山赏景色,不幸坠入深山,却穿越到一个神秘的世界。夏商周春秋战国?不是!汉三国魏晋南北?不是!隋唐宋元明清?不是!一个从来没听过的苍华帝国展现在自己的面前。乱世之中,金戈铁马,铁骑过去,万里征程。一个现代人怎样获得江山,怎样不屈斗争。江山美人,红颜销魂,长枪在手,我要的,我会夺取!天天更新,精彩不断。热血,开始!(关公败走麦城,是少了你的推荐!!诸葛泪洒汉中,是少了你的收藏,你的点击和观赏对我弥足珍贵,轻挥一挥手,是否可以让你的收藏夹中多一个小小的链接而已)
  • 大唐御医

    大唐御医

    一个外科医生(男)搭着一个内科医生(女)一起穿越了!这样的一对黄金组合来到了贞观九年的大唐,他们的穿越,能改变大唐的什么?如果长孙皇后不死,太子承乾还会造反吗?李治还能做皇帝吗?武则天还能站上历史舞台吗?
  • 后汉通俗演义

    后汉通俗演义

    本书再现东汉波澜壮阔的历史。作者历史观的局限性和某些错误思想,也不可避免地表露于这部巨着之中。例如对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运动横加诬蔑,对妇女的看法充溢着封建气味,在人事休咎、朝代兴亡问题上未能跳出天命论、因果报应论的泥坑等等,虽然与全书的民主性精华和巨大成就相比只处于次要地位,但毕竟是白璧之钻。我们渴望有一部观念先进、文笔优美、足以充分反映历史真实的新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间世,但在尚无此类新着间世的今天,蔡东落的这部巨着仍然是迫切需要的。只要以分析的、批判的态度阅读它,便会在普及历史知识、提供历史借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朝代:历代王朝兴衰

    朝代:历代王朝兴衰

    本书包括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朝、短暂割据的五代十国、君主制顶峰的清朝等内容。
  •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

    中华上下五千年可见其政治管理机制的强大和有效,本书将为你揭示魏晋南北朝的州制度。
热门推荐
  • 清朝宫女

    清朝宫女

    托尔佳氏·素月,一个大清皇室的包衣奴才,拥有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大清制,年满十二的八旗包衣赫赫都需要经内务府甄选,入宫劳役,年满二十五或被特赦即可出宫。素月从进宫的第一天就开始数日子,盼望着年满二十五离开紫禁城。然而皇宫的一切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即便你不招惹别人,也有别人招惹你,何况素月被保护太好,遗留在骨子里的二十一世纪脾性还在,一步步的终究走上了一条坎坷之路。与康熙相遇是素月招惹的。与胤禛的相遇是素月的不忍和前世今生的太过相似。与胤禩相遇,是素月的破罐子破摔。权利的中心总是黑暗的,而素月却在黑暗的最中间。爱与不爱,已经不重要了。只盼做个白头宫娥,幻想自己还能圆了当年的出宫梦。
  • 杀手恋爱记

    杀手恋爱记

    看似平常的一个学生,在未来竟然成了世界主宰者。平静的校园生活到社会上的各种困难把他培养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 永远的暗黑圣堂武士

    永远的暗黑圣堂武士

    万年的放逐,不变的信念。荒芜的行星,肆虐的敌人。母巢的战争,未知的命运。黑暗的王者,孤独的战士。永远的暗黑圣堂武士。(恩恩,就是大家投票出来,最想看的那本星际)
  • 有一天,我不爱你了

    有一天,我不爱你了

    如果有一天,我不爱你了,请不要找我......
  • 民民小说大学

    民民小说大学

    对于每个人,其实干与学都同时需要。埋头实干包括低头沉思,养家糊口,收获经验。学,则是借鉴他人的,用以修养身心。不做赚钱的机器,姬潜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本书记载他个人的人生经历、学到的、做到的和孔见到的。
  • 仙尘变

    仙尘变

    一个人的传记,一个人的传奇,经历苍茫世事,目睹人生百态,与善结缘,与恶为敌,是侠客,还是英雄,是俊杰,还是君子?爱情与事业,修仙与姻缘,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两项大事,当他们不能结合在一起时,他会选择向前,还是退后?
  • 绚丽无比的艺术(奇妙的大千世界)

    绚丽无比的艺术(奇妙的大千世界)

    艺术创造出来是被人欣赏的,整个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这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方面。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和精神因素,创造出可供欣赏的典型艺术形象。各个艺术门类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表现手段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离开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更谈不上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的问世。艺术欣赏则是人们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欣赏者在艺术作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体验、领悟,进而注入自己富有个性的想象,对艺术作品展开“再创造”,从而丰富艺术作品的精神内涵。
  • 古龙文集:英雄无泪

    古龙文集:英雄无泪

    英雄无泪,因为英雄不能流泪,英雄泪只在心中落。英雄的背后有多少落寞,又有多少脆弱?除了英雄,谁也不知道。《英雄无泪》中,最光鲜亮丽的英雄就是司马超群,最可怜可悲的寄生虫也是司马超群。因为他是被他人创造出来的“英雄”。
  • 满国生香

    满国生香

    闲来无事做不如斗姨娘、天天来找茬、阴谋诡计连连看。大将军府嫡女姬姽婳自小寄养在小庄村,被接回姬府后,各姨娘、兄弟姊妹手段不穷势要置之于死地。但,姬姽婳虽单纯也不是小绵羊,任他七十二计来,我自一百零八计抵挡。实在不行,不还是有同归于尽吗?当被设计选入宫,落进阴谋高手的大网中,便是姬姽婳不幸和幸运的开始。然而重大转折下,她能否不忘初心?三国杀伐战争起,腥风血雨下她要如何不入沉沦?如何为后?如何与他终成眷属?无人不骂的十剪王妃,自寻死路的红莲,仗义勇敢的赫拉太后,温柔霸气的傅灿燃,邪魅怪异的卫沣都是她此生难忘之人。卫沣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 相思树上合欢枝

    相思树上合欢枝

    本书对李商隐诗中的《十五泣春风》、《同是将军客》、《君王不可问,昨夜约黄归》、《留得枯荷听雨声》、《柳枝五首寄伤怀》等进行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