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1100000028

第28章 王安忆看上海(3)

好了,现在上海已成了新话题,当时在图书馆,藏书楼,辛苦看到的旧书,如今大批量地印刷发行,用最好的铜版纸做封面。可在那里面,看见的是时尚,也不是上海。再回过头来,又发现上海也不在这城市里。街面上不再有那样丰富的有表情的脸相,它变得单一。而且,过于光鲜。有一些粗糙的毛边,裁齐了,一些杂芜的枝节,修平了。而这些毛边和枝节,却是最先触及我们的感官的东西。于是,再要寻找上海,就只能到概念里去找了。连语音都变了,一些微妙的发音消失了,上海话渐渐向北京话靠拢,变得可以注音了。那些后颚上方、舌齿之间的音节,删剪了之后,语音就变得生硬而且突兀,并且,难于表达。总之,上海变得不那么肉感了,新型建筑材料为它筑起了一个壳,隔离了感官。这层壳呢?又不那么贴,老觉得有些虚空。可能也是离得太近的缘故,又是处于激变中,映像就都模糊了,只在视野里留下一些恍惚的光影。倒是在某些不相干的时间和地点,不期然地,却看见了它的面目。那还是一九八七年,在香港,有一晚,在九龙的丽晶酒店闲坐,正对着香港岛,香港岛的灯光明亮地镶嵌在漆黑的海天之间。这真是海上奇观,蛮荒之中的似锦繁华,是文明的传奇。于是,陡然间想起了上海,那几句诗句又涌现在眼前:……约距今一亿八千万年的中生代上迭纪,上海同苏南地区都是古老的陆地……海水大幅度进退,在不同的海面时期,河口位置不同,形成了相互重叠的古三角洲……冰川融入海洋,海面渐次上升,三角洲的大片陆地复被海水所浸没……

这画面何等壮丽,上海原来是这样冉冉升出海面,云雾散尽,视线走近,走近,走了进去,被琐细的笔触掩埋,视线终于模糊了。

注释:①选自《寻找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主人的天空①

王安忆

你有时候会走到这城市的边缘,陡地感觉到天空变得空廓,高楼大厦消失了,繁华的街市换成宽阔平展的马路,熙熙攘攘的街景忽然推到遥远的背后。在这宁静的空廓中,则有着一种沉底的动静,它类似和声中的根音,虽然不成曲调,却是音乐的地基,规定了旋律的调性。这是一种轰鸣,由于质地的绵密,它便填平了听觉的每一道缝隙,所以失去了对比,听起来就像是无声。但我想,此地无声胜有声,其实就是指的这样的情景。在这一种压低的轰鸣之中,有时就会回响出悠扬的汽笛,在这辽阔的天空之下,柔和地激荡着。它本来是尖锐的,但是因为空间的大和无碍,就温和了下来,甚至是显得委婉了。还有一种泠醒的声音,是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声响。这是铿锵之声,有着鲜明的节拍,它将这里的空廓切分开来,将那低沉的轰鸣也切分开来,于是,这空廓就不再是虚空,而是有一种结实、饱满的质地。但这铿锵之声依然显得柔和了,在这辽阔的天空底下,再是激烈的冲撞之声,都会变得轻柔,而且纯净,金属变成了有弹性的肉体,含有感性的成分。因此,所有的声响就都变作从歌喉里唱出的那样,有着人声的音质和气息。

这就是在上海这城市的边缘地带的声色,它们脱离了城市的喧嚣,它们似乎与这城市的景象是无关的,它们不禁显得寂寥。可是,其实是它们,才是上海这城市的基调。上海的甚嚣尘上,内里就是这铿锵之响,倘若不是它们,上海的光色便都是浮光掠影。都说上海是风花雪月的,那是它的外衣,骨子里是钢铁与水泥铸成的。人们总是渲染上海的享乐,可谁了解它的劳动呢?那种一砖一瓦,一凿一捶,那是燕子衔泥,又是一夜换了人间,那粗鲁的,又是细腻的,暴烈的,又是温柔的,果决的,又是缠绵的劳动,是上海真正的戏剧,亦是上海真正的主人。所以,这城市地理上的边缘地带,其实是城市的核心,许多戏剧性的成因,都是从这里发端。上海中心地带的华丽和繁荣,多少带些海市蜃楼的性质,人物和故事也都是浮面上的,虚拟着跌宕的情节,难免是隔岸观火。而在那片空旷的天空下,却行走着切肤痛痒的人生,是主人的劳动的人生和生计。

所以,你应当悉心地聆听那空旷的天空之下的声音,听久了,你就听懂了这座城市的心声,这心声其实并不像这城市表面上看来的那么华美和轻快。它是负荷沉重的,多少代的文明史压缩在短短的百年之中,它必得是坚忍的,经得起击打和变故,它就变得粗犷并且豪放,带着一股血汗的浓郁气味。可它决不因此而是麻木和迟钝的,它甚至是特别善感的,饱含着人间的冷暖。

注释:①选自《寻找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年11月出版。

底层①

蔡翔

苏州河由西向东,蜿蜿蜒蜒地流过这个城市。河的南面,耸立着各种各样美丽的建筑。夏天,许多许多的法国梧桐点缀出一片又一片的优雅绿荫。穿过繁华的街道或者幽静的宅院,找一个小小的咖啡馆,挑选一个临窗的座位坐下,冬日的阳光懒懒地透窗而入,这时,你会感觉到一种怀旧的忧郁,所有所有的梦在黄昏来临之际一起向你敞开。

然而,在我的记忆里,却并没有那么多的美丽和那么多的优雅。对我来说,苏州河的水永远是肮脏的,黑黑的,稠得像粘汁,水面上,永远漂浮着菜叶、秽物、粪便……夏日闷热的黄昏,一股一股的臭味飘向很远,挤进河边人家。许多许多的工厂都坐落在苏州河的北岸,烟囱里的烟是黑的,尘埃落地,马路永远黯然无光。树很少,房子很多,成片成片的房子挤在一起,弄堂被挤成一条一条窄窄的小路。

是的,我的城市在苏州河的北面。在这里,人是穷的,街也是穷的。晨光初现,粪车就会摇着铃铛走进小小的巷子,许多的男人和女人就会揉着睡眼,拎着马桶,依次走出家门。然后,就在一个公用的自来水龙头前排起长队,然后,许多许多的自行车熙熙攘攘地挤出小小的巷口,开始各自的谋生。

在我独自伫立在苏州河的北岸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种古怪的幻觉。我会看见在污浊的河面上,漂来一只小小的木船,一个男人,还有一个女人,从遥远的家乡,漂向上海。然后在这里上岸,用芦席搭起一座小小的棚屋。那就是我的祖先,我的半个城市的祖先。

我的祖先从芦棚中走出,走进工厂、码头、澡堂……黄昏的时候,他们带着一天的疲劳和一天的屈辱,醉眼蒙昽地坐在小酒馆里,大声地说着粗话,唱着家乡小调。他们朝地上吐痰,开着很伤大雅的玩笑。然后歪歪倒倒地走出酒店,这时,星光黯淡,像极了乡村的小径,但是再也没有了家乡的月亮。

我的城市,我的半个城市,在饥饿和屈辱之中,曾经酝酿了暴动和罢工。在长长的黑夜之中,革命带着它的辉煌承诺,走进每个人甜甜的梦乡。

我的祖先已经悄然远去,但是苏州河的北面却依然被这个城市拒绝。尽管有许多的人从那里走向这里,也尽管有许多的人从这里走向那里。漫漫的历史已经构成一个语词,这个词就是——底层,而在底层的周围,永远弥漫着肮脏、野蛮、贫穷、粗鲁等等等等的语词氛围。所有有过的光荣已经不复存在,城市为自己的美丽和优雅召唤,一个长长的梦在有关法国梧桐的记忆里悄悄再现。

然而,我却依然满怀感激之情注视着我的半个城市。是的,对我来说,底层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道摇曳的生命风景,是我的来处,我的全部的生活都在这里开始。

我常常在午夜醒来,默默倾听我的少年时代从窗外悄悄走过。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家住在一间非常破旧的矮平房里。刮风的时候,门窗就会发出一种非常恐怖的声音,我常常在夜里恐惧地醒来。墙是旧的,遍布雨水的痕迹。那时,就已命定我此生再也难以如伍尔芙那般,面对墙上的斑点兴趣盎然地作着种种优美的遐思。

然而有一天,革命开始兑现它的承诺,我们搬进一个巨大的新村。我看见无数高楼林立,崭新的学校,崭新的商店,我们在崭新的马路上发疯似地追逐。在那一刻,在我的少年时代,我们真诚地唱着:社会主义好。

在那个时代,我想我们非常满足,革命的阳光幸运地照耀在我们身上。而在更多的地方,在苏州河的北面,棚户区仍然象征着我的底层,我常常在那里拾回我童年的记忆。许多年以后,那里被逐渐推平,人们离开家园,走向更远的郊外。当然,那已经是另外一个时代的承诺。

我想,我对底层的读解,首先是从工人开始。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很多年以前,我的父母从异乡漂泊到这个城市。那个时代的工人,许多人都还保留着农民的某些本色。他们和乡村的瓜葛并未被完全切断,他们操着各自不同的乡音,生活在这个城市。灾年的时候,他们会忧心如焚,谈着家乡的收成。经常有农民到我们这里乞讨,我的父辈会非常热情地招呼,端菜端饭,然后细细地扯着乡村闲话。有时候,也有农村亲戚来访,那一家就会很热情地把乡下土产分送邻居。

我一直非常喜欢那个时代的工人,也许,在那一代的工人身上,还保留着乡村的纯朴和厚道。

那个时候,楼房里厨房和厕所还是公用的,虽然有时候在女人中间免不了生些闲气,但是更多的时候,则是洋溢着一种亲情。家家的门都敞开着,大人孩子相互地串门聊天。总有一二家成为楼里无形的俱乐部,吃过晚饭,人们就会在那里陆续聚集,喝茶抽烟,说些厂里的事情,或者感叹世事变化。有人说书,也有人唱家乡戏,胡琴咿咿哑哑响起的时候,我们总会立马赶到,琴声使我们进入一个美妙无比的世界。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代并未消灭贫穷,我的底层仍然在贫穷中挣扎。工人的收入是有限的,他们得抚养孩子,得接济农村的父母亲友,许多人的家里都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冬天的时候他们去买些廉价的草垫,铺在床下过冬。月底月初,是楼里女人最热闹的时候,“张师母,借我五块钱,月头还你”,或者“李师母,开工资了,月底借的钱还你”。女人们把这称为“调头”,我想,那大概是“调头寸”的意思。金融术语活灵活现地进入我的底层。

然而在那个时代,贫穷并未导致我的底层的愤怒,相反,他们对国家表示出一种极大的热情和忠诚。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美德。时至今日,我的父母在回忆过去的时候,仍然毫无怨言。

贫穷并未导致道德的沦丧,相反,我的底层牢牢烙守着它的道德信条,他们对贪污和盗窃表示出一种极大的憎恶和轻蔑。我记得我们楼里有一个食堂的办事员,因为贪污而受到处分,而他的家庭却因此受到全体居民的拒绝。许多年以后,我的哥哥到了黑龙江。有一次,宿舍里的一个人丢了块手表,但却无一人怀疑到我哥的身上。哥哥因此而充满感激之情地给母亲来了一封信,他说这一切都归之于母亲的教诲。底层一无所有,唯有名誉,成了他的生命所在。

同类推荐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意大利往事

    意大利往事

    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的历史概况,书中所有珍贵资料和影像图片均来自澳大利亚LIC的独家授权和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的品牌电视节目《传奇》。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品质德国

    品质德国

    2006年,德国第二次举办世界杯。那一年,它在 BBC 的调查中被票选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国家”。这不仅是对德国经济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德国文化、艺术等软实力的认可。近代以来,文化一直是德国的骄傲,20世纪兴起的欧洲当代哲学即以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三位德国哲学家为精神导师,而德国音乐也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高峰。 一个国家能获得这样惊人的成就,这中间的种种奥秘,值得中国人深思,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也许我们可以从德国这位遥远的“世界村邻居”那里学到一些得失兴衰之间的经验。
热门推荐
  • 根本大和尚真迹策子等目录

    根本大和尚真迹策子等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残酷的越狱比赛

    最残酷的越狱比赛

    2016年,RM300期特辑。熟悉的七个人仍然在开拍前打闹着开着玩笑,熟悉的周一情侣,老虎和长颈鹿,背信者联盟。但是PD忽然打断了玩笑。“300期,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新成员。”听到这个消息,成员们有的震惊,有的无奈。但毕竟除旧迎新是综艺的不变规则。刘在石正想好好询问新人的消息,等会开场时好铺垫新成员的加入,已经有一个人影走了进来,带着黑框眼镜,还哼着歌。那面孔,有些陌生,有些熟悉。.
  • 紫龙神匣

    紫龙神匣

    南宫风一个年少便拥有奇遇的人利用《巧夺天工》铸造出“紫龙神匣”面对刁蛮、任性、泼辣、可爱的一凤面对端庄、贤淑、美丽、温柔的青丝他将何去何从,与谁携手到老?而面对武功超卓的锦衣卫统领霸刀面对他麾下的四大高手:勾魂、夺魄、冰霜、火热他又将如何应对,与之周旋到底?当扬名立万、声名显赫时,紫龙神匣又将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当天下太平之时,一个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他又如何依靠神匣之奇转危为安————————————————————本故事有些事情并不符合历史,但偏轨不多。另此书与金庸先生《神雕侠侣》有一丝关系。
  • 希特勒传

    希特勒传

    本书结合大量真实档案和图片,讲述了一个四处流浪的艺术家如何变成铁血无情的大独裁者的故事。作者分析了希特勒的人格特征,概述了纳粹第三帝国的兴亡,是迄今关于这段历史最简明扼要的论述。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小通信兵,是如何成为独断专行的暴君的?又是如何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军事联盟的领导人,并且保有这个位置长达五年之久的?我们该如何解释德国人民对于希特勒的支持和爱戴?他是一个身体虚弱的语言巨人,还是一个沉溺于对过往伟大帝国幻想中的异想者,或是一个过于偏执、自我无限膨胀、做事毫不顾及后果的疯子?
  • 桀骜少东的宠爱

    桀骜少东的宠爱

    她唤安伊漠,冷漠傲然,感情之于她不过是生活的累赘。一直以为自己不会爱,不懂爱,不能爱。可是遇见他的那一刻开始,心坠落,万劫不复。她唤苏若北,桀骜不驯,流浪之于她不过是家常便饭。她以为此生此生都会在旅途流浪。自从遇见他的那一刻,她以为此生终有归宿,不在流离失所。
  • 太阳的颜色

    太阳的颜色

    《太阳的颜色》收录了《太阳的颜色》、《重复》、《童话》、《等妈妈回家》、《胡同》、《火车》、《当兵的爸爸》、《海边的孩子》、《花儿的声音》、《回家》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王爷坏坏:宠妃无尽头

    王爷坏坏:宠妃无尽头

    霏茗悠雪,现代特工一名,一朝穿越成欧阳王朝丞相府的嫡女,她扮猪吃老虎。在她的复仇途中,遇到了披着羊皮的坏坏的铭王爷,开始了她两世的第一段恋情。悠雪“你想干嘛?!”铭王“没想干嘛啊,就是太无聊来找你打发打发时间。”悠雪大吼“滚”铭王“别着急,这大庭广众的,晚上咱们回家在一起滚。”想看霏茗悠雪与欧阳铭的倾世绝恋,铭王爷的无尽宠溺吗,进来吧。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 不朽光辉

    不朽光辉

    无尽位面,亿万神魔自举王座,不朽的火焰永不熄灭
  • 帝混

    帝混

    在这个昏暗的世界,蛰伏着杀机,血染江山,九天至尊,沉浮于乱世,主宰着世间……九天之上,星辰裂变,宇宙颠覆,蛮兽霍乱苍生……我是曹寅,源于帝混……裂九天,主沉浮,创出一个属于我的宇宙……将见证一个伟大世界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