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6200000017

第17章 礼仪是幸福的保障

中国法院网2013年2月6日报道:2012年10月3日中午,安徽省怀远县村民陶某出嫁女儿请客,因未给其妻弟万某和被告人年建军留席位,引起他们不满。傍晚,万某去找陶某理论,年某知道后携带一根铁棍赶到陶某家中,正巧碰到与万某发生争执从屋内跑出来的陶某,年某用铁棍砸到陶某头部,陶某被送往怀远县第二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陶某系因钝器打击头部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2012年11月4日,被告人年某亲属与被害人陶某亲属就民事赔偿达成调解协议,赔偿被害人亲属经济损失22万元。怀远县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年建军有期徒刑十年二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这个案例说明礼仪绝对不是伪善,绝对不是可有可无,不懂礼仪一定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因此而丧命。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心理学家把这种需要称之为自尊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意义、有位置、有用处和必不可少。所以,当得到他人的尊重时,人就会觉得幸福;当得不到他人的尊重,或者受到蔑视时,人就会产生失落的痛苦、被人瞧不起的痛苦、无意义感的痛苦、郁闷的痛苦和愤懑的痛苦。许多自负并且自尊心特别强的人在被人蔑视时,情绪会出现很大波动,会觉得非常郁闷,心口觉得非常堵,非常气愤,他们往往会采取攻击的方式教训对方、宣泄愤怒和找回心理平衡。年建军打死陶某的行为就是在自尊需要受挫后产生的攻击行为。陶某出嫁女儿,万某是娘舅,理应上座。但陶某连席位都没有留,太伤人自尊了。不论原来有多大的恩怨,这都是不应该的,是严重的失礼行为。如果出于疏忽大意,则应该赔礼道歉,说声对不起也就完了。当万某找其理论时,陶某还与万某发生争执,这就必然加剧万某和年某的挫折心理,使其丧失理智,做出过激行为。失礼是导致案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陶某因为失礼或者不知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现实生活中,像陶某这样因失礼而招来杀身之祸的事件屡见不鲜。大量的刑事案件是因当事人不懂礼仪、不知礼让而直接引发的。也有相当多的刑事案件表面上看是因为经济利益,实质上导致矛盾激化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是自尊需要受挫。在农村,邻里之间、兄弟之间经常因为田界、牲畜吃庄稼等琐事闹出人命,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定把那些蝇头小利看得比命还重要,关键是双方都没有好言语,张嘴就辱骂,翻祖宗八代。缺乏理智的人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就会豁出去,什么也不怕,先出了这口恶气再说,于是就动刀子,操起洋镐往头上劈。等死了人,进了监狱、到了刑场,大家才后悔莫及。古人说:“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与人之间发生误会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误会和矛盾,如果双方能够及时沟通、宽容体谅、以礼相待,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把矛盾转化为友谊。如果不能及时沟通,不知礼让,恶意揣测,出言不逊,行为粗鲁,就会酿成祸端。

据调查,80后的年轻人离婚率超过40%。为什么这么高?没教养,不懂礼是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结婚时间最短的离婚发生在结婚典礼刚刚结束之后。接亲的车队到了,下车时,因婆婆不慎将东西掉在地上,新娘甩手就是一记耳光。新郎看在眼里,怒在心头。结婚典礼刚一结束,新郎牵着新娘的手,走到新娘父母面前,深深鞠了一躬说:“对不起,我现在就把女儿还给您,请把她领回去吧,我要不起。”新娘父母得知缘由后满面惭愧,无言以对。不久他们就办理了离婚手续。还有一位姑娘在网上发帖检讨自己,她说:“今天是2008年5月26日,本该是我披上白纱步入婚礼殿堂的日子。而现在我却坐在电脑前,熬过这一天,等待明天两家人去民政局办理协议离婚手续。这一切的结果都是我的任性、自私、刻薄造成的。我男友的温柔体贴被我当作是应该。我和他相处一年多,本是很有性格、主见甚至很有脾气的他事事都忍让我。终于在几天前,因为一件小事,我又向他发火,不仅打了他一耳光,还让他自己打自己。打碎了他的尊严,打碎了他的心,也打碎了他对我的爱,更打碎了我们的未来……我还是想在天涯来发贴,检讨我的过错,也让更多像我一样任性的女孩该收敛自己的脾气,千万不要错过相爱的人。”这位姑娘能够这样忏悔,公开检讨自己的过错,开始反思自己,说明本性还是善良的。然而,这种习惯是在不重视礼教的环境中从小养成的,不能全怪她们,父母和社会都有责任。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立身处世。孔子培养学生,是从教学生修礼开始的。要学生通过学礼,规范行为,美化形象,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达到高尚的人格。荀子说:“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就是说人的仪表神态、一举一动,有礼就雍容儒雅,无礼则倨傲偏邪、庸俗粗野。所以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荀子还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就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就是正确阐释礼仪的。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怎么知道礼仪是正确的?荀子认为,不知礼仪,喜欢自行其是,就如同瞎子辨色、聋子辨声,思维不可能不混乱,行为不可能不盲目。

严重的问题在于,自从“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人就不怎么讲礼仪了,现在的家长和老师本身就不太懂礼仪,我们的下一代普遍无从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所以,我们的下一代缺乏教养、不懂礼仪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社会现象。礼仪之邦的人到国外反而留下的印象是不懂礼仪。乱穿马路、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说话尖酸刻薄、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衣着袒胸露臂、头发五颜六色、坐公交车抢座、排队加塞、吃自助餐多拿多占、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等等,外国人根据这些缺乏礼仪的行为就能判断出谁是中国人。在巴黎圣母院、泰国皇宫等许多旅游胜地,不准喧哗等禁止行为的警示牌都用中文标示,这不是歧视,而是自辱,是国耻。

在韩国,儒家文化根深蒂固,儒家礼仪得到全社会的推崇。特别到了明代,韩国朝野掀起学习《朱子家礼》的热潮,许多知识精英带头躬行儒家礼仪,推动了全社会的儒家化进程。儒家礼仪较为完整地被韩国人一直沿用到今天。在韩国,人们见面都是微微一鞠躬,互握双手或合手,分手时也鞠躬。在各种社交场合,韩国人总是彬彬有礼,热情友好,谈话得体。韩国至今还保留了大家庭的传统,父母和结了婚的长子住在一起,子女对父亲的指示要服从。韩国青年普遍尊重长者,不在长者面前抽烟。韩国老人因为能够得到晚辈的尊重而安享晚年,韩国少年儿童因为从小受到礼仪教育而听话懂事,韩国妇女因为懂礼仪而能相夫教子,使婚姻美满幸福,使爱情天长地久。总之,韩国人因为很好地传承了儒家礼仪而更有修养、更有气质、更和谐、更祥和,也更为幸福。

“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孔子关于礼仪的思想横加批判,认为是开历史倒车。其实,礼仪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凡是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其国民的礼仪素养相对都比较高。在美国或者德国,如果你向陌生人问路,他会热情、耐心地为你指引。如果他也不知道,他会替你去问别人,或不辞劳苦地陪你走上一段,直到你明白为止。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座的顾客点头问候。素质高的人都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在讲礼仪的社会环境中,大家的自尊需要满足程度普遍较高,因而大家的幸福量也比较大。在不讲礼仪的社会环境中,大家的自尊需要满足程度普遍较低,因而大家的幸福量也比较小。

礼仪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礼仪必须通过学习、培养和训练,才能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对孩子们的礼仪教育;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义务有责任通过学习礼仪、传承礼仪使自己成为具有和谐素质的社会公民。一个家庭遵守礼仪则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婆媳融洽、兄仁弟恭;一个机关单位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遵守礼仪,则会相互敬重、心悦诚服、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和谐相处、精诚团结;一个企业遵守礼仪,则会以一流的服务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民族遵守礼仪,则会文明进步、安定团结、人心向善、长治久安,也才能不被外国人小看,才能在世界各地顺利发展。所以,学习礼仪,懂得礼仪,遵守礼仪,不是小事,是大事;不是伪善,而是幸福的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是人生幸福的重要保障。

同类推荐
  • 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的精品美文

    成就中学生完美人生的精品美文

    生命中没有恒久不变的风景,只要我们的心朝着阳光的方向,那么每个清晨,当你睁开眼的瞬间,每一缕透进窗户的阳光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阅读美文、感受生命,让心灵在美文的浸润中沉静,也让心灵在自然的世界里释放,更让青春在阳光的舞动下飞扬。
  •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校园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远山近水

    远山近水

    这部散文诗集,或寄语爱女,或忆及童年往事,或状写山村小学生活情景,或寄情山水、观赏人文景观,不仅给人以思想启迪,又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 1921谁主沉浮

    1921谁主沉浮

    讲述了1921年的中国,其混乱、其荒芜、其痛苦、其不幸,丝毫不亚于建安时代或安史之乱时期。对应着现实图景,文学家们的心也在地震、在燃烧、在冲突、在流血。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热门推荐
  •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现代企业的团队中,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相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就是一个个强将,他们具备好的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整个员工队伍的建设及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将是榜样。领导者能否被部属所接纳,关键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这直接影响到他的领导力。形象塑造源自于实际工作中的言行。因此,作为领导者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用超强的办事能力,公平、公正、公开的领导作风,敢于担当的精神,为部属树立榜样。
  • 快穿之扑倒男神系统
  • 伏元记

    伏元记

    汉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大兴,曲阜三孔地,贵溪龙虎山,洛阳白马寺,三教各占风骚,引领着天下豪杰。然而魔妖冥三界不甘寂寞,掀起了人间的血雨腥风……在这风雨飘摇,群雄并起的时代,究竟鹿死谁手,谁又会笑傲巅峰?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有一种心境叫放下

    有一种心境叫放下

    本书着重阐述了“放下”这一种人生哲学,说明了“淡泊”作为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它将如何有助于我们在人生前行的路上坦然面对,成为更大的赢家。书中提倡一切随缘,莫强求,通过一个个简单而富有深意的故事说明了放下给人带来的幸福。
  • 惊魂六技之无形计

    惊魂六技之无形计

    北宋年间,赵王的三王子在大婚之夜居然离奇死亡,名震天下的神捕铁恨和他的朋友为查出谁为凶手又重聚京师,但案情却扑朔迷离,命案接二连三,到底谁会在这场凶杀案中露出破绽?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叹息!
  • 大明皇后之权倾天下

    大明皇后之权倾天下

    他在700年前的大明朝重生,偶然的机会,搭救了未来大明皇后的性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朝夕相处,怎能不情愫暗生?他们能否打破命运的禁锢,在一起?在一起?且看他如何从一个小铁匠,成长为叱咤风云权倾大明的权宦!
  • 超级坏男人

    超级坏男人

    林平误学九星魔君的法术,成为人人喊打的坏人。。热血小警察林平在雨夜捡到一个空间之门,可以随意的穿越到修仙世界,误拜入九星魔君门下,从此在现实与修仙两个世界之中掀起风云。
  • 冷王驭妻:腹黑世子妃

    冷王驭妻:腹黑世子妃

    切腹取子,尹婉玉被最深爱最信任的人狠狠推下黄泉绝路,然而天不亡她,重生一世,她誓要让那些人付出最惨烈的代价。容颜尽毁,受尽嘲弄?精通医毒,银针在手,绝世容颜惊艳天下。这一世,她风华毕露,惊天下,艳四方,将那些曾经凌辱过自己的人,通通陷入万劫不复。只是谁能告诉她,当初说好只是联姻做交易、成功便休婚的某冷王,为什么向全天下告昭:从今以后,她就是他······
  • 音乐夜班车

    音乐夜班车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段旅途,在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奔跑中展现生命的意义,那么,一去不回的时间路上,总有些什么,是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的。就让好歌引路,带我们重返那些单纯真实的岁月,用心去倾听光阴的脚步留在记忆里的回声……音乐是我的情人,文字是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