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1600000145

第145章 当代文学语境下的中国小小说需要重新定位

当代文学语境下的中国小小说需要重新定位——中国大陆徐习军访谈录

陈勇(中国作协会员,小小说作家网特约评论家,以下简称陈):你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小小说的,应该是中国新时期小小说重新崛起的亲历者和参与者,你认为中国小小说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徐习军(以下简称徐):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微型小说这一文体在中国重新崛起,我正好是赶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微型小说的,我在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一直努力地耕耘着微型小说,进入90年代开始转向微型小说理论和批评研究。关于中国小小说崛起的因素的探讨,早在1992年我的一篇论文里就探讨过,我认为:对于微型小说能在那个时候崛起并繁荣,除了文本自身因素以外,还得益于社会、媒体和读者几个方面:一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导致读者阅读取向朝着快节奏的精短方向发展,人们需要在很短时间里获得一个完整的审美刺激,实现阅读享受,这是读者的因素;二是开放改革后报刊的大发展,并且报刊的竞争与改革越来越注重向受众提供大量可读性强的精神快餐,微型小说便成了首选,也使微型小说有了更广阔的天地,传媒的青睐促进了微型小说的大发展,这应归结为编者和媒体的因素;三是改革开放之后作家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作者的积极努力是微型小说繁荣的重要因素,大量微型小说作品推动了这一文体的发展与繁荣,通过微型小说这一文体的创作与训练,也使得大批作者走上文坛,这是作者的因素。当然,无论是社会因素还是人为(作者、编者、读者)因素,一个良好的文学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文学环境的营造离不开理论的导引。在微型小说的发展繁荣过程中,一些有责任感的微型小说理论家对微型小说发展的引导和矫正是功不可没的。这个观点被业界广泛接受和引用。

陈:你既是小小说作家,又是小小说理论研究专家和评论家,还是一名职业编辑,你集编者、作者、读者、评论者与一身,你认为当今小小说发展中有何不利因素?

徐:微型小说走过的30年,从总体上看,微型小说创作一直处于健康发展的态势,取得的成就十分引人瞩目。但唯物论告诉我们,世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永远保持线性发展、稳步前进的趋势。当代微型小说创作也是如此。经过八十年代的悄然崛起,九十年代的迅猛发展,世纪末的繁荣成熟,进入新世纪以后,在整个严肃文学的势头逐渐减弱的文化背景下,微型小说小说创作也慢慢失去了前一阶段的那种“轰动效应”。但它并不是高潮后的速然跌落,而是随着社会文化审美观念的转换,又以新的姿态、新的特点在继续前进发展。如同世间任何事物都难以尽善尽美一样,当代微型小说自身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已成为阻滞微型小说进一步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一是文体名称杂多。关于微型小说名称的讨论,由来已久。江曾培、林斤澜、凌焕新、刘海涛、韩英、姚朝文等先生,都曾经探讨过名称问题,认为随着这一文体的日趋成熟,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目前这一文体的名称五花八门。从花样繁多的名称上来看,其文体特征的模糊仍由此而见一斑,文体特征的模糊尽管壮大了微型小说的队伍,拓宽了微型小说的生存空间,但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最严重的后果便是将微型小说演变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短篇文字的集合体。给文坛留下了对这种文体诟病的理由。二是主体创作的浮躁。当下,有些小说作家心态浮躁,贪多求快,缺乏沉下来深入体验生活,提高艺术素养,以写出少而精的传世之作的宏图大志。具体表现在一些作家创作心理的失衡、文化底蕴的不足、思维方式的陈旧保守、创作的模式化、套路化加之对读者趣味的迎合。三是创作主题的僵化。近年,微型小说创作主题单一化,缺少创新。一方面因为作家缺少发现世界的独特视角,缺少表达发现的独特方式,难以摆脱窠臼。表现在作家题材选择的表层化、狭窄化,叙述方式的陈旧等;另一方面多数小小说作家缺少人文关怀精神。因此,微型小说很有必要探讨如何写得更深、更新、更美的问题。四是理论批评的缺失与滞后。任何文体的成熟发展,必然离不开理论批评的梳理解析。小小说存在着理论的滞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批评环节的薄弱。最可怕的是小小说精品的匮乏。导致微型小说精品的缺失的原因,我以为有如下一些:名家的缺席、作家精品意识的匮乏、功利化的写作心态和用稿取向。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影响到当代微型小说在质量上的更大提高,需要引起作家、评论家的重视与研究,以使我国微型小说创作在新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微型小说的思想艺术质量,对微型小说的创作理论和写作技巧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热爱小小说的一个有责任心的学者,我强烈呼吁:当代文学语境下的中国小小说需要重新定位。如何定位,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关于这一点请读者注意我的下一篇论文。

陈:你的“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微型小说研究”获得江苏省作家协会“重点扶持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工程”立项资助,请问你选择这一选题有什么意义?

徐:江苏是微型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的大省,江苏在全国有影响的名作家最多、创作发表的作品数量最多、成果最大。江苏微型小说崛起、发展、繁荣的历程与改革开放30年来江苏文化大省建设发展历程同步,因微型小说具有作者多、作品多、读者多的优势,从文化基础建设方面最能展示江苏文学风貌。江苏也是文化大省,在江苏文化大省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微型小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选择这一选题的意义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现实意义:选择“江苏微型小说30年”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梳理30年来江苏微型小说的创作成果,探究江苏微型小说发展的轨迹,总结江苏文学繁荣的规律,观照30年来江苏文化大省建设的成就与缺憾以及江苏建设文化强省的路径选择。二是理论意义:遵循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规划,重点结合江苏已作为微型小说大省的实际,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用过去取得的成绩来激励、用理论推动江苏省微型小说的进一步繁荣;由于突破了现有微型小说研究的方式方法,选取一个全新的视角,构建一个较高的理论层次,对指导作家创作,繁荣文学事业,推进江苏文化大省建设,促进微型小说创作的发展,乃至对全国微型小说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深化微型小说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三是应用价值:研究成果可供文化事业领导全面了解江苏微型小说发展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和制定文化政策借鉴;可供大专院校作为教材或学生选读文本,并可作为研究生自修课程读本;可供作家、作者提高文学创作素养参考,并可为从事文学理论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翔实的资料与全新的视角和观点。

陈:我在中国知网看到你的一篇论文,好像是发表在一家大学学报上的,你在论文中说:“微型小说发展已经实现从刊物中心向创作中心的主体回归,江苏已经或者说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中心。”请你给我们谈谈这一观点好吗?

徐: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说林中最少年”,成长为今日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微型小说走过了一条从媒体中心走向创作中心的理性轨迹。或者可以说,微型小说发展已经实现从媒体中心向创作中心的主体回归,江苏已经或者说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中心。而这也正是这一文体的真正走向独立与成熟的现代化表征。

江苏在当代微型小说界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但也经历了一个起伏变化的过程。如前所述,20世纪80年代初,因南京的《青春》培养了全国各地大批微型小说作家,使江苏一度成为微型小说的创作基地兼集散地。但此后,因缺乏有影响力的媒体,特别是缺乏微型小说的专刊,拥有众多微型小说名家的江苏只能退居为作品输出地。20世纪末,随着《金山》在微型小说界的迅速崛起并被微坛认可,以及淮安《短小说》的创办,江苏又一次成为微型小说的作品输出地和集散地,再次成为中国微型小说的“龙头老大”。进入新世纪后,因为发表阵地的多样化和创作主体的集团化,微型小说发展已经实现从媒体中心向创作中心的主体回归,江苏已经或者说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中心。

从成果方面来看,微型小说作品数量多、获奖作品多层次高;从队伍建设方面来看,微型小说作者队伍最为庞大、层次高、名家多,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江苏有较强的实力以及有影响的著述。此外,标志江苏微型小说成就和影响的还有很多:如我国第一份微型小说报纸是1993年创办的《金陵微型小说报》以及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成立后的第一份会刊《中国微型小说》,都是由江苏的郭迅、凌鼎年、徐习军具体编辑;最早由省作家协会召开的微型小说创作研讨会,是1992年5月江苏省作协在苏州举办的“江苏省小小说创作研讨会”;由江苏微型小说作家开办擂台赛,在全国目前上属于唯一;凌鼎年先生在一篇论文中列举了微型小说发展中20多项江苏第一。

我在《江苏成为中国微型小说创作中心的成因分析》已经谈到: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具有成为中国微型小说的中心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江苏文化底蕴丰厚,宽松的人文环境,政府、政策支持微型小说事业,媒体支持力度大,江苏微型小说作家的不懈努力,队伍的整体素质高,合作好等等。当然,我也分析了一些问题,包括江苏作家的思维方式和创作主题还需要突破,江苏微型小说至今还没有产生杠鼎之作,江苏作家自身的文化底蕴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陈:徐先生,业界都知道你在大学里是搞学术研究的,以学者的眼光,你是怎样看待中国小小说未来的发展态势呢?

徐:中国小小说发展历程表明,她已经完成了从媒体中心走向创作中心的主体性回归,下面的发展将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态势?我认为:

一是小小说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诉求:要从边缘走向主流。在中国20世纪的文学史上,似乎注定要出现微型小说这类轻巧灵便的文体。实际上,当代微型小说文体意识真正酝酿成型的时间,目前大致的看法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一时期,无论其社会现实背景还是思想文化背景,都给这一文体的兴起提供了相当肥沃的土壤。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小说家族最弱小的一员,微型小说要真正成为主流文学而让其他文学品种心仪仰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微型小说要摆脱“草根文学”、“快餐文学”的成见,必须走出创作困境,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永不停步,方能真正实现从边缘走向主流的目标。当代微型小说,需要从边缘走向主流,这既是当下时代文学的召唤,也是当下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诉求,还是微型小说作家及评论家在新世纪的文化诉求,更是微型小说文体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必然结果。二是小小说发展要有精品的追求:从“平民化”走向“学院化”。微型小说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读者也以“引车卖浆者流”的平民大众为主。因而一直被文坛以及微型小说业界自身看成是“草根文学”、“平民艺术”,事实也是这样,官方没有倡导过微型小说,官方奖项里几乎没有微型小说,大腕评论家也不屑顾及。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微型小说的崛起、发展,以其自身骄人的独特成效立身于文坛,使得文坛上、评论界已经不得不正视它了。近年来,《中国新文学大系·微型小说卷》的出版,证实了微型小说进入文学史家的视野;学院派评论家、学者把微型小说创作当作一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这无疑说明微型小说正进入学院派的视野,微型小说从“平民化”走向“学院化”成为当代微型小说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态势。这既是微型小说这一文学品种的繁荣发展的结果,更是微型小说自身的精品追求。三是小小说发展要有应对信息社会的策略:从传统走向现代。进入新世纪,随着信息社会特征的日益显著,网络文化和影视文化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加上文化多元化趋势以及社会热点的增多,必然会对传统的阅读、对所谓“纯文学”产生巨大影响。因而,当下传统小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困境,影像和网络传媒的冲击使小说饱受冷落。“文学走向市场”这一趋势会导致更多的纯文学期刊改弦更张,以迎合读者为刊物自身的价值取向。微型小说也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如手机、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兴起,给传统的平面媒体造成了冲击。当然,各类新媒介和各种文化阵地,也为微型小说准备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以此小小说发展要有从传统走向现代市委应对信息社会的策略。四是小小说发展要有拓展国际视野:从国内走向世界。小说视野的拓展,是新时期微型小说创作的一个总体倾向。微型小说发展变化的突破口,是微型小说视野的拓展。微型小说只有拓展了自身的视野,才能在小说观察、认识、反映的领域中进一步开垦和扩大。因此,与世界微型小说界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失为一种开阔眼界、向“新大陆”挺进的最佳方式。

1993年,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举办的“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是中国特别是江苏与海外华文微型小说第一次大规模的接触交流。此后在新加坡、泰国曼谷、马来西亚、菲律宾马尼拉、印尼的万隆、汶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上海、香港,分别举办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这种世界性的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华文微型小说界的双向交流。世界和中国都需要小小说所体现的辩证思想、审美境界、文化精神、道德力量。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从国内走向世界,中国小小说国际视野的拓展,必将推进世界微型小说的繁荣与发展。(载中国作家网2011年5月12日)

同类推荐
  • 假侦探

    假侦探

    小说以一个华裔教授在美国患病之后的悲惨经历为线索,融合了悬疑、推理、感情等调动读者兴趣的要素,深入描写了一个人处在极度绝望的环境下的所作所想,揭示了在美国许多人依然对华人抱有偏见的现实。小说是通俗小说和严肃文学的结合,语言文字富有文学性,饱含哲理,又处处设下悬念,紧抓住读者的心。
  • 福尔摩斯探案集(二)

    福尔摩斯探案集(二)

    让我们翻开本书,跟随着福尔摩斯的脚步,一同进入惊险的凶案现场;透过他智慧的眼睛,仔细观察凶手遗留下来的蛛丝马迹;运用他缜密的思维,对案情进行细致严谨地剖析,一步步地抽丝剥茧,巧妙地揭开那些凶案背后的真相。
  • 影子的范围

    影子的范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

    《苏幕遮手记》由《风月宝鉴》及《魔瓶》两个故事组成。著名红学家康家成教授行踪古怪,引起了主人公苏幕遮的注意,并无意中发现了康教授原来是在偷偷寻找埋藏风月宝鉴的地图和钥匙,苏幕遮无意介入此中,并应康教授所请,与其赴岩州将军鞘的火山口下寻找风月宝鉴,不料,当他们一行进入秘洞之后,怪事迭出,血案不断,康教授等人或是自杀或是发疯,苏幕遮在面临着山中野猪及巨蛇的挑战之下,再次进入秘穴之中,终于获得了异宝风月宝鉴,但当他弄清楚了事情真相的时候,却被困于石室之中。
  •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部队子女情爱纠葛:北京部队大院

    北京有多少个部队大院?很少有人能说的清楚,仅在城区一条著名街道的几公里地段内,就有六七个紧挨着的、分别生活着几千上万人的部队大院,一个大院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部队大院戒备森严,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民道、官道,都是学问;家事、国事,皆有文章。作者从军35年,主要任职于解放军总后勤部,常年生活在北京某部队大院。本书就是他品读人生、总结军旅生涯的心灵体悟,第一次原生态地展现北京某部队大院生活的小说集。不同于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号召,本书着眼于个体生命的细致把握,展现新时期下部队大院人们的生活状态。
热门推荐
  • 修真概念

    修真概念

    那个大陆是这样,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美女,没有YY,只有修真。和尚不念经,道士不打坐,武学宗师不收徒。一部通天书的出现,让人们知道成仙还有捷径,从此刀光剑影不是传说,飞檐走壁也如家常便饭。正派道义,只是纸上传说。君子之言,犹如猪狗放屁。修真还怎么修,世人陷入了一个新的迷茫时期,先人有奇书,《飘渺之旅》《诛仙》《修真世界》《星辰变》这类修真奇书,还有修炼的开拓者《斗破苍穹》《神墓》这类之士。这可是这些已经难以满足,世人的修炼之心,修真陷入了新的迷茫时期……
  • 铁血大帝

    铁血大帝

    古武大陆,万族林立,诸强争霸。一名穿越而来的士兵,化身铁血大帝,从此傲血重生,率领无敌军团,横扫八方,带领铁血联盟强大的军团走向辉煌的修仙之旅,傲世绝伦,纵横苍穹……
  • 绝品神医

    绝品神医

    神医陈洛浪荡不羁,身在暧昧花丛,面对无数香艳诱惑,如何守身如玉?战黑帮,退强敌,高官拜服,商界称霸。
  • 无尽生涯

    无尽生涯

    叶开的父亲在临死前留下了一部能够改变他的人生的无名气功,在很多年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叶开捡到这本叶开一直都不以为然的无名气功,然后因为是父亲的遗物的原因,每当午夜梦回,难以入睡的时候,上茅厕的时候,百无聊赖的时候,叶开总是拿出来翻看,但让叶开意外的是,在叶开翻读到无名气功的最后一页的时候,叶开的人生因为这个无名气功的原因,忽然发生了让他始料未及的变化。原来以为一直存在在神话传说中的妖魔鬼怪,随之以各种不可思议的态度出现在他的世界,然后在这条已经完全和他的人生计划走偏了的道路上,他是在这条修道长生的路上,是前进还是后退?
  • 妖女祸世:玩转江湖

    妖女祸世:玩转江湖

    天啊!她只是想像穿越小说的女主角一样,闯江湖,逛皇宫,参加武林大会,拐一大堆美男,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然后做个天下闻名的人,怎么就有一大堆破事呢?!怎么就这么难呢?!作者大人,我要抗议啊!(慎入!)
  • 求子助孕万事通

    求子助孕万事通

    男欢女爱与生儿育女,女性不孕如何诊断和检查,男性不育事出有因,心情愉悦迎“喜”事,了解现代助孕技术,不孕不育症的药食调理。想要宝宝之前应做哪些准备?怎样选择最佳的受孕年龄?阴道疾病与不孕有什么关系?子宫肌瘤与不孕有什么关系?内分泌失调所导致的不孕有什么治疗方法?不育症的常用推拿手法有哪些?只要您读了这本百事通便能找到答案。在这里专家为您解析性生理全过程,带您认识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女性不孕的诊断与检查,关注您的生活方式,不孕不育的治疗,了解现代助孕技术,以及不孕不育的药食调理等,相信通读《求子助孕万事通》之后,定能还您一个圆满的家庭。
  •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

    《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是一部研究朝鲜战争的全面又精彩的综合性著作。美国政论家约瑟夫·古尔登充分利用1970年代末开始解密的有关朝战的官方档案,收集到美国政府重要决策所依赖的原始情报数据,此后四年间采访众多当事者和知情人,经过精准梳理和敏锐把握,完成了这部内幕之作。而这批“五角大楼朝战文件”资料已经被小布什政府重新加密,这使得本书所揭示的真相更为难得可贵。
  • 异界大灵术师

    异界大灵术师

    穿越异界,却没料到灵元世界已经走到了尽头。苟延残喘十年,萧何最终与灵元世界共同灭亡。睁开双眸后,萧何意外的发现,自己居然回到了灵元世界破灭时的百万年之前!这个时候灵术还在探索的路上,大部分药物还无法深知其的用途……
  • 月殇传

    月殇传

    四个人均是独挡一面的高手,加上地位尊贵是四大爵主手下的首席大将,镇守诺特图大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喻为“四流武爵”。因此占据了武爵榜的首位,大陆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够胆去挑战四人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他不想活了,反之亦没有人能值得四人出手。但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百分百的,连夜空中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何况世间的红尘之物。
  • 征伐天锋

    征伐天锋

    苍暝大陆,百家争鸣,妖魔肆虐。无尽众生,血天枯地,吾当立道。一个属于小人物的有志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