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为情势所迫,我们也可以采取缓兵之计,伪装自己,迷惑住对方,然后再蓄积待发。
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可以说是天作地合的一对昏君奸臣,他们在卖国乞降,认敌作父,摧残爱国力量,迫害民族英雄岳飞等罪恶活动中,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宋高宗因秦桧卖国有功,赋予他以极大的权力,由他独任宰相十八九年,并加封他为太师、建康郡王,举凡朝廷的内政外交,全由秦桧做主。秦桧的儿子秦熹、孙子秦埚也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被封以高官。
表面上看起来,宋高宗对秦桧真是宠信无比、恩礼有加,对他一定不会怀有什么猜忌了。其实全不是这样。秦桧由于长期专擅朝政,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都由他的心腹、党羽把持,连宋高宗身边的贴身侍从和御医都是秦桧的人,宋高宗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随时向秦桧报告。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昏聩,在对敌斗争上软弱,但是他并不傻,他知道自己被秦桧的势力所包围和控制。可是他不能对秦桧采取行动,因为秦桧有金人作后台,得罪不起,他只有把对秦桧的猜忌与不满深深藏在心底。为了防止遭到秦桧的暗害,他每次一上朝时,都在靴子中藏着一把短刀,以作防身之用,这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也算上是独一无二的了。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六十六岁的秦桧老病交加,眼看将要命归地府,他希望将相位传给他的儿子。秦熹及秦氏党羽也四处活动,希望由秦熹接父亲的班。宋高宗表现得对秦桧十分关怀,在秦桧咽气的前一天,他大驾亲临秦桧的宰相府,探视病情。此时秦桧虽然还有一口气在喘,却已经说不出话了,宋高宗解下自己的红手帕亲自为秦桧擦拭眼泪,仿佛恋恋不舍。可当秦熹问起由准来接任宰相时,宋高宗冷冷地回答他一句:“这种事情你不应该打听。”
离开秦府当晚,宋高宗立即令人起草了一份诏书,解除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第二天一早,便将这道诏书颁布于朝堂,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当天夜里,秦桧便一命呜呼了。消息传来,宋高宗长出一口气,拔出了靴中的短刀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靴中藏刀了。”
大凡帝王的深藏不露,或是由于情况不明,不便表态;或是由于时机未到,不可鲁莽;或者由于形势不利,无力反击。因此,帝王的深藏不露,便是为了弄明情况、等待时机、积蓄力量,而决不是长期隐忍,无所作为。宋高宗的隐忍边便是这样。他先用假象迷惑住秦桧,再伺机行动。宋高宗的伪装,虽换来了国家一时的安宁,但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一方面要镇住对方,另一方面要采取良策。若是一直装下去,忍下去,便是窝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