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4000000068

第68章 建安游氏考述(1)

陈建生

建安游氏,是有别于建阳游匹、游酢(1053—1123)的另一支闽北游氏,其世系情况不详,目前仅知建安游氏此系后人公推唐末进士游恭为始祖,同时,尚未见到建安游氏与建阳游氏之间相互联系之史料。

一、建安游氏始祖游恭考述

游恭(?877—?919)字梦得,建安人,唐末进士,博学能文辞,有名于世。《闽游族史》之“八闽游氏.建瓯游氏”谓:“迪口手抄《游氏家乘》记载:鼻祖游三公讳恭,字梦得,生于大唐僖宗乾符间,公元八七七年顷。”按877年即乾符四年。陆游《南唐书》卷六载:“游简言,字敏中,建安人。父恭。”周亮工(1612—1672)之子周在浚《南唐书注》卷六“按:游恭登唐进士第,博学能文辞,有名于世。”周注出处应当是吴任臣的《十国春秋》(最早刻本为康熙十一年即1672年),其卷十一《吴列传》载:“游恭,建安人。登唐进士第。博学能文辞,有名于世。”马令《南唐书》卷十载:“游简言,字敏中,其先建安人。父恭,登进士第,有名于时。”按马令《南唐书》简称“马书”,陆游《南唐书》简称“陆书”,周在浚《南唐书注》也有简称“南注”或“周注”者。陈霆(?1477—1550)《唐馀纪传》卷六载:“游简言,建安人。父恭,唐末第进士。”弘治《八闽通志》卷六十五《文苑》载:“游简言,建安人。父恭,唐末进士。”万历《闽书》卷九十二《缙绅》“建宁府建安县”载:“游简言,字敏中。父恭,唐末进士。”康熙《建宁府志》卷三十一《风节》与民国《建瓯县志》卷二十八《独行》皆载:建安人游简言“父恭,唐末进士。”《圩富垅游氏宗谱》卷一落款“宋十一世孙(裔孙)九言”所撰《游氏世谱》谓:“唐至五代三百五十余年,登科记僅得九人……曰恭……又皆弗显。唯《九国志》列传载,恭字梦得,建安人,以文才见推,为杨行密知制诰……闻之故老,四世祖讳廓者,殁于雍熙四年。自雍熙丙戌(三年,986年)上至太祖受命才二十七年,则始祖自唐末居长平无疑,然莫知其所以徙。虽曰知制诰父子为建安人,不敢指之为祖者,以时考之,盖先之矣。”按:路振(957—1014)《九国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仅十二卷,列传无《游恭传》,久佚之旧本四十九卷,或有《游恭传》亦未可知。游居敬(1509—1571)《南平凤池游氏族谱.谱图篇》谓:“迨五季时,中原俶扰,诸钜姓多迁江南,散处各省,而游氏与焉。江南诸游……姑未暇论。在闽,唐末建安有讳恭者,第进士。”《闽游族史》之“谱牒文献.游氏谱序”引“二十世孙游德撰”《长溪游氏世谱序》谓:“登科记有……游恭……然莫详其所出。惟恭,见列传为建安人。”其“人物荟萃.春秋至五代”谓:“游恭字梦得,福建建安人,登唐进士第。博学能文词,有名于世。”

然而,游恭何年“登唐进士第”却未见资料记载,徐松(1781—1848)《登科记考》卷二十七列于《附录.进士科》,且仅引述《十国春秋》本传,今人孟二冬《登科记考补正》同卷亦只引述马书、《闽书》和《唐馀纪传》之《游简言传》。《十国春秋.吴列传》载:“殷文圭……唐末词场,请讬公行,文圭与游恭独步场屋。乾宁中,昭宗幸三峰,文圭携东平王全忠表荐及第,寻为裴枢宣谕判官。”其中“昭宗幸三峰”是指唐昭宗于乾宁三年七月至五年八月逃奔于华州。《宋初殷氏被迫改汤姓考.三殷文圭生平考》引乾隆《池州府志.词臣》谓:“吴殷文奎……词场公行请讬,乾宁中,帝幸华山,文奎携梁王表荐及第,仍与天下名士游恭辈同省试《春草碧色》诗,列名榜中。”依殷文圭于乾宁五年(898)及第(《登科记考》卷二十四)、游恭为杜洪掌书记而杜洪于天祐二年(905)败亡,参考游恭约生于乾符四年(877)综合判断,游恭进士科年应当在乾宁三年至光化四年之间(896—901)。

游恭初为鄂州即武昌军节度留后杜洪掌书记,天祐二年(905)二月杜洪败亡后归淮南杨吴。《十国春秋.吴列传》载:游恭“初为鄂州杜洪掌书记,洪死来归。”其卷二十一《南唐列传》又载:“游简言字敏中,吴知制诰恭之子也……选人邵唐试判不中,上书言:简言父恭,常为杜洪掌书记,洪奖成朱温篡弑,恭之谋也。”其中“常”通“尝”,意为曾经。陆书载:“选人邵唐试判不中,上书言:简言父恭,尝为鄂州杜洪掌书记,洪奖成朱温篡弑,恭预其谋。”其中“杜洪”四库本误作“林洪”。周注谓:游恭“初为鄂州杜洪掌书记,洪死归吴。”《江南余载》卷上谓:“有邵唐者,试判不入等,上疏言:简言父恭,尝为鄂帅杜洪记室,洪与朱梁结连,恭预其谋。”《闽游族史》“人物荟萃”谓:游恭“初为鄂州节度使杜洪掌书记。公元905年杜洪为吴王执杀,洪死耒归。”其中“耒”为“来”之误。按杜洪(?—905)于唐光启二年(886)率军从岳州进占而据有鄂州,自称武昌军节度留后;天复二年(902)五月,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围凤翔,唐昭宗使者过武昌者皆为所杀;天祐元年十月,杨行密攻光州,朱全忠让杜洪出兵救之,为杨行密大将李神福、刘存所败,鄂州被围;杜洪婴城固守,朱全忠率兵五万营于霍丘,为杨行密所败;次年二月,朱全忠遣曹延祚合兵万余救杜洪;淮南将刘存浚坎傅城,是日城陷,执杜洪及曹延祚以归,皆被杨行密斩于扬州街市。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载:天祐元年十月,“光州叛杨行密,降朱全忠,行密遣兵围之,与鄂州皆告急于全忠。十一月戊辰,全忠自将兵五万自颍州济淮,军于霍丘,分兵救鄂州。”天祐二年二月,“朱全忠遣其将曹延祚将兵与杜洪共守鄂州;庚子,淮南将刘存攻拔之,执洪、延祚及汴兵千余人送广陵,悉诛之。”据此,则游恭“为鄂帅杜洪记室”应当在唐天复二年五月前不久,故“洪与朱梁结连,恭预其谋”,而天祐二年二月鄂州被破之后始“仕杨行密”。

上述所谓“归吴”之“吴”,是指杨行密建立于唐天复二年(902)的吴国,因三国时已有孙氏建立的吴国,故又称唐末五代此“吴”为“杨吴”。当李唐亡后,杨吴仍用其天祐年号至十五年方改元武义。

游恭既归淮南杨吴,其历官有诸说,如《十国春秋.吴列传》载:游恭于“洪死来归,署馆驿巡官。”周注谓:游恭“归吴,署馆驿巡官。”《闽游族史》“人物荟萃”亦谓:游恭“归,署馆驿巡官。”马书载:游恭“仕吴为驾部员外郎。”陆书载:游恭为“吴驾部员外郎。”《闽书.英旧.建安县》载:游简言父游恭“仕杨行密为驾部员外郎。”康熙《建宁府志.风节》与民国《建瓯县志.独行》皆载:游恭“入吴为驾部员外郎。”《八闽通志.文苑》载:游恭“仕杨行密为别驾员外郎。”《唐馀纪传》载:游恭“仕杨吴为别驾,迁员外郎。”游居敬《谱图篇》谓:游恭“第进士,仕杨吴,为别驾、员外郎。”考唐官制,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载:“驾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宋.王溥《唐会要》卷五十九《尚书省诸司下》谓:“驾部郎中,隋为驾部郎。武德三年加中字,龙朔中改司舆大夫,咸亨元年复为驾部郎中。驾部员外郎,改复与郎中同。”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十二《职官考六.兵部》亦列有“驾部郎中、员外郎”,谓:“至隋有兵部尚书,统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曹……天宝十一载,改为武官(至德初复旧)。掌武官选举,总判兵部、职方、驾部、库部事。”其中“驾部”谓:“郎中一人……天宝中改驾部为司驾,至德初复旧。掌舆辇、专乘、邮驿、厩牧,司牛马驴骡阑遗离畜。开元……二十八年六月,敕有陆驿处得置水驿。自二十年以後,常置馆驿,以他官为之。员外郎一人……至隋,置与户部同。”《新唐书.百官志一》又载:“司封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诸郎中、员外郎品皆如之。”即驾部员外郎为从六品上。同时,诸道节度使下有馆驿巡官四名,专管邮驿,主要负责消息、公文传递和来往官员接待等事宜,位在推官下。

据此可知,所谓“别驾员外郎”、“为别驾,迁员外郎”,应当都是“驾部员外郎”之误。

至于游恭归杨吴之后,是先任淮南节度馆驿巡官,还是先为杨吴驾部员外郎,则似有疑。《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载:后梁贞明五年(919)“夏四月戊戌朔,即吴国王位。大赦,改元武义……以扬府……馆驿巡官游恭为知制诰。”所谓“扬府”即扬州的府署,扬州为淮南节度使治所,亦即杨吴都城。依《资治通鉴》,则游恭“知制诰”之前为“扬府”馆驿巡官。游恭自天祐二年(905)二月归杨吴,至贞明五年即吴武义元年(919)“为知制诰”,前后15年间而仅任馆驿巡官一职,必有疑。如果游恭也曾任驾部员外郎,那么依职位而言,馆驿巡官低于驾部员外郎,也就是说,应当是先任馆驿巡官而后升迁为驾部员外郎。若此,则游恭于“改元武义”之前是“历官”数任后而“署馆驿巡官”。

其间的后梁开平二年即吴天祐五年(908)五月,吴主杨渥“暴薨”,其后,游恭为之撰《吴烈祖墓志铭》,词极体妥,为时辈所称。《十国春秋.吴列传》载:“恭常奉命撰烈祖墓志,词极体要,时辈称之。”周注谓:游恭“常奉命撰《烈祖墓志》,词极体妥,时辈称之。”其中“常”皆通“尝”。《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五载:唐天祐二年十一月“庚辰,吴武忠王杨行密薨。”胡三省注:“沈颜行密神道碑、殷文圭行密墓志、游恭渥墓志皆云‘天祐三年丙寅,二月十三日丙申卒’。”卷二百六十六载:吴主杨渥“暴薨”于后梁开平二年五月,则游恭撰“渥墓志”在此后不久。

后梁贞明五年即吴武义元年(919)四月,游恭为知制诰;未几,卒。马书、陆书、《闽书.英旧》、康熙《建宁府志.风节》与民国《建瓯县志.独行》皆载:游恭“知制诰。”周注谓:游恭于“武义改元,迁知制诰。”《十国春秋.吴列传》载:游恭于“武义改元,迁知制诰,无何,卒。”其《南唐列传》载:“游简言字敏中,吴知制诰恭之子也。恭卒于任,简言因僦居广陵。”《唐馀纪传》则载:游恭“迁员外郎,卒于任。”而《游氏世谱》引《九国志》谓,游恭“以文才见推,为杨行密知制诰,卒。”《闽游族史》“谱牒文献”引《长溪游氏世谱序》谓:游恭“以才见推,为杨行密知制诰。”其“人物荟萃”则谓:游恭“旋以文才见推,为吴王杨行密知制诰……公元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建元武义。恭累迁知制诰率(即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未几卒。”如上述资料可知,游恭“知制诰”是在杨隆演改元武义(919)之后,而且没有分别在杨行密与杨隆演之时两次“知制诰”;此外,所谓“知制诰率(即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更是误甚,这是在综合资料时将“卒”字误作“率”字,至于游恭是否担任过“中书舍人”史籍未记载,就“中书舍人”与“知制诰”而言,中书舍人是职,而知制诰(起草诏令)是事,知制诰(起草诏令)之事通常是由中书舍人之职者担任(掌),因此游恭不是没有可能担任中书舍人,但不是“知制诰率”。但结合上述分析以及《资治通鉴》所载“改元武义……以扬府……馆驿巡官游恭为知制诰”判断,游恭应当是以“驾部员外郎”之职任“知制诰”之事。

游恭著有《小东里集》三卷、《广东里集》四卷。《十国春秋.吴列传》与周注皆谓:游恭“有《小东里集》三卷、《广东里集》四卷。”《闽游族史》“人物荟萃”谓:游恭“著有《小东里集》、《广东里集》四卷。”博宝艺术网列“游恭文集一卷;小东里集三卷,游恭撰;广东里集四十卷,游恭撰”。《宋史》卷二百八《艺文七》载:“游恭《东里集》三卷,又《广东里集》二十卷、《短兵集》三卷。”而其卷二百九《艺文八》又载“游恭《短兵集》三卷。”这重出的“《短兵集》三卷”疑非此游恭所作。按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人称止斋先生,撰有《閤门宣赞舍人游恭特授武德郎落閤职权发遣临安府兵马钤辖》(《止斋文集》卷十一);“《短兵集》三卷”疑为此“閤门宣赞舍人游恭”所作。再者,游恭约卒于吴武义元年(919),下距赵宋建立相差40年,《宋史.艺文》亦收其所著述或恐不妥。

同类推荐
  • 滕固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滕固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心声集

    心声集

    《期待》、《九寨之秋》、《学会夸奖》、《学会放弃》、《献给爱人的歌》、等等……《心声集》这本诗集收录的是作者成绛卿的心得之作。
  • 古马:种玉为月

    古马:种玉为月

    对于“青春”的定义,如果我们不准备深文周纳,做一种不说倒还明白越说越糊涂的无效劳动的话,那么,它的最简明的定义应该是:“只有一次,不再回来。”而中年写作或知识分子写作,从其表征来看,其含义也许更接近罗兰·巴尔特所说的秋天写作状态,即写作者的心情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事物之间,在深信与质疑之间,在关于责任的关系神话和关于自由的个人神话之间,在词与物的广泛联系和精微考究的幽独行文之间转换不已。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背影(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极品杀二代

    极品杀二代

    这年头,各种二代那么多,神马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可是杀手也是有二代的,谁说杀手没有爱情?谁说杀手没有幽默?谁说杀手就是邪恶的?且看杀二代赵文宇在杀手界中采花流!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 祸国(下)

    祸国(下)

    昭尹为沉鱼的胆量和见识所倾倒,遂派她出使程国,以为程王祝寿为名,暗中窃取机密情报。孰料改写四国历史的风云际幻就因为这么一个不经意的决定而开始了……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从天真纯洁的多情少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从任人鱼肉的弱小女子,到叱咤风云的一代女王……
  • 斗卡

    斗卡

    七州四海,浩瀚无边,这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横空出世的体能道盛行天下,人人以习练体能道为荣。体能师、体能大师、体能宗师,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文力场、武力场、火力场等八大力场是所有人仰望的最高境界。一个从小被严禁练习体能道的少年,无聊之余,靠机器虫子偷拍卖给同学赚点零花钱,不但偷拍了美女老师,还偷拍了班花,惹出了摆脱不掉的麻烦。四面楚歌之下,他携带着一本会咬人的书,一张会生小卡片的母卡,踏上了追求体能道的巅峰之路。
  • 厉鬼奇兵

    厉鬼奇兵

    一座被山匪屠过的山寨,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各路人马粉墨登场,他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当侵略者入侵时。各寨山匪,国民党,地方武装等,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根据鬼寨闹鬼的故事,组成了一支抗日队伍,并把这只队伍命名为封灵山抗日厉鬼大队。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穿越之邪瞳

    穿越之邪瞳

    她是“黑蔷薇”公司的总裁,运动万能,智商超神,绝色的面容。外人传:她的身手鬼魅,没人能超越她。她的商业才能绝无人能敌。她冷淡无情,见人不爽就大开杀戒。其实真实是:她睡在沙发上,头发乱哄哄,嘴中嚼着薯片,听着属下的报告,一脸悠闲。。。这样的她,却意外的穿到了古代,遇到了多情潇洒的他。其实,本文就一种田文,写男主无限宠女主的宠文哈。
  •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在领导者的能力中,大多可以通过培养获得。从小锻炼孩子的领导才能,让他们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使他们能够带领一班人完成更大的事业,这对社会、对个人都非常有帮助。任何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佼佼者,那何不行动起来呢?
  • 神祇

    神祇

    天蛮大陆,武道昌盛。少年苏逸携万妖逆袭崛起,临驾一个个万年世家大族之上,迎娶白富美,走上异世巅峰,朝向太古神祇之位!
  • 世纪留言

    世纪留言

    这本书的内容大体围绕着以世纪末文化和文艺思考为中心展开。“世纪留言”这个题目是出版社想出的,是由于这名字有点“苍老”,而作者则还不愿就此开始“苍老”。论辈分,但若从另一个含义上看,它是“世纪”的留言,而不是本世纪中某“人”的留言。这样,也就释然。这个世纪“留言”给后业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