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6100000002

第2章 阅读·思索·写作(1)

书有密码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的学生尼森,在阅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皮尔先生撰写的《生物变种遗传基因研究》一书时,发现在书的内文中共有73处出现了阿拉伯数字,有9处数字下面出现了模糊的墨迹。尼森把这9个数字按照书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起来,就是741256921。他通过专家帮助和互联网确认,这组号码最后被认定为某银行地下保险库中一个私人保险箱的密码。按照保险箱里留下的遗嘱,尼森获得了皮尔教授存放在这家银行本息合共274万美元的遗产。

读到这个故事我转念一想,其实真正的好书都是有密码的。尼采说:“一切写下来的东西当中,我只爱人们用自己的血写成的东西。用血写吧:而且你将体会到,血就是精神。”真正的血是有生命密码的,而尼采所指的血则是有精神密码的。你手捧一本好书,尤其是那些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经典名著和不朽作品,感到“看山好像不是山,看水又好像不是水”,模棱两可,一知半解,领略不到书本原有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只是“作茧自缚”,未能“化蛹为蝶”,处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层面,难以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这是因为你没有领悟书中的精神密码,因而无法打开书门,通过字里行间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真正与伟大的心灵对话。所以尼采又指出,要领会异己的血是不容易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一本书“通俗易懂”,能让读者“一目了然”,这就像遇到一个肤浅无知,缺乏思想内涵的人,还会觉得耐看且有品味吗?这样的作品,当然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书。

杜甫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林清玄也说:“在几十年的写作中,我出版过一百多部著作,完成的作品达数千万言,常被认为是‘天生的作家’,只有自己知道这非关天命,背后有无数的心血、坚持与努力。”再看看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可见,阅读这样用心血写出来的作品,必定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人生体验、下马看花的方法和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才能寻找到书中的精神密码,从而与作家思路对接、思绪感通、情感和应、心灵共鸣,仿佛遇见了故人,找到了知音。读一本好书,就是读一个作家的思想、灵魂和生命。

尼森发现皮尔教授隐藏在书中的保险箱密码,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而一个人只要找到了某本好书的精神密码,则能成为精神富翁。

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

“一本为所有人而又不为任何人的书”,这是尼采为自己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书设的副标题。我理解尼采的意思是,一方面,这部书是写给全人类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将像《圣经》一样被阅读。”但另一方面,这部书却又是“不是知音莫与弹”,正如周国平所说:“尼采是为精神上高贵的人写作的,不是为社会小人物写作的。”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晚期的代表作,在尼采的哲学研究和思想生活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被翻译、阅读、研究、讨论和争议得最多的尼采著作。当年的王国维和鲁迅,就非常推崇尼采的这部书,并深受其影响。不同的是,王国维侧重于哲学和学术方面,而鲁迅侧重的是社会和文学方面。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鲁迅在小说《故乡》中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名言,是引发自尼采书里第三部中“因为这条道路——原是不存在的”这句话。

在阅读《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尼采当时的生活状况。尼采离开巴塞尔大学后,过着没有职业的漂泊生活。自己租了一间农舍,孤居,日常就用酒精炉煮一点简单的食物,长年累月无人说话沟通。贫穷、孤独、绝望,最终把他逼疯了。正是在生活如此困窘的情况下,尼采创作完成了这部作品。本书前三部出版后,只销售了百余册,最后第四部还是他自费印刷的,只印了四十册,仅在少数朋友中流传。这部书是尼采用自己的心血写成的生命力作,文如其人。与尼采相恋五个月后分手的俄国美丽姑娘莎乐美这样说:“没有人像尼采那样,外在的精神作品与内在的生命图像如此完整地融为一体。”所以,当你真正打开尼采这部书,慢慢地认真阅读时,就会依稀听到,一只受伤的狮子在森林中的哀嚎;一位孕妇在分娩前的呻吟;一个被遗弃婴孩在深夜里的哭啼,断断续续,撕心裂肺,撼动天地。然而,却有太多精神上的聋子、瞎子和哑巴,他们对尼采这种来自灵魂的呐喊充耳不闻,熟视无睹,默不作声,越来越冷漠无情;越来越势利庸俗;越来越麻木不仁。听听尼采在书中是怎样说的:“从前精神就是上帝,然后精神变成了人,现在甚至变成群氓了。”这正是尼采“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所在。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尼采这位“守夜者”就是要用自己的号角,唤醒久已沉睡的古老的东西。

我常常听到一些人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很难读懂。那当然,否则,尼采就不会把这部充满了叙事、反讽、双关、隐喻、暗示、象征、隐射、拟人、夸张等文艺手法,文风怪异野蛮,堪称哲学名著和文学经典的书,自称是“第五福音书”了(《圣经·新约》中有“四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迦福音、约翰福音)。这不是尼采的自大,我认为他这部书最起码也够得上是一部“准《圣经》”。周国平又说道:“要和尼采发生共鸣,需要有高贵的灵魂,所以我们这个时代真正能够成为他的知音的人是很少的。”如此说来,是否能读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书,便可以成为检测一个人灵魂高贵与否的试金石。

书痴

人生百态,各有所痴。有的是烟痴,有的是酒痴,有的是茶痴,有的是棋痴,有的是画痴,有的是书痴……

说到书痴,北宋女词人李清照也是其一。某年清明前,李清照来到书市,为了买到那套梦寐以求的古书《古金石考》,由于身上带的现钱不够,她不惜把姨母给她做的、穿在身上的一件漂亮新裙衫也给典当了。英国政治家、科学家约翰·卢得克在《读书的乐趣》一文中,甚至借家财万贯的马考雷之口说:“我宁愿做一个穷汉子,挤在一间狭小却富有藏书的阁楼上,也不愿当不好读书的国王。”约翰·卢得克对书的痴迷可见一斑。“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在他去世后,《洛杉矶时报》采访了一些书店老板,他们都证明迈克尔·杰克逊也是个“书痴”。据著名的布兰特伍德书店老板道格·都顿介绍,迈克尔·杰克逊每次去那里都会捧回四五本书。书店老板们还说,迈克尔·杰克逊喜欢在诗歌书柜前徘徊,美国超验主义诗人、思想家爱默生就是他的最爱。迈克尔·杰克逊的歌词里,所体现的许多超验主义和哲学理念,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爱默生的书籍。

比照之下,我算是个准书痴吧。如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我每天都要看书思考,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是上下班,还是外出,公文包里总会放着一两本书,有空的时候便会拿出来阅读。正如清朝毛怀说的“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一样,有些好书,我会反复看几遍。在出差或旅游的途中,飞机上、火车上、轮船上,还有入住的酒店宾馆,书始终与我形影不离,成了我最好的伴侣。我对书的细心保管,常常胜过对钱财的看管。只因为,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而钱财只是身外之物。

周国平说:“凡是真正爱书的人,想必都领略过那种澄明的心境。夜深人静,独坐灯下,摊开一册喜欢的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是的,深夜时分,靠在床头,一盏台灯,一本好书,一支铅笔,一杯清茶,静静地阅读,静静地品味,静静地思考,静静地笔记,这种享受实在美妙极了,常常令我乐在其中,醉在其中,痴在其中……

日本茶道的鼻祖绍鸥说:“放茶具的手,要有和爱人分离的心情。”这,也就是我每次阅读后放下书本的心情。

读书如旅行

要是有人问我读书的感觉,我会这样作答:“打开一本好书,就如同踏上一次休闲观光之旅。”

我每次看书,总会准备一支铅笔,或拿在手里;或放在耳背;或夹在唇间,便于在阅读时,写写画画,圈圈点点。一是对书中写得精彩的句子或段落做记号;二是在书中有感触的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感想;三是把以后需要查找的重点内容和所在的页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在书本目录等的空白处。所以,在我所读过的书本中,几乎都像砧板上数不清的刀痕一样,见缝插针地留下密密麻麻的阅读痕迹,有些书页简直分不清是作家本人写的字数多,还是我加注的字数多。如果读到书中某处或读完整本书,触动了我的灵感,而又觉得可以写成一篇乃至几篇文章时,便会暂停阅读的脚步,直至把文章写出来后,再接着看下去,或再开始另一本书的阅读。如,我读林清玄的《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分别写出了散文《小径通幽》和《幽会》;读周国平的《善良丰富高贵》,写出了散文《心病终须心药治》;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写出了散文《硬汉作家海明威》等等。因而,每每想起周国平说的“我衡量一本书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这句话时,我都深有同感。这样读书的我,就像旅途上的摄影师,走走看看,不紧不慢,不急不躁,一旦发现好的景致,就会停下脚步,非要把它拍下来不可,不错过任何一道风景。

有人说,摄影师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因为被感动而摄影;一种是为了感动别人而拍摄。我的理解是,前者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而摄影;后者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而拍摄。其实,作家也有两种,一种是为了自己生命的需要而写作;一种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而写字。很显然,只有为自己生命需要而写作的作家,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正如周国平又说:“惟有那些出于自身生命需要而从事写作的人,才能够攀上文学的高峰。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他人,仅仅为了自己,只写自己真正想写并且真正使自己满意的作品,于是这样的作品也就有可能属于一切人,成为不朽的经典作品。”

俗话说,多读胸中有主,多写笔下生花。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尽了世上书,就如走遍了天下路,写自己人生这部作品,定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读书是心生命成长的需要

我参加了某单位青年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对组织者大力推动读书活动的明智之举甚为赞赏,但对活动冠以“青年读书月”有异议。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读书趁年轻,临老始看经。读书应该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

然而,如清朝诗人张灿在《手书单幅》诗中所写的“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许多人在求学的时候,还能做到天天与书为伴,甚至手不释卷,但毕业参加工作后,却自觉不自觉地渐渐远离书籍。有的追逐功名利禄,没工夫上书店;有的计较恩怨得失,没闲情陪伴书本;有的热衷迎来送往,没时间走进书中;有的图求短平快省,没耐性投入字里行间;有的痴恋电视电脑,没兴趣阅读名著;有的沉迷声色犬马,没精力品读经典……结果,天天过得行尸走肉,内心变得越来越贫乏空虚,精神变得越来越苦闷萎靡。难怪宋朝诗人黄山谷甚至还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髓,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识人善辩。”清朝的张潮还特别把一年四季该读什么作了划分,冬宜读经,可专心;秋宜读诸子百家,有情趣;春宜读诸集,心智机畅;而夏天最适合读史,天长有时间。可见,书能助人调理内心、益智养颜。

同类推荐
  •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中华歇后语(第一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一世珍藏的微型小说130篇

    作品让人感动和觉得温暖的是其中的亲情和信义。在当今一切都可以商品化而且大多已经商品化的社会中,这种亲情和信义代表着生活的另一面,代表着人类的本真理想,或许它正是作者有意凸显出来要让读者领会的抵御商品化潮流侵蚀所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之所在。选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都是按照形式精致和内容丰富的标准精选出来的,或主题新颖,或意蕴动人,或构思精巧,或文字颇有余味。不少作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至少是在一些方面有独到之处的。
  •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

    《楼王之谜》是一部另类的现实题材图书,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房地产开发题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安全和谐进行了关照,这种关照是准确的,明晰的。它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智慧的、悬疑的。它的情感表现是有浓度的、真实的。这是一部用全新的视角演绎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 最爱

    最爱

    世间不外五情:亲情的动人、爱情的纯净、友情的优雅、世情的旷达、人情的善美。《最爱》以“怦然心动的故事、峰回路转的情节、优美飘逸的文字、天衣无缝的配图、别如心裁的感悟”诠释人间五情。霍忠义笔下的亲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爱情纯洁明净、令人向往;友情波澜起伏、过目难忘;世情复杂多变、催人成熟;人情练达善美、使人宽慰。读《最爱》故事,悟最美心灵,享最真情怀,成就智慧与高贵人生。
热门推荐
  • 较量

    较量

    成都三家企业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故事。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新人——薛紫陌,在人山人海的招聘会上没有任何收获。“男厕所”事件,让她巧遇学长徐远航,现任讯达公司的分区经理。经过学长的指点和经验传授,薛紫陌成功挺进华贸集团,这是一家专门从事进出口代理的公司。此后,讯达公司和华贸集团成为合作伙伴。讯达公司想通过华贸把自己的产品销往欧洲。然而,此时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中龙公司。中龙公司的董事杨广富是个典型的暴发户,有黑社会的背景,但他对华贸的总监助理麦嘉一见钟情,用了很多手段都没有得到麦嘉的一丝肯定。从此,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激烈上演……
  • 穿越之腹黑狂妃

    穿越之腹黑狂妃

    她,21世纪冷面女王,却遭爱人背叛,穿越到圣灵大陆。她,一位废物,被家中其他人残害致死。当她变成她,一切都要开始发生变化,她叫莫青羽!腹黑强大摄政王夜千宸,温文尔雅的冷刈,还有上世的情人温如澈,谁,会是她的良人?爱情之路坎坷,当她来到另一片大陆时,等待她的更多。
  • 九霄封神传

    九霄封神传

    天地乱,末世临,战乱起。这片大地上谁能剑吞凌云,威视苍穹。又有谁又能成仙封神,成为天地主宰
  • 创新系统

    创新系统

    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支持我的读者们,没读过的希望你们看下去。这是一本娱乐小说。------------------------苍穹不灭
  •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对话自己内心的产物,是对自己心灵的分析。把卢梭宣扬感情、褒奖自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它也通过自身的力量,荡涤了世俗社会中无数卑劣的灵魂。这漫步不仅是身体的漫步,也是心灵的漫步,更是文学的漫步。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一个男人的城市攻坚战

    一个男人的城市攻坚战

    赵横日,来自农村,一个没钱、没背景、没地位的凤凰男,大学跌落自卑敏感谷底,被勒令退学,直正身处绝境。郝伟,赵横日大学室友,把赵横日置于绝境的罪傀祸手。唐木,有着优越背景,让人又爱又恨的孔雀女。魔法盒子,一个拥有各种创意和可能的广告公司,最奇异之处是公司老总竟然处处维护着这个不争气的凤凰男。来自农村的优秀男人赵横日自从进了大学之后,被逼得走投无路,幸运的他被魔法盒子救了之后,开始了自我救赎和艰难的职场奋斗,眼看着慢慢融入公司,岂料碰到死敌郝伟。公司的命运悬于一线。赵横日到底何去何从?他是否能战胜自我,挽救公司,也挽救自己?最终,他能否攻下这座让他又爱又恨的城?
  • 薰衣草的等待

    薰衣草的等待

    一位降落到人间的天使,当她遇到自己的爱情的时候,她会怎么办?最后两只翅膀,她会折掉吗?会折给谁呢?折掉之后她有盖何去何从呢?所谓的恶魔又会怎样呢?
  • 凤飞于林:重生之浴火凰妃

    凤飞于林:重生之浴火凰妃

    她与他,曾经两小无猜,互投情谊。她为他,生养一女,一共二十多年的情分,却在一夕之间!覆灭了!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断她手足,毁她容颜!更是当着她的面,杀死了他们共同的孩子!只为逼她交出《飞舞决》,然而……“我这次回来,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死!”一朝重生,她走上报仇雪恨之路,欺她者,虽强必诛!
  • 的里雅斯特

    的里雅斯特

    本书是著名旅行文学家简·莫里斯的巅峰之作,也是她的封笔之作。的里亚斯特是意大利东北部一座海港城市,曾经悄无声息,一度繁荣而后又趋于平静。作者以忧伤而甜美的笔触,融情入景,将人到暮年的通达和从心所欲表达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