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6100000014

第14章 读《史记》札记(4)

无为是智者的豁达

太史公说:老子所尊崇的是道,他讲究虚无,他主张以无为来对待世间的一切变化,所以他的著作言辞恍惚,不易读懂。

其实,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消极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攻方向(往往是唯一的方向);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觉悟;是“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的境界。

古今中外,大凡执著于自己人生理想,最终做出一番事业者,肯定都有所不为。譬如,他们也许在生活上不讲够,但他们讲求人生意义;他们也许不懂得驾驶汽车,但他们懂得驾驭人生;他们也许不了解时事,但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也许不会买菜做饭,但他们会搞科研写文章;他们也许不合群,但他们善于独处;他们也许赚不到多少钱,但他们能找到人生宇宙的真理;他们也许一生都过得穷困潦倒,但他们普度众生。他们不是不知道生活技巧的重要,但他们明白自己的爱好更重要;他们不是不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但他们明白自己的钻研更重要;他们不是不知道和光同尘的重要,但他们明白自己思想的自由更重要。所以,他们常常都活在自己的思索里,活在自己的想象上,活在自己的天地中。全情投入,全力以赴,甚至用尽毕生的精力扑在事业的追求上。他们不愿意或舍不得把人生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意义价值更小甚至是无谓、无聊的事情上。正因为他们有所不为,才有所作为,最终成为了或是思想巨擘,或是政治领袖,或是科学巨子,或是艺术明星,或是工商巨头,或是传奇英雄等。

古代西方哲学家说:“如果你想要心中宁静,少做事。”古罗马的帝王玛克斯·奥勒留接着作进一步的解读:“但是只做必须之事,只做宇宙一分子的理性所要求的事,只按照它所要求的去做,这不是一个更好的格言吗?因为这将不仅因做很少的事而获致心中的宁静,而且还可以因为做得适宜而获致心中的宁静。我们的言与行,什么都是不必需的,如果一个人知所节制,当然可得较多的闲暇、较少的烦恼。所以遇有机会不要忘记问你自己:‘是不是不必需的事情之一?’但是我们不仅要减少动作,不必需的思想也要删灭——因为减少妄念,不必需的动作也就无从而生。”这段话实在说得非常深刻且富有哲理。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没有一个人能摘取“全能冠军”。

智慧

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听了继续织布不止,根本不相信。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来对她说:“你儿子曾参杀人了。”她还是照常织布,不理他。又过了一会儿,再有一个人来对她说:“你儿子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一听扔下了梭子,跳墙就跑。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曾参的母亲毕竟缺乏智慧,不是智者,所以才被那三个人的谣言吓成了那样。那何为智慧,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呢?

在佛经中,经常可以看见“般若”一词,这个词其实是梵文Prajna的音译,又译为“波若”,意思就是智慧。苏格拉底说:“美德即智慧。”柏拉图也指出,智慧本身是善。王小波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具有自足的价值,那就是智慧。他所说的智慧,就是指一种从事自由思考并且享受其乐趣的能力。林清玄则说:“智是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抉择与判断的能力。”不过,一个人有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还不能缺少领悟的能力;一个人仅有抉择与判断的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践行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观察、思索和领悟的能力为智;判断、抉择和践行的能力为慧,概括起来说,智慧就是思想力和行动力所形成的一种合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容易把智慧与聪明混为一谈。有智慧的人当然聪明,但聪明的人却不一定称得上有智慧。周国平说:“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聪明指的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例如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反应灵敏,等等。具备这些素质,再加上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你就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成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博学的学者、精明的商人之类。但是,无论你怎么聪明,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你的成就终究谈不上伟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古到今,聪明人非常多,伟人却很少。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以这种方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叔本华有句话说得好:“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

古罗马宫廷大臣塞内加的话更具体,面对功名富贵时他说:“我把命运女神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它们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面对人生的挫折时他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面对官场失意,甚至被暴君尼禄命令其自杀,同伴们为其痛哭时他也从容问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毫无疑问,塞内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也正是智慧,使他洞察世事、洞悉人性、洞明人生,从而对人生所面临的一切际遇始终能泰然自若。而仅有聪明的人,是无法达到这种人生境界的。

如何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呢?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智慧的研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沉思性的,即对自然的起源及纯粹真理的研究,以毕达格拉斯为代表。另一种是积极性的,关注生活行为和道德,以苏格拉底为代表。”

从词源看,“哲学”一词的希腊文原义就是“爱智慧”。哲学不仅是头脑更是灵魂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永远思索和追问,这种思索和追问无最终答案,哲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什么确定的答案,而在于使人在思索和追问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培育一种探索求真的精神。

释迦牟尼说:“我是用忍辱的犁、精进的锄,为众生耕种福田,我要播散智慧的种子,为众生开满幸福的花园,让他们享受到累累的菩提果实。”所以,佛教认为,人可以通过闻(见闻、学习)、思(思索、领悟)、修(修持、行事)三种途径获得智慧,主张人们于学中求智,于事中见理,并特别提示在对于生死之道的领悟中获得人生的终极智慧。出家人远离五欲(财、色、名、食、睡)尘劳,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为的是使自己的身心能够达到清净不染,摆脱世间的烦恼束缚,从而明心见性,破迷成悟,练达至真无上的佛慧。

周国平又说:“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有位作家还直接把孩子等同于哲学家,写出了《孩子都是哲学家》这本书。当然,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人生岁月的流逝而拒绝长大,但只要细心呵护好那颗柔软的心,就能返老还童,返璞归真。再听听林清玄是怎么说的:“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懂得用独处、思考、阅读、欣赏、聆听、行善等,去对自己柔软的心进行修补、灌溉和保养,以防“硬化”。

《圣经》智慧篇上写道:“凡不认识天主的人,都是真正的愚人,因为,他们未能从看得见的物,去发现那自有者,注意了工程,却不认识工程师。”而要发现“自有者”,认识“工程师”,也只能依靠智慧,正如俗话所说,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尼采说:“倘若人不也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而智慧正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猜谜者寻找谜底的法宝,是使拯救者在天定的困境中得救的神灵。

达则兼济天下

孟尝君田文在薛县的时候,招揽了许多来自各国的宾客以及各种犯罪逃亡的人。因为他能够拿出自己的家产来好好地招待这些人,所以使得天下各地的人都跑来归附他。在他家里吃饭的人经常有好几千,孟尝君对待他们都不分贵贱,大家一律平等。孟尝君在接待客人谈话的时候,屏风后面经常有个人在那里记录,负责记下他们的谈话内容,以及这些客人们的家有何人,住在何处。因而每当客人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经派人到他们家里去进行慰问,给他们的亲属送去东西了。慢慢地,士人来投孟尝君的就更多了。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尝君的好客正践行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彰显了人类的博爱精神。

谈到博爱,耶稣主张“要爱你们的仇敌”。他的理由是“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你们要完全,正像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儒家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说:“民胞物与,仁民爱物。”佛教同样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这更是把博爱精神发展到了极致。

一个人有了这种博爱精神,就会减少狭隘、傲慢、歧视和偏见,增加宽容、谦逊、同情和理解。这个世界多一些人实践这种博爱精神,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些冷漠和矛盾,民族与民族之间就会少一些隔阂和摩擦,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会少一些冲突和战争,人类也就能更加和谐地相处。

做人·识人·用人

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与楚国建立共同抗秦的联盟。平原君想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兼备的人作为随员。但只能挑到十九个,其余的都不行,没有办法凑满二十个。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告奋勇,要求跟随前往,平原君开始时认为他没有什么才干,没有答应。毛遂据理力争,最后平原君只好同意,带着他一起出发。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结盟的事情,平原君反复向楚王申说楚、赵联盟的好处,从太阳刚出就开始,一直说到正午楚王仍未接受。毛遂于是挺身而出,软硬兼施、循循善诱,最终促使楚国与赵国订盟。

平原君完成了与楚国订盟的任务回到赵国后,他对人们说:“我再也不敢说我能够识别人了。我识别过的人多则上千,少说也有几百,我总以为我不会漏掉有本事的人,谁料想这回却漏掉了毛先生。毛先生一到楚国,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都还要尊贵。毛先生的舌头比百万军队还要厉害。我再也不敢说我能识别人了。”从此毛遂就成了平原君门下的贵客。

是呀,识人太不容易,太重要了。但这也只是做人和用人的中间环节。一个人要识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就是做一个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人。否则,自己的心性就容易被蒙蔽,这就难以通过某个人的言行表现观其人品,无法透过某个人的所作所为看其才智,就不可能全面、真实、准确地认识某个人。当然就有可能导致用人上的不当、失策或错误,给工作和事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做人是识人的基础,识人是用人的关键,用人则是做人和识人的检验。

上进心与虚荣心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赵胜,有一次派人来到楚国宰相春申君家里,春申君把他们安置在最好的宾馆里住。这时赵国的使者想在楚国夸耀自己的富贵,就故意头发上都插着玳瑁簪,刀剑鞘都用珠玉作装饰,得意洋洋地来见春申君的门客。这时春申君的门客有三千多人,都不想甘拜下风,于是,出来接见赵国使者的那些上等客人脚下都穿着用珠玉装饰的鞋子,赵国使者一比,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

像赵国的使者和春申君的门客一样相互攀比的人,现实社会中依然是屡见不鲜,譬如,比谁的官大,比谁的钱多,比谁的房子豪华,比谁的车子高档,比谁穿的衣服名牌,比谁戴的手表名贵等等。这些攀比说到底,主要还是源于虚荣心。不过,有些人却说,一个人没有虚荣心就没有上进心。但我始终不认同这个观点。

虚荣心与上进心尽管都是心理活动,是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有虚荣心的也许也有上进心,但没有虚荣心的就不一定没有上进心。所以,没有虚荣心就没有上进心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否则,容易把虚荣心等同于上进心。

同类推荐
  •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老舍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给七手八脚的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被黄风吹得一干二净,地暗天昏,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
  • 回望昙华林

    回望昙华林

    本书有几篇谈到当年学生自己办的文学社和刊物,其中《拾花》、《碧桃》给大家印象尤其深刻,据说,当时中文系这些自生自发的学生“同人刊物”一度“如雨后春笋”。林如稷、冯至那些文学大家,他们办浅草社和后来加入沉钟社的时候,不也就是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吗?可是,一阵寒冷的北风刮来,《拾花》、《碧桃》这些刊物和文学社都坠落了,夭折了,还有写了“思想情调不健康”文章的同学被令退学。好在培植那些同人刊物的园丁们,包括那位被退学的傅生文君,在七十、八十两个年代交汇之际,很多又考取最早的几批研究生,得以实现他们的抱负,展现他们的才华。
  •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

    季羡林,一位世纪老人,走过了风雨飘摇、朝代更迭、持续战争的动乱年代;经历了政治斗争、天灾人祸、狂热运动的动荡时期;风雨的历练,成就无悔的人生,晚年的季羡林被尊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位大师级人物之一,学界的泰斗。
  •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

    《河南先锋诗歌论》通过梳理活跃在诗坛上的蓝蓝、森子、罗羽等18位河南先锋诗人的创作轨迹,作者引用了后抒情、叙事的熄灭、知性写作等概念,有效地打开了先锋诗人创作的秘密通道。作为诗人批评家,作者透过词与物之间的裂隙,探讨了主体与语言、诗歌民主性等前沿问题,深入剖析先锋诗歌的内涵与外延,显示了作者对先锋诗歌深沉的思考与关怀。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热门推荐
  • 屌丝逆袭:虐渣女主

    屌丝逆袭:虐渣女主

    本文为快穿系统文,女主是个只可远观不可近玩的伪女神,本文或许很坑,但希望念在我第一次写文,大家手下留情!
  • 异世深渊

    异世深渊

    “将我带到这里的就是你吗?”罗伊问着眼前的人。那人点点头,没有说话。“一时兴起所以造就了这个世界,然后无聊了,早早离开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罗伊继续问着。“我认为,人类能够独自生活、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就足够。那个时候我认为已经没有呆在这里的必要。
  • 丑妻不打折(全本)

    丑妻不打折(全本)

    结婚两年,她与他形同陌路。有一天,他将离婚协议书扔至她跟前:“签了它,你可以得到一笔赡养费!”“为什么?”看着那纸协议,她的心,一片荒凉。“你没有了利用价值。不妨告诉你一件事,秦氏别墅已转至别人名下。当初你有这点价值我才强忍着呕吐娶了你。”男人薄唇吐出无情字眼,以贯有的高傲姿态俯视她,“如果没了秦氏别墅你活不下去,你可以选择去死!”男人眸中的邪恶冰冷,清晰地映在她的双瞳。原来,这就是她准备死守一生的男人。接过离婚协议书,她露出结婚两年来的第一个笑容:“萧朗,有一天你会后悔!”当晚,她提着自己的小小旅行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萧家别墅。他既不仁,她当不义。次日清晨,各大报纸的娱乐头条出现一组照片:男人是西城声名最差的公子燕情,女人却是西城第一财团风行部落总裁萧朗未曾曝光于人前的丑妻--秦姒。--爱过吗?她问自己。许是爱过的,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回答。她的爱,刻在那个家不能见光的角落。可是,等得累了,守得倦了,她终于决定,放手了。------多年后再相遇,她名花有主。她在另一个男人眼前绽放自己的美丽。而他,泪如雨下……
  • 这个有你的世界

    这个有你的世界

    在一场车祸中痛失双亲的苏吉整日沉浸在痛苦里不能自拔,日复一日的沉沦、颓废让往日的朋友们都渐渐离开了苏吉,孤独的苏吉开始写信给被自己幻想出来的姐姐苏蓝,为了不让幻想破灭,苏吉给这个幻想出来的姐姐同样设定了已经死亡,写好的信,通通用烧给逝去亲人的方式烧给了只活在苏吉心中的姐姐苏蓝,就在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后,对生活彻底失望的苏吉在自己18岁生日的前一天晚上服下大量的药物选择了自杀,却在生日当天按时醒来,并且看到本该只活在自己幻想里的苏蓝活生生的站在了自己面前......
  • 三生默许之倾城舞

    三生默许之倾城舞

    他是这片大陆唯一的神!白衣飘飘,广袖流仙。玉面男儿,绝世容颜。踏的出红尘万丈,踏不出瑶瑶稚儿的情深意一片。即使,历经三世,对于她的痴念只曾不减!若然,必须要负了天下才能与她相守!那么,再多七百年火狱的焚烧又能算得了什么?
  • 三姓山川纪

    三姓山川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太昊至尊

    太昊至尊

    百族林立,神魔霸天。且看,小小仆人一路披荆斩棘,最终成就一代至尊的道路。
  • 英雄联盟之豪门归来

    英雄联盟之豪门归来

    当所有人都不认可你的时候,就用你的成绩去糊住他们的嘴;当所有世界豪门战队都对冷言冷语的时候,用虐泉去打哭他们。用战绩,让世界上所有英雄联盟的教徒都为你高呼”德玛西亚“吧!
  • 逆天小丫鬟:邪少爷的傲娇妻

    逆天小丫鬟:邪少爷的傲娇妻

    云小芽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薪水丰厚的高等婢女,攒钱帮娘亲还债;可一场莫名其妙的强暴,却让她陷进了一个又一个陷阱。大少爷的温柔关怀,二少爷的霸道挚爱,江湖豪侠的倾心相待,她吃不消啊!面对他的宠幸,她悄然而去,不被尊重的爱,她不要。“外面的世界比待在我身边更好?”他眼冒寒光的问。她果断点头,“当然!”“所以你情愿在外面浪迹一生?”他咬牙切齿,又问。得到了所有,却失去了她,这一切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强制的手段,舍不得在她身上使,他只能耍赖了。他将她禁锢在怀内,咬着她的耳珠低语,“想走,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