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5200000033

第33章 卷七(1)

音辞第十八

【原文】

夫九州之人,言语不同,生民已来,固常然矣。自《春秋》标齐言之传,《离骚》目楚词之经,此盖其较明之初也。后有扬雄著《方言》,其言大备。然皆考名物之同异,不显声读之是非也。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

【译文】

九州之人,所说的语言各不相同,自古已然。《春秋公羊传》用齐国的俗语记载历史,《离骚》用楚地的语词写成经典,它们的出现大概是明确方言差异的最早的说法。后来扬雄著《方言》,针对这方面做了大为详备的论述。不过这本书也都是考证事物名称的异同,而没有显示读音的正确与否。直到郑玄注释《六经》,高诱注解《吕氏春秋》、《淮南子》,许慎著《说文解字》,刘熹著《释名》,方开始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标明文辞的读音。

【原文】

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高贵乡公不解反语,以为怪异。自兹厥后,音韵锋出,各有土风,递相非笑,指马之谕,未知孰是。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搉而量之,独金陵与洛下耳。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

【译文】

但是古音与今音是有差别的,其中语音的轻重、清浊,还没有能了解,再加上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的注音方法,更使人疑惑不解。孙叔言著《尔雅音义》,他是汉末人唯一懂反切注音法的。直到曹魏时期,这种反切注音法方大为流行。高贵乡公曹髦因为不懂得这种反切注音法,所以被人们当做一件十分怪异的事情。此后,韵书层出不穷,这些书开始出现时,还有方言的记录,相互非议讥笑,各是其是,各非其非,到底也不知道孰是孰非。后来大家有了统一的注音标准,即都用帝王都城的语音,同时参与比较各地方言,考核古今语音,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经过权衡斟酌,最后得出只有建康音和洛阳音可取。南方水土柔和,语音清亮悠扬,发音急切,其不足之处就是发音浅浮,且多鄙陋粗俗的言辞。

【原文】

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然冠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辩;隔垣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其谬失轻微者,则南人以“钱”为“涎”,以“石”为“射”,以“贱”为“羡”,以“是”为“舐”;北方人以“庶”为“戍”,以“如”为“儒”,以“紫”为“姊”,以“洽”为“狎”。

【译文】

而北方山川深邃浑厚,语音低沉厚重而迟缓,体现了北方人质朴正直的个性,并且言辞中保留了很多古语。不过,要是说起官宦士子的语言,则南方远远优越于北方;而北方的市井平民的语言则是大大胜过南方的。如果先让他们交换服装,然后再让他们交谈,南方的士大夫与平民在说过几句话后,便可轻易分辨其身份;倘若是北方的官员和平民,你听一天也很难将其区分开来。不过南方的语言由于受到吴语和越语的影响,北方的语言也夹杂着外族的语言,因此它们都有很大的弊病,在此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其中有轻微错失的,如南方人把“钱”读作“涎”,把“石”读作“射”,把“贱”读作“羡”,把“是”读作“舐”;北方人把“庶”读作“戍”,把“如”读作“儒”,把“紫”读作“姊”,把“洽”读作“狎”。

【原文】

如此之例,两失甚多。至邺已来,唯见崔子约、崔瞻叔侄,李祖仁、李蔚兄弟,颇事言词,少为切正。李季节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阳休之造《切韵》,殊为疏野。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云为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

【译文】

像这样的例子,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他们的错失都很多。我到邺城至今,只知道崔子约、崔瞻叔侄二人,李祖仁、李蔚兄弟二人在语言方面略有研究,稍稍做了一些切磋补正之事。李季节著《音韵决疑》,差错百出;阳休之著《切韵》,又非常草率粗略。我家的儿女,虽然还在很小的时期,但也已逐渐纠正过失了。所做器物,如果没有经过认真查阅考证相关书籍,就不敢随意称呼,这些你们都是知道的。

【原文】

古今言语,时俗不同;著述之人,楚、夏各异。《苍颉训诂》,反“稗”为“逋卖”,反“娃”为“於乖”;《战国策》音“刎”为“免”,《穆天子传》音“谏”为“间”;《说文》音“戛”为“棘”,读“皿”为“猛”;《字林》音“看”为“口甘反”,音“伸”为“辛”;《韵集》以成、仍、宏、登合成两韵,为、奇、益、石分作四章;李登《声类》以“系”音“羿”,刘昌宗《周官音》读“乘”若“承”;此例甚广,必须考校。

【译文】

古今的言语,由于习俗风气的不同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著书作文的人,由于所处南北地域的不同而在语音上也有所差别。《苍颉训诂》中,“稗”注音为“逋卖反”,“娃”注音为“于乖反”;《战国策》注“刎”音为“免”;《穆天子传》注“谏”音为“间”;《说文解字》注“戛”音为“棘”,将“皿”读作“猛”;《字林》注“看”音为“口甘反”,注“伸”音为“辛”;《韵集》中把“成”、“仍”、“宏”、“登”合为两个韵,又把“为”、“奇”、“益”、“石”分为四个韵部;李登《声类》将“系”注音“羿”,刘昌宗《周官音》将“乘”读作“承”;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必须加以考核校正。

【原文】

前世反语,又多不切。徐仙民《毛诗音》反“骤”为“在遘”,《左传音》切“椽”为“徒缘”,不可依信,亦为众矣。今之学士,语亦不正;古独何人,必应随其讹僻乎?《通俗文》曰:“入室求曰搜。”反为“兄侯”。然则“兄”当音“所荣反”。今北俗通行此音,亦古语之不可用者。玙璠,鲁之宝玉,当音“余烦”,江南皆音“藩屏”之“藩”。“岐”山当音为“奇”,江南皆呼为“神祇”之“祇”。江陵陷没,此音被于关中,不知二者何所承案。以吾浅学,未之前闻也。

【译文】

前人标注的反切,又有很多不太妥帖的地方。比如徐仙民《毛诗音》将“骤”的音注为在“在遘反”,《左传音》将“椽”音注为“徒缘切”,像这样依从相信的反切,也很多。今天的学者,也有将语音读错的,难道古人是什么奇特之人,因此我们一定要沿袭他们的讹误吗?《通俗文》说:“入室求曰搜。”(服虔)把“搜”的音注为“兄侯反”。这样一来,“兄”不就应该读作“所荣反”了吗?当今北方民间流行这个读音,这也是古代言事中不能沿用的例子。玙璠,是鲁国的宝玉,“玙璠”的当作“余烦”,江南的人都将“璠”读作“藩屏”的“藩”音。岐山的“岐”音应该读作“奇”,江南的人却将它读成“神祇”的“祇”。江陵沦陷后,这两种读音就流传到了关中地区,不知道它们依据的是哪些经书典籍。以我的才疏学浅,以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原文】

北人之音,多以“举”、“莒”为“矩”;唯李季节云:“齐桓公与管仲于台上谋伐莒,东郭牙望见桓公口开而不闭,故知所言者莒也。然则莒、矩必不同呼。”此为知音矣。

【译文】

北方人的语音,大多数将“举”、“莒”读成“矩”;只有李季节说:“齐桓公与管仲在台上商议讨伐莒国之事,东郭牙远远地看见桓公的嘴张开而合不上,因此断定他们谈论的正是莒国。这样看来,‘莒’、‘矩’二字的拼读是不一样的。”像这样的人就是懂音韵的人了。

【原文】

夫物体自有精粗,精粗谓之好恶;人心有所去取,去取谓之好恶。此音见于葛洪、徐邈。而河北学士读《尚书》云好生恶杀。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译文】

物体本身是有精良和粗劣之别的,我们称精良的为好,称粗劣的为恶;人根据其自身的情感而对事物有取有弃,我们就称这种取或弃为好或恶。后一种好、恶的读音始于葛洪、徐邈。而黄河以北地区的学士读《尚书》时却将“好(呼报反)生恶(乌故反)杀”读作“好(呼皓切)生恶(乌各切)杀”。这种一面取评论物体质地的读音,一面却表达人的感情之义,就非常说不通了。

【原文】

甫者,男子之美称,古书多假借为“父”字;北人遂无一人呼为“甫”者,亦所未喻。唯管仲、范增之号,须依字读耳。

【译文】

“甫”是男子的美称,古书多通假为“父”字;北方人都依本字而读,没有一个人将“父”读作“甫”音,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二者的通假关系。只有管仲、范增的号,必须按照“父”字的本音来读。

【原文】

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词,皆音“于愆反”。自葛洪《要用字苑》分焉字音训:若训“何”训“安”,当音“于愆反”,“于焉逍遥”、“于焉嘉客”、“焉用佞”、“焉得仁”之类是也;若送句及助词,当音“矣愆反”,“故称龙焉”、“故称血焉”、“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托始焉尔”、“晋、郑焉依”之类是也。江南至今行此分别,昭然易晓;而河北混同一音,虽依古读,不可行于今也。

【译文】

据考证:各字书将“焉”解释为鸟名,或解释为虚词,且都注音“于愆反”。自葛洪著《要用字苑》起,方开始区别“焉”字的读音释义:如果解释成“何”、“安”,则应读作“于愆反”,“于焉逍遥”、“于焉嘉容”、“焉用佞”、“焉得仁”之类的句子就是这样;如果“焉”字是用作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则应读作“矣愆反”,“故称龙焉”、“故称血焉”、“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托始焉尔”、“晋、郑焉依”之类的句子就是这样。江南至今还是流行这两种不同的读音,字的意思就简单易懂;而黄河以北将这两种读音混成一个读音,虽然这是遵从古音,但是于今天却不能通行。

【原文】

邪者,未定之词。《左传》曰:“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云:“天邪地邪?”《汉书》云:“是邪非邪?”之类是也。而北人即呼为也,亦为误矣。难者曰:“系辞》云:‘乾坤,易之门户邪?’此又为未定辞乎?”答曰:“何为不尔!上先标问,下方列德以折之耳。”

【译文】

邪,是语气词,表示疑问。《左传》说:“不知天之弃鲁邪?抑鲁君有罪于鬼神邪?”庄子说:“天邪地邪?”《汉书》说:“是邪非邪?”这类“邪”字就是用来表示疑问的语气。而北方人却把“邪”字读成“也”,这就错了。有人责难我说:《系辞》说:‘乾坤,易之门户邪?’这个‘邪’字也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吗?我说:怎么不是呢?前面先提出问题,后面才陈述阴阳之德的道理来做裁断呀。

【原文】

江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军自败曰“败”,打破人军曰“败”。诸记传未见“补败反”,徐仙民读《左传》,唯一处有此音,又不言自败、败人之别,此为穿凿耳。

【译文】

江南的学士读《左传》,是靠口授递相传述,他们自己规定音读章法,军队自己战败说“败”(蒲迈反),打败敌国军队说“败”(补贩反)。在各种说法中都没有见过“补贩反”这个注音。徐仙民所读的《左传》,仅有一处注的是这个读音,也并未说清自己被打败和将别人打败的差异之所在,这就显得牵强附会了。

【原文】

古人云:“膏粱难整。”以其为骄奢自足,不能克励也。吾见王侯外戚,语多不正,亦由内染贱保傅,外无良师友故耳。梁世有一侯,尝对元帝饮谑,自陈“痴钝”,乃成“飔段”,元帝答之云:“飔异凉风,段非干木。”谓“郢州”为“永州”,元帝启报简文,简文云:“庚辰吴入,遂成司隶。”如此之类,举口皆然。元帝手教诸子侍读,以此为诫。

【译文】

古人说:“整天享用精美食物的人,很少有品行端正的。”这是因为他们骄横奢侈,自我满足,不能克制私欲,勉励自己。我发现那些王公权贵,他们的语音大多都不纯正,这也是他们在内受到下贱保傅的熏染,在外又缺乏良师益友的教诲帮助的结果。梁朝有一个人,被封为侯爵,他曾经和梁元帝一起饮酒戏谑,自称“痴钝”,却读成了“飔段”。元帝说:“按你的读法,‘飔’就不同于凉风,‘段’就不同于段干木了。”那人又将“郢州”读作“永州”。元帝把这件事说给简文帝听,简文帝说:“庚辰日吴人入楚郢都的‘郢’却成了后汉司隶校尉鲍永的‘永’。”像这样的读音错误,那些王公权贵张口就是。元帝亲自教导那些公子侍读,就将这些作为例子以示告诫。

【原文】

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此世有人名暹,自称为“纤”;名琨,自称为“衮”;名洸,自称为“汪”;名,自称为“獡”。非唯音韵舛错,亦使其儿孙避讳纷纭矣。

同类推荐
  •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唐诗万象:唐朝风情面面观

    本书从唐人尚诗、盛世风趣、仕进多途、文士风流、佛道盛行、女性风采和开放兼容等七大方面,较系统构筑了唐代社会的文明画卷,并且通过对相关唐诗的研读来展示这一文明。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常识全读本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去传承。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渗进了中华儿女的血脉里,根植在自古至今的万物中。它们用其坚韧的存在,证明着文化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追本溯源,知古鉴今,古代文化中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可以开拓视野,升华境界,丰富知识结构,启迪多元思维,引发新的思考、探索和行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有价值的永远是其内在的文化魅力!本书集纳大量的历史文化细节,精选大量图片和文字,以丰富的知识和史料,娓娓讲述各类事物精彩的历史文化,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热门推荐
  • 龙潜花都之神域

    龙潜花都之神域

    龙潜花都系列因为之前的小说实在没有思路了,所以就会更得特变慢。突来的外星产物神域,却和自己的父母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超级的异能、变态的神兽、无敌的战车、尽在神域。ps:本书名和刀剑神域没有丝毫关联...请勿自行脑补。
  • 万王之首

    万王之首

    【如果书荒了可以看看。书中主角有智商、有勇气、有魄力、有情、有义。】脚踏乾坤镜,头罩十龙钟,左手镇妖魔,右手镇仙神,双眼破万法,口鼻焚天火。万王之王,我为至尊之首。
  • 记少年一梦天下

    记少年一梦天下

    杨莲很是欣赏一个大文豪身上那天上地下老子最潇洒的不羁气质,但他可不想做个诗人,在如今这个看似平常普通的世界,不为人知的魔域重新现世,身附女娲之心的男人,天狗与人类之子,他虽然只是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但人生不来点刺激怎么可以!
  • 命中注定,生死相依

    命中注定,生死相依

    在一个学校里,大三的教室里,有这样一个高冷霸气帅气的人,他是富裕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就有着不同的命运,毕业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几乎让他放弃生活,但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他坚持了一辈子,他爱她,她也爱他,这就够了......
  • 雪球专刊第039期:我们的故事

    雪球专刊第039期:我们的故事

    从开始做雪球的第一天起,我就常常被问及一个问题:雪球的参照物是什么?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我都有点为难。好像我们经常听到的创业故事里都有一个美国蓝本。创始人对这个蓝本进行“中国式加工”,成功做出一款属于自己的产品。但是雪球的确没有美国蓝本。我都有点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的创业故事了,所以我干脆讲讲我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的故事吧。
  •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超越自己:一位父亲写给儿子的116封信①

    在本书中,刘墉以一封封亲切的亲笔信,写给刚考上纽约史岱文高中的儿子刘轩,信中针对儿子每日生活所遭遇的事件加以发挥及引导,寄理于情的字字句句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教诲与期许。这些刘氏家书影响了千万家长、老师的育子方针与教育理念,也改变了千万学子的人生态度和生命视野。跨越二十年的成长,穿越二十年的对话,父情子心相互辉映,育子经典历久弥新……这是影响千万人的励志家书,这是激励千万人的人生参考。
  • 权倾天下,国师是忠犬

    权倾天下,国师是忠犬

    这倒霉催的,穿越也就算了,还成了尼姑,成了尼姑都不说他,你还要小产……还能再悲催点吗?事实证明,可以!真的可以!真的真的可以!……尼玛,我箫陌好歹也是从21世纪过来的人才,什么高冷腹黑男,心机白莲花……你们一个两个统统坐等我的调理吧!
  • 现世江湖之儿女情仇

    现世江湖之儿女情仇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自从古时开始便有习武这一说。在以前,更是有各大门派纷争,江湖乱世等。而在高科技时代的现在,我们几乎没看到有人施展“武功”了。难道这些东西真的消失了吗?前辈流传下来的那些武功秘籍到底去了哪里?难道现在没有了“武林门派”这一说吗?如果有,他们去哪了呢?古时的少林寺,峨眉山,在现代也是存在的,那他们真的是“武林门派”吗?还是只是普通的寺庙?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现代人中的“江湖人士”,那在这枪械的时代,武功究竟还管不管用呢?故事还得从几个还在上学少年开始说起……
  • 神魔七变

    神魔七变

    装载混沌的葫芦,在盘古死后合二为一落入凡尘!身负血海深仇的5岁孩童机缘巧合之下被关进葫芦就地重生!母虎为母,白虎为弟,纵横丛林!上古的传承,却造就一个无赖狂人!到底是天欺人,还是人欺天?别人只有一次天劫,而他却有七次!但老天好像总是斗不过他,被他一次次躲过!为了与敌人有难同当,他最喜欢跑到敌人的大本营度劫。看他如何把六脉神剑当激光枪发射。
  • 浩瀚天梦经

    浩瀚天梦经

    他以为身死道陨的时候,又有了知觉。却发现已经不是自己所在的那个世界了,他一步步登向巅峰之路,成为王者,只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