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72300000021

第21章 意识形态叙事:主旋律、协商与反抗(4)

启示录与乌托邦:左翼电影的反抗叙事

意识形态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词汇,它像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随时出现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这么说,意识形态是无法消灭的。只要存在现实世界和人的实践活动,就必然会有意识的酿造、建构和更新,但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通过制造一整套富有神秘意味的幻象,使它们与人们自身的利益相吻合。这在每一时代的统治阶级那儿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个意义上,意识形态成了维护统治者利益的遮羞布,成了与现实状况相脱节的虚假意识”。(王宏图:《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当然,这个结论反过来说也一样成立,意识形态不仅可以是统治者维护利益的遮羞布,也可以是反抗者揭开这块遮羞布的手,以及描绘符合自我利益的乌托邦的画笔。因此,意识形态其实代表着某种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言说判断,它说到底是一种相对规范但也并非顽固不化的话语策略,编织一套人们与周围世界的想象性关系,并对不同集团的特定利益进行合理化的处理。因此,只要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就会有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表达和叙事。它们构成社会精神生活的氛围,渗入到各种文化产品之中,也包括电影文本。

在程季华等传统电影史学者的眼中,那个意识形态纷飞激荡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统治者与反抗者的身份界定似乎是天然预设好了的,不用怎么辨别,就可以一目了然。即使是这样,这些以摄影机作为反抗武器的反抗者们,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影像叙事实现自己的反抗目的的?这就成了一个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一、欲望主体的偷换

拍摄于1937年,由沈西苓一手编导的电影《十字街头》,虽然不能代表左翼电影运动的最高成就,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左翼意识形态如何进入电影文本叙事的经典范本。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左翼电影在叙事策略与技巧上的一个惯用手法:欲望的修辞与主体的置换。正是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找到欲望与意识形态两者之间的结合部,以及主体叙事与历史叙事之间的结构性裂缝。对于欲望的认识,从古至今都有人对此进行过精妙的论述,对于欲望的叙事,更是多种多样。就生理结构而言,欲望是人类生命力的一种展示,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艺术的形态与效果而言,电影作为一种欲望机器,是展示人类欲望最直接、廉价的舞台,关于欲望的叙事甚至已经渗透到电影的肌理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欲望已被符号化,成了人们创造的文化世界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生理的欲求。它们相互缠绕,交错,叠合,又相互拒斥,争斗,撕咬,构成了一个永不停息的角斗场”。(王宏图:《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叙事当然也不例外,纵观此时的电影场域,在欲望的直接呈现的外壳之下,或多或少都夹带着某种意识形态的言说。因为意识形态可以给欲望叙事提供支撑,给它进入特定的社会语境铺设便捷的通道。它依据某些意识形态团体的意愿,对世界做出各式各样的价值排序,揭示哪些对象是值得欲求的,哪些是应被排斥在外的。此外,“更为重要的,通过展示某种不无乌托邦色彩的对世界的终极性解释,意识形态为欲望摆脱现实中的难以解脱的窘境提供了一整套象征性解决方案”,(王宏图:《都市叙事与欲望书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这种象征性行为在电影叙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功能。

电影《十字街头》,1937年,导演:沈西苓

正如电影名字所预示的那样,《十字街头》已经预设了某种关于欲望的选择难题。在欲望面前何去何从,个人爱情与整体性的革命意识孰轻孰重?这些难题的预设使得整部影片如同一个待解的数学应用题,让主人公与观众一起去寻找答案。首先,“解题”的第一步采用的是“排除”法。

首先是对小徐的驱逐。小徐以准备跳河自杀的方式出场,已经带有强烈的自我否定与自我驱逐的意味,虽然被老赵制止,但在此后的叙事进程中,小徐为了回家,向生活屈服,以出卖自己文凭的方式宣告了对现实秩序的顺从。此后,他就在影片的叙事中被驱逐,消失在观众的视野。再一次出场时已经是故事的结尾,他的生命已不复存在,一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只是化为报纸上的一行铅字:时代轮下的牺牲品,大学生投江自杀……由此,影片借由小唐的嘴,宣告了对小徐的彻底排除:“我们要做人就要像大个,小徐太软弱。”“我们现在要生存下去,不是像小徐一样,就得像大个。”“只要我们有勇气,像大个一样,我们总可以活下去的。”在这里,小徐代表的是一种追求小资产阶级式生活的欲望,它的破灭成为影片用以控诉社会的祭祀道具,同时被排除在左翼意识形态所要构建的革命群体之内,这个群体必须是“像大个一样的”或受到大个感召的人组成的,这是影片一开始就已经设置好的。

其次,是房东对房客的驱逐。这是显而易见并始终在场的意象,在故事展开的主要空间,即老赵所租住的简陋破败的那座房子里,女房东藏在眼镜后面左右巡视的眼睛,以及讨要房租时的冷嘲热讽的话语方式,始终魅影一般萦绕在老赵的周围,挥之不去。对于失业的老赵而言,女房东的出现意味着一种来自商业社会的威胁,以及对金钱的欲望。他总是竭力避免与之碰面,却总是被抓个正着,于是女房东时不时的驱逐行为,不仅意味着他的无处安身,也意味着金钱至上的都市秩序对他造成的心理压迫。

再次,是对情欲的排除。左翼电影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一直抱有某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将爱情视为突破现实秩序的一种手段,认为爱情所代表的对个人幸福理想的追求,与左翼所强调的建立新社会的愿景有着某种内在的契合。另一方面,在描写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在进行隐约的批判,认为青年男女过度沉湎于对个人爱情的追求,将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无法认识到唯有先改变旧的社会秩序,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自己的幸福。因此,在左翼电影的爱情叙事中,出现了一种看似悖反的格局:在追求爱情的同时,也在驱逐爱情。在这部影片中,也出现了同样的叙事策略。但是,相对于《三个摩登女性》等其他影片,它还是采取了较为隐蔽的修辞技巧,将“追求”与“驱逐”巧妙地同构起来。之所以说其隐蔽,是因为它利用了一个具有文化与精神象征的符号:鲁迅的画像。鲁迅画像的完整出场有两处:一是在老赵找到一个报馆校对的工作之后,欣喜若狂载歌载舞,以一系列令人发笑的手段极力要把自己打扮成想象中的“无冕皇帝”的模样,譬如把原先白色的破皮鞋刷成黑色的,把衣角撕扯下来当西装的胸巾等,就在这个时候,鲁迅以画像的形式出场了。在这个镜头中,编导用微微仰拍的角度,置“鲁迅”于一种俯视的姿态,仿佛凝望着这个善良、幼稚、乐天的青年人。对于当时的青年学生而言,鲁迅作为一个文化与精神符号,已经成为鞭挞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代言人,老赵一系列得意忘形的情景所彰显的虚伪的国民性正是鲁迅所要极力批判的对象,他的适时出场,其实是编导通过文化符号的隐蔽嵌入,表达一种对主人公温婉的讽刺、提醒与劝诫。此后,鲁迅的画像总是若隐若现地出现在老赵与小杨的恋爱进程中,直到老赵与小杨最终排除误会拥吻的那一瞬间,“鲁迅”又一次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两个青年人中间。镜头构图很简单:在鲁迅的画像下,两个青年人痴情对视。但是,熟悉鲁迅作品的都知道,这个镜头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表现青年人爱情与生存困境的小说《伤逝》,由此,当老赵与小杨还沉浸在初获爱情的喜悦之中而忘却现实艰危的时候,导演已经通过有意味的嵌入,实现了小说文本与影像文本的有效缝合,预示了这段爱情必将“伤逝”的结局。果然,小杨为了完成当时社会所标榜的女性必须独立的意识形态宣示,选择了离开。老赵的爱情在这里似乎破灭了。这还不够,当他一直哼唱“努力就会有结果,生铁也能炼成钢”的时候,来自报社的解职信则击碎了他个人奋斗的梦想。个人奋斗被证明是虚幻的,在这样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之下,个人奋斗并不能挽救自我。由此,爱情与个人奋斗被双双驱逐。作为一种叙事策略,“鲁迅画像”在这里兼具三层意义。首先,当我们在观赏一部电影的时候,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关于真实的表层秩序在发挥作用。比如树、椅子和桌子,以及本片中的“画像”,也就是现象学所称谓的“真实世界”,这就形成了对自然的一般看法。这也是“现实”这个词通常给人的联想——它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真实。其次,也有一种被称为“社会现实”的现象,它的真实是依靠社会秩序来形成的。它是立足于意识形态的真实,而且它总是被重点强调,好像它是一般日常生活和客体的首要秩序的组成部分。作为受到统治者极力打压的左翼电影,如果要逃避监督和审查,不可能以直呼口号的形式进行意识形态灌输,因此,“鲁迅”以及他所代表的精神象征,这个已经意识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就要发挥作用,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就保证了意识形态的日常生活化。第三种秩序产生自我们所谓的“认知的现实”,它由知识体系产生并且生产着知识。这也是现实的结构部分,好比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且显得如此“真实”。这个版本的现实和意识形态现实一样,最后的任务就是产生出某些“解释”。“鲁迅”作为一种反抗性的文化与精神符号,它的出场,就已经将编导的意识形态解释渗透其中了。

对爱情欲望的驱逐同样出现在《新女性》、《三个摩登女性》等一些左翼电影之中。《新女性》通过韦明的悲剧命运将爱情驱逐,而《三个摩登女性》则更加明显,它将三个不同背景的女性放在叙事流程中进行比较,以确定谁是真正的摩登女性。比较的结果,当之无愧者当然不会是沉湎于情欲与爱情遐想的虞玉,也不会是耽于感官与情感享受的陈若英,只能是也必须是受到左翼意识形态感召的周淑贞,正如影片通过男性角色明确“说出来的”:“只有最理智,最勇敢,最关心大众利益的,才是当代最摩登的女性!”有意味的是,在左翼电影里,对于新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是以去女性化的过程来实现的。单就外形而言,《新女性》里的李阿英的强壮魁梧与瘦弱病态的韦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三个摩登女性》里,则是对女性化特征的清除,比如疯狂追求爱情的虞玉被边缘化了,并最终受到了左翼意识形态的召唤,而没有接受召唤的陈若英则受到死亡的惩罚,同时在左翼的范畴里一起死去的,还有20世纪初流行的爱、激情等女性化话语;即使在《十字街头》这部非女性主题影片中,也有相似的造型特征,刘大个的形象人如其名,高大而阳刚,而作为其反面的,是忧郁病态的且带有强烈女性特质的小徐。类似的例子,还有孙瑜导演的《大路》,更是将健康、强壮的男性气质与革命气息同构起来。

由此,小资产阶级欲望、金钱欲望与爱情欲望都被排除在《十字街头》的备选答案之外,也就是说,处在“十字街头”的四个可能性的前进方向已经只剩下了最后一个。这个答案的最终浮现是通过某种意识形态召唤完成的。它被具体地体现在大个对老赵等人的召唤结构中:这个召唤的完成是通过两种叙事系统组成的,即说出来的与没说出来的。

老赵在安慰小徐时说:“我总觉得我们还有一个使命在的,不过我说不出这个使命是什么东西,但我总觉得我们是有这么一个使命的,在这个使命还没有做到一丁点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轻易把生命给抛弃掉。”这是说出来的。可惜的是,作为小资产阶级欲望的追求者,小徐并没有接受这个使命的召唤,最终选择了自我抛弃,从而也被左翼所渲染的那个意识形态使命抛弃。而老赵虽然意识到使命的存在,但对使命究竟为何物,却并不明晰。他必须有一个指引者,来看清这个使命。于是,刘大个出场了,他适时地扮演了这个指引者的角色。当老赵谋得一份在报社做校对的职业后,大个及时地提出了自己的“训诫”:“一,将来敢说敢干,不要欺骗民众;二,不要为官家说话;三,始终站在民众的地位,作为民众的喉舌。”这是“大个”对老赵所困惑的“使命命题”的第一次解答,也是影片本身说出来的。应该说,老赵基本上没有辜负大个的期许,因此,他所发表的关于女工悲惨生存状态的系列文章,成了另外一种左翼言说载体:媒体。左翼是善于利用媒体的,早在左翼人士真正介入电影实践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媒体资源,掌握了充分的话语权。因此,在电影语言中嵌入媒体话语,以传达明确的意识形态信息,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手段。

同类推荐
  • 教你中国绘画史

    教你中国绘画史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
  • 救猫咪Ⅲ:反击战!

    救猫咪Ⅲ:反击战!

    本书作者基于在全世界所主持的工作坊和讲座中的灵感,分析讲解了常见剧本写作问题,也分享了关于经纪人、项目经理的个人见解,介绍了如何获取并解读这些代理人对于剧本的建议,以及如何准备推介剧本的会面。同时,书中还收录了工作在一线的专业编辑们的疯狂故事及建议。
  •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

    本人从事声乐工作四十余载,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歌声更美妙”。虽无甚成就,却有许多教训和体会。在几位好友的鼓励、鞭策下,将这些实际感受付诸文字,这对我十分艰巨,但很有意义。通过归纳整理,首先自己得到充实提高,同时也尽了一位声乐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

    选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要英语国家的最出色的创作型歌手、最有影响力的歌词创作大师,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了大半个世纪欧美国家文化发展的跨度:从风靡美国的乡村民谣,到裹卷青年一代的嬉皮士摇滚;从唱遍街头的说唱乐,到近年令无数人神往的新世纪;从浸透美国底层色彩的布鲁斯,到意图融合民族风的世界音乐。《世界好声音:英语歌曲24名家》一一介绍评论他们的代表人物,仔细赏析他们的代表作,共享音乐的魅力、歌词的妙义。
热门推荐
  • 出口秀:即兴口才的风格与魅力

    出口秀:即兴口才的风格与魅力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体力与智力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体力再也不像在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里那样重要了。相反,表现人类智慧的语言越来越成为衡量人们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准绳。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交汉与沟通。《出口秀:即兴口才的风格与魅力》分别就有效的说话方式、不间断地谈话、聆听、双向沟通及提高水平的途径等方面,讨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谈话艺术、商业应酬以及待人处世的说话技巧。其宗旨不在于单纯阐述原理,而是撷取大量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介绍简便易行的改进技巧。相信读者看过此书后,定会受益匪浅。
  • 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大多数青少年的必经之路。凡是经过这段路程的人,都感到这是人生历程中最珍贵而美好的一段时光,因为其间有许多人和事值得回忆和追念,但那又是自己尚未感觉到的青春萌动期,也会干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中学时代,特别是几十年前的中学时代,由于每个人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不同而不断分流,寻求各自不同的走向。有的循序渐进平稳地走完自己的学程;有的经历社会潮流的冲刷,较早地觉醒,认识到个人的社会职责,不满现状而投身革命,分担家国的命运;有的家境艰难,辍学自谋生计,以承担和减轻家庭的负担;也有一些家道富足,席丰履厚的膏粱子弟,终日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 忘川碧落曲

    忘川碧落曲

    EXO王道文,CP勋鹿。本文延续了果子上部(未完结,暑假续更)《在天国的那边》的风气继续清水,剧情继续虐虐虐,长篇连载ING,表示不会弃更,并且尽量在6月14日开始一直到8月20日这段时间中更完。果子这次不会负重望,中途消失地无影无踪。这是校园剧情向,由果子自己的经历撰写,希望看官们喜欢O(∩_∩)O
  • 逆天法老

    逆天法老

    执法时代,人族披战甲除妖。妖族不服,要掀翻这片天,重订规则。这个时代天才无数,翘楚战翘楚,天骄对天骄。热血沸腾,激情无限,天定胜人,人定亦能胜天。
  • 独翼天使:三个校草溺爱拽丫头

    独翼天使:三个校草溺爱拽丫头

    由于朋友的背叛,她被丢弃在无人的山里。那时,天下着雪。她肩膀被她朋友用刀砍了一刀,血迹在雪地上蔓延……就是这条“血线”,令他和她相遇,他救了她……渐渐地,她遇上了另外两个帅气逼人的“恶魔”和“王子”……她的世界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 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

    本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营销的形成与发展、网络营销基础、网络营销系统、网络市场购买行为与购买决策过程、网络市场调研、网络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网络营销产品策略、网络营销价格策略、网络营销渠道策略、网络市场促销策略、网络广告策略、网络客户服务与管理。本书可以作为电了商务与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企业管理人员、从事网络营销工作的人员培训使用。
  • 命定阴婚,阎王老公太强横

    命定阴婚,阎王老公太强横

    午夜灵异栏目主持人阎灵心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身边真的会发生灵异事件!首先身为单身的她被一个突然出现的小孩叫妈妈?这不科学!然而更加不科学的事还有,她竟然是传说中生死簿中生簿的持有者,更是万年难得的渡灵师体质!为了不因渡灵师体质而成为魑魅魍魉的盘中餐,阎灵心只能加入妖妖灵事件簿成为执法者,跟某个臭屁又自恋的小阎王组成搭档一起找回灵界散落在人界的宝物。然而坑爹的是,她辛辛苦苦努力奋斗想让自己逃脱成为鬼的盘中餐的命运,但是为什么最后的结局她还是被一只阎王给“吃干抹净”了……
  • 面具之催眠曲

    面具之催眠曲

    一个人的记忆有时会欺骗自己。当潜意识重现在现实中,阴谋是属于每个人的。在猜测的时候,看到的是面具,面具之后的,是看似复杂却平淡无常的现实产物。有时候真相不只有一个。神秘的杀手,神秘的文字,神秘的催眠师,一切都像被催眠的恍惚。而摘下面具的那一刻,才是从深度催眠中脱离的一刻。
  • 首席宠妻百分百

    首席宠妻百分百

    “我们有离婚吗?不好意思,你还是我老婆。”阎至霆冷傲地宣布。简昔无法相信,这个说过恨她的人居然没有跟她离婚,甚至还提出约定一年后离婚的要求。可是相处下来,离婚的目的却渐渐地变了味道。简昔:“我们是约定离婚,不是修复关系……”阎至霆笑得嚣张:“我们是约定一年后离婚,没说过这一年里不能和好,既然时间充裕,不如生个孩子玩玩吧……”
  • 大文豪的悠闲生活

    大文豪的悠闲生活

    作为一个要成为大文豪的男人,白启表示鸭梨很大。华夏帝国的白启意外得到异世界地球同名同姓之人的记忆,自此开启了伟大的文豪之路。既要做这个世界的大文豪,又要过最悠闲的生活,白启表示,生活是如此美好,我们如此多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