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3900000002

第2章 柏林西区

瓦尔特·本雅明的全名是瓦尔特·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nflies Benjamin)。他在1892年7月15日出生于柏林一个被同化的犹太商人家庭。在德国,本雅明是犹太人专有的姓氏。

从18世纪后期始,一些先进的犹太人开始走出封闭的犹太人居住区——“格托”,呼吸到欧洲文化的新鲜空气。19世纪,许多德国犹太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德国社会。早在1812年,普鲁士首相哈登贝格颁布《关于犹太人公民地位的法令》,宣布:“凡在我国居住,并持有入籍证、护照和特许证的犹太人及其家庭,应视为本国人和普鲁士国家的公民。”他们可以获得与基督徒相同的公民权,但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这种情况下,犹太人中的社会同化与文化同化也迅速进展。19世纪上半期德国中上层犹太人中间的哈斯卡拉(启蒙运动)导致许多人脱离犹太教,皈依基督教。他们把改变宗教信仰当成是进入欧洲文明和欧洲社会的一张入场券。著名诗人海涅改宗就是其中的一个著名事件。

本雅明的父系家族很久以前就来到莱茵地区经商。他的祖母布鲁涅拉·梅耶尔(Brunella Meyer)与诗人海涅是同一母系的姑表兄妹。本雅明的祖父母都是在哈斯卡拉的浪潮中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本雅明的父亲埃米尔·本雅明(Emil Benjamin)生于1866年,在巴黎度过青少年时代。

本雅明的母亲保莉妮·舍恩弗利斯(Pauline Schonflies)出身于东普鲁士一个经营谷物和牲畜的商人家庭。她姊妹4人。另外还有一个兄弟阿瑟·舍恩弗利斯(Arthur Schonflies),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

本雅明的父母两家都是在1871年以后移居柏林的。两家成为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埃米尔·本雅明和保莉妮·舍恩弗利斯在1891年结婚,居住在柏林西部的格仑瓦尔德街区。这是一个富人区。

瓦尔特·本雅明是长子。他有一个小三岁的弟弟格奥尔格(Georg)和一个小九岁的妹妹朵拉(Dora)。格奥尔格后来成为一名医生,他加入了德国共产党,热忱地在柏林工人区服务,1942年死于纳粹集中营。格奥尔格的妻子希尔德(Hilde)被本雅明称作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姑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法西斯统治期间,她幸免于难。战后,她曾担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司法部长,对纳粹分子进行清算。朵拉长大后成为一名社会工作者,终身未婚。战争期间,她从巴黎逃到瑞士。1946年病故于苏黎世。

在本雅明家里,没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宗教只剩下了形式。一方面,母亲因袭传统,带着孩子参加庆祝犹太新年的聚会。另一方面,圣诞节时家里也摆放着圣诞树。但是,如本雅明后来解释的,从他的祖父母起,他们实际上把圣诞节看成是“国家节日”。

本雅明上学前曾和几个富人家的孩子一起接受过私人教育。1902年,他10岁时进入位于萨维尼广场的恺撒·腓特烈学校。3年后,父母又把他转到位于图林根的一所乡间寄宿学校——豪宾达学校。1907年,他又转回到恺撒·腓特烈学校。1912年,20岁的本雅明从该校毕业。

本雅明的少年时代正值德意志帝国鼎盛时期。1871年,德国在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实现统一。德意志帝国在欧洲中部赫然崛起。在赶超英、法的现代化战略思想指导下,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进入20世纪初,德国已将英、法抛在后面,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本雅明少年时代目睹了柏林开始向现代化大都市的急速转变。城市在扩大,并开始进入电气时代。电话是在本雅明出生的那一年问世的,很快就进入了他的家庭。

德国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胜利。这种民族主义是在英、法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挑战下产生的,借助普鲁士容克军国主义,终于扬眉吐气。因此,在德国,现代化的合理主义与普鲁士传统的等级制、军国主义以及宗教伦理等权威制度结合起来,笼罩着社会。在本雅明眼中,柏林旧式的建筑就像是这些旧制度的象征,构成了他少年时代的社会氛围。

本雅明在40岁时回首往事,写下《柏林记事》。但这部篇幅不长的回忆录并不是传统的自传体,而是描述青少年时代所认识的柏林,以空间为线索展开的往事回忆。本雅明声称,他多年来就想在地图上标示自己生活的轨迹。这部作品是以本雅明3岁时由保姆带领上街开始认识柏林写起,顺序描述了居住区、广场、公园、游乐场所、学校、剧场以及本雅明后来参加的“青年运动”的聚会地点、与朋友聚会的咖啡馆等,并记述了自己在这些空间的体验。

对于这种写法,本雅明做了说明。他认为,回忆的意识流绝不会按照时间的流程回溯,因此,“回忆不应该采用叙事的方式,更不能采用记录报道的方式,而应该采用最严格的史诗的(epic)和狂诗的(rhapsodic)方式”。“回忆录,即便充分展开,也并不总是等同于自传。这些回忆确实不是自传,即使我在这里仅仅是谈在柏林的岁月。因为自传必须涉及时间,涉及前后关联,构成生活的连续流程。而我在这里谈论的是空间、片刻和片断。”

本雅明承认,这种写法是受到一些作家有关巴黎的描写的启发。他特别喜欢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他曾对朋友说:“我一直确信他(指普鲁斯特)的哲学视角与我极其相近。每当我读他写的东西时,我就感到我们心灵相通。”

本雅明在另一篇文章中论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时也指出:“我们知道,普鲁斯特在其著作中描述的不是实际发生的生活,而是一个有过这种生活的人对这种生活的记忆……对于回忆往事的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他经历了什么,而是对他的记忆的编织。”这些见解同样适用于本雅明自己的回忆。

无疑,《柏林记事》是本雅明40岁时思想和情绪的一个反映,但作为一部回忆录,它也向我们展示了本雅明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并且透露了他青少年时代精神历程的一个重要侧面。

《柏林记事》用片片断断的回忆造成了一种距离感。这不仅是与遥远时光的距离感,而且也表现了作者从小对环境的疏离感。

本雅明声称,自己是“在孤独的游戏中长大的”。幼小的本雅明是一个被保姆和母亲带入柏林这个“霍亨佐伦时代的迷宫”的游逛者。直到大学期间,他始终有一种“在城市面前的无力感”。他跟随母亲上街时,总是保持半步距离。“我的动作习惯看上去比我实际更缓慢、更笨拙、更愚蠢,这种动作习惯就起源于这种在街上行走。”

本雅明童年时对柏林这个城市没有家园感。他把这归因于自己的父母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柏林人。

本雅明对童年时代家庭生活的回忆包含复杂的心理,既有对富家子弟衣食无虞和欢乐生活的怀旧,又表现出冲出犹太市民资产阶级环境的围城的强烈愿望。

在本雅明如梦如烟的回忆里,童年的时光是快乐的。19世纪末的柏林呈现着一派安谧祥和景象。冬天,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溜冰者在公园湖面上飞梭旋转。夏天,网球场则成为青春的场所。在公园湖畔,牙牙学语的儿童玩耍沙土,年轻的保姆们坐在附近的长凳上读着小说,老年孤身男人手拿着报纸,混迹在那些轻浮的姑娘中间。

在写《柏林记事》时,本雅明已经接受马克思主义。他承认:“他的童年被封闭在他所生活的区里——旧西区或者说是新西区。这里居住着他被宣布为其中一员的阶级。这个阶级自鸣得意,态度傲慢。结果这个区变得类似于租住的格托。总之,他局限于这个富人区,而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至于穷人,对于他这一代的富家子弟来说,他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他在另一篇回忆中甚至把居住的房子说成是“早就为我准备的陵墓”。

本雅明把自己家庭划定为“富有的中产阶级”。他写道,他只知道“父母很富有”,但是始终不知道确切的经济收入情况。他推测,家庭财政不仅对他这个长子保密,恐怕母亲也不知其详。他说:“在犹太人家庭里通常都是这样。当然,许多基督教家庭也是如此。”

幼时的本雅明过着优裕的生活。他还记得家里有许多银制餐具。有时他和弟弟一起随母亲上街逛商店。鞋帽衣服都分别在固定的老字号店铺购买。采购结束时,母亲给他们兄弟的犒劳,是在一家固定的店铺要一杯热腾腾的奶油巧克力。

每年夏天,除了偶尔的夏季旅行外,全家都到离家不远的别墅去住。最初是到波茨坦,后来到新巴贝尔斯堡。

本雅明有时到外祖母家去玩。外祖母有一所宽大的住宅,里面有12~14个房间。本雅明从小爱好收藏明信片,“这种收藏的主要贡献者是我的外祖母”。寡居的外祖母喜爱旅游。本雅明说:“几乎很难想象她这样一个老妇人是如何漂洋过海和骑骆驼远游的。”外祖母寄回的明信片激起本雅明对旅游的向往和迷恋。他说:“我从外祖母那里继承了两件事:喜爱送礼和喜爱旅游。”

本雅明不能理解甚至厌恶父亲所从事的资本主义商业活动。他认为:“尽管有由于出身和社会价值导致的一系列约束,我的父亲骨子里拥有作为一个大商人的企业家气质。”父亲原来是列普克艺术品拍卖行的合伙人之一。由于某些令人不快的原因,父亲撤出股份,转向投资活动。他既从事股票投机,也投资于其他实业,包括在柏林和家乡的食品、酿酒等行业。他从此在家里进行交易活动。在幼小的本雅明心中,资本主义商业界有两种不同的形象:一种是随母亲购物时接触到的形象,另一种是父亲在饭桌上和打电话时的言谈话语使他想象的那种“陌生的和稍微有些凶险的形象”。他说:“我怀疑,这(父亲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令人快乐的行业。”

在本雅明的回忆里,商业活动也把父亲变成两面人。平时,父亲待人温文尔雅,但是当父亲用电话进行交易活动时则露出一副暴戾嘴脸。本雅明在根据《柏林记事》改写的《1900年前后柏林的童年》中对此做了更形象的描述:“我的父亲与官僚机构发生分歧是常有的事,更不必说他对申诉部门发出的威胁和谩骂。但是,他真正的亢奋时刻是摇电话机柄。他会连续几分钟做这件事,以至达到忘我的程度。此时,他的手就像是屈服于酒色的托钵僧。但是,我的心怦怦直跳。我确信,在这种时候,接线员会受到电击般的威胁,作为对他拖延的惩罚。”

虽然本雅明没有直接谈及父亲对子女的态度,但是在回忆大学期间的“青年运动”时说,他们讨论的一个主题是批判资产阶级家庭中家长对待孩子的粗暴。这可能也暗指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亲的压抑。

学校是本雅明第一次独自面对的社会机制。他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充满了批判。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学校教育带有军国主义特点。恺撒·腓特烈学校尤其如此。在本雅明看来,它是以军队为模式,把学生当囚犯。他进入学校后,觉得自己“无可挽回地陷入这一空间的权力之下”,被一种“我必须成为一个军人”的无形要求所控制和折磨。他在描述这座学校的陈旧建筑时说:“在我的记忆中,对教室的确切情况几乎已经毫无印象,除了那些监狱的象征:结霜的窗户和门上方做工粗糙的木刻装饰物。”

本雅明厌恶学校的纪律。学校在低年级仍然实行旧式纪律——“鞭笞,调换座位和关禁闭”。本雅明说,在学校期间,这种纪律产生的恐怖从未从他心中消失。他也讨厌一年4次交给家长的成绩报告。他尤其反感打断学习的各种活动:到乡村郊游、竞赛,特别是每年柏林地区举行的校际竞赛。后者是“在囚徒基础上决定最佳团队”。本雅明从小动作迟缓,在这些活动中力不从心。他说:“我从来不属于这种学校团队。”

本雅明从小就萌生一种对人群的恐惧。学校生活加强了他的这种心理。他描述自己在学校里上楼梯时的感觉:“在上楼梯的时候,我的眼前只有靴子和小腿,我的耳朵里只有上百只脚的擦地声,我经常被这种人群的拥挤所震撼。这时,就好像随着母亲在城市的行人中一样,孤独在我看来似乎是人的唯一适当的状态。”

“学校的整个气氛是压缩凝固的。”本雅明感到很难适应。他在描述学校的礼堂时说:“在这里(指礼堂),和在其他几个地方一样,我在自己的记忆中只找到一些完全固定的词语、表述和句子……它们给我留下的是那种大集体与我个人的冲突的印记。”

本雅明感到“忧郁和压抑”。他说:“自从离开(恺撒·腓特烈学校)后,我再也没想回去过。”

当本雅明用阶级观点回顾时,他承认,幼年时对社会分裂的认识是模糊的。他谈到儿时过圣诞节的情景时写道:“圣诞节来了。在这个资产阶级儿童眼中,它同时也把他的城市分成两个强大的阵营。但这里不存在被剥削者及其统治者之间不可协调的对立的真正阵营……圣诞节来了,它把儿童分成两种人:一些孩子在波茨坦广场的货摊前跑来跑去,另一些孩子则在家里奉献自己的玩偶和家禽,卖给同龄的孩子。圣诞节来了,与之俱来的是一个庞大的、陌生的物品世界。”

当本雅明的性意识萌发后,他对妓女产生了色情幻想。由此他也开始面对社会的不幸和犯罪。他概括说:“无疑,第一次跨越自己阶级门槛的意识,也包含了几乎无法控制的想在街上公开勾搭妓女的想法。但是,这里跨越的不仅是社会界限,而且是地理界限,因为整个街道网络都在妓女的引领下而洞开。”

至此,我们看到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极度反感学校生活、陷入青春期苦闷与烦恼之中的少年形象。

同类推荐
  •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曾国藩:魔力不倒翁的生存寓言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曾国藩的人物传记,而是节选曾国藩一生中给他带来启发和成长的事件,结合现实中人们种种人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我们一起跟随曾国藩的成长轨迹,透过他的成长故事,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生存大师。
  • 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普利策(名人传记丛书)

    他出生在匈牙利一个小镇,17岁时偷渡到美国参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当上了记者,并创办了《圣路易斯快邮报》和《纽约世界报》等报纸,被誉为“报业大王”。本书生动而详实地讲述了普利策从一个联军士兵到报业大王的传奇人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普利策非凡的勇气、崇高的信念、创新的思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2)》本书分为格哈德·多马克、卡罗瑟斯、利奥·西拉德等部分。
  • 大唐鬼才:李贺传

    大唐鬼才:李贺传

    这是一部在结构上不同寻常的人物传记作品。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解构传主的一生,而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篇着重写了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得隽、举进士因讳遭毁、任职奉礼郎等决定人生命运和走向的关键节点和重大事件;下篇以李商隐为向导,通过对李贺姐姐的走访,引出李贺的外貌长相、个性特征,进而系统地追溯出其家世背景、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命运结局等。作者把李贺生平事迹、性格命运同介绍李贺诗歌的名篇佳作紧密结合,在诗歌中寻找重要的人物或事件,更着重分析了李贺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才华,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李贺的天纵奇才和悲惨命运。作品语言优美,充满感情,深具画面感。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热门推荐
  • 暗夜囚欢:总裁老公,超任性!

    暗夜囚欢:总裁老公,超任性!

    为了钱被逼嫁给一位从未谋面、双目失明、传闻性格孤僻暴躁的男人。简单的婚礼上,没有新郎,没有祝福,她不在乎。反正她走她的独木桥,他过他的阳关道。结婚一周,他足不出户,她独守空闺,她甚至连正牌老公的面都不曾见过一回。然而,新婚夜里与她缠绵对视、共度良宵的男人是谁?又是谁总在午夜里悄悄拥她入眠,醒来却不见踪迹。当她认命地接受现实,却意外怀孕了,孩子不是她那神秘老公的!家法难逃,世俗难奈,在她陷入万般绝境的时候,拯救她的居然是孩子的亲生父亲……那位冷酷帅气的小叔子,而他的真实身份既然是……
  • 仰望45度的天空

    仰望45度的天空

    都是我自己写的作文,自己独创哦~!!有点不好贴标签呢。。新手一个,嘿嘿。。但里面的人,也许不是真正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也许代表着你,代表着我,代表着所有人。。
  • 历史年鉴之1917

    历史年鉴之1917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囚徒震幽冥

    囚徒震幽冥

    渺渺乾坤,万象真假。伏羲女娲,极尽盛世,是承继万古鼎盛,还是预兆祸乱星斗?六岁龄童,被放逐大荒,是结束,还是开始.......
  • 夫君休不得

    夫君休不得

    她是出生医药世家,医术高明被世人称为“妙手华佗”的宫家大小姐。她亦是炼毒成痴的绝色妖娆毒姬,是“锁魂教”教主,认钱不认人,只要接下的任务被盯上的目标皆成为她所研制毒药的试验品,没一个能逃出她的掌心。
  • 娇妻成长记

    娇妻成长记

    推荐星星新文http://novel.hongxiu.com/a/465889/——《未来皇后》她手刃亲生父亲……遭天打雷劈而穿越……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未来皇后……注定只能嫁给贵为天下之主的皇帝……由此,九子夺嫡只为她……得她者得天下……她杀人不眨眼,嗜血如狂……因打斗中,那人的手碰了她的某处,她便拔刀砍他的手、毁他的眼、抹了他的脖子……血如泉水涌现,她的白色衣裳,血迹斑斓……回到家中,姐姐问:“你这是怎么啦,怎么全身是血……受伤了么?”她平淡如水般说:“没事,杀了个人……”她冷若冰霜,却略懂风情……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站在城楼之上,放眼天下……他抱住她说:“人人都说,得你者,得天下……又有谁知,得到了你,还要天下做什么?”她轻叹一口气说:“等你得到了天下,还要我做什么?”他郑重其辞地说:“我是真心爱你的……”她冷语回答:“剖开我看看……”看冷艳大小姐如何在康熙年间风靡一世,如同成为大清朝独一无二的未来皇后……欢迎观看……
  • 中国狱临军

    中国狱临军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鸽哨声伴着起床号音但是这世界并不安宁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看那军旗飞舞的方向前进着战车舰队和机群上面也飘扬着我们的名字年轻的士兵渴望建立功勋准备好了吗士兵兄弟们当那一天真的来临放心吧祖国放心吧亲人为了胜利我要勇敢前进
  • 虚空之门

    虚空之门

    独霸一方的上天战神陨落,一丝残魄落入平凡少年体内,且看平凡少年如何游离天下、扫平四方,成就一番战神霸业!
  • 银狐传奇

    银狐传奇

    狐狸精胡银羽来到人间,却因誓言不能亲手复仇。饮无极本是游戏人间的花花公子,因生性淡蒲,空负绝世武功。仇恨和机缘,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抽丝剥茧,居然让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幕后长达数百年的巨大阴谋。爱与信任,从来不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情感,无数的背叛、牺牲、忍让、执念,最终将饮无极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又该如何面对呢?
  • Q姐,我的新娘

    Q姐,我的新娘

    两个漂亮的女孩子同时爱上一个同样爱她们的英俊男孩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