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1600000011

第11章 乡党第十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如也,与与如也。

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如也。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译”

孔子在家乡表现得温和恭敬,好像不善言谈。他在宗庙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

在朝堂上,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恭敬。国君在时,敬畏不安而又小心谨慎。

国君召孔子接待外宾,他的面色立即变得庄重,脚步也快起来。他向两旁的人作揖,或左或右,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向前走,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宾客已经不回头了。”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便低头躬身,好像不容他直着身子进去。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槛。经过国君的座位时,面色变得庄重,脚步也快了起来,说话好像中气不足似的。提起衣服的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低头躬身,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般。出来,走下台阶,面色便放松了,怡然自得。走完台阶,快步向前,好像鸟儿展开翅膀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还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孔子出使他国),拿着圭,低头躬身,好像负担不起的样子。向上举好像在作揖,向下拿好像在交给别人。面色庄重,像战栗的样子,脚步迈得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献礼时,和颜悦色。私下会见外国君臣时,显得轻松愉快。

“析”

这几章讲述了孔子在朝堂上以及外交场合遵守礼制的动作、行为、姿态,概而言之,他对国君很是诚惶诚恐,对比他大的官员很恭敬,对平级的官员很温和,对外宾很尊敬,也即对上很恭顺,对外很友好。孔子的这些恪守礼制的行为表明他对维护礼制很诚心,同时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也想以自己为榜样,让每个有位者像他一样自觉遵守礼制,自觉遵守这种尊卑上下的等级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君主的敬畏之情,才不会发生弑君之事以及其他争权之事,就能避免因上层纷争而导致的社会混乱,从而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10.6

君子不以绀 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 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 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10

食不语,寝不言。

10.11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10.12

席不正,不坐。

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译”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做平常居家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衣配紫色羊皮袍,白衣配鹿皮袍,黄衣配狐皮袍。居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但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小被子,要一身半长。用狐貉皮的厚毛做坐垫。服丧期满,什么东西都可以佩戴。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裁剪。不穿紫羊皮袍和黑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斋戒时,一定要有浴衣,要用布做的。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要从卧室迁出(不与妻妾同房)。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霉烂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难闻了,不吃。烹饪不当,不吃。不到该当吃的时候,不吃。肉切的方法不对,不吃。没有一定的调味品,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主食的量。只有酒不限量,但不喝醉。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餐有姜,但不多吃。

孔子参加国家祭祀典礼,不把祭肉留到第二天。平常祭祀用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吃饭的时候不交谈,睡觉的时候不说话。

虽然是粗米饭蔬菜汤,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坐席摆得不正确,不坐。

上车时,一定先端正地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内看,不大声说话,不用手指指点点。

“析”

这几章讲述了日常饮食起居出行以及斋戒时的礼仪规定,从中可以发现礼制的繁琐复杂超乎了我们的想象。不难看出,这种繁琐复杂的礼仪规定只适用于君子或者说有位者。试想普通民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每天勤劳农事,那还有条件、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这些要求呢?即使是君子,学习这些礼节也要花费很长时间,在现实生活中遵守这些礼节也要耗费大量时间。我想,大概周代是承平时期,加之科技和生产力低下,社会事务较少,故而,君子有很多时间来做到这些规定。随着时代的车轮驶入春秋变革时期,变法不断,社会变化相对较快,而且,战争和外交事务增多,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面对新情况,处理新事物。如果还是以繁琐的礼制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孔子只看到了礼制对培养人的道德、教养及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却没看到它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不便,故而,其推崇的礼制不被统治者看好。这大概是时代使然吧。虽说如此,当时代进入承平时期,统治者还是看到了它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重新拾它起来。当然,对它进行了一些变革,根本的就是删繁就简,保留精要。

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10.14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译”

行乡饮酒礼结束后,要等老人先出去,自己才出去。

乡里举行巫术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析”

在科技和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人们世世代代居于本乡本土,很少外出。即使是做了高官,也要衣锦还乡;不做了,也是回归故里。而且,背井离乡对古人来说是一大不幸。试想一下,在此种以生活于本乡为荣的条件下,你在乡里不恭顺,不尊敬老者,背上恶名,在乡里很难生存,就会成丧家之犬,是很可悲的。故而,孔子对本乡本土的人很客气,很尊重他们。当然,这也是出于礼的缘故。

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0.22

朋友死,无所归。曰:“与我殡。”

10.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

托人问候在他国的朋友,便向受托人拜两次送行。

朋友死了,没有负责收殓的人。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朋友的馈赠,即使是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孔子是不行拜礼的。

“析”

这几章讲了孔子交友之道。托人问候国外的朋友,向受托人再拜送之,表达了对朋友的尊敬之情。朋友死了,无人收殓,他则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安葬的责任,足见他对待朋友很真诚。对朋友的馈赠,不是越贵重,就越高兴,而是要受礼的规范,因为孔子交的不是酒肉朋友。可见,孔子敬友,诚心待友,以礼规范朋友的往来,不似今日朋友来往之非理性。

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10.19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

季康子给孔子送药,孔子拜谢后接受了。他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坐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食,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起吃饭,当国君举行饭前祭礼时,孔子先吃饭(为君尝食)。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望他,他便头朝东,身上披着朝服,拖着大带。

国君召见孔子,孔子不等车马驾好,就急趋君命先走了。

“析”

孔子事君及尊上者以礼,无论他身处什么样的状态,都把君主放于很崇敬的地位,不会有任何的违礼行为,也没有丝毫的不敬。可见,孔子是诚心尊奉礼制。如果人都能这样守礼,那自然不会有犯上作乱的事。但是,礼是软性的东西,用什么来推行它呢?需要硬性的东西,如暴力和权力。因为礼这种软性的东西靠自身的力量推行起来有难度,只有以硬性的东西作后盾,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孔子没想到的,也是他所忽视的。

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

马厩失火。孔子从朝廷回来,问:“伤了人吗?”却没有问马怎么样了。

“析”

孔子问人不问马,足见人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我们知道,孔子关注的是现世生活,而不关注前世和来世。因而,人成为孔子学说的主题,如何使人成为真正的人和社会需要的人也成为孔子最关心的问题。在孔子看来,一个有仁德、守礼制的人,一个道德完满的人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符合社会需要的人。为此,他给出了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法。这使得孔子的人学带有很强的实用性。

10.21

入太庙,每事问。

“析”

本章与3。15重复。

10.24

寝不尸,居不容。

“译”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直躺着,平常在家坐着就不像祭祀或接待客人时那样(跪着两膝在席上)拘于容仪了。

“析”

孔子不是只知礼制不知生活的人。7。4说孔子在家闲居时,衣冠整洁,仪态温和舒畅。本章说孔子睡卧和平常闲坐时比较放松,不是那么一本正经。总之,孔子并不是后世想象的那样刻板,也是一个有张有弛之人。只是后世理学肆意堆砌,把活生生的孔子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10.25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译”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改变态度。看见戴着礼帽的人和盲人,即使常相见,也一定有礼貌。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便把身体微微地向前一俯,手扶着车前的横木。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手扶车前横木。有丰盛的宴席时,一定神色变动,站立起来。遇见迅雷大风,一定改变神色。

“析”

从上可知,君子懂得同情人,尊敬人,有感恩的心,有敬畏的心。如果是小人,就大不同了。小人和人过从甚密,就会无所不为,对人不抱同情之心,反而是欺侮之心。小人没有感恩的心,自己的利益稍有损害就起报复之心。对老天的敬畏,恐怕是出于保佑其做坏事不被惩罚。

10.2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

一群野鸡飞了起来,孔子的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了一阵,又停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野鸡几番扑腾张开翅膀飞走了。

“析”

时,或者说时机,对一个人是很重要的。恰逢其时,就会事半功倍,容易成就一番事业。不得其时,则事倍功半,乃至不能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业,抱憾终身。孔子属于后者。虽然他创立了仁的学说——一种有益于统治的学说,但他身处乱世,各国统治者需要的是武力、土地和民众,需要的是如何打下江山,对如何教化人以及如何长治久安并不是很急切。因而,他四处奔走,终究没有统治者响应他,只好感叹野鸡能得其时。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中国儒学之精神

    中国儒学之精神

    郭齐勇教授作为中国新一代的儒者,数十年来沉浸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研究,《中国儒学之精神》即汇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大学与民间演讲儒学的成果。全书深入浅出、全面而又有重点地论述了儒学的源流、一代宗师、发展轨迹、经典著作;儒家的礼乐文化、社会理想、治国方略、管理智慧、人性学说、核心价值、人生意境;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当今的意义与价值,经济全球化下的创造转化与应对之道。对学术前沿的课题,如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对话、公与私、公德与私德、亲亲互隐与人权、儒学的宗教性及宗教对话等论域,亦提出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有拨乱反正之功。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态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深深地扎根于民间。儒家文化的许多价值理想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华文化可大可久的根据。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如果注定是你

    如果注定是你

    大学毕业小鲜肉初入职场,还没来得及遭受社会的摧残就被一只老狐狸套到怀里。心惊肉跳的表白,晕晕乎乎的怀孕,风风火火地结婚~每一步都踩在老狐狸为她设好的甜蜜陷阱里。他为她遮风挡雨,陪她成长;她是他的开心果,让他重新相信爱。他们的爱情让彼此的人生圆满;虽然偶有风波,却都被机智化解。她经常的迷糊和关键时刻的灵光乍现让他哭笑不得、疼爱不已;他心中绵长又深刻的疤痕让她心疼。
  • 霸道少爷伪公主

    霸道少爷伪公主

    简介:她——顾宝贝,风影里大名鼎鼎的天才,男女生心目中的完美女王。收学的第一天不但迟到、出门差点被车撞一命呜呼、死守十八年的初吻不翼而飞,而且还扭伤脚,紧接着被一群死花痴请去给大地母亲行大礼。衰事一波接着一波。试问,还有谁比她顾宝贝更倒霉的?他——风影,女生口中的‘影王’,心目中的上帝。他性格冷酷霸道让人难以亲,更是‘暗影’的头,人人闻而避之,见而寒之。然,当天才‘完美女王’遇上恶魔‘影王‘谁将会是王者?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完美女王‘当真只是’完美女王‘当一切真相公布于世,他们不觉中已萌生的感情何去何从??
  • 小王子

    小王子

    《小王子》是作家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和愚妄,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金钱关系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讴歌。
  • tfboys之青春再牵手

    tfboys之青春再牵手

    她,夏清歌很普通,却幸运的与易烊千玺成为同学,一次又一次的幸运好像导致了她后面的不幸,最爱的奶奶去世了,最好的朋友一开始就带着目的接近她,因为她的身世……她和千玺之间也是理不清,道不明,对于千玺的表白,她选择了逃避。最后的最后,她才认清内心,可是千玺要出国了,她太晚了吗……对于权和女儿,萧语的父亲选择了权。迫于父亲的压力,她接近了夏清歌,在最后的最后,所有人都知道了真相,她逃避了,她选择离开倾心的王源……沐程雪的王俊凯一路欢喜冤家,总是无风无浪,可人生无常……三个少年,三个女孩,牵牵扯扯,在新年的钟声下,相拥,相爱。
  • 浴血冀南

    浴血冀南

    记叙陈再道、宋任穷在冀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并与日寇血战八年的故事。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陈赓、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指挥作战。本稿记载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事件、每一次战斗,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绝无半点虚构。
  • 仙路争霸

    仙路争霸

    屿轩,无意中获得了修真界高手的元神,元神传他至高修仙法决,凭着这法决,屿轩修成至高神功,最终达到至高点,成就不朽的传说。
  • 黄帝明堂灸经

    黄帝明堂灸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战之黑暗纪元

    逆战之黑暗纪元

    公历2112年,百年前的古老寓言世界末日早已被人们淡忘得没了痕迹,然而如今却是让所有地球人感到绝望。在人类的野心膨胀下,RB连同M国私下研发了一种超核武器,但武器还没来得用上战场却是给人类带了绝望。当原液T病毒在地上破碎散发到空气中时,一切都改变了,世界没了以往的光明,人类成了食物链最底端的存在,为了活下去,所有幸存的人类不得不在这黑暗纪元中逆战下去……
  • 庶女棋后:草包美女诱夫君

    庶女棋后:草包美女诱夫君

    她,二十一世纪的巨富之女,人称残局皇后。意外穿越,成为两大棋王世家之一洛家的草包小姐,她再非当初的她,魔幻生死棋,两大棋王家族各执一半棋谱,杀机无限,王侯将相,无不谈之色变,谁能拥有整本棋谱,谁能号令天下,在这场权位之争中。且看她如何力挽狂澜,统领棋国,且看她如何征服各路美男心!
  • 不曾离去

    不曾离去

    我所写的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我构思这么一个故事很久了。文中有许多不专业之处,望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