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1300000017

第17章 译介学

目前的比较文学研究中,“译介学”(Medio-translatology)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下视野中的译介学研究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语词翻译研究的范畴,所强调的已不是传统的‘信、达、雅’,而是‘创造性的叛逆’”,所以译介学的重点在于研究翻译中发生的种种“叛逆”,也就是“变异”现象。若从文学变异学角度看,任何一种文字流传物(尤其是文学)只要是在新的语言载体中出现,它就不可能是原生态的。所以,以翻译为研究对象的译介学能超出具有传统实证的媒介学,以其“创造性的叛逆”进入比较文学视野。这种变异性,是译介学与媒介学最大的差别。

一、译介学的兴起

谢天振教授如是界定译介学:“译介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如果要对它作一个简明扼要的界定的话,那么不妨说,译介学最初是从比较文学中媒介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的研究,自然不可能完全隔绝于翻译理论,但也并非所有的翻译理论都可归于译介学旗下。在把翻译理论包含进来的同时,也要注意它与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的相关性。可以说,比较文学的译介学源于传统的媒介学,它采用跨文化的研究视角,对文学翻译、翻译文学及相关的译学理论进行探讨。“译介学”中的“介”,并非通常所说的“介绍”(introduction)之意,而是指“媒介”(media)。一般来说,比较文学中的“媒介”,是指在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播、介绍等中间作用的人和事物,分为个人媒介(比如文学家、翻译家等)、团体与环境媒介(比如文学团体、沙龙等)、文字材料媒介,其中文字材料媒介,尤其译本是最重要的。

自20世纪30年代始,翻译的研究被视为比较文学媒介学的核心。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将“译本和翻译者”作为文学交流的四种媒介之一进行了探讨;日本学者野上丰一郎在《比较文学论要》中,把翻译作为媒介学研究中“最主要问题”给予专门论述;意大利学者梅雷加利提到“翻译无疑是不同语种间的文学交流中最重要、最富特征的媒介”,“应当是比较文学的优先研究对象”。将译介学归属媒介学的研究一直持续到70年代,随着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文学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译介学渐渐脱离媒介学而独立。日本学者大冢幸男在《比较文学原理》一书中将“译者和翻译”与“媒介者”分列为不同的两章进行讨论。70年代一个新的学科——翻译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在欧洲的兴起直接促进了译介学的学科化。1976年,在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召开的“文学与翻译”研讨会上,安德烈·勒菲弗尔发表了《翻译研究:学科的目标》的宣言,这是翻译研究诞生的标志,勒菲弗尔被视为翻译研究真正的创始人。

传统翻译学始终强调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关系(equivalence),忠实、准确被视为评判翻译的基本原则。随着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的兴起,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被肯定,翻译不再沿袭“作者中心”与“原文中心”的传统思路,而是转向以译者、译文为中心,将翻译问题语境化,探讨充满误读、误译的翻译如何影响目标文化(target culture),产生种种误译的社会历史、文化机制。1990年,翻译研究两大主将勒菲弗尔和苏珊·巴斯内特在共同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宣称,“不考虑翻译,就没有比较文学”,“应该重新考虑比较文学的概念,并把比较文学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而不是把翻译研究纳入比较文学的范畴”。翻译研究理论对于翻译这一媒介特殊性的揭示,使得比较文学的文学翻译研究逐渐从媒介学中分离出来,最终成为比较文学下的独立学科。在当代文艺思潮的观照下,翻译研究表现出了新的学术个性和追求,对传统的翻译研究加以审视和质疑,强化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对译本重要性和文学翻译创造性的认识,在发展方向上与比较文学的译介学殊途同归,达成了契合;但翻译研究毕竟与译介学不是等同的,译介学只是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

译介学虽然深受国外翻译研究理论的影响,但也体现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创新性,是独具中国比较文学特色的变异学学科。在中国,译介学的名称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比较文学刚刚在中国兴起之时,翻译这一媒介的特殊性在这时并未得到突显,译介学只被视作媒介学的一支。其真正勃兴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第一次将译介学从媒介学的归属中解放出来,1999年,谢天振出版专著《译介学》,这是本土第一部系统梳理该学科渊源,划定其研究范畴,阐释其研究方法的著作。至此,译介学脱离媒介学而独立的事实已被学界所接受。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译介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而独立存在,仍有很多学者将其归入影响研究的麾下。

二、译介学的研究范畴

卢康华、孙景尧认为译介学就是关于译本、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研究;随后法国学者谢弗莱尔在《比较文学》中提出应该从“接触外国作品之正常方式”、“翻译理论与比较文体”、“翻译文学与接受体系”三方面来分析翻译问题;谢天振则称翻译中的信息增添、失落、变形和文化意象的传递,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翻译文学史都应属于译介学的研究领域。严格来讲,译介学“关心的不是语言层面上出发语与目的语之间如何转换的问题,它关心的是原文在这种外语和本族语转换过程中信息的失落、变形、增添、扩伸等问题,是翻译(主要是文学翻译)作为人类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实践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翻译的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理解和阐释的问题,语内翻译如此,跨语际翻译更是如此。总括而论,译介学的研究范畴可归列成翻译理论研究、翻译文本研究以及翻译文学史研究三大项目。

(一)翻译理论研究

传统观点轻视翻译理论,致使翻译理论一直处于被忽略的地位,人们总是理直气壮地认为原文相对于翻译是中心的、原创性的、自主的、建设的、阳刚的,而译文则是从属的、次要的、模仿的、破坏的、阴柔的。这种原文中心主义建立起来的是原文/译文之间绝对的二元对立。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翻译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重估翻译的价值,重新界定翻译与原文之间的关系,突出变异性的合法性地位,将翻译从原文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变得尤为重要。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雅各布森等几位理论家作出了突出贡献。雅各布森认为翻译分为语言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跨语际翻译以及符号间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三种类型,并进一步将跨语际翻译视为“翻译自身”(proper),语言内翻译和符号间翻译分别称为“重新措辞”和“变形”,也可以说是“变异”。按照雅各布森的说法,甚至所有解释和定义也都是翻译,用图画、手势、音乐表达语言符号也是翻译,翻译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从而拓展了人们对翻译的认知,提升了翻译的地位。而本雅明则进一步提出“来生”理论以阐述翻译。他在《译者的任务》中说,译文标志着作品生命的延续,它是原著的来生(fortleben)。“来生”理论赋予了翻译独立于原著的价值。至20世纪60年代以后,原文自身的合法性受到极大地质疑。罗兰·巴尔特“作者已死”的理论彻底消解了作者对于文本的绝对所有权,阅读对意义的重构理论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德里达指出,原文一开始就呈现匮乏,并请求翻译、等待翻译,所以每一次翻译都是对原文的重写、变异与创新,翻译非但不是原文的附庸,相反原文依赖翻译而生。这些理论构成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基本前提,中国的译介学正是在这些翻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展开了现代翻译理论的对话。

(二)翻译文本研究

文学翻译行为的结果是译本和译作。文学译介的实质、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两种文化间的冲突都会成为文学翻译的制约要素,加之译者本身的文学素养、知识结构、文化视域和政治意识形态背景等因素,翻译文学必然对源语文学进行“创造性叛逆”,译本出现诸多变异之处在所难免。由于传统翻译观构建起的原文与译文之间绝对的二元对立关系,传统译学在译本研究中以原文为主体和标准,指责译文误译与不忠。译介学的研究与传统译学不同,它对译本的细读与勘校,主要是为了深究文学交流中的深层问题,比如说各种文化、政治因素如何制约了翻译行为并产生变异性。

勒菲弗尔认为,“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意识形态、赞助人(patronage)、诗学(poetics)、文化体系(universe of discourse)、翻译与语言发展和教育、翻译策略、中心文本与中心文化(central text and central cultures)七方面因素一直操控着翻译过程,并制约翻译文本的生产。译介学的译本研究较多借助了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Manipulation Theory),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探讨的是谁在翻译,为什么是这些而不是其他的文本被翻译,谁在决定翻译策略的原则,翻译技巧是如何被用来服务于某种特定动机的,在这些动机的控制之下译者是如何被利用的,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得翻译过程中原来被遮蔽的因素一一现身,比如译者、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制度、市场……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异性。

可见,在当代文艺思潮的观照下,翻译研究表现出了新的学术个性和追求。译介学不再纠结于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的总结,不再局限于语言转换正确与否的限制,不再热衷于从语言层面上对译本作价值判断,也不再以建立翻译规范、指导翻译实践为最终的旨归,而是转向文学背后的文化研究。正如谢天振先生所说,“比较文学的翻译研究相对说来比较超脱,视野更为开阔,更富审美成分”。

(三)翻译文学史研究

有学者认为,翻译文学应该加入本国文学的行列,翻译文学史也就是本国文学史,谢天振就持这种观点。换句话说,翻译文学史已经变异为他国文学的一部分,这是译介学变异性的重要体现。国内学界对于翻译文学史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阿英写作了章回小说体的《翻译史话》,尽管终未成书,但也可视作是文学翻译史的重要之作。20年之后,北大西语系法文专业57级集体编写的《中国翻译文学简史(初稿)》以时间为主线,概述了翻译史每一阶段的翻译状况,评述了重要翻译家的翻译活动,同时注意揭示翻译活动与社会历史语境变迁之间的关联,并辟专章讨论被译介的外国文学对本土文学的影响。虽然本书未正式出版,但却建立了翻译史写作的基本架构。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第一部中国文学翻译通史类著作《中国翻译文学史稿》正式出版,其沿用了《中国翻译文学简史(初稿)》的体例。90年代以后,翻译文学史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热点研究的门类之一。

总体而言,译介学的文学史研究与写作着意于两个问题的研究。其一,通过重新检视翻译的历史,重建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身——一部翻译史》(1995)中,详尽研究了自德莱顿以来的西方翻译史,并指出由于恪守对通顺、忠实的翻译原则,译者一直是隐身不可见的,对这种“归化”翻译原则的独尊,往往使得异域文本所携带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丧失;同时英美文化通过“归化”巩固了自身,强化了以自己文化为中心的倾向。译介学对翻译文学史的研究,打破了传统译学观统领下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肯定了“我”的介入对于翻译文学的推动作用。其次,译介学的翻译文学史研究关注异域文学被引入的语境的探讨。译介学对翻译历史的扒梳、对史料的钩沉虽然也注意译本之间的差异,翻译家的翻译观念与实践,但不是单纯做价值评判,不以建立一个完备的编年史体系为最终诉求,而是努力放回历史情境中去审察,试图发掘影响文化交流的隐蔽的权力结构。所以译介学对翻译文学史的研究更关注翻译如何在意识形态、文学批评、外语教育、出版机制、文化市场的“赞助”下建构这种文学的本土经典序列,如何通过翻译文学再现并固定了源文化的形象。

文学翻译的实质是一种阐释活动,“会随着时代、社会、历史、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便不可能定于一尊,产生所谓永远不得取代的‘定本’”。译介学注重突出译者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不拘泥于文学文本在语际转换中语言层面上的讹误,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性和相对超脱的研究姿态。

三、理论前沿与发展前景

译介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尤其在中国,如果以第一本专题教材的出版为起点的话(1999),其历时不过10年而已。然而,在比较文学迈向跨国、跨文明、跨学科研究新阶段之际,突破单一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重估翻译的价值,是解决比较文学“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译介学学术范式的形成对比较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往往执著于对“同”的追寻,止步于文学事实的“会通”,译介学研究突破了这一比较文学研究的瓶颈,通过研究文学事实在穿越文明、跨越国界后所发生的种种变异,为我们在文学交往中找到了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在认清他者的同时反观自身,从而找到了新的文学增长点。

“翻译中的每一步骤——从外国文本的选择到翻译策略的执行,对译本的编辑、评论以及阅读——都是由目标语言流通的不同文化价值促成的”,在多元文化时代的文化转型时期,跨国、跨文明的文学交流,不仅面临着语际转换的语言问题,而且还要面对其背后异质文化间的差异问题,这就是勒菲弗尔和巴斯内特所呼唤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而作为比较文学分支的译介学则更自觉地践行着转向文化的理念。文化研究的介入促使翻译研究借重文化研究对种族、性别、阶级等一系列的文化身份问题的理论思考,使其开始将翻译视为目标文化建构文化身份的场域,并在此中展开其自我想象与他者想象的问题。翻译如何参与本土文化身份塑造,这成为当前翻译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重要的是翻译研究更关注人类情感结构在翻译过程中的巨大潜力,尽管有学派着力揭示各种制度性因素对翻译活动的规约,但也有学者努力发掘翻译文本所体现出来的译者的主体性、情感、挣扎等这些并不能完全被纳入体制中考察的因素,从而还原历史本来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在比较文学迈向跨国、跨文明、跨学科研究新阶段之际,译介学对翻译领域变异现象的研究大大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对翻译价值的重估,解决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长期以来面临的危机。译介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对短暂,但客观层面上,其对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助推力是不可小视的。也正因为译介学是跨文明对话中新兴学科,所以其理论发展具有广阔前景。

请你思考

译介学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

同类推荐
  • 柯岩文集(第六卷)

    柯岩文集(第六卷)

    世界是复杂的,孩子刚刚步入社会,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引导,将会极大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世界,理解生活,迈好人生的第一步,从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熏陶和影响,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孩子自身年龄、经历、学识以及他们的思维、行为特点、接受能力等等,都直接关系着这项工作的开展。
  • 普希金诗集

    普希金诗集

    本诗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普希金传略,介绍普希金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为普希金的抒情诗,共50首;第三部分为童话故事诗,共5首,都是普希金的名作。本诗集译文准确,图文并茂,别具匠心。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悦读MOOK(第十六卷)

    悦读MOOK(第十六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热门推荐
  • 未曾深爱已言别

    未曾深爱已言别

    最扣人心弦的少年往事,最感动人心的飙泪钜献。尚德高中的高三七班是学校的差生班,聚集了一群因为被抛弃而我行我素的学生,新任的班主任黎洛和上届高考落榜的高才生韩澄阳同一时间来到了这个班级,黎洛用她的善良和真诚感动了班上所有的同学,也温暖了自暴自弃的韩澄阳的心。高三一班的班花施萌萌一直暗恋着韩澄阳,她向校方和澄阳的父亲诬告黎洛与韩澄阳有暧昧关系,结果致使黎洛辞职,远赴乡村支教,韩澄阳一直等候着黎洛,却等来了她为救学生被洪水吞没的消息。澄阳精神恍惚,发生了车祸,失去了双腿。他的父亲告诉她黎洛头部受创,成了植物人,澄阳克服双腿残疾的困难,成为一名出色的脑外科专家,五年来一直在疗养里守候着黎洛……
  • 风流王

    风流王

    风流王梦石的故事……
  • 总裁的代孕小娇妻

    总裁的代孕小娇妻

    4年前,她被迫卖身做了代孕妈妈,被他一次又一次的临幸后,心也跟着沦陷。任务完成,她被无情的抛开了。被夺走的宝贝,被丢弃的身体,被遗弃的心。4年后,她决定回去寻找孩子,只是这样静静的陪着他们长大就好。没想到,遇到腹黑的总裁,与她纠缠不清,这辈子都别想逃掉。。。。。。
  • 误闯异时代

    误闯异时代

    她们是国家的秘密武器,从小被秘密训练长大,接受的是的顶级训练,完成的都是顶级绝密任务。她冷漠,除了自己的姐妹什么都不关心,国家和她没关系,谁是主宰大陆的狂者,无所谓,他,亦是冷血无情,杀伐果断,然他为自己的百姓斗争,却也愿她能与自己并肩作战
  • 龋齿

    龋齿

    短短篇幅写了一位离异女性的情感之痛,她的那一颗隐隐作痛的龋齿,正由牙神经从肉体抵达她更隐密的内心世界:家庭破碎了,她的生活已经不再完整,龋齿疼痛了,她的肉体也不再鲜活如初,如此,她是否还有勇气坦然接受现实的一切?然而拔牙过程中由于心脏病突发引起的短暂昏厥,让她在如梦似幻的镜像中将内心最隐密的深处坦露无疑--她仍恋着那个家,那家里的孩子,和丈夫那坚实的怀抱,正如她苏醒后的喃喃自语:“它是我的牙,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尽管,它是一颗龋齿。”
  • 幸运背后的心理秘密

    幸运背后的心理秘密

    一个人只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过着没有任何奇迹的生活方式,一种是过着一切都是奇迹的生活方式。幸运只会降临在相信幸运的人身上,不幸只会发生在相信不幸的人身上。幸运和不幸都是人们进行的解释,解释会塑造经历。你的人生会根据你的期望扩张或萎缩,假如把思想比作一个杯子,那么你的人生就是空气,不管你拿出多么大的杯子,都会被填满,所以要拿一个大杯子。
  • 绝领域

    绝领域

    为了完成家族的试炼,少年修独自来到了坐落于神魔圣战之地的极学院,学院给每一个学生配备可以启动武器系统的学级手套,利用手套,每一名学生可以不断修行成长,从而有机会最终领悟诸如时空操控、瞬移等强大的领域力量,可是在这弱肉强食的学院里,却也潜入了魔族的幸存者,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蠢蠢欲动。而修在这挑战领域巅峰的极学路途中,也渐渐的发现了自己身世中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 青春为何这么伤

    青春为何这么伤

    我们三个从小就一起长大,比谁都了解对方,感情更是让人羡慕,比任何人都好,却最终败给了爱情,最后陌生了彼此。陈雨薇说,我想停在叶瓷还没有离开我们之前,那时候的我们,还是和当初一样,感情那样的好,什么都还没有开始变化,那是让我最留念的时光。谭舒说,即使最后结局是悲伤的,但我努力为你改变过这个悲伤的结局,虽然最后还是那么伤,但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叶瓷说,有时候你以为你奋不顾身的去爱一个人就足够感动他了,但他心里隐隐潜在的那个人,他忘不了,你也就住不进他的心里。如果说,我们之间谁也没有触碰爱情,是不是就会有不同的结局呢?是不是最后我们都不会那么难过,那么痛了呢!
  •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凡皇记

    凡皇记

    生如何?死又如何?善如何?恶又如何?在这偌大的圣灵界中还有林凡的容身之地吗?从一个最底层的穷小子终于逆天的成为了这片天地间最顶尖的高手!但是就在他和伙伴们拼死完成了统治者的任务后,他们却被全世界给抛弃了!物是人非,曾经辉煌的他们如今却遭受全天下人的唾弃。对于那个万恶的罪魁祸首还有伙伴们极其疯狂的想法,林凡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