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0800000008

第8章 “禅学三书”序言

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有着特殊的意义。禅宗所蕴涵的对本性的关怀,以及由此出发而展开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直觉观照、审美情趣、超越精神,凸显着人类精神澄明高远的境界,从而保持了它对禅宗爱好者的持久魅力。

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殊的内涵与神韵,历来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这种研究,正日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景象。

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禅宗研究以文献学、历史学的方法为主。20世纪30年代,敦煌佛教文献的发现,历史学理论与传统的文献考据结合,使禅宗研究出现了新气象。如胡适即是以文献学的、历史学的视角研究禅宗,他的《楞伽宗考》、《荷泽大师神会传》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自成一家之说,具有开创意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了禅宗研究的方向。1949年以后,人们常用哲学的方法论述禅宗历史、思想,侧重于揭示禅宗的思想价值。进入改革开放的80年代以来,禅宗研究领域出现了相当活跃的景象,有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撰写出一大批研究成果。

其一,采取以文化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进行研究。这类研究热心于讨论禅宗与文化的关系,作品有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顾伟康《禅宗:文化交融与历史选择》(知识出版社,1990),陈兵《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等。

其二,采取文献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如郭朋《坛经校释》(中华书局,1983),杨曾文校写《敦煌新本六祖坛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杨曾文编校《神会和尚禅话录》(中华书局,1996),周绍良《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文物出版社,1997),李申、方广锠《敦煌坛经合校简注》(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等。

其三,采取思想史方法进行研究。这方面的成果如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潘桂明《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杜继文、魏道儒《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麻天祥《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吴立民、徐荪铭主编《禅宗宗派源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等。

其四,采取比较的方法进行研究。这在对禅宗与文学关系的研究上表现得相当突出,涌现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如陈允吉《唐音佛教辨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赖永海《佛道诗禅》(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孙昌武《禅思与诗情》(中华书局,1997),季羡林《禅和文化与文学》(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8)等。

通观这些著作,成果相当喜人。但我们为这些成果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发现在禅宗研究中,还留下了一些未曾涉足或涉足较浅的领域,等待着致力于禅宗研究的学者进一步调适视角,填补空白。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为禅宗研究百花园增添了春色。

吴言生曾师从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攻读文学硕士、博士学位。读书期间,他根据自己的爱好志趣和知识积累,决定将禅诗作为研究方向。经由勤奋刻苦的写作,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禅诗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又进一步对禅宗思想渊源、哲学象征、诗歌境界等做专门的研究。2000年6月,言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宗教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佛学、诗学的研究工作。进站后,他对《禅诗研究》做了较大的调整和增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禅学三书”,这就是呈现于读者面前的《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

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存。现有的禅诗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文人创作的有禅意的诗歌,或是禅宗与诗歌的关系方面,而对禅宗诗歌本身则较少涉及。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在禅诗研究上有所突破,他以禅宗诗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理性与悟性并重的思路,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从而弥补了较少从禅宗思想渊源上研究禅诗、较少从禅宗哲学象征角度研究禅诗、较少从禅宗诗歌本身研究禅诗的不足。

《禅宗诗歌境界》所探讨的禅宗诗歌,是指广义的禅宗诗歌,包括禅僧上堂说法时大量运用的偈语。与纯文学性的诗歌不同,禅宗诗歌的着眼点不在于文字的华美、技巧的娴熟,而在其内蕴的丰厚,因此作者的着眼点也放在这里。作者指出,禅宗的终极关怀是明心见性,彻见心性的本源,也就是说,体会“本来面目”,是禅宗诗歌境界的起点。该书首先探讨了“本来面目”的内涵,并分析了青原惟信禅师“见山三阶段”的禅语所表达的禅宗审美感悟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五家七宗禅诗进行了具体分析,对禅宗诗歌审美境界进行了总结。书后所附的《近百年禅诗研究论文要目》,反映了近百年来禅诗研究的轮廓,为有兴趣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同道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禅宗哲学是诗化哲学,往往借助诗歌的手法,通过鲜明可感的形象,来表征“不可说”的本心。《禅宗哲学象征》选取公案与颂古的合璧《碧岩录》进行分类研究,分析了大量的禅宗语言,探究公案的意旨,分析颂古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阐释公案、颂古等对禅宗哲学的象征。该书从禅宗语言的诗喻性切入,阐释了禅宗哲学喻象的独特意义,为禅宗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禅宗哲学象征,表征着禅宗思想。而要全面深入了解禅宗思想,又必须要追溯其渊源。《禅宗思想渊源》具体地论析了佛经对禅宗思想的影响。这些经典有《楞伽经》、《起信论》、《心经》、《金刚经》、《楞严经》、《维摩经》、《华严经》、《法华经》、《圆觉经》、《涅槃经》等。该书指出,强调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如来藏思想、揭示本心迷失缘由的唯识思想、以遣除扫荡之不二法门为特色的般若思想、强调事事无碍的华严圆融思想,对禅宗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禅学三书”的内容虽各有所重,但却是逻辑地紧密联系着的,因为佛教思想、禅韵、诗情向来就是一而三、三而一的。《禅宗思想渊源》对禅宗诗歌予以特别关注,分析了大量的禅宗诗歌,力求说明大乘佛典是怎样经由禅宗的创造性继承,转化为灵动通脱的禅学感悟;《禅宗哲学象征》对受大乘经典影响的象征意象的溯源、对雪窦颂古百则的条分缕析,体现了作者在品评禅韵时,对佛教思想、诗情的充分关注;《禅宗诗歌境界》是建立在对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的理解基础之上的,同样体现着佛教思想、禅韵、诗情圆融一体的特征。三书形成了各自独立,又涵容互摄的阐释系统,体现了作者缜密的思路和严谨的学风。

我以为,“禅学三书”有以下一些较为显著的特色:

一、理性分析与悟性透入并重,文学与哲学圆融

“禅学三书”作者在研究禅宗思想、哲学、诗歌时,采取了“理性”与“悟性”并重的方法,来观照和研究禅宗思想、哲学、诗歌,较好地适应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作者主张“以檐前雨滴的檐前雨滴在听檐前雨滴”,而“此时所听到的檐前雨滴声就是自己,会有好像变成雨滴的感觉。不知道是自己滴落下来,还是雨水滴落下来”,这种物我一如的直觉体验,来研究禅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作者又强调,必须与研究对象保持适度的距离,以求得价值的中立与结论的客观。因此,作者在尽量吻合、尊重禅宗话语的前提下,借助于中西方哲学、美学、科学话语来阐释禅宗思想、哲学、诗歌。如借助庄子的“混沌”、现象学的“本源性状态”作为“本来面目”的参照,借助现代天体物理学、相对论作为禅宗时空圆融境的参照,借助审美距离说作为禅宗现量境的参照,反映了作者思维的活跃和视野的开阔。这种理性与悟性并重,既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的方法,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的研究,无疑是比较切合研究对象的双刃剑。

由于“禅学三书”中“理性”与“悟性”并重,形成了将文学与哲学打通、诗情与禅韵圆融的特色。中国禅宗往往运用文学手法来表现其人生感悟、精神境界,因此有人说,通过文学而表达佛法的最高的境界就是禅。在文学与艺术的意境中领悟深刻的哲学思想,正是禅宗追求的智慧精髓。作者以较强的哲学领悟力与较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的结合,努力使禅宗研究在文学与哲学之间达到沟通与融合,这是值得称道的方向。

二、重视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主要文本的研究

作者重视对禅宗思想、哲学、诗歌主要文本的研究思路,在“禅学三书”中有明显的体现。作者重视对禅宗诗歌主要文本的研究,分析和解读了大量禅宗诗歌。此外,作者还重视对禅宗思想、禅宗哲学的主要文本的研究。

其一,重视对禅宗思想的主要文本的研究。禅宗对大乘佛教精华广为汲取,于上堂说法、机锋应对之际,时时揭举大乘经典的话头。考察禅僧著述,可以发现,《楞伽师资记》、《坛经》、《顿悟入道要门论》、《禅源诸诠集都序》、《万善同归集》、《注心赋》等很多著作都大量引用了佛教经典。延寿编集《宗镜录》100卷,更是禅宗史上融汇禅教的鸿篇巨制。该书征引了大乘经典120种,“诸祖语录”120种,“贤圣文集”60种,使之相互映衬。要准确地理解禅宗思想,离不开唯识、如来藏、般若和华严诸经典。作者重视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文本,即大乘佛教经典文本,以及它在禅宗语境中的运用,从而有助于理清禅宗思想渊源问题。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禅宗思想是以儒家文化为背景创立的,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禅宗思想是以道家文化为背景创立的,该书则以翔实的资料,揭示了禅宗思想受大乘佛教经典影响的事实。这对繁荣禅宗的全面研究,促进学术争鸣,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二,重视对禅宗哲学象征的主要文本的研究。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的是“减法”,通过对思维定式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以彻见真如本心。然而,当作者“漫步禅林,透越银山铁壁般的公案,欣赏新奇瑰美的意象,涵咏睿智灵动的禅诗,却惊奇地发现,构成禅宗哲学内涵的公案、颂古、意象,在电光石火中闪烁着理性深沉,在睿智险峭中流宕着通脱圆润,体现了哲思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审美最高境界”。根据对禅宗哲学象征重要文本的分析,作者认为,无意于“建构”的禅宗,通过一系列的哲学象征,实实在在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禅宗在表达“不可说”的本心时,采取的不是定式语言,而是诗意的象征,由此形成禅宗表征本心的特殊的“能指”。从破译诗学意象入手来阐释禅宗哲学象征内蕴,也是研究禅宗哲学的一种方法。

三、尝试建立较为完整的阐释体系

“禅学三书”中,对研究对象的融入式体证,与适应研究对象的阐释体系是并行不悖的。对“本心”、“本来面目”的追寻,是禅宗的终极关怀,也是“禅学三书”一以贯之的主线。在此基础上,作者根据对禅宗思想的理解,认为禅宗思想体系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

本心论:揭示本心澄明、觉悟、圆满、超越的内涵与质性。

迷失论:揭示本心扰动、不觉、缺憾、执著的状况及缘由。

开悟论:揭示超越分别执著以重现清净本心的方法与途径。

境界论:揭示明心见性回归本心时的禅悟体验与精神境界。

其中,关于境界论,作者又认为有四个主要类型:一切现成的现量境,能所俱泯的直觉境,涵容互摄的圆融境,随缘任运的日用境。这是从哲学内蕴的角度对境界论的表述,从诗学象征的角度对境界论的表述则是:触目菩提的现量境,水月相忘的直觉境,珠光交映的圆融境,饥餐困眠的日用境。

对禅宗思想体系的每一层面,作者又分别使用三组话语材料来加以阐说:大乘佛教经典话语、禅宗哲学象征话语、禅宗诗歌境界话语。“本心”、“迷失”、“开悟”、“境界”基本上囊括了佛教禅宗的要义。对境界论的四个主要类型,作者也以翔实的材料和客观的分析,说明各自的侧重点及其内在的关联。这样就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圆融互摄的阐释话语体系,开放而缜密。

由上可见,吴言生博士的“禅学三书”,有着较强的开拓性、新创性,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是近年禅宗研究著作中令人耳目一新、不可多得的好书。

吴言生博士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宗教学博士后流动站后,甘于淡泊,潜心治学。现在,中华书局出版他的“禅学三书”,我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禅学三书”的出版,将为研究禅宗思想、哲学、诗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预料,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吴言生博士一定会以更加厚重的成果,为中国的禅学、诗学研究做出新的贡献。

2001年4月15日

[原载吴言生:《禅宗思想渊源》、《禅宗哲学象征》、《禅宗诗歌境界》,北京,中华书局,2001]

同类推荐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罗素论两性价值互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关于幸福、悲伤的原因、情爱小析、妇女解放、论热情、家庭的地位、个人心理中的家庭、婚姻的解除等内容。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热门推荐
  • 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背包里的彩云之南:我用十年走云南

    在想象中,云南应该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地方,那里有雪山、有古城、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可站到这片土地上时,会发现它远比想象更精彩。气势磅礴的虎跳峡和壮观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梅里雪山吸引着精力充沛的探险者;大理、丽江的古城里,有慵懒的旅人在喝茶;巍山古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对南诏古国的追忆;哈尼人世代耕种的梯田层层叠叠,是人与自然共同打造的艺术……不仅如此,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聚居着25个少数民族,走进云南,又等于走进活的民族文化博物馆。云南到底有多美?只有用自己的双眼感受过,才能真正体会到。
  • 梦惊鸿

    梦惊鸿

    一曲惊鸿似梦中梦里柔肠别后同不见未央叩玉扃他年一笑烟云重恩宠皆随流水东青丝成风剑如虹白玉为笛翩然风梅落清秋翦水瞳不问年年岁岁楼东盼君别美人湮一笑风云问残年只见明月圆又缺只见流水覆杯雪不见飞花携满袖不见离殇无断绝
  • 玫瑰kiss

    玫瑰kiss

    “看,有灰机!”念辰指向叶星的后面,说。“额,我说,这里是古代啊,好不好!!”叶星不回头,说。“哦!我忘了,这里是古代啊!”念辰点点头,突然眼睛放光:“看,有母鸡!”叶星无语了:“辰,有时谎话再说一遍,就没有意思了。”突然后面传来晨月的声音:“星,你养的鸡跑了出来。”叶星急忙回头:“啊!我的鸡啊!”念辰摇摇头:“看吧!叫你不信我。”
  • 医界圣手

    医界圣手

    身怀神奇医术的莫问回到了离开二十年的故乡,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开始了。他身份神秘,由一个乡下来的普通医生,变为世界闻名的神医,他是一个强者,驰骋华夏,震撼世界,坐拥天下至尊,怀揽无尽美女……黑暗世界,他越变越强大,看他如何操纵人生旅途,颠覆世界,书写华丽传奇。
  • 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会疼自己的女人最幸福

    幸福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幸福也不是命中注定的,幸福应该先从如何心疼自己开始。这本书从恋爱、婚姻、职场、身心调养等和幸福相关的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诠释如何获得幸福的方式,唯美的文字精灵中跳跃着捕捉幸福的灵光,在梦幻与现实的迷幻中清晰地指出通往幸福的方向和道路。
  • 电击少女

    电击少女

    宇宙历西元965年,天旋星系七彩晶石的矿脉被探险船队发后,随着七彩晶石的作用被一一开发出来后,银河宇宙的人类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超能力时代。轻云,一个15岁的少女,来自于小国云秦联邦的农牧星嗒嗒星。由于3岁的时候吃了一只森林松鼠赠予的奇怪果子,她的身体变成了带磁电的体质。由于这种特殊的体质,她前往了天蓝星学习,进行自身超能力的开发。故事从这里开始了……感谢阅文评书团提供书评支持!
  • 心婚醉爱

    心婚醉爱

    “那个,咱们有话好好说,别动粗成吗?”看着像狼一样逼近的男人,钱米吓得一张小脸煞白。“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讨价还价。”冷厉的男人一步步将她逼到墙边,如同毒蛇盯住了猎物一般。他是腹黑的A城贵公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却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阴差阳错之下做了豪门的替身千金。第一次见面就踢了他最脆弱的地方,接二连三的让他吃瘪,最后却想要拍拍屁股逃走。“惹了我,你还想全身而退?”冷厉的男人捏着她的手腕,似乎要将她望到心底去。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嫡女带刺:王爷勿近

    嫡女带刺:王爷勿近

    她本是将军府的纨绔大小姐,却因一场及笄变故沦为了四国通缉的妖女。他是临架于四国之上的王者,却因她,被仙君逼得吃了一次又一次的情丝蛊,为的只是让他忘记她。邢台上,“锦向然,我和天辰心你选谁!”十年的寻找与相思,原来都只是过往云烟。再度归来,两人只能是执剑相对。“王上私自用自己的寿命做担保为你减刑,否则你又怎么只会被关两千年!”“锦向然,原来一直都是我对不起你。”
  • 妖灵都市

    妖灵都市

    一众妖怪生活在都市中,他们有着人类的外表,但是却有着与人类迥异的思维,他们冷眼看着人世间的冷暖,另一方面却是面对着一个惊天阴谋。意图灭绝诸天万界的妖怪与生灵的究竟是谁?为什么她死而复生?为什么……这一切的谜团将在这一世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