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0800000006

第6章 《佛教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序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大力解决好的重大问题。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课题有三个要点:一是深入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外延与内涵、结构与功能、精华与糟粕;二是准确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条件与要求、内容与特点、过程与趋势;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着重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关联——批判与继承、重整与革新、综合与创造。作为三个要点之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的一大课题,而探讨儒、道、佛三家的关系又是传统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而艰难的任务。

自东汉以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家学说为主导、以道家学说(含道教)和佛家学说为辅助的三家互动互补的格局。从三家思想文化的内容结构来看,儒家侧重于政治伦理学说,道家崇尚天道自然,佛家则侧重人的宗教修持与解脱。可以说,儒、道、佛三家分别贡献了人本主义、自然主义和解脱主义三个原则,为人们处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几个基本关系提供了深邃智慧和行为准则,此即后世所称的儒、道、佛分别治世、治身、治心之说也。佛家学说与儒、道学说有相同、相似的一面,也有相异、相殊的一面。佛家附和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与规范,吸取道家的有无观念与自然主义思想,且又对人类的精神世界领域的终极关切——生死大事,阐发了独特的视野与理路,论述了人生哲学(含死亡哲学),为人类安顿死亡、解脱人生痛苦,指出了别开生面的途径。这都为佛家与儒、道两家的互动互补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背景与理论机制。

从中国文化的生存、发展来看,儒、道、佛三者的关系涉及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外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出世文化与入世文化等一系列不同文化的类型、思想、内容、风格的交涉。这种异质文化的互相冲突、互相融汇,构成了中国古代绚丽灿烂的文化图景。外来佛教与本土儒、道的共存共荣,既符合中国古代社会的需要,也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历史事实充分表明,文化交流是一件好事。文化交流就是文化比较,就是文化选择,也就是文化进步、文化发展。

从中国佛教的存在和发展来看,我个人认为有三条根本性的历史经验:一是与中国现实社会相适应,尤其是与现实政治相协调;二是与中国固有文化主要是儒、道思想相磨合;三是善于创新,如慧远、僧肇、道生等人的著作,南北朝的众多学派,尤其是天台、华严、净土、禅宗诸派,都是中国佛教创造的典范。两千年来的中国佛教发展史表明,善于处理佛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佛教与固有文化的关系,以及佛教自身的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三个条件,也可以说是三个动力。凡是处理好三个关系的时期,中国佛教就获得发展,反之,中国佛教的发展就遇到障碍,就停滞不前。就上述三条经验的第二条来说,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始,就与中国固有文化相磨合,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的演变、发展过程,也就是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不断磨合的过程。总结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磨合的过程、内容、经验、教训,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就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研究而言,探讨儒、道、佛三教的交涉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也是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核、精神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儒、道、佛三教的关系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这种研究起码需要具备儒、道、佛三方面的知识,而就中国学者来说,具备佛教知识是一个最大的困难。由于知识结构缺陷等原因,在我国,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儒、道、佛三教交涉史的专著尚未问世,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以为,凡有志于专攻中国文化的青年学者,涉猎佛教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若能深入研究佛教则更为可嘉,而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也自可预期也。

彭自强为人忠厚谦和,好学上进。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期间潜心学业,勤奋刻苦。他给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佛教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规定了这样的写作任务:按照历史发展先后顺序,通过梳理佛教传入中国后早期发展阶段与儒、道交涉的事实,明了佛教由完全依附于儒、道到逐步自主地吸收与利用儒、道的演变过程,以说明佛教在这一过程中既吸收与利用儒、道的相关思想因素,又竭力保持自身内在思想和外在特征的独特性格,以及汉魏两晋时期儒、道、佛三家互动互补的文化交流规律。

彭自强在论著中运用解释学和比较学的方法,对汉魏两晋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内容、特点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在阐述佛教般若学和魏晋玄学的交融时,彭自强特别提出了“格义”和“得意”的关系,并做了富有新意的解说。论著还就我国早期佛教的著名高僧、重要译著,以及三教交涉史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的评述,并提出这样的论点:佛教对道家、道教从依附到区别二者,是用道家斥道教,对儒家则是从引入伦理观念到确定儒、佛同旨、内外有别的关系定位。凡此论述,都是有见地的。

彭自强在京三年,与我互结善缘,建立师生情谊,这是弥足珍贵的。近得知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将出版,我十分高兴,乐为之序。

[原载彭自强:《佛教与儒、道的冲突与融合——以汉魏两晋时期为中心》,成都,巴蜀书社,2000]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老子密码

    老子密码

    细读中国历史,就会发现一个常识性的秘密:官员史家尊孔孟,商人文人骂老庄。然而,一但商人文人戴上官帽,有了政治地位却又走向公开赞赏孔子,暗里仍然使劲地研究老庄。因为此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是重返自然、不信礼法与教育的田野哲学。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 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热门推荐
  • 魔女逆袭攻略

    魔女逆袭攻略

    阿佛洛不知道自己已经见了多少不甘怨恨的灵魂。她只知道,她有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哪怕为了这个使命,她要欺骗,隐瞒和背叛,也在所不惜。
  • 重生之嫡女皇后

    重生之嫡女皇后

    前世,傅卿云柔弱仁善,继母小林氏和妹妹傅冉云骗走她所有的嫁妆,丈夫安国公淳于湛被傅冉云的丈夫淳于沛害死,傅冉云又联手弟弟傅焕云害死儿子淳于蘅,淳于沛夺了爵位。傅卿云先受辱,后和女儿被傅冉云淹死,含恨重生回到十四岁。这一世,傅卿云誓死复仇,将上辈子所受的屈辱,千倍百倍地还回去。
  • 特种作战

    特种作战

    特种兵龙翔奉命潜入滨海,侦破贩毒集团。龙翔一身正气,面对金钱、美女的诱惑,岿然不动,正义之剑,高悬于朗朗乾坤;浩然正气,涤荡污泥浊水。长剑如虹,上演一曲正气之歌。
  •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中小学大型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本教材紧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从班主任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案例导入理论问题,又理论联系实践,突出案例教学与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不仅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操作性等原则。
  • 寂水相忘

    寂水相忘

    一千年单相思却换来两千年轮回......“我诅咒你,永生永世你都不会在见到你的爱人。就算是相见,她也永远都不会爱你。”一千年前,她在死的时候恨他入骨......两千年的轮回,他们再次相遇,可是她不记得他,也不爱他。“你离我这么近干嘛?”“你说呢?当然是吻你。”当他的脸越来越近的时候,她却推开了他。
  • 天地道法

    天地道法

    何为道?天地之根本即为道;何为法?事物之运行即为法。宇宙洪荒,天地运转皆逃不出道法二字。且看小羽遨游天地,体会不一样的道法。
  • 素绫凝素

    素绫凝素

    那年杏花微雨,那似花般的女子,独步站立在千机门中央殿堂。雨,抨击着她。她一生的挚爱,怎料背叛,仇、爱、恨纷纷相错。那年,无题忧伤,那妖娆的男子,独坐高堂。阳光似嘲讽的照射。心属离去,他又该何去何从。
  • 校依恋

    校依恋

    她是大学生校依恋,是风靡网络大型实名制游戏天启九龙的缔造者九天后。亦是九天集团的董事长,对外宣称开拓部的经理。但她的另一个身份,另一个名字娇娃,知晓的人甚微。她出现在龙城,当真只是为了凤仙居的竞标?她如同钻石一样,拥有多面,每一个面都是那么的耀眼。白龙会的老大白夕莫对她一见钟情;惯会欺负她的龙城一少。
  • 白垩时代

    白垩时代

    从地质历史上看,地球目前处于冰、温室气候交替出现时期,这本适合于人类生存,但科技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地球提前走向温室气候时期,这一切最终引发二次白垩纪爆发:恐龙降临,被子植物大量繁殖……一块远古时代的神秘玉石,一次跨次元全球进化,开启了神奇的白垩时代之旅,面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能否再重夺地球霸主之位?让我们拭目以待!
  • 台湾舆图

    台湾舆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