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0800000038

第38章 富有学术生命力的著作——再评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张岱年教授早年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近来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大纲》从脱稿到初版曾经历了一段曲折的途程。此书是作者在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抱着学术救国的幻想,奋发努力,集中三个年头(1934—1936),系统地潜心钻研中国哲学史的成果。嗣后,商务印书馆曾做就纸型,拟予出版。奈因战事关系,未能刊印。1943年原稿曾在北平私立中国大学印为讲义。1958年,即距完稿后22年,终于由商务印书馆利用旧存纸型,正式印刷出版,而此时作者已年过半百矣。此后隔了24年,即当张先生已到“古稀之年”时,才获再版重印。《大纲》经历了一代人的长期考验,时间证明它是富有生命力的。一部有学术价值的著作,终究会持久地引起学人的注目。事实上,它还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日本学者泽田多喜男先生把《大纲》译成日文,这不仅表明张著的学术价值,重要的是也为中外学术交流增添了新的内容。

张先生是一位长于哲学理论思维、拥有丰富的资料知识而又严谨谦虚的学者。他经常说,研究中国哲学史,首先必须有追求真理的热忱和坚持真理的勇气。他本人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商务印书馆决定正式付印《大纲》时,作者特意写了长篇“新序”,副题为“对于过去中国哲学研究的自我批判”。序文除了说明《大纲》写作原委和情况外,着重对书中所包含的缺点和错误,做了深入的批判,并且就原书所略而未谈的古代各派哲学学说的阶级分析问题,做了系统的必要的补充。这次再版重印,作者除对原文进行了一些文字上的删改外,又为旧本加了一些“补录”,如补充“形神问题简述”和“志功问题简述”这样重要专题的论述。还增加了大量的补充性的“附注”,这些“附注”涉及了各类哲学问题的实质性内容。同时,还把原宇宙论的第三部分“法象论”删去,将有关内容归并到相关的篇章中。又改原人生论的第三部分“人生至道论”为“人生理想论”。原书缺乏对哲学史中两种基本倾向的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情况的阐述,作者为此专门在“再版序言”中做了简要的系统的补充说明。这样,就使再版《大纲》以增添许多新成果的面貌,呈现于读者的面前。书中所做的批判、修改和补充,生动地表明了作者勇于自我批判和热爱真理的学者风度与高度的学术责任心。作为张先生的学生,笔者每念及此,都是由衷地钦佩和景仰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每一时代的精粹哲学思想,都是当时精神文明的光辉璀璨的结晶。《大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诸问题,内容充实,行文洗炼。它必将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发挥有益的作用。《大纲》有助于人们批判古代哲学思想中封建性、蒙昧性的糟粕,深刻认识其中的民主性、科学性的精华,继承古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优良传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水平。

《大纲》是一部52万余字的巨著,无论在体例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其重要特色。这也正是它的学术生命力之所在。

在体例方面,《大纲》以哲学的问题为纲叙述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所以又题为“中国哲学问题史”。它不是用西方哲学的模式来套中国历史上的哲学,而是充分重视中国哲学的固有特点,从中国哲学实际出发;对中国古典哲学做一种分析的研究,细心考察中国哲学的脉络,将中国哲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探寻出来,并加以分类与综合,然后用中国哲学的固有概念范畴,叙述每一个问题的思想学说的演变过程,以显示中国哲学的系统与条理。全书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第一是宇宙论(天道论),其中又分本根论(道体论),即关于宇宙之最究竟者的理论,和大化论即关于宇宙历程的主要内容的探究。第二是人生论,其中又分为四部分:一是天人关系论,即关于人与本根的关系,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探究。二是人性论,即关于人性的研讨。三是人生理想论(人生最高准则论),即关于理想生活的基本准则的理论。四是人生问题论,即关于人生的各种问题,如义与利、兼与独、欲与理、情与无情等等的讨论。第三是致知论,包含两部分:一是知论,即关于知的性质、可能、标准的理论;二是方法论,即关于求道之方、名言与辩等等的理论。这三部分互相关联,自成体系。这种体例结构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的系统和条理,从形式上做了分明而严整的处理。读者自会发现作者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来安排该书的体例系统,并且以唯物主义观点来实现这一体例所规定的内容的。这是因为作者早年就是在辩证唯物论的影响下,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现在流行的约十多种中国哲学史专著,都是按时代以人物为基本单位撰写的,这无疑是一种可取的体例,它特别有助于初学中国哲学史者的入门。但它也绝不是唯一的体例。张著的体例与众不同,使人有别开生面之感。体例的优越性是相对的,不同的体例,都各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张著体例的明显的长处,在于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哲学史做专门的、纵深的系统化了解,有助于读者对中国哲学诸问题和思想学术的演变过程做深入的研究。

在内容方面,《大纲》对中国哲学问题的研究也甚有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上:

其一,重视阐发唯物主义思想的传统。《大纲》作者早年就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著作的中英译本以及论述辩证法唯物论的译籍,深为辩证唯物论的真理光辉所吸引,并认识到辩证唯物论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在辩证唯物论的启发下,作者在1933年前后撰写了二十余篇论文,其中有些就是宣传唯物论和阐述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文章。作者写作《大纲》的主观愿望之一也是企图阐发中国固有的唯物主义传统。《大纲》体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立场,在评价哲学家方面,于先秦褒扬墨子及荀子,于近古推崇张载、王夫之、颜元和戴震。如说:“王、颜、戴之学……确实走了一个新的方向,较合于现代思潮。”(《序论》)又说:“在关于人生问题的各家学说中,王船山、颜习斋、戴东原的学说可以说是比较精湛,比较切合实际的。”(《大纲》,494页)在评价哲学理论方面,区分唯物论与唯心论,并肯定唯物论。如在分析中国哲学中所谓理时,作者指出其涵括甚广,并断定“心即理说是主观唯心论的,性即理说是实在论的,亦可谓客观唯心论的,理在事说是唯物论的”(《大纲》,249页)。又说:“三说中以理在事说最为得实。”(同上)这些论断,现在读起来,似乎是中国哲学史的一般常识,但写在40多年前,则是难能可贵的。还值得指出的是,作者坚信唯物论的一贯立场和科学态度。张先生认为,哲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扬真理,为此必须从原则上肯定唯物论的正确性,指出唯心论的谬误性。要站稳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种思想贯穿于《大纲》之中。

其二,重视阐发辩证思想的传统。系统地发掘和论述中国辩证思想,是张先生撰写《大纲》的又一主观愿望。作者通过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辩证法思想的主要贡献“在于变易、反复、两一的学说”。《大纲》第一部分第二篇“大化论”集中阐述了辩证法思想,而其中第一、二、三章则专门探讨“变易与常则”、“反复”和“两一”的思想内容。所谓“变易”,即运动变化。所谓“反复”,是事物在一方向上演进,达到极度,无可再进,则必一变而为其反面,如是不已。所谓“两一”,“两者对待,亦即对立;一者合一,亦即统一。两一即对待合一,亦即对立统一”(《大纲》,109页)。作者认为在中国哲学史上,“反复是变易之规律,两一是变易之根源。反复的理论比较疏略,两一的理论则甚丰富”(《大纲》,162页)。对于中国哲学中丰富的对立统一原则,作者总结为五项:第一,对立的必然,即对立的必然性与普遍性;第二,对立的统一关系,其中又包含对立之相倚、对立之交参、对立之互转、对立之相齐和对立之同属五个方面;第三,对立的综合;第四,对立统一与变化;第五,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这是对中国对立统一思想的精微分析和精当概括。

十分可贵的是,作者在40年前就充分地肯定了辩证法的认识价值,说:“中国哲学中两一的观念,可以说与西洋哲学之辩证法中所谓对立统一原则,极相类似。对立统一原则,是辩证法核心,中国哲人所阐发的已精而详。虽仍有不清楚不完备之点,但大体亦甚丰富而深彻。这实在是中国过去哲学中之可贵的贡献。”(《大纲》,126页)还说:“认为宇宙是变动的,又认为变动有常则,同时承认变与常而不妄以其一为虚幻……也实是在今日仍应持取的态度。”(《大纲》,100页)正是与肯定辩证法思想相联系,作者对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想持批判态度,如说:“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复’有两层意义,一为终则有始,更新再始;二为复返于初,回到原始。二义不同。但古代思想家往往将此二义混为一谈,以为更新再始即是复返于初,因而陷入于简单的循环论。”(《大纲》,101页)

作者在整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遗产时,还特别注意具体分析。例如,对于《庄子·天下篇》所载辩者学说二十一事的分析评价,学者看法分歧很大,谓辩证法者有之,谓诡辩者也有之,前者主肯定态度,后者持否定态度。作者认为“其中一部分实在是诡辩。然就其大体观之,注意于事物之分析,在中国哲学中是很有特色的”(《大纲》,158页)。既非全面肯定,也非全盘否定,而是基本肯定,在肯定中有否定。这种具体分析的方法,才能真正区别哲学遗产的精华与糟粕,这也是作者自身运用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人们常言“人无完人”,看来学术著作亦可说“书无完书”。《大纲》是40多年前的作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历史局限,以致在取材和论述范围方面,在一些问题的提法和一些观念的阐明方面,都存在着某种缺陷,这些,作者都在《新序》和《再版序言》中一再详尽地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言。此外,我认为全书纵横布局似有不平衡之感。从纵的方面说,由于作者过去把中国佛教思想当做中国哲学史中的“客流”,又以为哲学并不依附宗教,而把佛教思想全部略去,这样就使得全书内容显得两头重中间轻,即先秦和宋元明清两部分相当丰富,而汉至唐部分则显得单薄。从横的方面说,缺少了历史观方面的内容,在宇宙论、人生论和致知论三部分中,致知论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篇幅,这在今天看来似乎是太少了。另外,有不少出处的注明不够具体,不便读者查阅。我想这些只是美中之不足,掩不住《大纲》的优异的学术价值。

[原载《中国哲学史研究》,1983(3)]

同类推荐
  • 叔本华超级成功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叔本华超级成功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内容包括:人生的困惑;永恒;幸福;人格;财富;生存;生活的意志;人性与道德;存在的得失等。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家讲故事(大全集)

    哲学是无所谓入门的,更没有所谓的初学者和专业者之分。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 “一部严肃且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哲学之所以可以写成笑话、故事或者寓言,那是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只不过我们是“日用而不知”罢了。只要你是一个用心的人,从哲学的故事中有所感悟,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邪凰归来:神医太子妃

    邪凰归来:神医太子妃

    她,21世纪著名外科医生,医术精湛,一遭穿越成为了太子府人人可欺负的小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控制了瘟疫,给皇帝治痔疮……他,一国太子,身份尊贵,却有着多重身份。天下第一阁至尊阁阁主、天下第一高手都是他的囊中之物。她运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从一个小妾一步一步成为太子妃,并且与这个世界最卓越的男子并肩而行。而他为了她倾尽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用情深,引我入牢

    你用情深,引我入牢

    订婚前一天,同父同母的亲妹妹带着她前任私奔了!说什么肥水不流外人田!宿醉一夜,醒来,某男却冷魅的说道:我会对你负责。世界太小,这个男人是他前任的哥哥,她心想,确实,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柳童童果断跟某男扯证!小剧场:“墨……墨少,刚才看见太太……去……妇产科了。”秘书唯唯诺诺地说。“嗯,该检查检查了,最近都不在状态!”某男翘着二郎腿,看着报纸,无所谓地说道。“不是……我好像听说到什么……”秘书迟疑了下:“好像说怀孕了……”秘书的话还没有落下尾音,只觉得一阵风吹过,再看时……办公椅上早已经没有了他们狂霸拽的总裁!
  • 青武星辰

    青武星辰

    武者青修,疯狂追求,武动乾坤。经历万千阻碍,巧得八皇宝藏。神秘强大的《星辰棍法》,那飘渺神秘不知踪迹的雪域大陆。一根暗红色名为《残月》的神秘兵器,带给他不一样的惊心动魄,看他如何掀起腥风血雨。
  • 黑椒炒三国

    黑椒炒三国

    三国写了很多了,也看了很多。主角无敌,始终无敌!泡妞无敌,打架无敌,智慧无敌!一个十几岁的学生,能把那些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名人玩的团团转。看多了,就有些失落从内心升起。想找本自己喜欢的,却始终没有发现能满足自己胃口的书。无奈,兄弟自己下厨,小炒一盘三国,希望诸位能捧个场!
  • 异能明星养成记

    异能明星养成记

    异能辅助,武者打基础,这是要逆天的节奏,踏破山河,统领万物。看如何诠释一位拥有异能的明星,是如何称霸演艺圈,操控着娱乐业。
  • 帝天羽杀

    帝天羽杀

    出身在一个强大繁华的帝国之中,可惜,这个帝国却是用无数人的血与泪而堆积起来。面对这种种繁荣,平民杰森发出了自己一声的呐喊,他决定反抗。平民世家,为获得尊严与荣誉,他开始反抗,一步步的修炼,可惜种种的困难放在自己的眼前。强大的帝国,还有各种势力和组织的阻碍,他陷入了一个困境之中。在夹缝之中,他慢慢变得强大,并且邂逅自己的爱人。可惜,自己的力量依旧是太弱小了,生活在那混乱的时代,各个帝国和组织之间的斗争,心爱的人被夺走,而他的性命更是受到了危险。面对如此种种,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要生活下来,保护自己身边最重要的人。他需要变强!
  •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李嘉诚做大的12字箴言

    本书运用12个字——韧、勤、诚、稳、势、远、借、变、合、义,从四个大方面探索出李嘉诚做大做强的秘诀:首先是因为他具有一番雄心壮志,不甘屈于人下;其次,是因为他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创业;第三,是因为他能够抓住机会,敢于冒天下先的风险,抓住机遇,顺势发展;第四,是因为他在遭遇挫折时不气馁,表现出百折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这些都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内在品质。
  • 我是殡仪馆抬尸工

    我是殡仪馆抬尸工

    我在殡仪馆做抬尸工,我的工作就是抬尸体。泡在水里的男尸,穿着一身红衣跳楼的女尸,被枪毙的死刑犯,我曾经的中学同学,玩碟仙自杀的学生……期间发生了很多诡异的事情……
  • 大唐公主与番王

    大唐公主与番王

    娇弱的大唐公主,虽已有了婚定之人,却被皇兄以稳定江山社稷之由远嫁番邦,从此与肖郎两地相隔。想要无视番王的深情,也想无视番王的伤痛,只是朝夕相处的宠溺,竟然穿透了闭不透风的心扉。费尽周折迎娶到梦寐以求的公主,却发现原来她心中另有他人,狂傲的他该当如何?面对别国公主的痴情,面对两小无猜玩伴情感的狂轰滥炸,又该当如何?只是那柔弱的面容,那早已在心中生根的清澈眼神,再无法视若不见,无法置之不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帝霸爱,盛宠奸妃

    冷帝霸爱,盛宠奸妃

    他是楚仪国最隐忍狠辣的皇帝,九岁双腿残废,十岁被册封为太子,十二岁登基,历经波折。她是宠臣之女,万千宠爱集一身,天真叛逆,自小与楚仪国第一少年将帅订婚,青梅竹马,情深不悔,却被他掳入后宫。谣言传:她不喜位居人下,他便为她废去皇后,立她为后。还传:她善妒,一日,遥帝醉酒,歇于醉茵阁柔妃处,皇后醋意大发,一怒之下连夜闯入醉茵阁当众掌掴柔妃,自此遥帝不顾朝纲法纪,为她散尽六宫。后又传:她爱黏人,遥帝坐朝议事时,她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坐于他大腿之上撒娇。那一次,他为她半月不上朝。那一回,他为她移平了皇宫的花草树木,种上她心爱的梨花,只为博她一笑。那一年冬天,她惧冷,他便让人猎杀了一百多只珍狐野兽的皮毛做地毯。再后来,她私通叛军,引敌军入城…。《楚仪野史记载》:三十六年,下臣秦云荻率叛军攻入上京,遥帝仓惶出逃,叛军追至,遥帝自缢于南华山。临死前,地上刻着一行字:情之一字最难解,不知从何兴起,却又如此之深。可以生死相许,可以死生与共。若是强问因由,譬如风来风去,冷暖自知又难觅难寻。全天下都以为他爱她,可她不信,等到信了时,却已经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