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0800000035

第35章 文贵深沉——再评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自1955年以来,任继愈同志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佛教思想的论文,在佛学领域的研究中劳绩卓著,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生前的关注和嘉许。1963年三联书店将这些论文汇编成《汉—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出版,我曾在1964年发表文章,对该书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评价(见《哲学研究》,1964(2);《人民日报》,1964 04 29)。

尔后该书作者对书中的某些错误和不妥之处做了改正,并且增加了《从佛教经典的翻译看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一文,改名为《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以下简称《论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对教条主义学风所造成的严重恶劣后果,重读这本《论集》,笔者颇受启发,拟从学风的角度,对《论集》在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详细占有材料,深入研究,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方面,简要地做一评介。

《论集》的文章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打开《论集》就可以看到,这些文章是阅读和研究了大量佛教史籍、切中肯綮地驾驭历史资料以后的写作,既不是在个别的片断的事实基础上玩弄实例,更不是简单地从概念出发摆弄公式。文章告诉我们,坚持从事实出发的唯物主义学风,是社会科学研究获得可靠成果的首要条件。

同时,作者也十分注意咀嚼消化材料,对材料进行详细的考察,区分什么是研究对象中的大量的、普遍的、主要的材料,什么是少量的、个别的、次要的材料。《论集》根据阐述中国佛教思想的特点和规律这一任务,着重选择和使用最能揭示佛教思想本质的材料,诸如佛教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看法,精神现象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论述与论证方法等。至于不甚相干的材料则略而不论。这样在材料的运用上就做到了“由博返约”和“以约驭博”,从而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性、鲜明性,这既和那种只有材料堆砌而无明确论点的情况不同,也和那种为了论证某种现成的观点而任意剪裁材料的做法根本对立。

学术论著贵在深沉,要有新的独到的科学见解。《论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大量的佛教资料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并部分地吸收和改造了前人,其中包括已故著名佛教史学者汤用彤先生的某些成果,提出不少创见。就其荦荦大者来说:

其一,是通过揭示佛教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其特有的形式和方法表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例如,新收入的《从佛教经典的翻译看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从佛经翻译的一个侧面,论证了佛教思想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内在联系。作者指出,汉代的《四十二章经》内容多与当时流行的神仙方术等宗教迷信相通,因而得到流行;相反,当时佛经翻译家安世高和支娄迦谶的译述数量虽多,但不为时人所理解,其作用也就远为逊色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和玄学唯心主义“本无”学说相呼应,宣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虚幻不实的大乘空宗的经典译出最多,并且多用中国旧有的尤其是老庄之学和魏晋玄学的哲学名词、概念去附会解说。汉时把“涅槃”(所谓最高精神修养境界)译为“无为”,这时则把“真如”(所谓宇宙万物的本体)译为“本无”,并以“般若”(所谓最高的“智慧”)与“道”相比附。南北朝时《维摩经》风行,是因为维摩诘这个人物的“虽居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境界,最为门阀士族地主所向往。这时《法华经》和《涅槃经》也得到广泛流行,是因为这些经中提出人人都能成佛的“动人”口号,对劳动人民具有更大的欺骗性。到了隋唐时期,佛经的翻译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胜于前,像玄奘主持翻译的就有一千余卷,但是流行的只有极少数。赵宋以后,译出的几百卷佛经,甚至连同译者都几乎被人忘却了。作者于是提出一个问题:当翻译佛经十分困难的时期,译本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隋唐及其以后佛经翻译质量提高了,影响反而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作者接着指出,这里关键问题是所翻译的佛经的思想内容是否密切配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汉末和魏晋初期,译经虽然比较蹩脚,但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所以起了不小的影响。隋唐时期的翻译只做到忠实于印度佛典的介绍,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做到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的需要,所以不能广泛流传。玄奘是杰出的翻译家,但恰恰他所创立的法相唯识宗寿命最短,流行不过三四十年就枯萎了。这时,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等宗派的主要思想家,都是用注解佛经的方式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禅宗甚至撇开翻译,独立发挥佛教的宗教理论,反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于是作者得出结论,从隋唐时期几个主要的佛教宗派兴衰过程不难看出,凡是密切配合社会经济基础需要的宗派就得到发展,配合不密切的就停滞,生硬移植的就很快衰亡。所以,佛教的流行归根结底是由基础所决定,并为基础服务的。这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生动的合乎事实的阐述。

其二,是作者对待佛教理论不是采取简单否定的做法,而是十分重视揭示佛教各宗各派思想的形成、递嬗、衍演及其影响、作用,尤其是抓住哲学的基本问题,坚持党性原则,对佛教思想进行具体的剖析,从而在思想上揭露了宗教的荒诞性,并进而总结了思维教训。在这方面,作者所着力的是对隋唐佛教四大宗派的剖析。对于天台宗,作者主要是揭露其宣扬的没有心就没有一切的唯心主义宇宙观,即一念心就能产生广袤无垠而又多样繁杂的三千世界的“一念三千”说;批判认为人的认识能力和范围只限于认识思维中的对象的神秘主义认识论,即“中”离不开“假”和“空”,“空”离不开“假”和“中”,“假”也离不开“中”和“空”的玩弄名词的所谓“三谛圆融”的认识论原则。作者剖析了禅宗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驳斥了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体的谬论,还揭露了禅宗在唯心主义基础上解释主客观统一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法相唯识宗,主要是批判了它的抹杀外境的唯识学说和唯心主义的世界构成论。在批判佛教唯心主义体系时,作者还随时注意总结理论思维的教训。例如,华严宗提出了个别与一般、同一与差别、本质与现象等一系列范畴。作者指出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同时又着重强调这些范畴实际上被当做论证唯心主义的工具,因而只不过是一套空洞的概念。华严宗还提出了“成”与“坏”的范畴,猜测到了事物是生成毁坏的过程,但是它宣扬“成”就是“坏”,“坏”就是“成”,完全抹杀了“成”和“坏”的本质区别,否定事物转化的条件性。作者接着说,华严宗虽然提出一系列对立的范畴,但由于为唯心主义体系桎梏所束缚,它的辩证法因素也只能引导到相对主义和诡辩。这种分析批判实事求是,是具有说服力的。

恩格斯说:“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实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论集》正是作者多年研究的成果。佛教典籍卷帙浩繁,论证烦琐,文句艰涩,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多的困难。如果没有坚定的毅力,艰苦的劳动,就不能入乎其中进行探索,更不能出乎其外进行批判,因而也就不会取得现有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方法受到教条主义学风和现代迷信的影响,日益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50年代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虽然触及一些旧的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有其历史作用,但由于一般采取了错误的斗争方式,出现了把马列主义的某些理论观点简单化、绝对化、公式化的倾向,又导致治学方法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更趋严重。当时“批判烦琐哲学”的含混提法和“以论带史”的片面口号,实际上否定了资料工作的重要性,将学术引导到脱离事实的抽象推论的歧途。至于鼓吹什么“立足现实”、“为政治服务”更是客观上取消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独立性,使之沉溺在政治空谈中。社会科学一旦离开了赖以出发的客观事实,就失去了研究的根据,离开了揭示事物客观规律的根本要求,就失去了科学的创造。后来,林彪、陈伯达和“四人帮”更是利用反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进行长时间的连续的大破坏。他们在几乎毁灭我国社会科学命运的同时,又大力宣扬以个人迷信为特征的现代神学,进一步败坏了我们的学风。粉碎“四人帮”三年以来,虽然林彪、“四人帮”制造的大混乱已经基本澄清,但是彻底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还需要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极大地努力,切实肃清反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流毒和影响,专心致志地进行深入刻苦的研究,把科学论文和学术著作写得更扎实,更加富有新意和创见。

[原载《人民日报》,1980 01 08]

同类推荐
  •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人生大师论哲理智慧(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精选了泰戈尔、卢梭的关于人生哲理的论述:有“人生的意义”、“追求幸福”、“生命的完美”、“文明的衍生”、“生存的孤独”、“万物的根源”等。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热门推荐
  • 王爷追妻:庶女四小姐

    王爷追妻:庶女四小姐

    她是四小姐!啥都不能干啥都没有啥都……的四小姐!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穿越到这个世界,但她知道的是,她要好好活下去!
  • 邪王盛宠:逆天小毒妃

    邪王盛宠:逆天小毒妃

    谁说好人有好报的?屡次穿成正派人士,每次都死的“嘎嘣脆”,都不带商量的!这一世她又穿了,但她,悟了,此次立志要做活到最后的大反派!夺皇权,抢天下,抢法宝,抢……美男?“爱妃真是坏到……连骨头都是黑的。”
  • 祸乱洪荒

    祸乱洪荒

    “二弟啊,要么就别招惹他,免得粘上因果。可要是有沾染的可能那么下手一定要狠,千万别给他留下任何反击的机会。千万不能像那个鲲鹏一样啊……这个世道可以心慈但千万不能手软……”赵桔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二弟“冥河”说道……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最强战徒

    最强战徒

    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不明失踪,其中最后能够查明缘由的,却不到百分之一。一个神秘的系统,究竟目的是什么。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在血腥的世界,如何闯出一片天地,攀登顶峰!
  • 名动九州成神录

    名动九州成神录

    修炼名气,就是提升知名度。名气,是读书人获取力量的根本。到极致时,永垂不朽!主角黄锐锋,穿越到新九州世界,获取钱财、迎娶美女、捞取权势。名宿耆老,如果志同道合,便推心置腹,共襄盛举。如戚继光、祖冲之。美女佳人,倘若情投意合,就关爱呵护,大被同眠。如陈圆圆、武则天。奸臣乱党,假使深恶痛绝,则快意恩仇,彻底打杀。如魏忠贤、安禄山。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掉,好不快活!=守则神、细则神、准则神、规则神、法则神、原则神,独树一帜!涂鸦笔、点睛笔、生花笔、龙蛇笔、大椽笔、造化笔,笔伐诸神!==
  • 山神的秘密

    山神的秘密

    眉角奇怪的黑斑,意味不明的契约。压棺石,往生灯,鱼冠琉璃扣......要么找齐东西解开契约,要么等黑斑遍布全身变成守山异兽。神秘冷血的山神官子卿,善恶莫辩的盗墓者许萌萌,消失的同伴,凭空出现的已逝亲人,是现实还是梦境?走过戈壁雪山,游过汪洋沼泽,生死离别,割舍抉择,山神的秘密一点一点浮出水面,是背叛还是信仰?
  • 我即是虫群

    我即是虫群

    “我既是虫群”——凯瑞甘【主写虫族的发展,有变身情节,略微百合。不喜者,勿入!】
  • 情殇尽,爱随缘

    情殇尽,爱随缘

    想你,眉心紧紧一皱,才知道我用思念剪断了这个时光,陷入了一种屹立的悲凉,看记忆把时间穿乱,留我独自彷徨,不知道起点,终点,只是在每个思念的站点,总是对往事回首,看我悸动的心凄然一笑,让自己守望在有你的每一个路口,把想你想成了一种伤,一种灼人的伤,而我依旧无悔的期盼,随手翻看的记忆里找不到来时的路,看自己无望的沉沦在想你的极端。
  • 公主的农家小调

    公主的农家小调

    她是皇室的公主,却遭受哥哥们的欺负,还要面临妃嫔们的暗嘲叽讽,她不能反抗,只能默默地忍受她们所谓的爱女待遇。某天,被人从假山推进池塘,百里绯陌就这样享受完她六年公主的待遇。前身虽死了,但从现代来的二十五岁的灵魂成为了百里绯陌,当她在池塘里睁开双眼,一脸凶煞地爬到岸边,她不再是任人欺负宰割的公主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