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0700000069

第69章 公审萧劲光引起的争执

李德的到来,使“独立房子”变得热闹起来。这座“三居室”的“独立房子”正中的客堂间,成了会议室。李德到来不久,博古便通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们,在“独立房子”开会,跟李德见面。

接到通知后,项英、刘伯承从偏东方向乌石垅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沿田埂走过来,毛泽东从东北方向元太屋的中央政府机关走出来,博古、张闻天、凯丰则从正南方向下肖的中共临时中央机关走过来。不到五分钟,他们就都到了“独立房子”。

博古和张闻天事先提醒过李德,跟毛泽东见面时,如果有谁提及“罗明路线”,要尽量回避,据告“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反应很敏感”,因为他同罗明“执行的是同一条路线”。于是,李德便“把博古的劝告牢牢记在心上”。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这样记述:

过了几天,在我住处召开了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博古、洛甫、毛泽东、项英、刘伯承和另外二三个同志,他们的名字我记不起来,其中有青年团书记。三个有名的委员没有出席,朱德和周恩来在前线,王稼祥在1932年被弹片打成重伤(应为1933年春——引者注),住在野战医院……

会议由项英主持。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从1933年5月11日移驻瑞金沙洲坝,规定“当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同志在前方时,其主席职务,由项英同志代理”(《关于中革军委移驻瑞金的通令》,1933年5月17日)。据李德回忆,“博古把我介绍给大家,毛泽东以生硬的形式向我表示欢迎”。

就这样,李德跟毛泽东结识了。毛泽东不懂外语,由博古充当翻译。在场的人当中,除了毛泽东和项英之外,其余的人差不多都能用俄语跟李德交谈。

李德后来在《中国纪事》中这样记述他对毛泽东的印象: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毛泽东。他是一个身材修长的,几乎可以说是很瘦削的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他给我最初印象,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家和军人,不如说是一个思想家和诗人。在很少的几个庆祝会上,我们见面时很随便。在这种场合,他总是保持一种威严而又谨慎的态度,总是鼓励别人喝酒、说话和唱歌,他自己则在谈话中插进一些格言,这些格言听起来好像是无关紧要的,但总有一定的含义,有时还含有一种恶意的暗示。很长时间我都吃不惯味道很厚的幕,像油炸辣椒,这种菜在中国南方,尤其在毛泽东的故乡湖南是很普遍的。这就引起了毛泽东的讥讽,他说,“真正革命者的食粮是红辣椒”和“谁不吃红辣椒,谁就不能战斗”。当有人第一次提出,我们的主力是否应突破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封锁这个问题时,他用一句毫不相干的话(我想可能是老子的话)回答说:“良庖岁更刀,割也;族疱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总之,他喜欢引用民问的形象比喻,引用中国历史上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格言。有人告诉我,历来很著名的红军八项政治原则和四项策略原则中的一部分也是毛泽东从历史中,也就是从19世纪后半叶太平天国起义的口号中吸收过来的。他根据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提出了“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但在长征路上他又引用孙子的另一句话“投入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毛泽东不仅在私人谈话中或小范围里运用这些格言和比喻,而且还把它们引用到他的讲话中,并以革命的激情从中引出令人铭记的口号。我自己就经常看到,他是怎样用这种办法深深地影响了听他讲话的农民和士兵……

李德也从博古他们那里得知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威信:

他们知道,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有时开玩笑说,他的影响是利用了“民众的激情”,其实倒不如说是基于长期共同进行武装斗争的传统。这种传统使毛泽东同农民的关系非常密切……

李德同样也从博古他们那里知道毛泽东受到了排挤第四次中央全会以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损害。1931年中央局的建立,1932年在宁都召开的扩大会议,以及最后1933年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迁至瑞金,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警报信号。他的影响明显地减弱了……

虽说初次见面时,李德跟毛泽东彼此客气了一番,不过,由于李德完全站在博古一边,他和毛泽东的冲突注定是不可避免的。

就在李德到来不久,果真,他跟毛泽东之间,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执。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说:“几乎就在我到达的同一天,传来了黎川失守的恶讯。”他和毛泽东的头一回交锋,就在这“黎川失守”事件上……

黎川,广昌东北的一座县城,靠近福建峻秀的武夷山。黎川是在1933年9月28日失守的。

黎川之战,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前哨战。

从1933年7月18日到9月18日,两个月间蒋介石在庐山上办了三期军官训练班,亲自作了二十三次训话和讲课,此刻下山了!

南昌,从1933年5月起设立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此刻变得忙碌起来。蒋介石在赛克特的谋划下,正忙于调集一百万大军、二百架飞机,部署第五次“围剿”。内中五十万大军用于江西,以求剿灭中央苏区。

此时,黎川成了中央苏区的北部门户。蒋介石的第一步棋,便是派出陈诚的三个师——第三路军第八纵队第五、六、七十九师,朝黎川县城推进。红军主力在朱德、周恩来率领下,正在福建跟国民党十九路军作战,驻守黎川的是萧劲光部队。

萧劲光此人,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成为十位获得大将军衔的将领之一。他是湖南长沙人,毛泽东的老乡。1920年秋,当上海霞飞路(今淮海中路)新渔阳里六号挂起“外国语学社”招牌时,他成了那里的学生,跟任弼时、柯庆施有着同窗之谊。在那里,他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团员之一。翌年,他便赴苏联学习,瞿秋白成了他的老师。1922年,他加人中国共产党。1924年1月21日,当列宁去世时,他和任弼时等曾代表中国留学生为列宁守灵。回国后,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参加了北伐。1927年他再度赴苏,在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了三年。此后他回国,进人中央苏区。此刻,这位资历颇深的萧劲光,担任闽赣军区司令员兼第七军团政委,司令部便设在黎川城里。

在面对蒋军三个师的时候,萧劲光手下却只有七十个兵!

萧劲光是这样回忆的:

我的主力部队已随三军团到福建去了,剩下一个独立师,在敌人进攻前的一个星期又调往峭石,归前总直接指挥。当时我手上只有一支七十人的教导队和一些地方游击队守黎川。在敌人进攻的前几天,中共又命令闽赣省委和省政府撤出黎川城。随即,顾作霖(省委书记)、邵式平(省政府主席)两同志率党政机关撤出了。为不致引起群众恐慌,只留一个合作社没撤。

当蒋介石的三个师进攻黎川时,萧劲光只得率教导队撤出黎川县城,退到城外六十里的溪口。萧劲光有过多年战斗经验,又两度赴苏学习,他知道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撤退。

消息传到瑞金,引起了博古和张闻天的愤懑。李德在《中国纪事》中写道:“萧劲光在黎川城不战而弃,带领他的独立部队仓皇撤退,而让地方部队听任命运的摆布。博古和洛甫把这种情况称之为过时了的济南战方法的回潮……”

于是,黎川失守马上被扯到“罗明路线”上去,扯到毛泽东头上去。

李德支持博古、张闻天的观点,而毛泽东则支持萧劲光,以为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萧劲光应当撤退,放弃黎川,诱敌深入,在闽西建宁、泰宁一带与敌周旋。

萧劲光奉命“收复赤色黎川”。他组建了红七军团,任军团长兼政委。1933年11月11日,当前总得知敌一个主力师要赶往浒湾,便命萧劲光率部阻击,以待彭德怀的三军团赶到,向敌发起主攻。浒湾在黎川西北。萧劲光在浒湾跟敌人打了一天一夜。翌日傍晚,彭德怀率三军团赶到。这时,彭德怀患疟疾,冷透骨髓,只得由彭雪枫指挥。第三天,敌人在十几架飞机掩护下,出动了装甲车,冲破了红军的防线,打通了去浒湾的道路。

浒湾失利,主要是三军团没有打好。彭德怀主动向前总说明了情况,申明“责任不在萧劲光”。

可是,谴责的拳头仍落到了萧劲光头上。萧劲光这样说及当时的情景:“浒湾失利后,博古同志他们想整彭德怀同志,但不敢动他,就把战斗失利的罪名强加在我的头上。他们下令撤了我的职,调往前总审查。”

李德也力主对萧劲光实行惩罚,下令审判萧劲光。

于是,萧劲光成了“军内的‘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前总主办的《铁拳》杂志出了《反萧劲光机会主义专号》,刊载顾作霖等批判萧劲光的文章。

1934年1月6日上午,瑞金最高临时军事裁判庭召开公审大会,萧劲光被押上法庭。法庭上一片紧张气氛。在书记宣读对萧劲光的控告书之后,萧劲光据理争辩:“我手上的兵都被调走了,敌人是一个军三个师,我怎能守住黎川呢?再说上级也没有让我死守黎川。我到差不多被敌人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才带领七十余人的教导队撤出,这有什么错呢?”旁听的人知道真相,也不再喊口号了。

可是,法庭根据李德的意见,仍坚持判处萧劲光五年徒刑,开除党籍、军籍。

中央苏区的报纸刊登报道,说萧劲光“把赤色的黎川城,以及红军用血肉换来的一部分军用品送给敌人,做了敌人的内应”。

萧劲光被关起来的时候,贺子珍来看他。贺子珍向他转告了毛泽东的话,使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得到鼓舞。毛泽东说,你应该撤退,做得对!对你的处罚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王稼祥的支持。

虽说王稼祥受伤,正在病中,但他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最高临时军事裁判法庭的判决书要他审批。王稼祥拒绝签字!

李德坚持要判处萧劲光五年徒刑,找博古帮忙,以压倒毛泽东和王稼样。博古借口工作忙,不再过问此事。

李德无奈。审判萧劲光之事,不了了之。萧劲光关了才一个月,就被调到红军大学去当教员。

王稼祥原本跟王明、博古站在一起,自宁都会议以来,他跟毛泽东逐渐接近。他不仅帮助了萧劲光,而且还帮助了邓小平。

邓小平被撤除了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长的职务之后,也被关了禁闭。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曾作了这样的描述:

一天,在被卫兵押回禁闭室的路上,他遇上了陆定一的妻子唐叉贞。

“我俄坏了”,邓小平时她说,“肚子根本吃不饱”。她可怜他,花一块银元买了两只鸡。做好后,她给卫兵捕了个信,要他们把邓小平带到她的住所吃饭。邓小平吃了一只,把另外一只拿回禁闭宣。

唐义贞是湖北武昌人,1909年7月出生在那里的一个中医之家。1926年6月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据陆定一回忆:“记得我们第一次在莫斯科见面时,她穿紫红色的金丝绒旗袍,温存、文雅,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后来,在共同的战斗中进一步了解她。她是一位勇敢、坚强的女布尔什维克。是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我们心心相印,使我们由同志、战友发展成夫妻……”

陆定一和唐义贞于1929年冬在苏联结为秦晋之好。在陆定一回国后,唐义贞在苏联学习医务,1930年秋回到上海。1931年4月,当顾顺章叛变时,周恩来紧急转移,就借住在上海陆定一、唐义贞家。1931年冬,何叔衡和唐义贞装扮成父女俩,从上海经秘密交通线进入江西苏区。唐义贞在瑞金担任中央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厂长。她在邓小平最困难的时刻送给他两只鸡,邓小平在几十年后仍深深记得这件事。

索尔兹伯里还写及:“正是在这个时刻,邓的夫人阿金(金维映)和邓离婚,改嫁给高大英俊、深思熟虑的罗迈。”

据方志敏之弟方志纯回忆:

那时,“她,约摸二十几岁年纪,高挑挑的个子,清秀的脸庞,一对明眸闪烁着温情的光芒……听说她原来在上海,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后,与广大红军指战员一样,过着艰苦的生活,每天吃的是‘包干饭’——用席草编成草包蒸的饭,几分钱的菜金;冬天睡的是‘金丝被’——用稻草当垫被;夏天要与‘飞机’、‘坦克’作战——经受蚊子、臭虫的叮咬……”“她有文化,又有一张泼辣的嘴巴,无论开会作报告,还是个别促膝交谈,她的一番八情入理、生动活泼的话语,特别能打动人们的心弦。”

索尔兹伯里说“阿金是广东人”,其实她是浙江省岱山县人,生于1904年,192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时年二十二岁。1927年2月,她成为中共定海县三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过领导定海、宁波的盐民运动。1930年,她在上海担任上海丝织业党团书记。1930年她进人中央苏区,担任中共于都、胜利县委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科长。后来金维映参加了长征。1938年春去苏联学习、养病,1941年底病逝于莫斯科。

邓小平从禁闭室获释后,被派往中央苏区北部的乐安县南村当“巡视员”。那里是与白区交界之处。派遣者的本意,是因为那里生活艰苦,“流放”邓小平。不料,邓小平去那里才十天,就被急急调回来。起初,邓小平不明白内中的原因,后来才听说,因为那里靠近白区,生怕邓小平跑掉。

邓小平回到瑞金,没有人敢要他。倒是王稼祥敢于要他,对他说:“你到我这儿来吧!”王稼祥调邓小平到红军总政治部任秘书长。当了两三个月,上边有人说:“怎么能让邓小平当秘书长?”于是王稼祥把邓小平安排在红军机关报《红星》报当一名编辑……

同类推荐
  •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张良(名人传记丛书)

    担负着光复故国的梦想奔走四方,满怀大义,博浪沙刺杀秦王,洞悉局势,鸿门宴上扭转乾坤,运筹帷幄,楚汉相争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建立汉朝之后明哲保身而急流勇退。书中客观生动地讲述了张良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在功成名就之后淡薄处世的一生,他的高尚节操为青少年读者立下了一个典型的榜样。
  •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记述了军阀吴佩孚光辉而又跌宕起伏的一生。起初,他只是一个落魄的秀才,后来竟成了直系统帅,成为北洋军阀操纵政局的首要人物。军阀混战时,他将段祺瑞赶下了台,把张作霖赶出了山海关。他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美国的《时代》杂志,被誉为“中国最强者”。曾经,他也被视为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不二人选。他有“三不主义”——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对此一生不违;他坚持“不卖国”的主张,临终前仍告诫后人“不准当汉奸”;他还有“不纳妾”的美名,一位德国小姐爱上了他,他却在送来的情书上挥毫阅示——老妻尚在!
  • 雷锋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雷锋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下第述怀

    下第述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音乐夜班车

    音乐夜班车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段旅途,在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奔跑中展现生命的意义,那么,一去不回的时间路上,总有些什么,是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的。就让好歌引路,带我们重返那些单纯真实的岁月,用心去倾听光阴的脚步留在记忆里的回声……音乐是我的情人,文字是我的孩子。
  • 鸡立鹤群

    鸡立鹤群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居民都被外貌的表相所迷惑。那些生来不是那么美丽的东西,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如果说,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么长得不好看的人,剩下的岂不只是一个潘多拉的空盒子,连“希望”也飞了。潘多拉的空盒子系列1。
  • 巧做保健菜

    巧做保健菜

    科学、专业的食物专题讲解;全面、准确的营养成分数据;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巧做保健菜》教你做美味营养菜,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科学保健的小窍门!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焚星战纪

    焚星战纪

    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修魂、修星、修魔、修妖。神奇穿越。导致一位无法修炼五行属性的少年,踏上了永无止尽的复仇之路、
  • 绝世倾颜

    绝世倾颜

    她已倾天绝颜,荣华富贵享之不尽。绝世柍国视为比国宝更魅几分的公主。老国王最宠爱的女儿。绝世怏国最美的公主。及万世荣华,上千贵权。倾颜公主。可却在世态炎凉,人心险恶的威逼之下嫁进敌国身为有名无实的太子妃。然而最爱她的人,为皇位亲眼目睹她远嫁他国。取得是她所谓丈夫的亲生姐姐。得到她的人,从不珍惜她绝世的美丽。肆虐的考验着她如冰的嫣然脱俗。可却不知语笑嫣然过后的欣然自得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愚蠢。悔不当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锦绣田园:爆笑小农女

    别人穿越就吃香喝辣,她穿越就是家徒四壁且父母体弱多病、哥哥无赖、弟弟年幼的小农女。头顶着克夫命,被夫家退亲;可极品亲戚们怎么就那么惹人厌呢?瞧瞧这姑妈隔三差五来家里顺手牵羊;二叔二婶儿落井下石,舅舅舅妈连哄带骗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哼,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她堂堂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新人类,怎么带着体弱多病的父母、无赖哥哥跟年幼的弟弟,教训他们那极品亲戚,过上盛世田园锦绣人生!顺带着,给自己找一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绝世好男人。她坚信,这个世上总有一个男人是为了受她折磨而来到这个世上!
  • 二手皇后太嚣张

    二手皇后太嚣张

    皇上很帅很英明么?切,纯属一个大变态!反正,她,不稀罕!冥域圣子很厉害吗?她,不鸟他!咦,这个像妖孽一样美艳的男人竟然是第一国师?好!她要他当她的跟班!乌龙穿越又如何?过气皇后又如何?她风琉璃可不是好欺负的,吼吼!哪管它歌舞升平还是乱世浮华,我自轻狂红尘任逍遥
  • 方法总比问题多

    方法总比问题多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仅靠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实际有效的方法。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是主动找方法解决,还是找借口回避责任,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前途。《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详细介绍了众多成功方法,结合大量案例指导读者灵活运用思维技巧,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方法总比问题多(白金版)》适合企业管理者、企业普通员工和企业培训师阅读。
  • 梦里深情

    梦里深情

    木千宁因为家里的原因离开了她当时最爱的男人,不久之后,林恬找到了他一直想恋的千宁,两人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李雷,李继,林然的不断出现让千宁无法抉择,一些误会之中,千宁是选择面对现实?还是选择逃避?在和林然的订婚典礼上,李继突然发了一条讯息给李雷,其实青春本该是这样的,有苦,有笑,有累,有伤,伤的够深足够毁了自己,但是只要你朝前面看,幸福就会来临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