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0700000050

第50章 “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在鏖战正急、战火正烈的日子里,又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小插曲……

彭德怀的三军团指挥部,忽地来了两位神秘的客人,求见黄公略。一个青年学生模样,另一个五十多岁。那五十多岁的人自称是黄公略的胞兄,名叫黄梅庄,看上去确实有几分像黄公略。

黄公略乃“毛、朱、彭、黄、滕”的“黄”,红三军的军长,红军的领袖人物之一。毛泽东十分倚重黄公略。毛泽东在《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一词中,便有一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黄公略本名黄汉魂,敬佩汉代名将张良,因张良受书于圯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遂改名“黄公略”。

来者黄梅庄,确系黄公略同父异母之长兄。黄公略之父黄秀峰娶妻左氏,生三子,长子即黄梅庄,次子黄星远,三子黄麟四,左氏去世后,黄秀峰娶丫环彭氏为续弦,生一女一子,女为黄菜香,子即黄公略。黄公略与长兄黄梅庄,相差二十多岁。

黄公略于1927年初入黄埔军校,同年底加人中国共产党。翌年7月,和彭德怀一起在平江领导暴动。10月,彭德怀、滕代远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黄公略仍留平江一带打游击。1930年6月,黄公略出任红三军军长。这时,彭德怀为红三军团总指挥。

彭德怀平日从黄公略的谈吐之中,知道黄梅庄在家欺凌庶母彭氏,以为彭氏丫环出身,身份低贱。他与黄公略关系也不好。如今,忽地远道赶来求见黄公略,此事颇为蹊跷。再说,彭德怀前些日子听说《湖南民国日报》(1931年3月24日)登出《彭德怀黄公略赶快率部来归》,其中提及何键把黄公略的生母彭氏和妻子刘玉英押来长沙,作为“人质”。看来,国民党十分“看重”黄公略,因为他毕竟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曾在“蒋校长”手下受训。

彭德怀过去见过黄梅庄。这一回,“旧友”重逢,置酒相待。彭德怀拿出“竹叶青”,频频劝酒,却自称不饮酒(其实他是能饮而不饮)。黄梅庄酒后吐真言,原来,他此行负有特殊使命;“委员长、汉湘叔,均有信给公略。”

“委员长”,即蒋介石,“汉湘叔”,乃黄公略的堂叔黄汉湘。蒋介石任命黄汉湘为“宣抚使”,进驻南昌,在那里建立“宣抚使署”,从事对红军的“宣抚”,亦即策反。黄汉湘“宣抚”的头一个目标,当然是黄公略。于是,找来黄梅庄,派他前去求见黄公略。

黄梅庄说着,打开带来的皮箱,箱内有一千五百枚银元,在皮箱的夹层里,藏着两封信,那是蒋介石、黄汉湘写给黄公略的亲笔信。黄梅庄把信交给了彭德怀。蒋介石的信,以“校长”身份,劝黄公略“迷途知返”,而黄汉湘的信,则称赞“蒋公美德”,并愿以叔父身份担保黄公略“反水”之后的人身安全。

彭德怀阅信后,知道了黄梅庄此行的来历。

不日,彭德怀将那皮箱密封,交给与黄梅庄同来的青年特务,说黄梅庄已去黄公略处,嘱他将此箱速速运回南昌,面呈黄汉湘。

“宣抚使”黄汉湘收到这皮箱,以为策反有望。打开箱子,却几乎使他昏倒。原来,箱内是一颗人头——黄梅庄的脑袋!

箱内还附有以黄公略署名的一封信,内云:“蒋贼卖国,屠杀工农,罪当处剐;汉湘附逆,亦将引颈受诛;梅庄甘当走卒,还尔狗头,以儆效尤。”

从此,那“宣抚使署”从南昌消失。黄汉湘再也不敢去“宣抚”红军了。

蒋介石见何应钦吃了败仗,“宣抚使”亦无济于事,便于1931年6月21日再赴南昌。这次,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直接指挥第三次“围剿”。

第三次“围剿”的兵力增至三十万。所增加的十万兵马,全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蒋介石委任何应钦为左翼集团军总司令,陈铭枢为右翼集团军总司令,以卫立煌为总预备军总指挥。蒋介石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他发表文告宣称,他不能“解甲归田”,那就“舍命疆场”。主帅从鲁涤平而何应钦而蒋介石,兵力从十万而二十而三十万,蒋介石确实是要“踏平”红军了。

红军呢?刚刚结束第二次反“围剿”,还是三万多兵力,还来不及喘一口气休整。这一回,以一比十,迎战蒋军,何况敌方主力是蒋军嫡系精锐之师。

仗着人多势众,兵力雄厚,蒋介石又以“长驱直入,分进合击”为战略方针。

毛泽东仓促上阵。因为从第二次反“围剿”结束,到第三次反“围剿”开始,相隔不过一个月。红军想不到蒋介石来得那么快。

毛泽东呢?好在上两回反“围剿”都获大胜,在军内威信倍增,这一回依然用“诱敌深入”作战略方针,依然用的是“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办法。

一开始,蒋介石好得意,雪花般的捷报纷至沓来: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广昌城头;宁都不战而克;瑞金落入国军之手;富田、水南、白沙、沙溪、中沙、大金竹、头陂……接连易主。

面对十倍之敌,毛泽东连连放弃一座座城池。正在蒋介石兴高采烈之际,毛泽东秘密召见红十二军军长罗炳辉,面授机宜。

自从毛泽东一番吩咐之后,红十二军忽然改变了朝南退却的步子,却朝东北方向前进。往日行军,衔枚而进,偃旗息鼓,如今扬起了红旗,特别是在蒋介石的飞机前来侦察时,连花被面都被扎在竹竿上,迎风招展,颇为招摇。队伍特地拉开距离,行军时变成长长的队伍。他们偏爱泥尘多的道路,喜欢踏得尘土飞扬。每逢三岔路口,则必定用石灰水刷上某某军团朝此前进之类字眼,画上大箭头。到了村庄扎营,则在各处门板上写上某团某营驻地之类,那些部队番号随便“创作”……

正在寻觅红军主力决一雌雄的蒋介石,听信飞机的侦察报告,把红十二军当成红军主力。于是,调兵遣将,尾追不舍。

罗炳辉见蒋军主力尾随,知道蒋介石已经中计,于是十分“照顾”蒋军,放慢了前进速度,以使蒋军能够跟上。有时,还往后打几枪。蒋军以为红军布下伏击“口袋”,小心翼翼派出侦察部队探路,直至查明没有设伏,这才继续前进。

罗炳辉走着走着,专拣高山行军。不断地翻山越岭,弄得尾追的蒋军叫苦不迭。蒋军士兵不由得长叹,“剿共简直是无期徒刑!”如此这般,红十二军把蒋军主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这时,红军主力在毛泽东率领下,悄然在江西兴国境内,休整了半个月!毛泽东在那时,从从容容主持作战会议,细细研究着“雷公打豆腐”,如何“拣软而欺”。

待蒋介石发觉上当受骗,已经晚矣。8月6日,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莲塘首战告捷:以红十二军为左翼,红三军为右翼,红三军团、红四军为正面主力,把蒋军第七十四师第一旅包围于莲塘村东北山谷内,一下子全部歼灭!

翌日,红一方面军向良村急进,又吃掉敌五十四师两个团!

蒋介石闻讯,恨恨地在南昌发表训词: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无奈,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之下,三战三捷,歼蒋军十七个团,三万余人。

正在这时,胡汉民、汪精卫联络两广军阀,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对抗。9月4日,粤军入湘。蒋介石忙于对付国民党内讧,不得不下令结束第三次“围剿”。

蒋介石在南昌对部下训话时,不得不叹道:“我们十个人不能当一个人用,我们三十万兵打不过他们三万兵!”

这时,《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在红军中一下子成了“流行歌曲”。歌中唱道:

三期战争获全胜,

胜利原因要记清:

第一莫忘共产党,

共产党主张样样灵。

第二红军团结紧,

十人团结胜千人。

第三群众力量大,

群众拥护一定胜。

学此经验与教训,

不愁百战不百胜。

彭德怀对毛泽东领导第三次反“围剿”,作了如下评述:

这次战役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毛泽东灵活机动之战略战术方针。三个月的艰苦战斗,战胜了十倍之敌。以相对劣势装备和绝对劣势兵力,无后方接济的作战,取得了伟大胜利,粉碎敌人的“围剿”,创造了古今中外没有过的一套崭新的战略战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中新的发展——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

同类推荐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岳麓风云(上下)

    岳麓风云(上下)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文化发展、人才培养起过巨大的作用。岳麓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具有神奇色彩的岳麓山下,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至今已有一千零三十年。期间讲习绵延,弦歌不断,一直是湖南的最高学府,湘楚人才的摇篮。在有关资料所列的世界万.所大学中,其历史悠久仅次于摩洛哥加鲁因大学。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初年,理学进入繁荣时期,人才辈出,学派林立,理学家纷纷以创办或主持书院为契机进行讲学和传播学术思想,岳麓书院成为重要理学学派之一——湖湘学派的主要活动基地。
  •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人物百科知识博览

    一本丰富的百科字典,一座有创造力的知识乐园,一部健康成长的智慧圣经。精美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活泼的版式,将科学性和趣味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一同领略和感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文库·我的第一本百科书:人物百科知识博览》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它既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历史、触摸时空和未来的组合工具,又是聆听历史和探索未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是家长引领孩子成长的教育指南。
  •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吃惊地发现——令我成长的不是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时刻,反而是在奔向这些时刻的过程中经历的风雨和体验的甘苦。这是我第一次向这么多人讲述自己走过的路,我把曾经的徘徊、忧郁、坚持和信心与大家分享,除了总结过去的岁月,更大的希望是通过我的经历为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提供一种参考。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3)》本书分为李冰、蔡伦、张衡等部分。
热门推荐
  • 霸宠灵妃:腹黑邪帝不好惹

    霸宠灵妃:腹黑邪帝不好惹

    废物?灵脉被损?云家嫡女天生不能习武不能修炼,任由庶女欺负,最后逼落万丈深渊……她,现代灵魂一朝重生,嗜血狂妄,杀人不眨眼,敢害她?死!姑娘我把兽放出来分分钟秒杀你,上门找茬?继续狠狠地虐!什么?有美男来追求她?身旁某只妖孽冷眼一扫,轻吐几字——“女人,你只能是我的。”(本文宠文,男主女主一对一,绝不花心滥情和NP!!!)
  • 医女宠妃:高冷王爷快就范

    医女宠妃:高冷王爷快就范

    便宜公主方锦绣这辈子只爱过小王爷即墨君昊一人,起初爱得隐忍,爱得小心翼翼,不惊扰任何人。怎耐一场深宫里的权谋斗争,她交付一切与魔鬼,和皇上达成交易,从此成了他身边的女人。她决定倾尽所有来爱君昊,让他忘记云瑾,与自己白头偕老。怎料揭开那最难以启齿的谎言和最出乎意料的身世,她终究还是带着那些幸福的片断被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即墨君昊这辈子只恨过方锦绣一人,他恨她自私卑鄙,恨她不择手段,恨她离间自己和云瑾,他最恨的,是她骗了他,却不肯一辈子就这样骗下去,要残忍地告诉自己真相。江山美人,自古难全。战火纷飞,鲜衣怒马,缘起缘落,爱恨交织中的两人又能否幸福白首?
  • 校草是校花

    校草是校花

    一个从小没有自由的富家千金,在一次意外中失去记忆,还意外得到了一位男大学生的记忆。以为自己是男生变成女生的女主角会在学院里发生哪些搞笑的事情呢?
  • 破灭虚空

    破灭虚空

    杜晨本只是地球华夏一个国术修炼者,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三灵仙尊遗留下来的三灵仙玉,从此踏上了虚无飘渺的修仙之路。得仙缘,承因果,且看杜晨如何在修仙路上披荆斩棘,踏上巅峰!
  • 七年之痒

    七年之痒

    你和你的他是否正罹患以下症状:你在他眼前晃荡,他视而不见;他在你眼前晃荡,你心里骂他犯贱;脾气点火就着,恨不能—拍两散;到后来干脆省点儿力气,懒得去管;夜里失眠多梦,白天恍如做梦;他背着你睡,你看着天花板睡;你抱他他抱你,就像左手拉右手;有一天,你惊觉你和他有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没做爱了,而此时,你的梦里、你的心里出现了另一张异性的面孔.婚姻这片海,你和他能否同舟共渡?其实,你就是陈晓荷,他就是魏海东。当你偶遇苏逸轩,而他认识了林菲,海平面倾斜了。华灯初上,每一盏或寂寞或温暖的灯光下都有一个或寂寞或温暖的陈晓荷,同一盏灯或另一盏灯下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魏海东。你和他,注定排斥又缠绕。七年,你痒了吗?
  •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

    《不生气,是种本事》浓缩戴晨志老师近二十年与世界各地民众,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倾情互动的丰富经验,以真实鲜活的生动案例、入情入理的深刻剖析,以及发自肺腑的恳切叮咛,一步一步教你在各种纷繁复杂、看似难以忍受的状况中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时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古字号店铺

    古字号店铺

    古字号店铺,街口的转角处,古色古香的老店。嘿,想进来看看吗?坐在店里,穿着黑色长裙的美女,喝着香气四溢的浓茶。脸色苍白的小男孩,碧瞳的黑猫。琳琅满目的橱窗里一个个精致的人偶。推开店门,风铃作响。“欢迎来到古字号店铺,能满足你的愿望哦……只要等同的代价……”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J.S.Bach)到勃拉姆斯(Brahms),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5分钟放下压力

    5分钟放下压力

    你是否因为同事赚钱比自己多而愤愤不平?你是否一出门就心里没底:门锁了吗?锁了吧?没锁吧?你是否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你是否明明很困倦,却思维奔逸无法入睡?焦虑、多疑、烦躁、易怒、失眠……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有可能在灰色情绪的包围中沉没,如何掌控情绪,如何放下压力?道理谁都懂,问题是怎么办,就让我们向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雷明老师取经放下压力、重拾激情、走向成功!
  •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少年故事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少年故事

    本书通过讲述65个诺奖获得者在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并加以点评,来突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所应注意的各种问题,帮助家长更好地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本书精选诺奖获奖者有伦琴、显克微支、汤姆生、格林尼亚、巴甫洛夫、柯赫、李普曼、泰戈尔等,让广大家长实实在在地看一看那些出类拨萃的精英们,他们在少年儿童时期曾经受到怎样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启迪。本书说理性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必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