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0700000020

第20章 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捐躯沙场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修铜(修铜后改为“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平洲(平洲即平江、浏阳,湖南县名,后来作者改为“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在1927年写的这首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勾勒了湖南秋收起义的情景。

对于毛泽东来说,秋收起义是他第一次实践他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

不过,毛泽东自知光是依靠农民的长矛、棱镖是难以“出政权”的。他在8月18日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便讲得很明确:

秋收起义的发展,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谁都不能否认,但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军事的帮助。有一两固兵力,否则终归于失政。暴动的发展是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护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我们党从前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

毛泽东要寻找枪杆子,要寻找“一两团兵力”,正巧,一支正规军正驻扎在扛西和湖南交界不远处的修水县。遗支正规军是一个警卫团,团长居然是中共党员!正因为这样,毛泽东穿过湖南和江西的边界,朝江西进发,才在半途发生那番“历险记”……

这个团自武汉来,原本是守卫武汉国民政府的警卫团,可谓精兵,隶属于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中共指派了叶挺独立团的一位团参谋长,出任警卫团团长。这位团参谋长既是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生,又是中共党员,名唤卢德铭。卢德铭成了警卫团团长,便使这个团处于中共领导之下。

中共在南昌发动“八一”起义时,卢德铭奉命率部开赴南昌,参加起义。当他们从武汉东下到达黄石时,得知起义部队已退出南昌,而九江又被张发奎部队控制,只得率部来到鄂湘赣三省交界的“三不管”的修水县暂且栖驻。这支精兵,马上被正在寻觅“枪杆子”的毛泽东所看中。

于是,二十二岁的卢德铭被任命为秋收起义总指挥,毛泽东则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成了毛泽东最初的战友。

这个“四川伢于”,在上中学时就读《新青年》,思想日趋进步。十九岁那年,他千里迢迢,去报考黄埔军校。离家时,正值春节,他挥毫写下一副春联,贴在家门两侧:“问客何来想是仙风吹到,留君不住须当明月照归。”

当他不远千里来到广州,黄埔军校招生考试已过。他求见孙中山。孙中山见他小小年纪,革命愿望如此强烈,便召见他,当场面试,十分满意。这样,孙中山介绍他进入黄埔军校,成了第二期学生。

在黄埔军校,卢德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毕业后,卢德铭来到中共领导之下的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

独立团成了北伐先锋,一路过关斩将,屡建奇功。卢德铭从连长升为营长,升为团参谋长。进入武汉后,调任警卫团团长。

1927年9月9日,作为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在江西修水县渣津宣布:“现在我们起义了!”他领导的警卫团,成为起义部队的第一团。

第二团由安源工人和醴陵农民组成。

第三团是由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组成。

第四团是经过改编的夏斗寅残部。

宣布秋收起义时,毛泽东正在江西铜鼓县城萧家祠——第三团团部。

秋收起义最初的行动计划是攻取长沙:一团、四团打平江,二团、三团打浏阳,然后分两路包抄长沙。

一团、四团在朝平江县城进军途中,四团突然哗变,袭击一团,使进攻平江的计划受挫。二团、三团先克醴陵县城,才占领了两天,不得不在强敌面前退出。改取浏阳县城,占领后陷入重围。

两路兵马均出师失利,攻打长沙无望,遂退至浏阳文家市。

9月19日夜,文家市的里仁学校里,像开了锅似的。各路兵马的首脑人物齐聚那儿,前敌委员会会议在书记毛泽东主持下召开。讨论的主题是“向何处去”。

虽说从9月9日至19日,不过十天光景,毛泽东的头脑变得冷静。原先他受“领袖同志”瞿秋白的影响,以为“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而秋收起义的受挫,使他清醒,意识到长沙“啃不动”,连醴陵、浏阳这样的县城都“吃不了”。毛泽东审时度势,知道绝不可与强敌硬拼。他在会上提出,向“萍乡方向退却”,以求避开强敌的锋芒,保存自己的实力。

长沙城内有九千敌军驻守,攻长沙势必败北。

头脑发热的人,依然在会上嚷嚷:“进攻长沙!进攻长沙!”

两种意见针锋相对。

总指挥卢德铭是位精明聪颖的人,他以为毛泽东的话在理,投了赞成票。卢德铭在军队里威信甚高,他倒向毛泽东,使进攻长沙的主张遭到会议的否定。

翌日,这支打着“中国工农革命军”的队伍,朝江西萍乡方向前进。

行军的第4日,9月23日清晨,当部队从萍乡东侧的芦溪镇出发不久,突然枪声如同炒豆般响起。

原来,那是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的一个特务营和一个保安团,布下了伏击圈。当毛泽东、卢德铭率部进入伏击圈时,一声口令,伏兵倾巢而出。

在激战中,二十二岁的总指挥卢德铭饮弹而亡。毛泽东痛失他最初的得力战友。卢德铭倘若不是过早地死于非命,定然会成为元帅级的中共军界领袖人物。

毛泽东幸免于难,且战且走,带领着受惊的队伍绕开萍乡南进……

毛泽东要把队伍带向何方?

同类推荐
  •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

    《强秦弱楚:张仪》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名人备忘录

    世界名人备忘录

    本书将从科学经验、文坛泰斗、思想巨擘等多个方面,为读者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生平。
  • 白衣卿相:柳永

    白衣卿相:柳永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

    《高道李真果》是一部传记体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李真果,他遍读圣贤经典,问道玄门绝学,精练各派武术,集武功、丹道、道家医术绝学于一身。本书以社会性质截然不同的几个时代为背景,通过传主所经历的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初期等历史巨大变迁,讲述大道士李真果穿越百年、历经艰辛磨难的传奇人生,彰显其爱国爱教、悬壶济世的美德,全面而真实生动地反映他“忧以天下,乐以天下”、载道行道的修真之旅和中华民族精神及人格风范。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吕布再临

    网游之吕布再临

    白门楼的惊变,让濒死的吕布来到3000年后的时代!堂堂无双吕奉先,躺进游戏舱,玩起三国游戏,是怎样一番模样?看我吕布强势归来——再一次将这乱世,搅个天翻地覆吧!
  • 贴身女仆很妖娆

    贴身女仆很妖娆

    一元钱能做什么?矿泉水?冰淇林?还是棒棒糖?NO,NO,NO,你们都OUT了……自从王东用一元钱买了个女仆,一切都变了……这女仆会洗衣,会做饭,会暖床。帮着找二奶,HOLD得住小三,还能逮住狐狸精。
  • 月宫秋

    月宫秋

    周朝覆灭,大月兴起,她,是前朝遗落民间的圣女,是因自杀而穿越的一缕孤魂。大婚之日,痛失真爱,被迫逃离,作为当朝皇子,他一路相随。风雨飘摇,历经磨难,他对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她对他的冷淡回避,却换来他忠贞许诺的生生世世。“子瑜,你不能离开我,”终究泪还是忍不住滑落,她抱着怀中奄奄一息、面目全非的他,不停地哽咽着,“你说过一生一世的……你要活下去……”听着她的哭声,他摸索着,触碰上那张印象中娇美的面容,努力张开被血黏住的花瓣唇:“对不起……一直没能说……我爱你,阿岩,我爱你,我爱你……”一段虐世情仇,生在异世月宫之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炉炼仙

    神炉炼仙

    陆化,一剑杀伐天下,我心依旧。
  • 剩女奋斗之私募经理

    剩女奋斗之私募经理

    操盘大赛亚军顾俨成为飞腾投资的操盘经理,却因一次失误致使公司数千万资金爆了仓,于是北上京城从头做起...MBA剩女卫兰亭相亲相出两位军旅帅哥,于是开始了纠结的爱情奋斗...
  • 孤魂剑

    孤魂剑

    他本不重情,却不知无情与情感如火山般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当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故事逐渐展开时,当前几代的恩怨情仇一件件浮上水面时,当两位美丽的女子那不为人知的身份暴露时,他还能无情?
  • 兰语嫣

    兰语嫣

    三界之女降生,天下必将会毁灭。她是人,但身体内的血有一半是仙血一半是魔血,待到时机成熟时,她将便成魔,将世界毁灭。他是天帝来到她身边,本是来将她这魔用上古神器封印,却在他们的相处中对她暗生情愫;他是魔殿君,他来到她身边是要利用她,但却慢慢爱上了她。两段情缘将如何收场?她的命运又走向何方?
  • 我和鬼怪同居那几年

    我和鬼怪同居那几年

    有很多时候,我们总希望自己与别人有所不同,可是这其实是一个挺难办到的事,不是么?谁不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睛?谁不是坐立一方卧眠七尺?谁不是一分钟跑不了五千米还得大喘气?但是如果某一天你发现自己和别人很不一样的时候,其实也是件挺痛苦的事。我们的故事从一天的夜晚开始,一个能看见鬼的少年,还能够轻松愉悦的生活下去么?鬼眼看世,世间皆鬼,佛眼看世,世间皆佛。
  • 真假兰亭:一幅字帖揭开的历史绝密

    真假兰亭:一幅字帖揭开的历史绝密

    男主人公方遒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获得一幅《兰亭集序》字帖。看似写有一个错字,字帖纸张却被鉴定为和王羲之同时代。同时,各路对这幅错字字帖怀着浓厚兴趣的人们暗中角逐,意欲抢夺字帖。最终,循着字帖的暗示,方遒将逐渐揭开一个萦绕中国数千年历史的惊天秘密。浩瀚历史长河,真的是为人操纵的吗?
  •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抗衡衰亡的现代医学(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医药知识有如其他各门自然科学一样,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国医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在中国历史上,曾有“神农氏尝百草”、“伏羲氏制九针”、“燧人氏取火”等有关医药起源的古老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