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004

第4章 广州兵变

当陈炯明被孙中山罢免的消息传出之后,驻守在广西的粤军将士,顿时沸反盈天。

叶举的指挥部门外站满了粤军士兵,他们个个面色阴沉,一副气愤填膺的样子,突然人群中一阵骚乱,营长伍仁风风火火地闻讯赶来,还没到门口就大声地嚷道:“叶军长,叶军长,陈司令何罪之有?我们要向总统府讨个说法,讨个公道!”这一嚷无疑如火上浇油,官兵中爆发出一声高过一声地呼喊:“叶军长,带我们打回广州!打回东江!”“叶军长带我们去总统府请愿,如不恢复陈司令职务,我们回家耕田好了。”“叶军长,叶军长……”

门“砰”的一声开了。“安静!吵什么吵?”随着一声怒吼,叶举出现在指挥部门口,他面色铁青,由于气愤,讲话的当儿发黑的嘴唇还在抖动:“我们正在商议这事,请大家各回各处,原地待命,我已拟好电报发往总统府,要求孙中山恢复陈炯明总司令和广东省长一职,一有答复,立即转告大家。”叶举说完把手一扬,人群随即散开,伍仁垂下头直立着没走,叶举一招手,伍仁跟进了指挥部。

孙中山闻知粤军官兵中的强烈不满情绪,自知对下步出师北伐的计划十分不利,但用强硬的口气逼他收复成命,让他根本无法接受。要求恢复陈炯明职务的一份份电报更让他感到气愤,他从来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孙中山心里想:如此咄咄逼人的要挟,让自己出尔反尔,朝令夕改,不是叫自己打自己嘴巴,而让天下人见笑吗?孙中山考虑到叶举的脾性和第一军在整个粤军中实力和影响,还是作出了一项出乎叶举意料的决定。

1922年5月8日,孙中山委任陈炯明的部下叶举为粤桂边督办,以示对粤军的信任。北伐军营一片哗然,知道内情的人更领会到孙中山的这一招既剥夺了陈炯明的军权又稳定了粤军军心。

“孙中山太抬举我了,孙中山太信任我了。”叶举闻之不觉哈哈大笑一阵。

在一封封要求孙中山收回成命的函电中,叶举左等右等,等来的不是陈炯明的复职令而是对自己的委任状。叶举看着委任状,转而冷冷一笑:“粤、桂边督办那就是两省司令了,比陈炯明的粤军总司令还大,我叶举怎么有这样的大头来戴这顶帽子?先生太抬举我了,一定是胡展堂帮出的馊主意。”洪兆麟、杨坤如、熊略正不知如何插话,只见叶举突然把面一沉,继续说道:“我再拟一个电报,等孙中山十天,如不答复陈司令复职,粤军全军回师广州,我叶举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更不是欺软怕硬的熊包!”五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直至5月20日,仍没等到陈炯明的复职令,叶举率驻桂之粤军第一军所部50余营全部回师广州。

孙中山得知叶举非但不出任粤、桂督办之职率师北伐,反而率师回穗,不由一惊。1922年6月1日,孙中山自韶关回到广州,一是想震慑叶举部队的滋闹,二来想让前方将士,知道后方并无变故,可以安心前进。孙中山到广州后,想马上召见叶举等当面谈话,解决军饷和移防问题,但叶举却借故在一天前悄悄离开了广州。孙中山非常愤怒,曾密令海防司令陈策开炮轰击“陈家军”,被汪精卫等人极力劝阻。

陈炯明隐居惠州之后,在百花洲的小岛里深居简出。广州各界吁请陈炯明回省的函电,铺天盖地,纷纷见诸报端;前往劝驾的使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甚至连陈独秀也到了惠州,劝陈炯明不如加入共产党,领导华南地区的革命运动。

6月2日,孙中山在总统府设宴招待粤军将领,竟没有一个高级军官应邀前来,只来了几个中下级军官。

孙中山一连拍了三封电报,要求陈炯明立即回来广州面商一切,又派人到惠州催驾。但陈炯明拒绝在这个时候到广州。他说在省城军队撤出之前,他都不打算到广州。陈炯明曾经说过,一旦粤军叛孙,则“天下之恶皆归焉”,他不在这个时候去广州是为了避嫌。

这一天,陈炯明在惠州百花洲的落霞榭里又接待了两位特殊客人,他们既是孙中山派来的说客,又是和陈炯明很有私交的朋友和同僚,一个是汪精卫,另一个是马君武。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为表示反清献身的决心,改名汪精卫,取“精卫填海”之意。1883年出生在广东番禺,1901年县试中秀才,1903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同盟会。让陈炯明刮目相看的是这位白面书生竟在1910年3月干了一件举世震惊的大事,在北京谋杀摄政王载沣。虽然事泄未成并被判终身监禁,但毕竟让人领略了他的胆魄和勇气。除此之外,汪精卫的口才和文才也是同盟会中公认出色的。陈炯明比汪精卫大五岁,又同是秀才出身,惺惺相惜,故多了一分情感在里面。陈炯明后来参加“支那暗杀团”,多少受汪的影响,故主政广东期间,特聘汪精卫担任革命政府高等顾问、教育会会长、总参议长等职。

汪精卫对陈炯明说:“叶举军长不服调遣,擅自率师回穗,必将进一步激怒孙大元帅,还望总司令回去广州坐镇指挥,以免出现内乱。”陈炯明信誓旦旦地说:“我从党宣和人格起见,绝无反对先生之理,对于部下将领也一定完全负责并叮嘱,倘有不听命令,而反对先生者,我可以自杀以谢国人。”汪精卫听了陈炯明这番话,心里稍稍踏实了些,他也完全相信,此刻的陈炯明并未有反叛的动机,只是因为孙中山对他的解职,让他一时情绪激动才躲回惠州。此时马君武呷了一口茶,干咳了一声,插进话来:“孙总理一连拍了三个电报催陈司令回穗面商粤军之事,见司令未动,才差我等特地来惠拜见司令,我们与陈司令结交多年,你的口碑政绩有目共睹。自你主政广东以来,民生大大改善,福利公益日见好转,社会一派欣欣向荣,我等钦佩不已,也知你为筹军饷疲于奔命,委屈多多。”陈炯明听后淡淡一笑:“马兄,别提了,你是读书人,想必很清楚明朝首辅张居正,张居正是我崇拜的历朝宰相之一,你想,自大明开国以来,哪一位首辅能像张居正这样真正握有重整社稷的摄政大权。”

马君武是广西人,工学博士出身,陈炯明曾力荐他出任广西省长,实施“桂人治桂”。马君武对陈炯明的知遇之恩一直心怀感激。陈炯明的一席话牵动了他的心事,让他不由地议论起明朝的事儿来。“张居正出掌内阁之后,极力推行‘一条鞭’法,此举本是强国富民之策,可实施之初却阻力重重。”“对。”汪精卫接过话茬,“到了万历年间,一俟清丈田亩结束,他便立即请旨在全国推行。这在当时确算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这个争论了半个世纪的税赋改革,因张居正的铁腕手段终成为万历王朝的正式制度,使万历王朝大仓充盈,国富民安。”马君武接着说:“在经历了裁汰冗官,整饬吏治,整顿教育等一系列改革之后,万历新政已大见成效,而张居正的声望亦因此达到了巅峰。”陈炯明不住地点点头:“你们的记性真好,对明史颇为熟悉。”马君武受到鼓励越发来劲:“我记得有位明朝的官员给张首辅写过一副绝妙的对联:上联是……上相太师,一德……辅。”马君武吞吞吐吐,一下记不起来,只好把目光投向汪精卫。“上联是,上相太师,一德辅三朝,功光日月。下联是:状元榜眼,二难登两弟,学冠天人。”汪精卫接着背了下来。“确实如此,一家两魁,人臣之极。张居正确为大明江山披肝沥胆,但他的最后结局又能如何?伴君如伴虎啊!”陈炯明这一问,让马君武的谈话戛然而止。许久还是汪精卫打破沉默:“张居正毕竟是帮皇帝做事,如今时过境迁,孙先生说了,两广之事仍交竞存兄办理,孙先生对陈司令尤为倚重,说给以殊恩,当能感奋。”陈炯明听到这里不由得浅笑了一下,待汪精卫说完,他才坚定地回答:“我早已说过,在广州城的粤军没有撤出广州之前,我决不回穗。孙中山已下令炮轰粤军,万一发生摩擦,引发内乱,我陈炯明就成了罪魁祸首了,我目前去哪儿都不要紧,就是万万不能去广州那块是非之地。”马君武见陈炯明如此回答,赶忙又补了一句:“炮轰粤军只不过是孙先生一时的气话而已,后来孙先生一再强调:竞存叛迹未彰,在桂、粤数年奋斗,犹欲保存。”“我在福建,在广东、广西能有所建树,不外乎一有先生的支持;二自己手中握有施展抱负的权力,今我两手空空,不能施政于改善粤省民生,回穗何用?让先生再免一回?再赶一回?”陈炯明又问了几句。“竞存兄一旦回穗,粤军误会消除,广州局势改观。”汪精卫答道。陈炯明听后不由得说:“兔死狗烹,南宁劳军之日即演烹狗之剧,事后闻之,毛骨惧悚。”汪精卫、马君武闻之,再无言语。陈炯明见状,便故意岔开了话题,不谈政事,非要尽地主之谊,带他们游览西湖和东坡寓惠遗迹。

陈炯明带着汪精卫、马君武游了白鹤峰的苏东坡故居,还兴致勃勃地向客人讲述了林婆卖酒和翟秀才秘藏苏东坡墨宝的故事。在返回的路上,又经过合江楼,陈炯明在合江楼前久久地伫立着,看着那块牌匾一言不发,马君武好奇地问了句:“竞存兄一定又想起了什么?”“你们还记得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荔枝叹》吗?据说就是在这楼上作的,那是1095年6月间的事,也是惠州荔枝初熟的季节。”汪精卫听后想了想,念道:“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下面的要待我想想。”陈炯明笑笑说:“我最欣赏的句子是: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苏轼真有勇气,身为贬官谪史仍敢抨击当朝权贵。”马君武接着评论了一句。“不仅是勇气,我赞赏的是他身处逆境仍然满腔的赤子情怀和民生意识,而且这是900年前的一个封建官吏的心胸,他的民生思想超越了民国现今的好些人。”汪精卫、马君武听后再没接话,三人默默无语,各自想着心事回到了寓所。

第二天一早,汪精卫、马君武再劝说一番,陈炯明仍坚持不回广州。汪精卫、马君武毫无办法,也无心观赏西湖风景,只好乘船赶回广州。

广州的局势在继续恶化,6月2日,北洋总统徐世昌在全国巨大的压力下宣布辞职。由于孙中山曾一再发表政治宣言,承诺只要徐世昌下台,他亦将同时下野,因此,舆论界一片轰动。6月3日,蔡元培、胡适、高一涵等数百位各界名流联名致电孙中山和广州非常国会,呼吁孙中山实践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宣言。

同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大街通衢,遍布岗哨。6月12日,孙中山邀请广州报界出席茶会,决心通过报纸,向陈炯明摊牌。孙中山不仅将他与陈炯明的矛盾公之于众,而且还语气颇为严厉地说:“现在我得向你们全体提出请求:请你们在10天内,以同一口径对他们发出警告。告诫其撤到距离广州30里以外地区。若他们置之不理,时间一到,别说我孙大炮扯大炮,我将用3寸直径的大炮发射有毒炮弹轰击他们。我会提前9小时发出通知让市民躲避,接着的3小时内,达姆弹将落到他们头上。那样的话,他们60余营的兵力会全部完蛋。”

6月13日陈炯明从报纸上看到孙中山的警告,急忙给叶举写了一封亲笔信,并派秘书陈猛荪亲自送往广州。自孙中山的警告发出之后,双方的火药味越来越浓。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在广州郑仙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用武力驱逐孙中山下台。就在这危急关头,陈炯明在惠州派出的秘书陈猛荪把亲笔信送到叶举手上。陈炯明在信中劝止叶举别意气用事,要将粤军在限期内撤出广州,并说孙中山出兵北伐如果能胜固好,如其失败,我以陆军部长身份暂将部队调返东江训练,做充分准备,到时仍可收拾残局,守住南方根据地,继续支持先生革命。叶举阅后,无名火起,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他说:“陈炯明真是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根本不懂军事。人家都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了,他还想着接应孙中山北伐。”他气愤地质问陈猛荪:“回东江我们去哪里找吃的?你回去告诉陈总司令,我们已准备通电南方政府,本以护法而起,黎元洪6月11日由津入京复任大总统,故要求孙中山下野,如孙不下野事情已不容不发……”陈猛荪立报陈炯明,陈炯明听后怒不可遏,抓起桌上的茶盅狠狠地摔在了地上,“砰”的一声,茶盅的碎片散了一地。陈炯明看到落地开花的茶盅,颓然地瘫坐在太师椅上,双手按住大阳穴不住地揉搓。

6月15日晚上,白云山下的叶举司令部外警备森严,粤军旅以上的军官急匆匆地赶到这里集中,叶举正在此召集一个秘密的军事会议,商量用武力驱逐孙中山下野的计划。会上洪兆麟、杨坤如极力主张立即冲进总统府活捉孙中山,熊略等则主张先炮击总统府,将孙中山赶出广州。叶举本来赞同第一种意见,想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活捉孙中山,但想到陈炯明那信中的劝止又不觉犹豫起来。最后决定采用炮击方案,并确定熊略为行动指挥官。熊略受命后,还是感觉把孙中山赶出广东为最最上策,遂派亲信到总统府向孙中山秘书林直勉暗中通报,让他赶快逃跑,以免炮火误伤。

其实早在当晚10点,总统府已接到一军官电话:“今夜粤军或有不轨行动,将不利于总统,务请总统离府。”但孙中山认为是谣言,不肯信。当林直勉12点又得到类似消息时,孙中山仍不肯相信。他说,当年陈炳焜、莫荣新在广州如此作恶多端,尚不敢公开叛乱,何况陈炯明、叶举等人跟随自己多年,粤军第一军是自己一手培植起来的,不会敢于公然发难。林直勉看孙中山如此固执和自信,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非常清楚,观音山总统府只有50多名卫士,所有的武器,就是34支手提机关枪、一万多发子弹。队长姚观顺直接负责保卫孙中山与宋庆龄所住的越秀楼,万一孙中山有何闪失,他将如何向国人交代。

16日凌晨1点钟,已经能听见总统府外的部队的集结声和嘈杂声音了,林直勉等三人再来劝孙中山离开,可是孙中山仍说:“陈炯明胆敢作乱,我便要负平乱之责,如力不如,唯有一死,以谢我四万万同胞。”已是凌晨三点,林直勉仍无法劝说孙中山离开总统府,见情势越来越危急,林直勉只好强挽着孙中山离开了总统府。林直勉在离开总统府之前叮嘱马湘,要调集总统卫队及武装力量,保卫总统府和宋庆龄的安全,尽可能把一些机要文件转移出来。马湘自知情况紧急,催促林直勉赶快掩护孙中山离开,他即把电话打给了马亮。马亮和刘阳一班人十万火急地赶到了观音山,与马湘的卫士们一起作好战斗的准备。

孙中山从总统府右侧的粤秀街走出,他身穿白夏布长衫,戴墨晶眼镜,很像个医生。在街上碰到叛军,林直勉说:“我的父亲患了重病,所以不得不深夜请医生到家里诊治。”泰然自若的孙中山并没有引起叛军怀疑。一路上,他们又数次与叛军遭遇,但是孙中山的态度一直很从容。他们沿着长堤一直走到海珠公园附近,公园是江中心一个不满1000平方米的小岛,当时海军的总司令部就设立在这里。

孙中山一行雇了小船渡河前往海珠军部。行至河中时,有哨兵喝止,喊口令,而他们又答不上来。紧急之下,林直勉大声喊:“我是总司令的朋友,来自总统府,有要事报告。”海军总司令温树德亲自出来,林直勉说:“大总统在此。”这才得以登岸。

在孙中山顺利撤出之后,总统府外,叶举命令熊略指挥第二师4000多粤军围攻总统府。熊略组织了多次冲锋均被总统府卫队击退。伍仁带着一营兵力,冲在最前面。马亮、刘阳的手提机枪不停地扫射,最终无法抵挡伍仁的猛烈冲锋。下午4时,总统府终被占领,财物被抢劫一空,大批文件被烧毁。马亮和刘阳看着总统府燃起的熊熊火光,心中一阵紧缩。边打边往越秀楼靠拢,以接应马湘他们。

伍仁知道越秀楼是孙中山的居所,指挥士兵拼命冲锋,却被马亮、刘阳的机枪挡了回来。情急之中,伍仁分出两路人马,一路由前门佯攻,另一路从后门冲进去。马亮和刘阳见状,大吃一惊,赶忙抄起手提机枪,从前门打开一条血路,掩护马湘和黄惠龙护着宋庆龄从前门逃出来,就当埋伏在附近的粤军冲过来的时候,马湘急中生智,把自己手中的50多枚银元撒在地上,趁叛军抢钱之时,匆忙躲进了对面小巷的一家开着门的民宅中。伍仁见到那些蜂拥而上的抢钱士兵,开枪搁倒了几个。大声骂道:“见钱眼开的,我毙了他,快冲进去,抓孙大炮,重重有赏。”

其实此时的孙中山已转移到“永丰”舰上,外交总长伍廷芳慌忙前来谒见。孙中山嘱伍廷芳尽快把广州叛乱的情形设法转告北伐诸军,想法通知胡汉民、许崇智速回师广州,平息叛乱,同时将陈炯明等叛乱内情转告外国驻穗使节,以争取国际上的声援。

6月17日,孙中山在“永丰”舰上召集海军诸将商讨平叛办法,决定将泊在珠江江面各舰集中到二沙头江面,炮击叛军;同时派人和广州市卫戍司令魏邦平联系,着其率陆上部队配合平叛行动。下午,孙中山亲率“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广玉”、“宝璧”等舰驶入珠江,向大沙头、白云山、沙河、观音山等处叛军据点发炮轰击。

“6·16”兵变之后,陈炯明一下成为舆论的焦点,纷纷指责粤军炮轰总统府冒天下之大不韪。事已至此,处于责难声中的陈炯明有口难言,自知难圆其说,却又不能推卸责任,只好陆续派人前往舰上解释说和。7月1日,钟惺可持陈炯明书信特往广州,登中山舰和孙中山面商。函云:大总统钧鉴,国事至此,痛心何极,炯虽下野,不难辞咎,自十六日奉到钧谕而省变已作,挽救不及矣。连日焦思苦虑,不得其道而行,惟念十年患难相从,此心未敢丝毫有负钧座。不图兵火再现已解除,而事变之来,仍集一身。处境如此,亦云苦矣。现惟恳请开示一途,俾得遵行,庶北征部队免至相戮,保全人道,以召天和,国难方殷,以后图报,为日正长也。端此即请钧安。7月5日陈炯明没见回音,又派人前去求情,都被孙中山凛然拒之,他义正辞严地对来者说:“宋代之亡,尚有文、陆;明代之亡,亦有史可法等。而民国之亡,如无文天祥其人,则何以对民国已死无数之同志,垂范于未来之国民,以自污其民国11年来庄严璀璨之历史,而自负其30年来效死民国之初心乎?”

叶举的叛军虽然不敢直接炮轰,但是还是想方设法进行袭击。叶举用重金从香港雇佣了两个水雷工程师,7月18日驾小艇前来轰炸“永丰”舰。说来巧合,就在水雷即将袭向“永丰”舰的时候,“永丰”舰正在退潮掉头,正好是一个90度的转弯,水雷在几丈远的地方爆炸了,孙中山大难不死,又躲过一劫。

处于重兵包围的孙中山处境日益艰难。首先是四艘军舰的供给日益困难,使得孙中山不得不亲自管理具体事务,他曾经下达这样的手令:“无论何人,非经大元帅签字,不准支款。”可是军舰的煤炭和粮食供应还是日益紧张,而北伐军队时好时坏的消息,更让他紧张不安。而留在北伐大本营韶关的胡汉民,此刻也焦急万分。从6月17日,韶关大本营与广州方面的电信忽然全部中断,火车亦中断,他由此判断广州方面已发生了叛乱。当时韶关仅有200士兵,而北伐军主力已攻至赣州,胡汉民决定北进赴赣州班师回粤救难。但回师途中,又发生了粤军第一师叛逃事件。7月9日,北伐诸军已从赣南回到广东南雄,遭到叛军的阻击,部分部队不得不回撤。一直到8月初,北伐主力还没有回到广州。许多人考虑到孙中山的安全,劝他迅速离开。孙中山却觉得在没有接到前方败退的确切消息时,他不能抛下患难相随的海军官兵自己只顾逃亡。

叶举的兵变使孙中山一时似乎失掉了一切。当时孙先生的处境十分险恶。陈炯明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者,而且还获得了一部分舆论的同情。北京在高唱孙中山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调子,北方的实力派吴佩孚和西南各省的联省自治派,都在或明或暗地支持陈炯明。国民党分子背离他的也不少,尤其是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王宠惠等49人联名通电请他下野,这件事给他的打击更是不小。

从1922年6月16日至8月9日,孙中山一直住在“永丰”舰上,“永丰”舰又一直没有离开珠江。在“永丰”舰上坚持了55天的孙中山一到上海,即派邹鲁前往香港联络杨希闵、刘震寰、沈鸿英等滇、桂各部,部署军事力量讨伐陈炯明。1922年10月18日孙中山组成东、西两路讨贼军,东路军由许崇智任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西路军由滇、桂联军组成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发表了讨伐陈炯明的电报,号召各路部队一起讨伐陈炯明。

一时间十万军队分从各路蜂拥入粤。叶举、洪兆麟拼命抵挡,并一连给陈炯明拍来急电要求“开赌筹饷,招募新兵,力战联军”。陈炯明仍然是那句:“粤军宁可倒,赌不可开。”又叫叶举、洪兆麟紧握钢枪,保存实力,顶得住就顶,顶不住就退回东江。叶举、洪兆麟、杨坤如各部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悬殊步步败退。

1923年1月15日,陈炯明在广州通电下野退回惠州,第二天滇桂联军全面进入广东。陈炯明下令粤军撤回东江流域,据守惠、潮、梅一带,把惠州辟作了粤军的大本营,并命杨坤如为惠城守军司令。

同类推荐
  •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传奇与惊悚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在本卷传奇与惊悚的小说中,离奇现象或人物行为的不寻常将会强烈激发读者的惊奇、恐惧与战栗之情。在经历了所有被日常秩序埋没的非理性情绪之后,读者将感知理性思维所覆盖的一切混沌与漆黑,这些传奇与惊悚的情绪,在霹雳的刹那间将世界的真相、自由、本能、欲望与恐惧从另外一个角度向世人展示,人们于深渊的边缘处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世界与水边的自己。在中国当下“后严肃时期”的文学语境中,何为“否定性”、“自由”?传统在“被后现代”之后,“父权”是否遭遇了“亚文化”的冲击,他们之间是对峙、解体、还是妥协?游荡在“实在界”周围的恐惧是否真的令人战栗?
  • 落魂谷

    落魂谷

    《落魂谷》是鲍宜龙的故事集,由蓝天出版社出版。鲍宜龙,男,江苏省沭阳县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写协会会员、宿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故事派对网校十二期、《故事会》培训班十五期学员,西南白马寺团队成员。
  • 天师报告

    天师报告

    天生对灵异磁场敏感的主人公李彦,本来是软件公司的小职员,无意中卷入一场阴谋,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死去,自称接受赏金受邀出面保护李彦的神秘人,能处理超自然现象专家的黎白和他的妹妹黎露出现在李彦的面前。为了寻龙,三人经历了蜚兽、凶宅、狐仙、蛊惑、山神一些列“真实”的“灵异事件”,恐怖的气氛无时无刻围绕在他们身边……
  • 大地的谎言

    大地的谎言

    《大地的谎言》是一部心理悬疑小说。被冤入狱的普通都市白领曾通被带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密闭世界,与行为古怪另类的新来狱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然而监狱里古怪的事情不断发生。传说中可怕的莽扑,奇怪老头的不祥手势,人人都回避的话题,谁也没过却畏如蛇蝎的老舜,唯一的好友囚犯却神秘失踪,所有人矢口否认这个人曾经存在每个人似乎都在说谎,而每个谎言遮盖的真相竟又似乎相互矛盾,曾通将作出怎样的抉择。
  • 六月霜

    六月霜

    《六月霜》十二回,写的是秋瑾烈士殉难事的传奇。作品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一是塑造一个从事“家庭革命”的女子社会活动家形象,二是谴责社会政治的黑暗,终不失为近代小说史上一部上乘之作。
热门推荐
  • 活色糖香

    活色糖香

    唐嫣,李易峰,陈伟霆……看到这些名字,你会想到哪一个电视。对了!活色生香,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吧!
  • 厨娘苏小小

    厨娘苏小小

    二十一世纪的苏小小因着一场意外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王朝。苏小小为冬朝国——富商苏员外之女!苏员外有着三个儿子四个女儿。不知为何从她出生起就喜欢豆腐,吃不到就浑身不舒服!
  • 千金重生之女配要逆袭

    千金重生之女配要逆袭

    谢青蔷跨国集团乔茜企业的千金,刁蛮霸道不讲理,人生信条看上的就是她的。没办法有钱任性!可是有钱有时候任性过头就会要人命。曾经一度以为可以白头偕老的青梅竹马遇到了真爱,不顾一切飞蛾扑火换来的只是梦想的破灭。再来一次是要拉着那些人下地狱还是换一个安稳人生?
  • 玄龙之战神

    玄龙之战神

    一条龙魂,一副铁躯,踏遍玄龙大陆!一身虎胆,一丝柔情,寻找苍穹冥界!一缕执念,一腔热血,走出天地乾坤!天上地下,吾道独尊!
  • 女神重生来爱我

    女神重生来爱我

    叼丝杨浩过过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心中的女神却突然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女神,你这是闹哪样啊?俗说话: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重纱……
  • 骑马与砍杀之一统日明清

    骑马与砍杀之一统日明清

    岛津织田长宗算什么那。我将要一统日本改革明朝灭掉满清。
  • 三等王妃:休了倾城王爷

    三等王妃:休了倾城王爷

    重生为大户人家的庶女,却因一桩婚事而成为主母和妹妹的眼中钉。新婚未至,便被送进勾栏院,被一个陌生的男人破了身。下嫁给王爷,不料却怀上了野种……日夜相伴,左右挡豺狼,前后挡虎豹。最后终究落得不得好报的下场。一纸休书,一条白绫,恩断义绝。一把匕首,斩情斩仇斩相思。
  • 灵剑情缘

    灵剑情缘

    刘火宅与风萧萧,将初恋时的山谷,整个彻底搬到了楼兰洞天去,从此就以洞天为家,专心完善洞天中事。虽然传说的后面,他们大发神威,一一剿杀了柳随风、恶鬼皇等人,但他们的境界,其实只有八重。是战江山的计算精深,川岳天君的穴理体流之术强大,以及逍遥子的诸天轮回阵神妙,老话怎么说的来着?他们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楼兰洞天的完成遥遥无期,他们的修真生涯,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陌霏有爱

    陌霏有爱

    “针不扎在你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伊陌从来没想过会爱上这个自己曾经铁了心要杀死的男人,但老天就是开了这么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她本以为敲开了他冰封的心门,可没想里面还有无数道锁,放弃吗?笑话,我伊陌爱了,便是一辈子,自欺欺人也好,冷漠薄情也罢,这一生,我都跟定你了!
  •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一念成婚,归田将军腹黑妻

    汴京初见,她是宋朝高高在上的卫国大长公主,身份尊贵,傲视天下,而他是当朝的从三品云麾将军,默默无闻,平庸无奇。面对一场闹剧,她冷眼旁观,戏虐道,“这位徐云麾将军也算是救了明月郡主一命,依本宫看,他们配成一对倒挺合适的。”不曾想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令她记住了一个特殊姓氏——徐离!深山野林再次相见,她正与猛虎搏斗,血染红了布衣,杀红了双眼,而他化身乡村猎人,目睹了她所有不屈,将她捡回家中,一路无言。本以为是做了好事一桩,却莫名的成了牵绊,各种机缘巧合下,他与她一念成婚。他不识她出身,她不知他过往,一个不敢爱,一个不会爱,两个本不相爱的人,在每日的材米油盐中,不知是相敬如宾,还是相敬如冰。当归田将军遇到了头脑发达生活白痴的公主,当宫斗演变成亲戚邻里之间的田斗,中间再加上前妻、前未婚夫、青梅竹马等的友情客串,平凡的日子也显得不再平凡,他们能否克敌制胜。后来高手来到,一个又一个的秘密被揭穿,且看,他们能否守得住一份田园自在,做到白头到老长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