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90400000023

第23章 京师大学堂和译书局

京师大学堂成立,梁启超曾草拟章程,还曾经办译书局,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由于《饮冰室合集》未曾辑入,以致论者盖寡。今草拟此文,以供论列。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前身,是百日维新时期建立的全国最高学府,是戊戌变法的一大贡献。

李端棻奏折既上,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议奏:“至所请京师大学堂,系为扩充官书局起见,请饬下该管大臣,察度情形筹办。”《德宗景皇帝实录》,卷三九,一叶。京师大学堂进入筹办阶段,由孙家鼐负责。

1896年9月,孙家鼐上《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认为“中国京师建立学堂,为各国通商以来仅有之创举”,既不能沿袭旧制,又不能全仿外国,“深知此事定制之难,创始之不易”。立学宗旨,“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虽然提出了六条具体设想,但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刚毅又以经费困难为由,主张缓办,筹办工作被搁置。

1898年6月11日“诏定国是”。在“定国是诏”中,特地提到了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着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及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一八,一叶。

6月26日又发出上谕:

兹当整饬庶务之际,部院各衙门承办事件,首戒因循。前因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特降谕旨,令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同议奏,即着迅速覆奏,毋稍迟延。《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一九,七叶。

在光绪皇帝的一再令责下,7月3日,总理衙门上《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折》,附呈《京师大学堂章程》,当天,光绪即行颁谕示准。

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和《章程》的颁布,是戊戌维新的重大成果,也是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在此过程中,梁启超做了不少具体工作,《章程》就是他起草的。

《康南海自编年谱》“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十一岁”记:

自四月杪大学堂议起,枢垣托吾为草章程,吾时召见无暇,命卓如草稿,酌英、美、日之制为之,甚周密,而以大权归之教习。总署覆奏学堂事,大臣属之章京,章京张元济请吾撰,吾为定四款:一曰预筹巨款,二曰即拨官舍,三曰精选教习,四曰选刻学书。

说是“枢垣”托他“为草章程”,因“召见无暇”,嘱梁启超代拟。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则称:

盖中国向未有学校之举,无成案可稽也。当时军机大臣及总署大臣,咸饬人来属梁启超代草。梁乃略取日本学规,参以本国情形,草此规则八十余条,至是上之。皇上俞允,而学校之举乃粗定。

尽管他们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章程》由梁氏“草拟”却无异议。

《章程》共八章。第一章“总纲”,凡八节。指出“京师大学堂为各省之表率,万国所瞻仰”。“各省学堂皆当归大学堂统辖,一气呵成;一切章程功课,皆当遵依此次所定,务使脉络贯注,纲举目张”,要求各省迅办中小学堂,并编写大、中、小学教科书,规定了京师大学堂的性质和地位。

第二章“学堂功课例”,凡六节。指出“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并“力矫时弊,标举两义:一曰中西并重,观其会通,无得偏废;二曰以西文为学堂之一门,不以西文为学堂之全体,以西文为西学发凡,不以西文为西学究竟”。课程分为普通学十门,即经学、理学、中外掌故、诸子学、初级算学、初级格致学、初级政治学、初级地理学、文学、体操学;专门学十门,即高等算学、高等格致学、高等政治学、高等地理学、农学、矿学、工程学、商学、兵学、卫生学;以及外国语言文字学五门,即英、法、俄、德、日。强调“本学堂以实事求是为主,固不得如各省书院之虚应故事,亦非如前者学堂之仅袭皮毛。所定功课,必当严密切实,乃能收效”。还规定了考试的方式。

第三章“学生入学例”,凡八节。认为“学生分为两项:第一项,谕旨所列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上及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之愿入学堂肄业者;第二项,各省中学堂学成、领有文凭咨送来京肄业者”。学生定额为五百人,分“六级递升,宁严毋宽,以昭慎重”。

第四章“学成出身例”,凡五节。规定“由大学卒业领有文凭者,作为进士引见授官。既得举人者,可以充各处学堂教司之职;既得进士者,就其专门,各因所长,授以职事,以佐新政”。

第五章“聘用教习例”,凡五节。强调“必择中国通人,学贯中西,能见其大者为总教习,然后可以崇体制而收实效”。

第六章“设官制”,凡七节。规定“设管学大臣一员,以大学士、尚书、侍郎为之”。设总教习、分教习、总办、提调、供事等职。

第七章“经费”,凡四节。列出常年经费“每年共应开销十八万八千六百三十两之谱”,开办经费预算“约三十五万两”。

第八章“暂章”,凡九节。提出开办以后具体细节,“在办事人各司所职,顺时酌办”。

总理衙门覆奏和《京师大学堂章程》呈上后,光绪皇帝即颁谕批准,肯定《章程》“参用泰西学规,纲举目张,尚属周备,即着所议办理,派孙家鼐管理大学堂事务。办事各员,由该大臣慎选奏派”。指出“所有原设官书局及新设之译书局,均着并入大学堂”,并“赏举人梁启超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一九,十三~十四叶。

京师大学堂的创立和《章程》的颁布,是戊戌维新的重大成果。梁启超草拟《章程》,自有贡献;而在京师大学堂筹备、创立的过程中,也充满新旧斗争。

当宋伯鲁疏请变通科举,改八股为策论时,刚毅即谓“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京师大学堂明令创办,刚毅又想当管学大臣,经翁同龢抵制,结果由孙家鼐担任。孙家鼐原属帝党,但主缓变,所谓“次第施治,谋定后动”。“诏定国是”不久,翁同龢被黜退,使孙家鼐彷徨不前,他担任京师大学堂管事大臣,看到梁启超草拟的《京师大学堂章程》“教权皆属总教习”,感到管学大臣无权,对此已存不满,对康、梁孔子改制说更示反对。总教习一职,当然不会交给康有为,孙家鼐推荐当时还在国外的许景澄担任,在许未到任前,由孙自己“兼办”。他还上书攻击《孔子改制考》等书,说是“康有为必欲以衰周之事,行之今时,窃恐以此为教,人人存改制之心,人人谓素王可作,是学堂之设,本以教育人才,而转以蛊惑民志,是导天下以乱也”,请将康有为书中有关孔子改制称王等字样,“宜明降谕旨,急令删除”孙家鼐:《奏译书局编纂各书请候钦定颁发并严禁悖书疏》,见《皇朝蓄艾文编》,卷七二,五叶。不久,又乘《时务报》改为官报的机会,上折请派康有为到上海暂办官报,“推康出京”。8月9日,在《奏覆筹办大学堂大概情况折》中,又对梁启超起草的《章程》提出重要修改意见,如大学堂毕业生必须由管学大臣“严核品学,请旨采用”,《章程》所列中西学“门类太多”,应予删并等。没有多久,政变发生,而“培养人才之地”的京师大学堂却得以保存。

京师大学堂之所以幸存,是因为早在“百日维新”前即有筹议,兴办学校也为大势所趋,“得不废”。它成为近代教育制度取代传统封建教育制度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

京师大学堂创立谕旨颁发的同时,梁启超受命办理译书局事务。

据梁启超称:“御史杨深秀上书言译书之要,梁启超以是日召见,上令进呈所著《变法通议》,大加奖励,遂有是命。”查杨深秀于1898年6月1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上疏:

据《康南海自编年谱》“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四十一岁”记:“又草《请派近支王公游历折》、《请开局译日本书折》、《请派游学日本折》,皆由杨漪川上之,奉旨允行。”则杨深秀此撰系康有为代拟。折中谈到过去制造局对“政治经济之本”未曾注意。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译书》中也谈道,“中国效西法三十年矣”,“效之愈久,而去之逾远”。就译书来说,要译西文最新之书,而不是陈旧之书,要引进西方最新科技成果,而不是西方“吐弃不屑道”之“旧论”。过去“译出各书,多二十年之旧籍,彼中人才已吐弃不道,且屡经笔吞,每失其意”。又说:“今以西人每年每国新著之书,动数万卷,举吾所译之区区置于其间,其视一蟁一虻不如矣。况所译者未必为彼中之善本也。即善本矣,而彼中群学,日新月异,新法一出,而旧论辄废,其有吾方视为瑰宝,而彼久吐弃不屑道者,比比然也。”过去译书之弊,梁启超是在“召见”时呈报的,自称以上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他所言旧译之弊,《变法通议》早就言及。

梁启超在记录6月13日(四月二十五日)光绪所发上谕“广东举人梁启超,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察看具奏”后,写有“案语”:

国朝成例,四品以上乃能召见,召见大臣,自咸丰后四十余年未有之异数也。启超以布衣召见,尤为本朝数百年所未有,皇上之求才若渴,不拘成格如此。

可知他感恩之深。

杨深秀折稿既上,奕劻于6月28日(五月十日)议覆:

臣等查该御史等所称筹款开馆、翻译洋书,以开民智而造人才,自系当务之急,亟应及时举办,以开风气之先,且令京外各学堂有所肄习。至原奏称所译书馆事务,应否特派大臣管理,抑或由管理书局大臣兼办一节,系为郑重起见。惟是译书一事,与设立学堂互相表里,全在经理得人,不系官职之大小。况所译书籍,既购自外洋,则择地开馆,尤宜审慎周详,庶经费不至虚掷。

兹查有广东举人梁启超究心西学,在上海集赀设立译书局,先译东文,规模已具,而经费未充,殊非经久之道。上海为华洋总汇,所购外洋书籍,甚为利便,刷刊工本,亦较相宜,该举人经理译书事务,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臣等公同酌议,每月拟拨给该局译书经费银二千两,即将该局改为译书官局,官督商办。倘经费仍有不敷,准由该局招集股分,以竟其成。所译之书,应先尽各国政治、法律、史传诸门,观其治乱兴衰之故,沿革得失之迹,俾可参观互证,以决从违。徐及兵制、医学、农矿、工商、天文、地质、声光化电等项,以收实用。译成一种,揭以提要,即寄臣衙门,以备进呈御览。

8月10日(六月二十三日),光绪赏举人梁启超六品卿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上谕”发布后,奕劻上疏:

兹据梁启超将译书局开办日期及详细章程呈报前来。据称:六月初一日开局,惟购书籍、置机器、建房屋诸端,为开办时决不可少,约需开办费四万两乃可集事。此局既由官设,可否援各官局之例,颁发木质关防一颗等语。臣等查阅所拟译书章程,尚属妥洽,谨照录清单恭呈御览,如蒙俞允,应由臣衙门饬令照办。其请拨开办经费四万两,自应准如所请,俾得克期开办。并咨行南洋大臣暨札饬江海关道就近在出使经费项下,拨给四万两以资应用。至所请援各官局之例,颁发木质关防一节,拟由臣衙门刊刻办理译书局木质关防一颗,发交该举人钤用,以昭信守。《戊戌变法档案史料》在刊载此片后,附有编者注:“照录梁启超所拟译书局清单原缺。”《饮冰室合集》也未登载,这样便未见有人专文论列。其实,梁氏《拟译书局章程并沥陈开办情形折》载《京报》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七日(1898年8月23日),字数不多,录如下:

具呈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举人梁启超,为恭拟《译书局章程》并沥陈开办情形,呈请代奏事:

窃五月十五日奉上谕:新设之译书局由管学大臣督率办理。钦此。同日奉上谕:梁启超着赏给六品衔,办理译书局事务。钦此。旋于五月二十三日奉到总理衙门札开,“将上海译书局改为官督商办,饬将开办日期妥议,详细章程呈送本衙门,核定立案”等语。除将上海官商合办之译书局章程遵报总署立案外,所有京师译书局章程及开办情形,理合呈报,恭请奏明核示,以资办理。谨拟章程十条,开具于后:

一、查原章程第一章,功课分普通、专门两种。开学之始,自当先以译普通之书为最急,其中除体操一门,原章声明不在功课书内无庸编辑外,其余当分门纂译。

一、查原章普通学第一门为经学,原奏亦有将经史等书撮其精华之语。唯六经如日中天,字字皆实,凡在学生,皆当全读,既无糟粕之可言,则全体精华,何劳撮录?可否将经学一门提出,不在编译之列,伏乞圣裁。

一、泰西、日本各种学校皆有修身一科,无非荟萃前言往行,以为薰陶德性之助。今理学门功课书,拟辑宋明诸贤语录文集之名言,分类纂成,使学者读之,以为立身根柢。

一、掌故学拟略依“三通”所分门目而损益之。每一门先编中国历代沿革得失,次及现时各国制度异同,使学者参互比较,开卷瞭然,既无数典忘祖之虞,亦得通变不倦之益。查编纂各种功课书之中,以此门为最繁重,其所分门目容再详列。

一、诸子中与西人今日格致、政治之学相通者不少,功课书即专择此类加以发明,使学者知彼之所长皆我之所有。

一、初级算学、格致学、政治学、地学四门,悉译泰西、日本各学校所译之书,其间有未明晰者,自加案语,惟不羼入本文。

一、以上普通学诸书,必一年以后乃能告竣。专门学各书以次续译。

一、编译各书悉依西例,分为每日一课,以备教习按日督课之用。每课之后,用西例附以答问,提絜其最要者,备学生记诵。

一、各书编成译成后,如有余力,可将原书用通俗语编成演义体,务极浅近易晓,俾蒙学有所诵习。

一、各书除备送大学堂应用外,其余各省每学堂按送一分,余则以贱价廉售。

此上章程十条,略具梗概,伏乞圣鉴核示遵行。然开办之始,尚有数事当续陈者,谨胪陈之。

一曰通筹全局请增经费也。凡译专门之书,必须聘请专门之人,无论华士、西士,其通习专门者,声价必昂,每月薪水大约在二百金之谱。依原奏每月千金,不过能聘五人,而局用及纸墨费已无所出。即开办第一年,先译普通学各书,可以缓聘专门之人。然中外掌故学一门极其繁难,非合多人之力不能纂成,尤非得博学高才之人不能胜任。成书既当从速,则分纂必借多人,窃计最少亦当以十人为率。既为博学高才,则聘请自不易易。京官当差有资可职,故薪水尚能从廉。至外聘各人,若太廉,谁肯就者?以每人每月薪水六十金起算,已居原定经费三分之二。至上海、广东,寻常翻译无不每月百金。普通学译文最少亦须得五人。然则印局一切办事人等薪水暨纸墨印工不计,而每月千金已不敷开销远甚矣。可否请加增经费每月二千两,庶可以资办理而免出绌。

二曰请拨给开办经费也。查原章,学堂藏书楼、仪器院皆有办理经费。今译书局开办之始,购买印书机器暨洋人书籍,所费固已不资,而编辑人员功课取材尤当大备。其中掌故一门,所据之书最为繁浩,如二十四史、九通、《资治通鉴》、《续通鉴》、《大清会典》、《大清通礼》、《十朝圣训》、《东华录》、《国朝耆献类征》等书,卷帙甚繁,编辑之时缺一不可。其余取材于群籍书之中者尚多,既例简义赅,岂能因循就简。然则历代要书必须备列,且编纂时必须批评割补,亦不能借藏书楼之本以应之,恐非专购不可。计京师一局购机器、购洋文书籍、中国书籍,三者非得万金不能开办。伏乞请旨饬下户部,归入大学堂开办经费项内,一并筹拨。

三曰经费求速领也。学堂屡奉旨催办,开学必当在今年,而功课各书开学时即便须用,故译书局之开视学堂当尤急。现时学堂尚未开办,户部所筹经费想未移拨。惟译局则相须甚殷,苟未有确款,则无从聘请翻译、分纂等人,必至延误,启超岂能当此重咎。今拟于七月即行开局编译,已向日本东京购得美国学堂初级功课书十数种,次第开译。所有应领每月经费,应请于七月领起,每月领先发给,以备开支薪水局各项之用。所请开办经费,如蒙俞允,亦请于七月以前领给,俾资办理,无任迟延。所有启超筹备译书局情形,伏乞代奏皇上圣鉴。再恭绎原折,有准其来往京沪等语,启超现拟于月杪赴上海购采书籍、延聘译人,合并呈明。谨呈。

折中所呈章程十条,包括“开学之始”以译普通为急,经学不在编译之列,拟译“宋明诸贤语录文集之名言”,掌故学拟仿“三通”书类而损益之,诸子中与西文格致、政治相通者加以发明,初级算学、格致学、政治学、地理四门悉译,普通学诸书一年后告竣,以次续译专门学各书,依西例分为每日一课、附以答问,各书编成译成,用通俗语编成演义体,各书送大学堂应用,各省学堂按送一份。

除上列章程十条外,另陈三事:即“通筹全局请增经费”,“请拨给开办经费”和“经费求速领”。

此折既上,奕劻于8月10日(六月二十三日)议覆禀呈,上面已经谈到了。

8月26日(七月初十日),梁启超又禀请“凡一切书籍报章概准免纳厘税”,折称:

再,查泰西各国通例,凡书籍报纸一概免税,所以流通典籍,开广风气,意至美也。中国海关税则,本无书报纳税之条,惟仍须作为纸税完纳;各处厘卡亦然。统计此项税厘,国家每年所入,其数极微,而因此之故,劳费留滞,大碍流通,故山、陕、云、贵、四川各省分士子欲购一书、欲阅一报,殊不易易,因之见闻固陋者多,通知外事者少,此非我皇上作育人才之意也,请援各国通例,饬总理衙门通饬各海关、各厘局,凡一切书籍报章概准免纳厘税,计国帑此项每年所省,不过数百金,而沾溉士林,获益非鲜,谨附片陈明,伏乞代奏,请旨施行。

当日,奉谕:

孙家鼐奏:举人梁启超设立翻译学堂,准予学生出身,并书籍报纸悬免纳税,据呈代奏一折,该举人办理译书事务,拟就上海设立学堂,自为培养译才起见,如果学业有成,考验属实,准其作为学生出身。至书籍报纸,一律免税,均着照所请行。《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二三,十六叶。

梁启超经办译书局,当时就有很多议论,如《户部员外郎恩裕片》云:

夫梁启超以一举人,荷蒙圣恩,付以译书重任,该员自当感奋图强,认真办理。所译各书,务求精核,万不可希图省费,招致非人,借事侵渔,致干参处。傥将来译成各书,或不详备,或多错误,一经查出,该员何以当此重咎。并请严旨谕令孙家鼐,转饬梁启超凛遵照办,毋自蹈于罪戾也。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政变发生。29日(十四日)朱笔谕“梁启超与康有为狼狈为奸,所著文字,语多狂谬,着一并严拿惩办”《德宗景皇帝实录》,卷四二七,七叶。10月1日(八月十六日)。梁启超逃亡日本,电寄李盛铎:“如果实在日本,应即妥为设法密查办理。”尽管梁启超流亡国外,再也不能顾及译书局,尽管《京师大学堂章程》和《译书局章程》在《饮冰室合集》中未及收录,但梁启超在戊戌时期的贡献及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将会永垂史册的。

同类推荐
  • 识人三经:人物志

    识人三经:人物志

    中国数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人的智力不断提高、智慧不断扩充的历史,是一部人才发展史。可以说,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是一个亘古不朽的话题。历史上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识之士都明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尚书》中说:“知人则哲,能官人。”《周书》中说:“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用。”《吕氏春秋》说:“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唐太宗李世民说:“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明太祖朱元璋说:“贤才,国之宝也。”所以,古人十分重视人才,讲究用人之道,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概括用人方略,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学理论。
  •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学派与《吕氏春秋》

    杂家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虽只是集合众说, 兼收并蓄,然而通过采集各家言论,贯彻其政治意图和学术主张,所以也可 称为一家。
  •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人生的五个问题:莫洛亚生活的艺术

    本书收集了安德烈·莫洛亚对人生、生活的一些思考,这些沉重的明天再作者笔下显得举重若轻,压制隽永。他用清新的语调、十个班的语言描述了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五大人生问题。在每一个问题的解答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莫洛亚机智诙谐的生活艺术,就像作者本人一样,是以为用诗意话语记载伟大深刻思考、用精妙语言解释生活智慧的伟大艺术家!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超级大杀器

    超级大杀器

    别人穿越有金手指,周小强却倒霉的穿越到科技和时间与原来世界平行的空间,没有穿越者的任何优势可言,而且还必须以日常生活环境为背景,完成‘超级大杀器’交给他的一个个任务。不得已周小强扮起了卖猪肉的008;客串一下中南海的保镖;跟着探险队走一回地心之旅;与来自未来的T800打打架;做一回绿巨人或者钢铁侠……拼命冒险之余也不是没有福利,走南闯北的认识很多美女,闲暇之余聊聊天、谈谈感情然后赚点小钱,当然更不能忘了经常做扶老奶奶过马路诸如此类的好事,以便能换取足够的经验值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 世界如此纠结,你要内心强悍

    世界如此纠结,你要内心强悍

    修炼内心强大的自己,首先要让心灵达到一定的高度,即人们需要以一颗虚静清明的心去认真思考人生,正如儒家经典《大学》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也正如王阳明所劝诫的:放松你的心,使你充盈的“天理”立刻就会出现在眼前。
  • 秦氏凰妃

    秦氏凰妃

    荣北盛世,奕宣年初,世外高人预言仓奕宣将会成为荣北末代君王?多年后皇城内出了一位倾世皇妃,秦嫣然。她妖娆妩媚,站在皇城中最高处睥睨众生,视人命为草芥。皇帝对她宠爱至极,为她搭建广寒宫,摘星殿,许她一世荣宠,诺她成为荣北唯一的至尊皇后。民间都道皇帝昏庸无道,只有那个被困在广寒宫的女子才知道,那个他爱的男人有多聪慧,有多无情。他能困住她一时,困不住一世。等秦嫣然凤凰涅槃之时,她以敦煌皇妃之姿将荣北踏于脚下,将那个风华绝代的君王玩弄于鼓掌之间。事情总不尽如人意,虐至深处方知情浓。唯有真正看破红尘缘灭之人才能掌握江山。
  • 傲宠绝色神医毒妻

    傲宠绝色神医毒妻

    她是江湖中最有名的神医,什么人都救,只要负担得起她开口要的十万金医药费并且姿容出众。她也是江湖中最有名的杀手,什么人都杀,条件同上。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名是什么,又或者她从什么地方来。在一悬金丝悄无声息地缠上当场大皇子的颈项时,这乱世,就已正式拉开了序幕。她收人钱财,假扮人妻;惺惺相惜,助人夺权;花了整整一年,将这天下她最欣赏的男子送上了那由累累白骨筑成的黄金座上。
  • 龙纹纪元

    龙纹纪元

    位面的秩序崩毁。将迎来文明的苏醒和毁灭。这是场神的游戏。获胜的唯一办法就是成为超越神的存在。…………我叫夏洛!我的力量能够让诸神震颤。
  • 阳光下的友谊

    阳光下的友谊

    她,一个富小姐,在学校里遇到了两兄弟,一个在当门卫,一个却被万人捧在手心,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奇遇……
  • 大唐寻梦

    大唐寻梦

    一个80后的小青年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回到了高宗李治统治的大唐王朝,他在这里见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他从一个被怀疑的蛮夷奸细一步一步爬到了高宗御弟的洛阳王的爵位。
  • 青春走过的五个年头

    青春走过的五个年头

    河北女孩陈沬,因一次短期培训来到北京这个繁华可以忽略温暖的城市,和一群对未来充满幻想的年轻人,在这一路上有初入学校的懵懂,初入职场的彷徨,初尝爱情的甜蜜与心酸;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上像蜗牛一个前进着,对这个神秘的北京,要生存付出的汗水与肉体。发过传单,推过传销,为了哪几百元做过援交。华丽的背后是冰冷的。对谁也无法说出口的难过。只能自己封存!
  • 我的美女老板娘

    我的美女老板娘

    受伤兵王回都市,竟然成了黑户。落魄之时,在小旅馆打工。想不到竟遇到了古武高手大对决,捡漏古武密宝狼牙。不仅伤势全好了,这桃花运竟然也来了。这玩意到底是什么鬼?有人知道么,请联系我!
  • 未闻蔚蓝

    未闻蔚蓝

    她有一颗泪痣,一双爱哭却要强装笑意的眼睛。她说:大海的蔚蓝色是因为大家一颗颗真心坠落的泪珠凝聚而成。这个战火飘摇的世界,蔚蓝色没有再出现过,永恒的消逝。最终,她的生命也凋零在人心的污秽之下。没有守护好珍视之物的他,终结在夕阳色的光辉下。但这一切,不是结束。无论经历多少轮回,承受多少痛楚,他也要找到她,只因那曾经的誓言。我要带你,寻觅蔚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