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700000053

第53章 价值观念 (5)

有时我在公共场合总想把手搭在性感男人的肩上,总是克制自己这种欲望,怕人家说自己神经有毛病,其实我认为自己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倒是生活中人们对同性恋者的态度。由此我想到了西方人的生活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羡慕那里的同类,他们不必像我们这样战战兢兢、畏畏缩缩地生活着,他们可以活得很自由,也很自信。在这里,中国的同性恋者有一个误解,以为西方社会完全接纳了同性恋,同性恋在那里可以自由自在地表露其性倾向,其实,大多数西方社会也只是部分地接纳了同性恋。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西方社会中人对同性恋的知识比较普及,有时人们反不如在我们的社会中自由,比如,对于不想让人看出自己是同性恋的男人,上街就不能挽男人的手;在中国,由于大多数人对同性恋茫然无知,倒可以手挽手而不至于因此暴露性向。当然,从目前社会对同性恋的宽松程度看,中国远远不及西方,被别人视而不见而苟得的自由与社会的正式接纳显然是两回事。

关于挽手的问题,调查对象还提供了这样一个事例:我有个同事刚刚结婚,是个复员军人。他不是同性恋,可他每次跟我在一起都要挽我的手。我说你干嘛这样?不要这样。他说他习惯了。改革开放之初,有西方记者到北京来,看到满大街男人搂着男人肩膀,女人挽着女人手,大为惊异,写了篇报导说,同性恋在中国十分公开而自由。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误解:中国与西方在同性之间身体接触规范上的差异被他们误解了。我们生活在这个文化中的人当然知道,这远不是同性恋,中国人在同性恋问题上还相当innocent(天真烂漫),勾肩搭背的人们很可能不仅不是同性恋,而且可能对同性恋这回事一无所知。费孝通曾描绘过中国乡村的人们特别注重男女大防因此同性之间会保持一种极为亲密的关系的情形,这的确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

比较系统思考过公开与否这一问题的一位老年同性恋者提出了三不主义,其中之一就是不露:不轻易显露性定向。在某些性开放的国家中,人们常用单侧挂耳环来显露自己的性定向,便于人际交往。但在谈性色变的国度里,在艾滋病流行的时代里,同性恋者一般还是以随大流为好,不要轻率地标榜自己是同性恋者,更不要参与有可能传播性病的高危活动。当然,不婚独身也是一种显露,但面对那些性无知者的挑衅,沉默不言或无可奉告是最高的轻蔑,最好的回答。对于热衷于探听和传播别人隐私的小人,只有横眉冷对才对得起他。

一位大学生以社会地位作为自己不能公开身分的原因,他说:我这样谨小慎微,并不是以自己为耻,如果我现在是一位羽翼丰满的科学家,我会毫不犹豫地公开自己的秘密,以洗刷社会对我们的误解。正因为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上有父母师长,下有同学朋友,而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我所热爱的事业要干,所以才不得不处处小心,否则我的赖以生存的小小的卵壳就会被打得粉碎,这是我最怕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另一位则是以怕亲友为此受苦为由决心隐瞒自己的性倾向的:我自己不怕公开(性倾向),但要考虑父母兄弟姐妹。如果我家乡的人都知道我是同性恋,我就会觉得对不起他们,很内疚。我想保密到父母过世。在中国走这条路很艰辛,我不希望兄弟姐妹为此受苦,不希望父母为此受苦。另外还有传宗接代的压力。

作为同性恋者,我不太在乎别人最终看出我是同性恋,甚至有时我想故意去暴露以求一种奔放的快感。可我不能做!我有父母,他们望子成龙;有兄弟,他们还以我为榜样呢!我还有亲戚,有单位。我不仅被洗了脑,也得顾及现实,所以即使有法律保障,也不见得要自曝光于街市。

有的同性恋表达了自己渴望让家人了解自己的愿望:听了喜宴中gayboy(同性恋男孩——作者注)向母亲坦白自己性倾向的道白台词,我特别特别的感动和激动,真想将它转录下来寄给母亲,因为至今我仍然生活在对家庭亲人老师朋友的大谎言之中。但是,我认为现在我还没有这样的勇气、决心和能力。可能在我的头脑中,最主要的勇气、决心和能力并不源于自己的内心体验,而是来源于另一个他!因为我至今还没有找到Simon(喜宴中的人物——作者注)这样的伴侣,以我孤身一人飘泊的身份,我根本无法面对最低限度要面对的谎言拆穿后的局面。我必须要有另一个人坚定地勇敢地和我站在一起,而且也要像Simon一样的爱得让世俗的人也不得不感叹和羡慕。

另一位同样看了喜宴,却认为不能告诉父母,让他们分忧:我看过电影喜宴。也许伟同(男主角——作者注)是幸运的,他的父母可以接受现实。我不会跟父母摊牌,即使是他们觉察出有点苗头,都要抵赖。我不能把我应该承担的东西推向他们。

家里人全都不知道我这种倾向,我不想让他们知道,增加他们的负担。我自己来承受吧。我翻来复去想,我的一生只能是个悲剧。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不会主动让亲朋好友了解自己的真实性倾向,例如,下面是一个主动寻求家人理解的事例,它说明,在有些家庭中,同性恋者主动让亲人了解自己的性倾向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作法,其效果常常是好的,有助于缓解孤独感:我22岁那年,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我以一封信的形式,向爸爸说明了我的情况。爸爸当时如五雷轰顶,天塌地陷,所受的打击极大。我和爸爸是一起哭到天亮的,那是个撕心裂肺的夜!之后的日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我身边,开导我,劝解我,告诉我人生的路有很多,不必强求什么,一切尽可顺其自然。不难看出,他的心和我一样痛楚,甚至还有过之。他认为他有责任,他有负疚感,我劝他不必这样想。爸爸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心理压力。但我的压力时至今日仍很重。当然,这压力多半来自自己,似是无名的,情绪也一日三波。我承认我并不快乐。但gay中又有几人是快乐的!

记得在我第二次去北京的前夜,爸爸几乎一夜未睡。翌日,在我上车前,他交给我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远去北京牢记:一、跟我讲的第一句话:爸爸,救救我吧!我真的做了最大的努力了!二、向我许诺三位一体的事,现在我和你妈妈都还活着……让我们怎么活?三、我的基本看法是,你既要在能承受得了的痛苦的情况下生存,又要不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采取折衷的办法,即双重性。四、我虽早已心碎,但仍充满希望!爸爸便条的另一面写着:祝吾儿一路平安,万事神助!每一字都渗透着殷殷爱子之心。面对这样一颗心,谁能不为之动容。神明啊,你们若也能感知,你们会作何想?会不会生发怜爱之心?

我不敢轻易地取出这张纸来看它,触摸它,这分明是一颗精疲力竭几近破碎的滴血的心灵。每当看它的时候,泪水都会模糊我的双眼。爸爸不止一次地跟我说:去做你想的一切吧!只要你过得快乐,我们就快乐!有哪一位父母生育儿女是为了获得痛苦?面对这样的老人,我能说什么?你们又能说什么呢?

他这样解释自己告诉家人的动机:那是我毕业工作一年后,该谈婚恋了。我想如果隐瞒下去,对我会一直是个负担,家人会猜疑,以为我精神有问题。现在我爸妈哥姐都知道了,他们拿我当病人看,什么事都依着我,使我不安。我家人比我压力还大,我们家里人的关系特别好。

另一位同性恋者也对家长说明过:我25岁时和家长说了。有一次喝醉酒后特别压抑,觉得自己老这么闷着不好,就和母亲说了,她很惊讶。后来她一直希望我能改过来一点,但实在没办法也就算了。我父亲是公安局的,他早就发现了,但对我一直容忍。他还说:既然是这种人,就不用怕,躲躲闪闪的没有必要。与其那样,还不如和家里说清楚。

同性恋者当中有这样一种看法:如果家人文化程度高些,就更能理解和容忍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一位调查对象这样讲到他的一位朋友:有个朋友告诉我说他母亲知道他的事,我说,你母亲一定是高中以上的,他说,是大学毕业。只有文化程度高的母亲才会往这方面想,才会猜测到儿子是这种人。

另一位同性恋者对同事说明了自己的性倾向:我和两个同事说了自己是同性恋,因为我觉得他们心地善良。他们现在还挺帮助我的,对我挺好的。我这样做是因为,人有与人交谈的欲望,另外我想了解一下正常的异性恋者对同性恋是怎么反应的。尽管如此,精神上压力还是很大,在他们面前有不舒服的感觉。虽然他们可以接受我,但是仍然认为同性恋是异端,恶心。我一想到这一点就很不高兴,因为这纯粹是我个人的私事。

一位异性恋者满怀同情地描述了他的好友向他坦白性倾向时的情形:我的生活中曾经有过一位很要好的朋友,除了在性取向这点上异于常人外,各方面都很优秀。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给您写这封信时,眼前仿佛又重现了那个晚上,当他嗫嚅着向我说出他是一个同性恋者时,那双不知所措地颤抖着的手和那双透出深深的惊恐的眼睛……

另一类来自外界的压力是由于不敢与同类交往、不愿与同类交往或因找不到同类而造成的强烈的孤独感。这种情况在小城镇和农村比在大中城市更为严重。

下列说法把同性恋者的这种感觉表达得非常典型:您体会不到我是多么痛苦。我现在痛苦的已不再是我是个gay,同性恋对我已无所谓。我痛苦的是我的心需要另一颗心的抚慰,我现在连个伙伴都没有,而我又找不到。

一位小城市的同性恋者说:我不知道我一生的幸福在哪里,难道就因为我是个同性恋者,就毫无追求幸福的权利。一个人憋在心里真难受,连个谈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有时想找几个和自己有同样性倾向的人交流交流,在我们这个小城,发现他们却是这样的难。处在异性恋中的同性恋者是最痛苦的一个群落,我真的相信这一点。

我是一名先天的同性恋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到了寻求生活伴侣的时候,但由于我处的环境所限,无法找到同性伴侣,我又不善社交,因此到了一个无可奈何、痛苦失望的境地。这种要求无法向别人透露和提出。

一位乡村教师在信中说:我现在的生活环境中,无人知道我的心思,这里甚至听不到同性恋这个词,偶然听到一句,也是开玩笑时,或者是在评论一种洪水猛兽的现象。心中的痛苦和煎熬无法找到一个同伴诉说,更无法再去体验那份属于自己的生活。

第三节来自外部的压力 (3)

我发觉身为同性恋者的很多人都有社交方面的障碍,自我孤立实在是因为这种特殊性造成。没有人会告诉我怎么去适应自己的特殊性与周围不同的人群之间的关系。要知道不只是中小学生会划分男女界线,任何一个地方都会自然地分成两群人:男人和女人。不只是社会规范,还有性别自身的某种东西会把他们分成两大群。可我们这些人要站到哪一个圈子里去呢?总会有某些细微的东西在提示自己不属于那个大圈子,敏感一些的人自动地和别人越离越远。而这种敏感通常是在青春期开始出现,必然要影响到以后的人生阶段,即使那些阶段性别的东西早已不那么重要和关键了。

一位生活在一个小城市的年仅24岁的同性恋者在给我们的信中写道:从我认清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之后,已经过了好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孤独和痛苦中渡过。在我们这个小城市里,没有人会真正的了解同性恋,更不会公平的对待。所以我一直生活在伪装中,对家人、同事伪装,为了这有时要说谎,我觉得活得非常的累,非常的烦,觉得自己没什么前途,有时甚至不想活下去了。我不知道其他的同性恋是怎么过生活的,因为我从没见过第二个和我一样的人(我是不是很可怜和悲哀呢?),我基本上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我现在已讨厌我周围的男人,他们都是正常的男人,粗俗无礼,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就是没有善良的同情心,无论怎么相处我都跟他们无法合得来。他们的话题,办事态度方法,我都不喜欢,可我只有忍耐。

想起来去年夏天在XX公园的厕所里看见一个近四十岁的男人站在一个厕位,一边masturbating(手淫——作者注)一边渴望地四望,我简直有点受不了。我当然不会去当同性恋雷锋助人为乐,我只是想起,他的眼神跟我看见获新闻奖的一组AIDS(艾滋——作者注)病人相片中的某个人一模一样就难受,那种渴求真的让人难受。我能想像自己会看到我自己在某个时刻也像这些人一样,眼里流露出绝望和渴求,我可受不了自己变成这样。我想尽管我很下贱,可我毕竟还有钢琴(指影片钢琴课,喻精神和艺术的追求——作者注),尽管最好是也把钢琴扔进大海。

同类推荐
  •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做最好的学问:胡适论趣味与治学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民生新常态

    聚焦两会, 聚焦民生新常态。城镇化规模持续扩大对房价有何影响?高房价还能持续多久?看病难、看病贵能否缓解?实体经济持续衰退,哪些领域值得投资跟进?
  •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26岁必读书:无产者如何成为有产者

    人在22岁时候了解一点人生道路和人生规划,对将来的人生方向有帮助。社会现实是一个金字塔,顶尖上只有少数人可以建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话固然鼓舞人心,却不能对所有人管用,因为人的能力可以被提升,却始终有高下之别。因此,如果22岁时读本书,你未必要选择本书中所讲的人生道路,却可以作为人生的一种备选方案。毕竟22岁还很年轻。不过,到了26岁,就必须对我们的人生有所考虑和选择了。而27岁~35岁之间,对人生竟有绝对性的影响。大器晚成始终是少数。因此,26岁前后,是人生道路的第一个分界线。你的决定不再由父母和家长决定,而完全靠自己做主。
  •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办公室公文写作技巧及范例大全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效能和广泛用途的文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是一种体现了相关机关领导的意图和主张的写作活动,是一种领导的意志和主张得以贯彻与实施的有力工具。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各行各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某个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越来越密集,致使公文的种类也日趋丰富,其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写好办公室各类常用公文,是形势所需,是社会所需。
热门推荐
  • 星域战神

    星域战神

    大破灭时代,宇宙光线照射地球,地球减亡近百分之八十,而在这场灾难中活下来的生物,身体素质竟然大幅度的提高,甚至能够在体内诞生出某种强大的力量。于是乎,人类与野兽的战争再次开始。死而复生的罗成,致使他死亡的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奇怪的外星系来客,可怕的怪兽,超凡的科技,都在这里一一的上映。
  • 《老班长在都市》

    《老班长在都市》

    呆呆傻傻的超级兵王在都市,会发生那些有趣的怪事呢?平凡的人但却不平凡的人生。
  •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符号王国中的艺术哲学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分析哲学、语言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下,“符号”的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对符号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符号学便得到了迅速发展,一跃而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英国哲学家和美学家M·C·比尔兹利指出:“从广义上说,符号学无疑是当代哲学以及其它许多思想领域的最核心的理论之一。”
  • 培养小学生情操的100个感人故事

    培养小学生情操的100个感人故事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小时候的性格养成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小时候的性格养成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说人生是一次壮丽的海上航程,那么小学时代则是这段船程的起锚阶段,面对着不可捉摸而又神秘的未来,他们充满了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人生的起锚阶段,无论前面是布满暗礁的危险之地,还是风平浪静的辽阔海面,人生的第一步是我们踏上未来航程的最重要阶段,只有平安地度过这一时期,才能进入浩瀚的大洋去远航。
  •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这是本食谱,主要介绍了江浙一带富有特色的饮食制作方法,但它又不是本一般意义上的食谱,不是单纯的烹饪技法书,其中颇多记事,间有思想的火花,而且文笔生动,故带有随笔性质,可读性较强。
  • 赤裸的天空

    赤裸的天空

    【世事倫常,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情長,你貌尊,洗鉛華;他愛你,我爱他,你又爱谁?幽幽怨怨,不求必得,只求無愧;若你要,皆可給,命又何妨!但願生者幸,亡者安!】原本只是一个即将步入中年的普通女子,却因为家庭的变故,晚节不保出卖自己。本想咬咬牙一切都过去了,却不想哥哥突然失踪,自己莫名濒死。她生平第一次感觉那么绝望!那些以前围绕在她身边炙热的眼神,原来都不是为了她,而是身体里的那个寄生人!为了自己爱的人,和爱着自己的人她想死,可是依靠她的家人该如何生活;为了照顾一家老小她想活,可是那些心心念念爱着的人该多绝望!谁能告诉她,该怎么办?该怎么办?……
  •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冷王邪妃之倾世神偷

    穿越也就算了,可是为毛她会缩水成一个七八岁的小娃子?当然穿越成小娃子也没关系,人家穿越不是穿成王族贵女,就是世家千金,为毛她会穿成一个脏兮兮的小乞丐?她风无忧可是二十一世纪顶级神偷,尼玛的老天爷!老娘不发威你当我是HelloKitty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异种启示录

    异种启示录

    在无边的黑暗里,众多的未解和神秘静静地守候,等待那只探索火炬的亮起,恐怖的丧尸,离奇的事件,残暴的人性,隐藏的真相……那些沉睡在未知世界里的人和事在渐行渐近的好奇下,缓慢开启岁月的封印,褪去寂寞的外衣,展示出一幕幕尘封已久的画面……
  • 仙路炼魔

    仙路炼魔

    来到修真界的赵远,决定凭借三阳诀改变以往的人生。一心成仙,却又一念成魔。何为仙?何为魔?且看一个普通人来到修真界,如何搅动乾坤。(写字不易,觉得还不错的话麻烦收藏推荐。)
  • 转世:诱拐冰山总裁

    转世:诱拐冰山总裁

    冷若雪和南宫凌的相遇是福还是祸?情缘的种子悄悄地种下在各自的心里埋下..........危险、疑团陆续而来.......每一个人都在慢慢地成长,被戳破的谎言..........有种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生于弱水彼岸,炫灿绯红,那是彼岸花,彼岸花开,花开彼岸,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永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