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200000005

第5章 “万恶淫为首”与性权利

长期以来,由于在文化革命中达到荒谬程度的道德纯净气氛的影响,中国一直处于“谈性色变”的社会氛围当中。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研究性?一开始我并不在意,人们问得多了,也引得我自己不得不扪心自问:我究竟为什么要研究性呢?

“罪魁祸首”是我生长的环境和社会气氛。我属于50年代出生、60年代进入青春期、70年代谈婚论嫁的一代人。这30年,“性”这个东西在中国是一个怪物。在所有公开的场合,它从不在场;可是在各种隐秘的地方,它无所不在。用王小波的话来说,当时的社会有“阳”的一面,还有“阴”的一面。人们在“阳”的一面是一副面孔;在“阴”的一面是另一副面孔;在“阳”的场合说一种话;在“阴”的场合说另一种话。而“性”这个话题绝对属于“阴”的世界。在那30年间,由于性处于社会的阴面,整个社会的性观念相当扭曲、变态。门内饮酒,门外劝水;满口仁义道德,满肚男盗女娼;要不就是天真、纯洁、羞涩到幼稚的程度。这就是当时人们在性问题上的典型表现。直到现在,人身体的这部分器官还是被赋予远远不同于脑、心、手、足这些器官的意义、价值和重要性。对于与性有关的一切,要特别地加以防范,似乎它是一切罪恶的渊薮(万恶淫为首)。这种反常的现象怎能不引起我的好奇心呢?说白了,我就是想搞清楚: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在性的问题上会如此地扭曲、如此地变态、如此地压抑。

打个比方,搞性的研究有点像当年革命者搞地下工作,有一点冒险犯难的挑战感觉;有一点越轨犯规的淘气感觉;外加一点先锋前卫的叛逆感觉。这跟“性”这一主题在中国当代前卫艺术家那里特别受宠是同样的道理。记得有一次张元(先锋电影导演,导演了中国第一部同性恋题材的电影《东宫西宫》,编剧王小波)问我:“你为什么对性感兴趣?”我想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搞性的人都特别地道(不会是假正经之意)。”从他的表情看,他对此似有同感。

中国人很少会想到,在性的领域,许多事与人的基本权利有关,比如人可不可以自慰?女性可不可以主动提出性要求?同性恋伴侣可不可以结婚?虐恋爱好者可不可以组织自己的俱乐部?人可不可以合法地购买和享用性的文字、图像和影视产品?人可不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人可不可以参与三人以上的性活动?……

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义务,忽视权利。人们习惯于为了尽义务而牺牲自己的权利。在我们的文化中,个人的权利常常以社会和国家的名义受到压制。弗罗姆在讲到欧洲中世纪时说:那时,“个人”尚未形成。在当代中国,人们还在以社会、国家和文化的名义压抑性的表达,原因恰恰在于在我们这里“个人”尚未形成。因此,义务是好的,权利是坏的;尽义务是美德,要权利是邪恶;尽义务受褒赏,要权利遭贬抑。如果说当代中国人对于经济、政治、人身安全之类的个人权利已经有了一点要求,那么在性的领域个人可以拥有哪些权利却完全没有概念。在伸张个人的性权利方面,人们还远远做不到理直气壮,反倒是心虚气短得很。

长期以来,由于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荒谬程度的道德纯净气氛的影响,中国一直处于“谈性色变”的社会氛围当中。道德保守派一直没有放弃纯净社会道德使之尽量趋向于禁欲主义的目标。他们顺应(或者说利用)社会中一部分人的保守道德观念,压制另一部分人的权利一殊不知按照《宪法》中关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规定,后者的道德观念也有加以表达的合法权利。用行政处罚的办法钳制后者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用社会中一部分人的道德标准来压制另一部分人的言论自由权利,严格地说属于违宪的行为,是应当认真加以检讨的。

在中国一部分人群进人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之后,个人主义渐渐得到应有的地位,也渐渐在人们的观念中与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区分开来。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一些“准群体”也渐渐形成为“利益群体”(达伦多夫语),他们希望运用自己的权利,实现自己的利益,争取和保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一般权利和作为某个利益群体的成员的特殊权利。在这一斗争当中,与性有关的权利正在进人中国人的视野。

同类推荐
  • 男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男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本书列出了责任心强、细心体贴、宽容大度、自信上进、冷静沉着、幽默风趣、浪漫多情、博学多才、富有多金、成熟稳重十种类型的优秀男人供女人们参考。但值得提醒的是,世上不会有具备以上所有美好品质的完美男人,你的他身上可能只有那么一两点显得较为突出,但只要那是你想要的,是适合你的,那就足够了,正所谓“只选对的,不选贵的”。男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选对了适合自己的男人,女人才能抓住一辈子的幸福。
  • 性爱与婚姻

    性爱与婚姻

    本书是一部论述爱情、婚姻和幸福的著作,是罗素的代表作品之一。19世纪,欧洲受英国维多利女王时代严厉的宗教性禁锢影响,女性的贞洁要求非常苛刻,妇女受到严重的歧视,严格的终身一夫一妻制束缚着人们,即使感情完全破裂的夫妻也不许离婚,不准谈论性,不准进行与性有关的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为此,人们普遍受到沉重的性压抑。在本书中,罗素对宗教的性禁锢进行了抨击,倡导真诚纯洁的爱情和婚姻自由,提出了严肃的婚姻革命的主张。
  • 幸福婚姻的密码

    幸福婚姻的密码

    时下保鲜婚姻的呼声越来越高,的确,婚姻没有保鲜柜。当最初的激情过去后,如何保持婚姻一如既往的新鲜,才真正关乎婚姻的长度和热度。让不间断的惊喜来延续美,让合适的距离产生美,让加深的信任巩固美,让宽容的理解滋润美,这信任,这宽容,无一不是婚姻里得到幸福的密码,且不可或缺。本书解读了这些幸福婚姻的规则,告诉你如何如何爱TA,更告诉你如何爱自己。
  • 女人的28个家庭掌权习惯

    女人的28个家庭掌权习惯

    本书主要阐述女性科学,正确的持家方法,如何处理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怎样使婚姻生活和谐美满,引导读者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处理夫妻间的关系,为女性读者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 新婚生活枕边书

    新婚生活枕边书

    《新婚生活枕边书》为了让即将走进新婚殿堂的朋友们不再受各种问题的困扰,《新婚生活枕边书》从结婚到性生活,从怀孕到分娩,从产后到康复,以及家庭生活的幸福美满,都做了全面的指导,内容简洁、新颖、可读性强,是一本新人必备的方便实用新婚百科全书。
热门推荐
  • 魔镇八荒

    魔镇八荒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诸天万界浩瀚星河孕育而生……仙土、佛国、深渊、魔界、天堂、星域蕴藏在宇宙深处……宇宙之大,概莫能喻之,故盖名曰“八荒世界”……天渊大陆乃是八荒世界主位面,游荡在一切位面的时空旅行者最终都将汇聚于此……诸多大气运加身的穿越者将在这里一决雌雄,共同演绎一场亘古未有之大变局……诸位且看主角如何气吞山海,横扫群雄,称霸天地,震慑诸天寰宇!
  • 当青春何从时

    当青春何从时

    青春是一首永不褪色的歌。某年某月,看着下课了的高中生在路上嬉笑打闹,活力四射。猛然回首才记得自己还年轻过。但是仔细想想,曾经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呢?看着渐渐现实的自己。我觉得青春似乎早就不属于自己了。当青春遭遇现实的,有多少人还保持的当初的想法。谁还继续追求曾经的理想。是否还记得曾经校园里的恋情,你门俩是否走到了一起。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梦想,现在是否还为之努力。是否还记得曾经的朋友,你们又是不是常常联系。可当爱情遭遇了分离,当梦想遭遇了现实,当个人妥协于父母,我们曾经的青春已经褪去华美的色彩。没有了当年的激情。当一切躁动归于沉寂。我们那什么证明我们曾经年轻过。《当青春何从时》带你面对逝去的青春。那梦与现实的碰撞,是妥协,还是追寻?
  • 博士男女

    博士男女

    本书是一部反映当下博士生的生活状态及其精神真相的长篇小说。诗人和师姐,一个是善于写诗和与女人骚情,在情感上永远感觉自己单身的已婚博士,一个是有精神洁癖,不知何枝可栖、内心纠结彷徨的大龄未婚女博士,他们之间难分难解,不能爱却又欲罢不能。他们在校园内外所面临的学与术、情与欲的躁动焦虑,以及他们周围形形色色的博士与导师们在文化转型左支右拙的内心沉沦与自我救赎,无不生活化又戏剧性地勾勒出了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群像图。
  • 换心

    换心

    相传得幻心者得天下,天下人皆知它所在之处—幻之大陆,幻之宫内;却未曾听说有谁得到过;一对武功了得的夫妇前去一试,在最后危机关头,他断然为幻心舍弃了她的生命;生命的流逝,她奄奄一息,爱人的背叛,她不可思议;她脖颈上的鲜血喷溅向高空,染红了白衣长裙!当她拼着最后一丝力气,把手里染满鲜血的幻心往她的爱人那里抛去时,一切静止了,而她终于知道了幻心的秘密︰她们生活的世界只不过是幻心制造的一个幻境,现在此世的幻境将要解除,幻之大陆将开启一个新的幻境,人们都将失去记忆开始新的人生,她作为此次的解除者,可以选择在新世界拥有任何一种生活和能力;而她作出了选择,却是与他换心,可事实上并非这么简单…
  • 明日又天涯

    明日又天涯

    相见,何恨晚,立誓盟约,奈何桥畔,有谁料得,劳燕终须离散。人生如梦恨如雪,都化作水流烟淡。而今斯人安在?明月青山空唤。
  • 绝品美男:专宠傲骨小女人

    绝品美男:专宠傲骨小女人

    为了成为冷氏企业的准接班人,她10岁便开始学习:英、俄、日、法、德、美、意、澳八国语言;12岁留学海外学习企业管理;15岁进军美国哈佛。18岁留学归来已经身兼国内对外贸易理事长及慈善事业副主席,为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岁的她已肩负起冷氏总经理一职,做事雷厉风行,精明干练的她却在两年来风声水起,成为人尽皆知的“蝎美人”!
  • 狂武九天

    狂武九天

    神州浩土,一片古老的土地,它埋葬了多少古老的辉煌。百族并立,征战不休,所有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拼搏。徐青,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年,对着这个世界发出一声怒吼,要凭一腔热血,打开一片天空。
  • 发现外星人

    发现外星人

    本书重温了对外星人的探索史,解释了现代科技的应用,介绍了太空科学的先驱们及其最新的惊人发现。
  • 施肥知识(上)

    施肥知识(上)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现在已经知道的有20多种,其中碳、氢、氧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一般不需要以肥料的形式提供。氮、磷、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吸收得也较多,占干物重的百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称为“大量元素”。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普遍较少,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补充,所以特别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钙、镁、硫一般称为“中量元素”。铜、锌、铁、锰、硼、钼等元素,作物需要量少,称为“微量元素”。一般土壤中含有的中、微量元素都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但对于某些对中、微量元素特别敏感的作物和某些微量元素缺乏较严重的土壤,则必须施用相应的中、微量元素肥料。
  • 海槎余录

    海槎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