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3500000018

第18章 美国的那些事儿(6)

美国总统当前该干的本应对付国内经济。可作为超级大国的美利坚,对他国事务依然不肯少管。奥巴马不顾百忙,选举后出访首先要跑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中国周边去,明显有围堵中国之意。大概是因为选战中他遭共和党人攻击“对中国软弱”。该干的没来得及干,却去亚洲干有损中国的事,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不过在这里也说句“公道话”。从克林顿当政的国库盈余到奥巴马背十几万亿国债,主要是小布什没干好事。几场对外征战耗损巨额开支,另外是长期累积的美国“高福利”支出。

有报道指出“美国福利太好,人民越来越懒惰”。有位政经学者著书指出,1960年美国联邦福利支出占政府支出的三分之一。接下来日益增长,到2010年达三分之二!还有报道指出,如果把美国政府的福利开支都算到“美国穷人”人身上平均,相当于每个“穷人”每年得到政府福利费六万美金!当然,实际上美国的福利费不只是穷人得了,许多并非穷人的也拿不少福利费,例如军人及家属等。所以有统计说,美国三亿人口中,有一亿一千万得到各种来自政府支出的社安福利。我那本《走进美利监》新书,对此做过介绍。特别讲到美国社安福利规定到人。哪类人、合符哪些条件,每人能得多少,社安费都落实到人头。不是“某行业某系统列支多少”那类不着边际的规定。如我们中国那样按行业列支、按部门划拨,本来就“僧多粥少”,该得福利照顾的人能拿到多少很不透明。

讲到了这里,中国的确是“不能照搬美国经验”。把福利搞到“国力无法支撑”,肯定是不行的。能吸取的倒是国家财政支出大头用到老百姓身上、把用于老百姓的钱真正落实到该得的人头,斩断中间环节的“贪腐搜刮”,这些不从美国学都应当办得到。

大选之后新领导脱颖而出,美国如此,中国也一样。虽然十八大还没开完,新领导人是谁大家都知道了。重要的是“路子”也清白了:“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只能走新路”。“新路”何在?(新)路在何方?想必新领导也是该干什么要干什么了!

美国的那些事儿(二)

--新泽西“桑迪”风灾现场亲历记

10月29日,据说是美国百年未遇的强飓风“桑迪”,自大西洋南部近海北上,在新泽西、纽约登陆。虽然早有预报,美国政府也作了一系列部署安排,包括沿海地段居民撤离等,但风灾损失依旧巨大、后遗麻烦仍然不少。

作为在这里的“外国人”,我首次亲身见证并经历了这场飓风灾害,算一次特殊经历吧。虽然不在沿海重灾区,对比国内台风,“美国这些事”的处理有些与我们国内不太一样。

我们住在东海岸附近的爱迪生市(上图左侧红圈所指位置A),与受灾最严重的纽约曼哈顿受冲击的距离差不多,但那里更近海滨。

新泽西这里多数是独栋别墅住宅群,但老人公寓是带电梯的楼房,但楼层不高。公寓里住有各类肤色的老年人四百多户。平时楼层走道整天开着日光灯,从不在呼电力消费。到了受灾、外部停电,就显出来麻烦了。

10月29号下午,外面刮起大风,雨并不很大。早先得到的信息飓风是从北卡罗来拉州(有如中国上海位置)登陆,那样飓风从陆地刮到新泽西(位置相当于中国天津),风力已不会太强了。所以我担心的是在北卡上大学的孙子。就在那时,孙子从北卡打来长途电话,说飓风没在北卡登陆,他们那里只下了一场大雨。

第二天(30号),风越刮越大。公寓前面那条主要公路(Inman大道)平日车流如潮,现已见不到几辆车。是日晚,电停了!这时沿海一带,海水倒灌,海滨的住宅与设施,包括纽约的地铁许多被水淹没!

儿子家离公寓不远,走过去就需十五分钟。他那里停电后煤气照常,因为是地下管线。公寓做饭全用电炉,停电等如停了伙食。公寓好在虽房间没电,但走廊和电梯靠备用发电机照常供电。只要各自设法对付自己的伙食,房间里还是可以住人,尽管没有电热暖气。我们则由儿子开车接到他那里吃饭,晚上回这边睡觉。这样对付着到了31号。

外面大风不停,雨还在下。我们除了吃饭都留在房间里。停了电,去曼哈顿的火车停开,那边地铁也停运,儿子儿媳上班去不成。他们是搞网络的,可以在家里经由网络上班。可是到了11月1号,家里的宽带网不通了,仅仅留下手机还能与外界联系。

美国社会离不开电力。11月1号下午开始,所有网络中断,电话有的也打不通。最麻烦的还是老人公寓,那台备用发电机出了故障,发不出电来。11月2号下午,公寓值班人每家每户通知:市长为大家安排了“避难所”(她们没叫这个名称,只说“暂住处”),那是附近的一所高中学校,凡没有儿女家可去的一律去那儿。管吃管住,还有暖气空调,只是床没那么多,有的人得睡临时条凳。

我朝窗外一看,门前来了几辆消防车,那是来帮助修理发电机、提供汽油支援的;来了几辆客车,准备接送大家去“避难所”。到楼下一看,市长(下图那位穿红衣的老太太。这是另一次会场上我给她拍到的照片)、警员都来了。因为楼道没了灯光,老人们进出,警员打着手电一个一个送进送出。

到3号,公寓通知大家,各楼层住户一个都不能留下,要莫自己找儿女家去住,要莫由她们护送到高中学校。总之,公寓里不能住人。原因是整栋楼房无电,无暖气,市长决定全部撤离。身体好些的自己走,走不了的坐轮椅或派人抬。总之,一个也不能留下。

事后才知道,至少有两个特例:一位华人老大爷,前不久做了胃癌手术。老太太陪着他躺在床上,家里有蜡烛照明,食品也储备好了,他老两口哪里也不想去。前来催着撤离的是美国白人工作人员加一位华语翻译。好说歹说老大爷就是不起床。这时那位美国工作人员对老人下跪“行大礼”。意思是“你不走,我没法完成任务,我怎么办?只好求你啦”!看到这光景,老大爷只好硬撑着起床跟着去了避难所!

另外一位白人老太太,她是独住户。也是自己做好了无电准备,不想离开。她用毛毯包着自己坐在房间里的大壁柜里,以为开门不见有人就“过关”了。哪知被清点人数时查了出来,还是由工作人员再次进屋动员撤退了!

也是事后我才知道,几十万人口的爱迪生市,一市之长为什么对这座老人公寓特别关照:她带警员在这里整整呆了半天,直到所有方案落妥才离开。因为在这种关键时刻,作为当地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该管的主要是公共地段、弱势人群。在众多弱势群体中。老人是重中之重;老人里面,住在老人公寓的属于所谓“低收入或无收入”者。这栋老人公寓住有四百多户,各类族裔的老人都有,相当于一个“小联合国”,所以得到市长亲临的特别关照。

兴师动众地撤离并没多久。到四号,备用发电机抢修好了,楼层走道和电梯送了电,我们被允许回房间。到四号夜里,外部供电也恢复了,老人公寓除了房间的宽带网尚未接通,其它一切都恢复了正常。老人们一队一队都“打道回府”。

再把视野投放到整个社区,看看灾后情景: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要素被构建成严密的供应系统。例如能源中最重要的是汽油:海轮将原油运来,进到海岸附近的大型储油系统。然后经储油系统分配到各炼油厂,成品油再经管路输送或经油罐车运往各地加油站。每个环节都有监控管理措施,一环紧扣一环。

这次风灾据说炼油厂未受损坏,但海滨的储油系统受损严重。整个系统坏了一个环节,结果使上百万汽车无油可加。看看这里报纸上的报道(下图):

停电后,每家每户离不开汽油,因为出门都须开车。汽车在美国不是“财富象征”,而是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再“穷”的人家,一般也不会穷成“无车户”。另外,许多人家里还有备用的汽油发电设备。一旦停电,油就成了抢手货。报纸上说“争加油动刀枪”,不过还没见有真开枪打死人的报道。大约是个别人在争吵时威胁一下吧!

关于供电:除海水倒灌造成沿海一带的实体破坏,内地损坏房屋的并不多,主要是许多树木被吹倒造成的破坏(下图):

少数倒树压坏了房屋,有的破坏了高压输电线路。灾后最大生活困难是停电。照明、取暖、通讯、网络等等,皆因无电而受到影响。

据报道这次飓风灾害地区发电厂受损不严重,特别是核电没有出问题。说明美国这类设施的可靠性比较好,不像前几年日本的海浪把几座核电厂损坏、导致重大的核泄露事故。美国这次停电主要是线路受损。

灾后抢修恢复送电,对比咱们国内,美国似乎差了许多。那几天不少华人都讲开了:“要是在国内,政府出面动员所有企业电工齐上阵、加上解放军救灾抢险,几条线路不用多久就会修复”。可在这里,抢修线路只是电力公司的专业队伍,政府虽出面动员了一些“义工”,加上从临近州派来的电器人员,新州有两、三千人队伍上阵。但面对如此大面积的线路故障,依然显得不够迅速。

好在这边的高压供电线路分得较细,几乎每条小街自成系列。抢修是一处一处进行的,大约只有白天干,夜里没人加班。所以从灾后停电的第二天开始,只是一个街区一个街区恢复送电。幸运的是,儿子家24小时后来电了,我们公寓四天后来电了。今天已经灾后的第七天,据说还有个别地段电力没有恢复,那些地方真算倒霉的了!

另外是网络。网络公司都是私营企业,分成许多家(不像中国全是“国营垄断”)。网络恢复政府管不着也不会去管,由企业自行抢修。用户虽可打电话,一般没有具体答复。我们等到第五天,房间里的宽带才得以恢复使用。

有一个似乎是例外,就是为老年病者服务的“白天健康中心”即所谓的“得卡”(我新著《走进美利坚》中有专门介绍),他们却特别“积极”,从灾后第一天起,接送老人去“得卡”照常不误。即使有的“得卡”因停电开餐困难,就是外买食品进来,他们也不停业。这是为什么?可以理解为灾后的积极态度,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商业利益驱动。因为按规定每天接待一个老人,政府就有七、八十块美元的福利拨款。即令因灾停业,只要没接老人来,政府就不会拨款,他们就一个钱也得不着!

飓风到来,正值美国总统选举进入难分难解的紧张关头。面对灾害,两位总统竞选者答应暂停选战投身救灾。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总统第一时间赶赴新泽西重灾区慰问灾民、承诺尽快抢修输电、答应联邦政府所领导的各部门对来自灾区的电话要求,十五分钟之内给予答复,承诺对灾区实行紧急支援……

对比2005年当时的小布什总统,七天之后才乘空军1号飞机视察遭飓风袭击的新奥尔良市,奥巴马这次的“表现”使他在选战中大为加分。连身为共和党的新州州长和纽约市长都公开赞扬他。这大概也算“天帮忙”吧。原来已成“胶着状”的两位竞争者,因为风灾中的表现,奥巴马胜出的几率大增。

也许,当年中国“汶川地震”,温总理第一时间赶往救灾现场的“表率作用”也提示了奥巴马。关键时刻的表现,对于“权为民所赋”的美国选举是特别起作用的,这次又成一例。

美国的那些事儿(一)

--总统选举之“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眼下,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正如火如荼。且事有凑巧,今年的美国大选与国内“十八大”时间大体偶合。我们作为外来探亲者,对美国选举既是外人,更是外行,只能看看热闹。

若大一场国家最高执政权力机构的换届,从社会上我们竞看不出什么太大的“热闹”来。只有打开各类媒体特别是报刊、网络,才能了知一二。

上层政界人士及参与竞选者而言,总统选举是异常紧张、激烈的。尤其本届选举,民主共和两党势均力敌、年轻黑人奥巴马力求连任;老道的白人亿万富豪罗莫尼勇起直追。三场面对面辩论,唇枪舌战,甚至不惜相互揭短,伴随紧追的媒体大战、选情民调……这段时间是美国社会的热潮,也是世界聚焦关注的大事件。我想,对我们中国也不例外。

紧张激烈的美国总统选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选举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一阶段,党内预选。第二阶段,参选政党确定总统候选人;第三阶段,展开竞选;第四阶段,总统大选。

总统选举年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是美国总统大选日,这一天,各州选民到指定的选票站选举总统选举人。总统选举人被选出后,组成选举团,于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本州首府集会,分别选出正副总统;次年1月6日下午1时,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全体议员在众议院集会,由参议长主持开票,当众公布选举结果;当选的正、副总统于1月20日宣誓就职。

美国总统大选,作为西方民主的最高一幕,看来也不无弊端。例如两参选人都募集巨额选举经费(本届选举据说其数额创历史之最),选举过程大把花钱。几十亿美金花在选举上,不能不令人咋舌!

竞选双方辩论时,外在形象虽然彬彬有礼,到紧张关节就相互揭短;竞选中的承诺与主张,一旦当选,常常另搞一套,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虚伪和欺骗性等等。

同类推荐
  • 燕台随笔

    燕台随笔

    这是一本别具一格又不同凡响的随笔。它只有八章、六十篇短文,但它的题材是多样的,有政治随笔、思想随笔、研究随笔,也有传统的游记和亲情文章。它的写法是多变的,有的是一泻千里的滔滔政论,有的是心思缜密的论说,有的又是潺潺流淌的美文。而不论是何种题材和笔法都是照亮人心的一束阳光。
  • 梦醒与嬗变

    梦醒与嬗变

    百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相当悠远的时间区限,讳言说死,而称“百年之后”,祝愿婚姻久长说“百年好和”。百年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活不到的年限,所谓“人生不满百”,“人生七十古来稀”,所以百年也就成了时间久远的代名词。一件事情过了一百年,即使在节奏很慢的古代,也算是有历史的了,而一个事件过了一百年还会让人想起它,仅仅这年限就足以证明这个事件意义不同寻常。时间已经过去了一百年,我们今天的改革的性质与当年的戊戌维新已毫无共同之处,但是,在当年改革者的足迹中,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不少教益。比较起来,近代史上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没有像戊戌事件那样离我们今天的事业那样近。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4)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热门推荐
  • 升霓决

    升霓决

    升霓,一个古老的仪式,一个不被注意的孤儿,一段不为人知的神秘岁月,一个奇妙而又充满刺激的修真旅程。。。
  • 首席的独宠辣妻

    首席的独宠辣妻

    第一次见她,她便用刀抵住他的喉咙!然后便节节败退!她顽强抵抗:“想靠近我,干一架先!”他温柔一笑,揽住她的腰肢:“老婆,这是热身运动吗?好的!马上!”温暖又火辣,腹黑又甜蜜。
  • 夫妻吵架大全

    夫妻吵架大全

    这是—本热闹的书,可能会让你忍不住这也看看,那也瞧瞧;这也是一本体验性的书,可能书中的很多情景、很多感受,是你曾经经历过的。其实,在我们的印象中,吵架绝对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儿,但稍稍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我们就会想起那些隔三差五就为了鸡毛蒜皮的事小吵小闹的夫妻,不但没有分道扬镳,反而达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境界。所以,吵架逐渐成为了一个心理学话题,很多心理学家研究后发现,吵架其实是—种情绪宣泄。吵架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只有“温故而知新”,才能应对“计划没有变化快”的吵架生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也是一种经历,一种记忆,同时也是一种生活。
  •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情感的独白(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读书随处净土”。因读书,便能从世俗的喧嚣中寻处绿荫,而书总也不因了你的冷遇弃你而去,它只会在原处静静地等你回来,然后将你的心浮气躁变为气定神闲。“书不厌百回读”,有的书让你心动,有的让你牵情,有的摄魂,有的惊涛骇浪、奔腾呼啸,有的风平浪静、天海一色,有的清澈舒缓、波澜不惊……这一部散文集,给你的是感动,让你在感动之后对生活满怀感恩。
  • 腹黑相公之追妻千里

    腹黑相公之追妻千里

    “令人意外,传说中的废材四小姐,竟然能避开”“我可以问你三个问题吗?”王璟炎接受不了她用那种眼神看着自己,所以答应了他的提问“一,叔叔你是谁二,这是哪里三你有恋童癖吧?”
  • ME身体使用手册

    ME身体使用手册

    身体的内部和外部是统一的,一旦内部有什么变化,外部就会有相应的反映。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有关身体外部系统的知识,我们就能更准确地了解身体内部各个部分的状况,及时地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有效地保护身体的健康。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穿越聚集者:星女天蝎绝色妃

    穿越聚集者:星女天蝎绝色妃

    她是军情11处星女天蝎,一朝穿越。和相府三小姐魂魄融为一体。四国聚首之日,被迫指婚给妻妾成群的六王爷,竟然翻唱现代情歌表明喜欢病秧七王爷。穿越满两个月,一陌生男子的到来,竟然告诉她这个地方还有很多穿越之人,聚集在那个神秘的轩辕城,什么?!外国人可以理解,那么外星人怎么说??当她戴上了轩辕城主之戒,认识了六个同样不平凡的朋友,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不平凡。本以为日子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是没想到国家对她的利用居然到了如此之深的地步,在心脏爆炸的那一刻才知道,国家,从没有放过她……但是谁也想不到,海棠戒帮助了她,鬼王救了他们,她成为了鬼王的主人,当她再一次重生为相府三小姐,七人全部重新投胎之后,世界的格局因为蝴蝶效应所改变,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而七人都有强大的身份,这一次,终于遇上了一个爱她如命,宠她如痴的男人,奈何他经受多种毒的摧残,为人冰冷,铁血手段,是人闻之丧胆的白冰国外姓王爷——北冥濯。
  • 奥运消息

    奥运消息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