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10500000009

第9章 科技史发展(8)

占星术和天文学

由于阅历丰富和创业艰难,唐太宗不相信祥瑞异灾之说,而更注重人事和现实政治。唐后期的宰相李德裕(787~850)写过专门的文章《祥瑞论》,反对芝草是祥瑞的说法。与先秦和秦汉时代相比,异灾和反常天象已不如战国和秦汉时代那样被大臣们认真地视为一种政治问题而向帝王提出,这说明“天人感应”的思想虽然没有被彻底否定和超越,但却表明对待自然现象的一种更为科学和清醒的态度已经出现。这显示了时代的进步。

在天文学研究方面,唐代人也采取了更为认真的态度。初唐吕才(600~665)设计了新的漏壶用以计时;李淳风对落下闳、张衡等人的浑天仪以及北魏的铁制水准仪作了改进,使之成为转动自如的六合仪。另外,在高宗时李淳风还编制了麟德历,按太阳和月亮位置的真正相合时间确定朔日,月的安排不再以29天和30天相间。根据敦煌发现的初唐时的《敦煌星图》,当时的天文学家对前代的星图做了研究,这份星图(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拿走)上标有1350多颗星,是当今所存的世界古星图中星数最多的一个。但从星的位置的准确度来看,制作者大概主要是抄写整理古代图本,自己没有做细致的观测。还要提到的是,初唐的大天文学家李淳风也是当时唐太宗所信任的占卜大师,他写了占星著作《乙巳占》,又撰写了一部天文学史方面的名著《晋书·天文志》。据说他“每占候吉凶,合若符契,当时术者疑其别有役使,不因学习所致,然竟不能测也”(《旧唐书·李淳风传》)。他甚至还用自己巧妙的言辞并借口卜象已成,劝阻了唐太宗根据传言想要进行的一次清洗所谓“女主武王”(暗指武则天)的活动。李的成就说明唐代的天文学是和占星术携手前进的。

如果说初唐的李淳风是一个集天文学家和占星家于一身的人物,盛唐时期的另外两个人——瞿昙悉达和张遂(一行和尚)则分别为唐代的占星术和天文学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初唐时印度的天文学和数学传入了中国。中国数学方面的10进制位值记数法可能就是此时传向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许多印度和中亚的学者也曾在唐的司天台工作,最有名的是印度人瞿昙姓一家。这家有四代人连续在唐的司天台任职,其中瞿昙悉达翻译了印度的九执历,还于714~724年间写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占星著作《开元占经》(共120卷)。该书全面辑录了中国古代关于宇宙理论的各家成果以及大量天体、天象、气象变化的记录及其占卜判断术文,还有包括印度九执历、初唐麟德历在内的29种历法的基本数据以及其他占候术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占星术的经典。书中,天文知识和天人感应的思想融为一体,天上的恒星分野同地上各个地区的分野在位置和名称上相互对应,日月五星和流、彗、妖(彗星的变种或新星)、客(新星)等星以及恒星天象的正常运动和反常变化都与帝王、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吉凶祸福相关联,表明中国的占星术就是王朝命运和天下军国大事的预测学和解释学。

从科学史的角度看,占星术是置身于茫茫宇宙的人类在国家出现之后仍然不能完全从理性的角度把握和理解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趋势和突发事件以及人生的吉凶祸福时试图预知其征兆和端倪的一种尝试。由于日月和头顶的星空对人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所以,它们对人类来说就永远充满了诱惑和神秘。从占星术“究天人之际”的目的看来,它与真正科学的目标并非背道而驰;但由于它完全基于“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而偏离了“天行有常”的认识轨道,这样便使它从整体方向上陷入了一个认识论的误区,也使其中所包含的科学探索进入了迷途。《开元占经》的丰富内容还表明,占星术对天区的划分、对星座的命名和其间秩序的确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在“以己度天”时将社会文化的色彩投射到星空之中,尤其反映了中国占星术由于其主要为天子皇朝服务的特殊角色而染上了浓厚的政治文化色彩。与此相应,占星术作为天子皇朝不可甩开的一根神杖,在得到皇朝特殊眷顾的同时也因为皇朝服务的狭隘的神圣目的而限制了其中科学成分的生长。但是,从社会文化生活中投射到占星术领域的灵光,却反过来也反射到了社会文化的其他领域而丰富了其多彩的内容。这一点在唐代也是十分突出的。

张遂作为唐代大天文学家曾因不愿与权贵武三思合作而入寺为僧,并在游学时又学了不少天文、算学知识,玄宗当政后,他被请入朝主持天文方面的大事。他和梁令瓒(蜀人,官居府兵曹参军)合作创制了能测量天球黄道坐标的黄道游仪,用这个仪器测量了28宿距天球北极的度数,在世界上第一次发现了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在725年,张、梁二人又制成了已漏水转动的浑天铜仪,这个仪外面的两个轮子上缀上了日月,其转动的周期和日月转动与会合的实际日期基本相合,铜仪上的两个木人一个每刻一击鼓,一个每时辰一撞钟,这实际上是张衡水运浑象以来水力驱动的天文仪器的发展,也是初步完善的一种机械天文钟。张遂最重要的工作是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这次测量的地域范围从北方位于中亚的铁勒到南端的交州,测量的内容是散布在唐疆南北的12个点的北极高度,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时太阳在正南方时的日影长度。测量后的数据纠正了前人关于“南北地隔千里,影长差一寸”的估测说法,实际上第一次测出了地球子午线1°的长度。在727年,张遂于两年前着手编修的大衍历草稿完成,这部历法以隋代刘焯的皇极历为基准,数据准确,计算精确,集中了作者的心血,它的结构体系一直到明代参考西方历法之前,还是后世历法研究者们的主要蓝本。

如果从整个科学史的角度来评价当时天文学家们的工作,就可以看出,隋代的刘焯、张胄玄(608年制大业历)和唐代的李淳风、张遂、郭献之(726年制五纪历)、边岗(893年制崇玄历)等历法编制者都能进行精确的天文计算,通过他们的工作,某些天文数字的精确度一直在提高,历法和日月食预测的准确性也在提高。人们把目标过于放在数据的精确性方面了,而没有注意从整体上把所有数据和新的观测材料综合起来思考,没有去思考大地和日月星的确切关系及根本运动规律。实际上,汉代以前的中国先知们曾经留下了伟大的论天三说、关于地动的猜想、关于“大九州”的猜想等思想闪光。汉代以后中国的科学界已经越来越倾向于注意和发展那些成熟和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性的成果,却常常忽视先人们那些直觉性的天才思想闪光。这大概是文明成熟的历史代价。唐时大量传入的印度和中亚文化中的新鲜科学知识也还不足以动摇中国科学界的传统信念。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唐代的哲学家,发现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文化性的事物方面,即使是牵涉到宇宙和天的问题,他们也对天文学家的计算数据甚至新的发现不够注意。一方面,这显然是因为天文学家们的工作同天子皇朝的特殊关系使他们的发现和知识常常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圈外人不易了解新的天文发现。另一方面,外界的新的哲学和思想也不容易影响天文学。唐后期王叔文(753~806)改革集团中的刘禹锡(772~842)和柳宗元(773~819)对天的问题很关心。刘禹锡写了《天论》,柳宗元写了《天说》,他们二人的主要目标是和相信天命说的古文学家韩愈(768~824)辩论。韩愈虽然相信天命说,但他又在佛教盛行的时代坚持反佛。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思想继承了中国历史上朴素的唯物主义。柳宗元鼓吹元气说,把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看成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原因,甚至认为宇宙的东南西北远极无方,但他不考虑日月星辰的结构问题,只把日月星辰的排列和运行以及山崩地震等自然现象一起归结为与神和人事无关的东西,这是明显的进步。刘禹锡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他不但和辩论对手韩愈一样批判了佛家的“空”,而且批判了道家的“道”。他认为“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人和天的关系是“交相胜,还相用”,这是明显地反对被动服从天命。另外,刘禹锡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概念——数、势、理之间的关系。他在《天论》中写道:“夫物之合并,必有数存乎其间也。数存,然后势形乎其间焉”,“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这里的理是指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数就是规律性,兼有定性定量两层含义,势便是规律。然而,古代的学者们对理、数和势之间的关系没有过多的深究,连刘禹锡自己也没有,这样就使他闪光的思想只是和荀子、王充等先哲的思想辉映在一起,虽更具光彩,却未能彻底超越先哲。

朝廷重视的医学

唐王朝对医学的重视已由前面所述中央和州一级医学学校的数量和学生人数所表明。除了大批地培养人才,在唐朝的律令《唐律》中还规定了相应的医药法,其目的在于让医生和药师们在行医下药时更加负责任。唐朝另一件重要的工作是在657年同意医学博士苏敬(活动于唐高宗年间)的提议,派他和另外21名大官和饱学之士在两年时间内编修了一部国家药典——《唐本草》。这部药典记载了844种药物,其中新增的药物多数是从波斯、印度和南海传来的。这是一个发展。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和中亚的医药学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交往也传入中国。唐时留居中国的印度和波斯人中还有专门以行医为业的。唐时的医官们自然会以这些新鲜而有效的新药物来丰富中国的药典。自唐时起,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附子、麻黄、细辛等神州上药也开始为中亚和印度人治病了。《唐本草》的编辑者不但添加了新药物的品种,还认真地纠正了《神农本草经集注》中错记的药物,由他们查出的100多年前的陶弘景错记的药物数量居然多达400余种!这使谨慎的人甚至不敢使用这位对炼丹极为热情的药物学家的药方。不过,由一群后起之秀来纠正一个独立工作的先人的错误毕竟是一件可以理解的事。《唐本草》一俟编成,便成为医药学校的主要药典,因而也成为统一全国药物名称和用药的大典,它也是今天所知道的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在此之后,唐代的医药学家陈藏器(生卒年不详)对国家药典作了补充,他编了一部10卷本的《本草拾遗》。还有人把海外的、地方性的、食疗性的药物专门分编成一套药物集。在海外传入的药物中,包括了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地区的名贵药品乳香、没药、血竭、木香等。

民间医生所写的药书中最重要的是隋末唐初的孙思邈(581~682)的《备急千金要方》。这位长寿的医学家少年时多病,为筹汤药之资罄尽了家产,能读书时又不惜费百金向医家寻方研学,并多读百家之说和释典,兼勤于实践,终成一代名医,且被后世人称为药王。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宁肯在民间清苦为医而不愿到宫中为皇室服务。他的书是50多年行医看病经验的结晶,书名取义于“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他以自己的医药知识使自己的寿命达到101岁(编修隋代历史的唐朝大臣魏征为了确切了解前朝世事的某些细节问题,有时亲自或派人拜访药王以及像他那样经历过乱世而长寿健在的历史见证人)。在孙思邈之后,在朝为官的王焘虽然不是一个专业医师,但他由于少年时多病而苦读医药书籍,搜集了许多前代散失在民间的秘方,于752年写成了《外台秘要》一书。唐时吐蕃著名的医学家宇陀·元丹贡布(8世纪左右人,约和王焘同时)编成了《四部医典》(藏名《居悉》),这是藏医的奠基性著作,并在传人蒙古地区后对蒙医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宋辽夏金科技

火药

唐代发明了火药,但在军事上应用的记录还不多。由于几个政权之间的对立和时常可能发生战争的状态,北宋政权下的一些军官开始在火药的研究和应用上作出努力,这一伟大发明完全由炼丹家的事业变成了兵器工匠的事业。因而,火药已不再是炼丹炉中的奇观,而成了战场上杀伤人的新武器。

同类推荐
  • 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孔子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生活课

    生活课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精选了杜怀超的散文、随笔、小品文等数十篇。作者丰富的个人经历,使得他的作品展示了人生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景。生活处处是风景,人间百态皆成文。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学会生活,领悟人生。
  • 中学生美文:花儿来得及

    中学生美文:花儿来得及

    本为收录了作家安宁的经典作品,分为花儿来得及、时间会告诉你、有没有阳光温暖过卑微的你、无花果也有似锦的春天、我宁肯只是记住你的好等八辑。
  •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唐·吉诃德(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让学生掌握沟通艺术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掌握沟通艺术的66个故事

    成长是—道道色彩的流动,鲜艳的连衣裙,粉红的蝴蝶结,庄重的校服,这一切都记录着我们多彩的、快乐的人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多了教科书那严肃的面孔。—切浮躁归于沉静,昔日绚丽的色彩只去装点青春的梦境。
热门推荐
  • 冷妃难训:邪王追妻跑

    冷妃难训:邪王追妻跑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名牌杀手,一朝穿越成了没权软弱的将军府嫡女,恶名在外,心狠手辣。他是人人憧憬的大楚战神,却因功高震主被视为眼中钉。一道赐婚圣旨,她被用来羞辱于他,娶一个这样的王妃让他这个高高在上的战神有了污点,最让他气愤的是这个女人处处跟他做对,小妾被她踢出门,侧妃被她毁了容,还带着他的种逃跑!没关系,天下都是他的,她还能逃上天不成?!
  • 异空旅人

    异空旅人

    一个市井痞子,无意中得到一个神器——异空旅行仪器。旅行仪内还携带着广阔的空间,可以随意穿梭不同的星球,不同的位面,甚至是位面的过去时空。利用独一无二的神器,凭着在不同异空贸易走私,成就凡人无法企及的宏图霸业,随着本心,游戏人间,天地逍遥。
  • 店铺货品管理必备手册

    店铺货品管理必备手册

    《店铺货品管理必备手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作者根据店铺管理所涉及的进货、铺货、售货、退货四个环节十分清楚地进行了讲解。向读者介绍了投资店铺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通过阅读,读者可以学习到店铺管理知识,即进货有章,把成本降到**;铺货有序,让店面更加吸引人;售货有术,加速商品流动;退货有据,让顾客满意。
  • 红楼逸梦潇湘情

    红楼逸梦潇湘情

    太子病重,御医回天乏术,皇上下旨,选官宦人家女儿,为太子冲喜。寄人篱下,黛玉被逼,毅然决然,选择了为太子冲喜,原来太子病重另有内情,看来她这个太子妃当来也不容易啊!
  • 梅雨,梅子

    梅雨,梅子

    她说:我以为这一辈子,就能和你白头到老。他说:我想下一辈子,能早点遇见你。到底是谁多动了情,还是红线纠缠不清?当一切理所应当变成泡沫,究竟浮云之后,这世间,对你我,还残存什么?欢迎进群:263959844:讨论细节,提评建议,子陌再次感谢大家了!
  • 驰骋畋猎知白守黑

    驰骋畋猎知白守黑

    他有些累了......他坐了下来......他想:我在做什么呢,我到底在做什么?他有些迷茫......无边的痛苦压抑着他.......直到他看见了那片红的发紫的火烧云......在一片小山谷里.......他如同泡沫般......消失了.......某陌想说:这是一个集官场战争宅斗宫斗于一体的修仙文,不要大意的看吧!
  • 华娱小明星

    华娱小明星

    一纸价值1000万的中奖彩票直接将群众演员岳华捧上人生巅峰!究竟是福还是祸!
  • 非卿勿扰

    非卿勿扰

    遇到你,我愿意失去所拥有的一切,可在我回头的时候,再也看不到你。——苏沫。我一直都在你的身后。——白胜。
  • 终极废少

    终极废少

    原本是一个可以坐吃家产靠脸吃饭的帅气富二代,遭人陷害变成穷屌丝。更丫的让人火大的是,那群混蛋还不肯放过他。可惜,我重生了。那么,倒霉的就该是你们了。花你们钱财,还让你们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我刘宇,让你们明白什么叫做恐惧!!既然黑暗出自光明,那就让恐惧从王座崛起!!
  • 天才赌徒在修道

    天才赌徒在修道

    穿越归来的古苍生说道:“这次不会再被那假道士骗了。”道士吴楠子无奈的说道:“关我什么事啊!我真的是神仙啊!而且是天大的神仙。”“那你为什么没本事,天天赌钱。”古苍生问道。“因为我是赌神啊!你知道么,你现在是赌神的徒弟了!很幸运的,别人求都求不来!”吴楠子一脸正经的说道。“当别人还在苦苦修道的时候,你只需要赌钱就能得道成神仙了,那感觉......不一般啊!”吴楠子补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