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03500000014

第14章 初出茅庐(5)

诸葛亮望去,乃是虞翻。诸葛亮道:“曹操收并了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然百万之军,也没什么可怕。”

虞翻一听冷笑道:“你们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救于人,还说不怕,这可真是大言不惭啊!”

诸葛亮道:“刘备不是只靠几千仁义之师,就能抵抗百万残暴之众的吗?退守夏口是为了等待更好的时机。而如今,你们江东兵精粮足,且凭借有长江之天险,有的人却还想要主公孙权屈膝投降曹贼,而竟不顾天下人的耻笑。从这一点来看,刘备难道是怕曹操的吗?”虞翻被说得哑口无言了。

座中又一人发问道:“诸葛亮先生难道想效法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

诸葛亮一看,是步鹭,回敬道:“步子山先生以为张仪、苏秦是辩士,却大概还不知道他两人也是豪杰吧;苏秦佩挂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宰相,都是匡扶国家的谋士,可不是那些畏强欺弱,怕刀怕枪的人所能比的。君等只听曹操虚发的假诈之词,就吓得想去投降,还竟好意思在这里笑话苏秦和张仪?”步鹭也被问得说不出话了。

忽然,又有人问道:“诸葛亮认为曹操是个什么人呢?”

诸葛亮见是薛综,答道:“曹操乃是汉贼,这还用问吗?”

薛综道:“先生说得不对。汉朝历代至今,天数眼看就要完了。如今曹公拥有三分之二天下,人都归心于他。刘备不识天时,要与之纷争,正是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呢?”

诸葛亮这时厉声说道:“薛敬文怎么能出此没有君臣父子、没有高低伦理之言呢?人生在天地之间,应以忠孝作为立身之本。薛公既然是汉臣,却有不臣之心,应当打消这些思想,才是为臣的正道。曹操的祖宗食汉禄,却不思报效汉室,反怀有篡权叛逆之心,让天下人憎愤,薛公却说天数归之曹操,真是无父无君、没有纲常的人呀!我没有必要同你讲话,请不必多言了!”薛综满面羞惭,无话对答。

座上又有一人应声问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毕竟也是相国曹参的后代。刘备虽自说是所谓中山靖王的苗裔,却没有考证,人们亲眼所见的,他只不过是一个编草席卖草鞋的俗夫罢了,有什么资格来和曹操抗衡呢!”

诸葛亮看去,原来是陆绩。诸葛亮笑起来,道:“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代,就更证明他世代都为汉臣,而如今他却手握王权,肆意横行,欺君罔上,不仅是目无君主,而且是蔑视祖宗,不仅是汉室之乱臣,而且是曹氏之贼子。”

“刘备是堂堂正正的汉室之胄,当今皇帝依据世宗祖谱赐予他官爵,你凭什么说无可查考呢?况且高祖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建业起身的,织席卖鞋又有什么可以为耻辱的呢?我看你真是小儿之见,怎能和高士一起理论!”陆绩不禁闭口塞舌。

席中又一人说道:“诸葛亮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全不是正经之谈,不必再说了。只请问诸葛亮著有什么经典之论吗?”

诸葛亮看他,是严峻,说道:“寻章摘句,是世上那些迂腐儒士的所为,哪能够依此兴国立事。古时候躬耕的莘伊尹,垂钓于渭水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邓禹等名士高人都没见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难道说你整天就只是效仿那些酸腐的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吗?”严峻垂头丧气地无以作答。

忽然一个人大声说道:“诸葛公好说大话,未必有真才实学,恐怕到时恰恰要被文人学者所笑呢!”

诸葛亮看那人,乃是程德枢,便回答道:“文人学者有君子与小人之分。作为君子的文人,忠君爱国,坚守正义,憎恶邪佞,尽力为时代作出自己的贡献,美名传于后世。而作为小人的学者,只钻营雕虫小技,用心于文墨,年轻时作赋,人老了把经都念完。笔下即便有千言,胸中却没有一点实实在在的计策。就像杨雄那样,虽然以文章著称于世,却屈身于草莽强盗之手,走投无路最后跳楼而死。这就是所谓的小人之儒。即使他每天吟诗作赋上万言,可又有什么用呢!”程德枢也不能应对了。

众人见诸葛亮对答如流,全都已惊慌失色。

此时,座中还有人想要问难诸葛亮,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厉声说道:“诸葛亮乃是当世奇才,诸位以唇舌相难,可不是敬客之礼。曹操大军压境,你们不商讨退兵之策,光在这里斗嘴!”众人一看,是督粮官黄盖黄公覆。

黄盖对诸葛亮道:“先生何不将金石之论对我主说去?”

诸葛亮道:“诸君不识时务,互相问难,容不得我不答。”

黄盖和鲁肃带诸葛亮入中门,来到大堂上,孙权下阶而迎,厚礼相待,请诸葛亮坐,众文武分列两旁,鲁肃站在诸葛亮边上。

诸葛亮见孙权碧眼紫发,仪表堂堂,暗想,此人相貌不一般,只能用话激他,不能光讲道理。于是,等孙权问起曹操现有多少兵马时,诸葛亮说有一百多万。

孙权道:“怕不是在诈我们吧?”

诸葛亮便将曹操原有的兵力,加上从袁绍、中原和荆州那里新增的兵力算在一起,不过150多万。他方才说100万,是怕吓着江东之士,且曹操手下战将谋士都不下一两千。

鲁肃在旁一听,惊慌失色,连忙向诸葛亮使眼色不让他再说了,诸葛亮却只装作没有看见。

这时孙权又问:“曹操平了荆楚之地,还有其他图谋吗?”

诸葛亮道:“他如今已沿江边安营扎寨,准备战船,不图你们江东,又是想取哪里呢?”

孙权道:“若他真有吞并之意,请先生替我想想该怎么办。”

诸葛亮道:“我有一句话,只怕将军不肯听从。如今曹操势力极大,威震海内,即便是英雄,也无用武之地,奈他不可。将军要量力而行,若有能力与曹抗衡,不如趁早消灭他;若没有能力对抗,不如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投降曹操算了。如今,将军嘴上说要降曹,心里又不想降曹,形势危急,却总是拿不定主意,大祸可就要临头了!”

孙权道:“若像先生说的这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道:“过去,像田横、齐之那样的壮士都能坚守大义,不容屈辱,何况刘备是汉室宗亲,事之不成乃是天意,怎么能自己就先屈服于他人之下呢!”

孙权听了诸葛亮这番话,不觉脸色顿变,站起身来拂袖而去,众人一见,也都一笑而散了。

鲁肃责怪诸葛亮道:“先生为何说出这样的话来?幸亏我们主公宽宏大度,没有当面责怪你,你的话过于藐视他了。”

诸葛亮仰面笑道:“何必这样不能容人呢!我自有破曹之计,他不问我,我怎敢说呢?”

鲁肃忙道:“原来先生是有良策的,我这就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

诸葛亮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不过是一群小蚂蚁罢了,只要我一抬手,它们就都成了粉末。”

鲁肃经这么一说,便立即到后堂去见孙权。孙权一听,转怒为喜说道:“原来他是用话在激我。”于是又出来与诸葛亮互致歉意,讨教良策。

诸葛亮说:“刘备虽新败,但关羽仍带有精兵万人,刘琦在江夏也有万人。曹兵虽多,却是远道而来,征战疲惫,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并且北方人不习惯于水战。荆州之民依附于曹操,是迫于当时的形势,而并不是出于本心所愿。将军如果现在能诚心诚意地和刘备结成联盟,破曹之事必成。”

“曹军败了,自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也就加强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也得以成型。成败的关键即在眼下,就看将军怎样决断了。”

孙权听罢大喜,说:“先生的话,使我茅塞顿开。我已经拿定主意,马上就可以商议起兵,共破曹操!”于是孙权叫鲁肃将决定传告下面文武官员,然后送诸葛亮回驿馆休息。

智激周瑜得联盟

虽然诸葛亮给孙权策划了破曹之策,但孙权仍是不踏实,担心兵少将寡,抵挡不住曹操大军。而此时,主降的大臣又议论纷纷,搞得孙权又无所适从,难以决断。

吴国太听说此事,对孙权道:“你兄孙策临终留下话说,‘内务之事难断问张昭,对外之计不决请周瑜’,眼下何不去同公瑾商议呢?”

孙权的大都督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讯急忙赶回柴桑。鲁肃与周瑜关系最为深厚,头一个去迎接他,把事情详细讲了。

周瑜道:“子敬不必烦恼,我自有主张。现在快去把诸葛亮先生请来相见。”

晚上,鲁肃带诸葛亮来拜见周瑜。周瑜出中门迎入,开始,周瑜和鲁肃争辩,故意说自己愿降,诸葛亮只是袖手冷笑。

当问诸葛亮的看法时,他知道周瑜反话正说的意思,于是附和着说道:“曹操善用兵,天下莫敢当。以前有吕布、袁绍、袁木、刘表敢与对敌。今数人皆被曹灭,天下无人矣。独有刘豫州不识时务,强与争衡,今孤身江夏,存亡未保。将军决计降曹,可以保妻子、家富贵。国事迁移,付之天命,何足惜哉!”

鲁肃大怒说道:“你是想教我主屈膝受辱于国贼吗?”

诸葛亮接着说道:“我有一计,可以不用向曹操上贡献印,也不必将军亲自渡江,必须派一个小使者,乘一只小船送两个人到江上。曹操只要得到这两个人,就可令百万之师退兵。”

周瑜便问道:“果然如此的话,那么这是怎样的两个人呢?”

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造了一座铜雀台,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聚集于其中。曹操本是好色之徒,早听说江东乔公有两女,长女叫大乔,次女叫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曾发誓说:‘我的志愿,一是扫平四海,建立霸业,二是得到江东两乔,放在铜雀台中,以乐我晚年。这样到死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

“如今曹操带百万之师欲图江南,其实就是为了这两个女子。将军何不去寻找乔公,以千金买此两女,派人送与曹操,曹操得到这两个女子,必心满意足,班师撤兵。这正是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赶紧去办呢?”

周瑜道:“曹操想得到这两个女子,有什么证明呢?”

诸葛亮道:“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便成文。曹操曾命他作一首赋,名作《铜雀台赋》,文中之意说他全家都能称王为帝,誓得两乔。”

周瑜问:“这篇赋先生能背下来吗?”

诸葛亮道:“我喜欢它文辞华美,曾记下来过。”

周瑜说:“那就请先生试着背诵一下。”

诸葛亮当即吟诵起《铜雀台赋》,其中有这样一句道:“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两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站起身来用手指着北方道:“老贼欺我太甚!”

诸葛亮忙站起来劝道:“都督这又是何必呢?过去单于多次侵犯我国南疆,汉朝天子将昭君公主许给他和亲,眼下又何必在惜两个民间女子?”

周瑜回答道:“先生有所不知,这大乔乃是孙策将军的主妇,小乔是我的妻子。”

诸葛亮一听,装作并不知晓的样子急忙说道:“我实在不知,失口乱言,死罪!死罪!”

周瑜道:“我与那老贼誓不两立!来日入见主公,便商议起兵。”

诸葛亮道:“若蒙不弃,我愿效犬马之劳,随时听候派遣。”

第二天,东吴的文武官员聚在一起,商谈战降之事。张昭等人主张降曹,陈述了陈词滥调。

周瑜马上站出来反驳说:“曹操虽托名汉相,实乃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又依仗父兄所付事业,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粮足,英雄乐业,正当以此横行天下,为汉室除残去秽,何况曹操是亲自来送死,怎能说迎降的话呢?”

接着,周瑜列举了曹军的四点不利之处。孙权联想起诸葛亮对他分析曹兵的状况,与周瑜所说有很多地方是一致的,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想到这里,孙权拔出佩剑,猛地向面前的奏案砍去,斩钉截铁地说:“诸将吏敢复有言降曹者,与此案同!”

便将此剑赐周瑜,即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如文武官将有不听号令者,即以此剑诛之。

孙权最终依诸葛亮之言,立即调拨3万精兵,由周瑜和老将程普分别担任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同诸葛亮一起前往樊口与刘备军队会合抗曹。

诸葛亮凭其智慧和口才一下为刘备争取了东吴10万之众,并带回3万东吴精兵,这为扭转当时整个局势起到了关键作用。

立军状草船借箭

周瑜与程普、鲁肃领兵起行,便邀诸葛亮同往。诸葛亮欣然从之。一同登舟,驾起帆樯,迤逦望夏口而进。离三江口二三十公里,船依次第歇定。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周围屯住。诸葛亮只在一叶小舟内安身。

周瑜越来越感到诸葛亮计谋深远,日后必成大患,实不可留,但若杀了诸葛亮,又怕遭曹操耻笑,于是便想方设法要寻机除掉他。

一日,周瑜聚众将于帐下议事,问诸葛亮道:“近几日就要同曹操交战了,水路交兵,应当先用什么兵器攻战?”

诸葛亮道:“大江之上,应以弓箭为先。”

周瑜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但是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督造十万支箭,以作应敌之用。这是公事,还请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道问:“这10万支箭不知道都督什么时候用呢?”

周瑜道:“10日之内,能办妥吗?”

诸葛亮道:“曹操马上就要打过江来了,若等10天,必误大事了。”

周瑜便问:“先生料几日能造完?”

诸葛亮说:“只要3天,就可交上这10万支箭。”

周瑜一惊,道:“军中无戏言。”

诸葛亮笑笑说:“愿立军令状,3天办不成,甘当受罚。来日造起,到第三天,都督可派人来江边搬箭。”

当下,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走后,鲁肃对周瑜说道:“这个人莫非是在诈我们?”

周瑜摇摇头:“他自己送死,并不是我逼他。你可去探诸葛亮的虚实,然后来告诉我。”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徐悲鸿

    徐悲鸿

    本书主要以徐悲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讲述了童年生活、艰辛求学、纵笔驰骋、永不疲惫等内容。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自古以来,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
  •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传奇

    李泽楷以高超的理财之道和无惧强者、敢于拼搏的精神,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盈动现象”,充分展示了他过人的远见与胆识,李泽楷已成为香港最富传奇色彩的新一代商人,全球企业界又一位风云人物。有人认为,李泽楷赚钱的速度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快十倍!有人预测:李泽楷的大脑潜能发挥超过常人的5%!他是华人的骄傲。如果你不是李泽楷本人,那你就无法重演他的故事,也不可能复制他的神话。
  •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

    回顾过去的日子,我吃惊地发现——令我成长的不是那一次又一次成功的时刻,反而是在奔向这些时刻的过程中经历的风雨和体验的甘苦。这是我第一次向这么多人讲述自己走过的路,我把曾经的徘徊、忧郁、坚持和信心与大家分享,除了总结过去的岁月,更大的希望是通过我的经历为更多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提供一种参考。
热门推荐
  • 痞子女兵杠上腹黑官

    痞子女兵杠上腹黑官

    本文讲述痞子姑凉梅忆航从农村“争霸”到军营,偶遇腹黑男的故事。精彩花絮抢先看!!!地点农村:梅忆航经典语录提前看。“特么的,打的就是你,谁让你长了一副欠扁的样子!”“……恶心他妈抱着恶心伤心的哭了半天,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恶心死了!”“我可不会怜香惜玉,所以不想你的脸开花,就闭上你的臭臭臭……嘴!”……“梅她奶奶,你还是把你家孙女领回家吧,我们学校小,容不下这尊大佛……”结果???“我梅忆航立志从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替奶从军……”后来她去了最牛逼的军营里,遇见了她的克星。地点:农村以外的地方。“我靠你二大爷的!”“我二大爷和我二奶奶感情深,没你的份……”“我艹你妹的!”“我妹已经结婚了,没你的份了!”……“那什么有我的份?”“我啊!”……本故事纯属虚构。推荐《嗜血狂妃狂天下》,《独宠娇俏小妻》。脑洞大开,突然想到的,就先下笔了。爱不爱,它就在这。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
  • 网络美文

    网络美文

    这是故事书,写心情的故事书!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小故事!跳章节找自己喜欢的也可以!每一个章节名都是一个故事的名字!
  • 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为什么要听老人言?因为老人的老,不光体现在年龄的衰老,更体现在智慧的古老、经验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那些口口相传的智慧,是人间至理,因为它们从生活中来,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是最纯粹的智慧。用心体会这些智慧,我们就能够从中吸取营养,发现生活的真谛,感受生活的意义。
  • 圣经的智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圣经的智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圣经的智慧》中,我为大家讲述的是关于圣经的故事,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你们应当掌握更多的关于圣经方面的知识,但我又实在不清楚你们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知识。
  • 红色苏联

    红色苏联

    巨大钢铁战机,流星般地闪耀长空,重生成为苏联远东军区的安德烈中尉,驾驶着三倍音速战机,搏击长空,尽显英雄本色!东平岛国,西定列强,科技强军,改革兴国,镰刀和斧头的旗帜,插满仇视苏维埃的自由世界!PS:新书《第三帝国》,已经上传,欢迎喜欢看二战的书友大大阅读!
  • 桀骜不羁:嗜血太妹

    桀骜不羁:嗜血太妹

    黑帮大姐大穿为左将军府歌姬的女儿,伤病在身还被欺辱、卖到了妓院。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一朝伤愈,霸了妓院,开了酒楼,重塑威风,声名远播!谁敢在我头上动土,我就挖了他家祖坟!
  • 引狐入室

    引狐入室

    初次相见,她便要拐他回去做夫君再次见面,她糯糯的喊了他一声师父因爱相伤,她伤心欲绝饮下那碗孟婆汤幡然悔悟,他穷追不舍引狐入室她说【你生于洪荒,老的都可以当我爷爷了】他说【你说了要娶我,那么就得负责到底】
  • 最强混蛋大管家

    最强混蛋大管家

    本是银行小职员的他或许注定一辈子就这样平庸下去,然而一场莫名其妙的抢劫案却揭露了他不一样的身手。是什么让他假装成了一个呆头呆脑的废柴?又为什么要隐藏起自己的奇怪身世?这个人的人生有点不一样啊,什么都没有水落石出,性感霸气的女客户一声令下,又乖乖去当了个现代化的全能管家。无奈的叹息之后,他的混蛋人生才算彻彻底底的开始了。
  • 易暖烊

    易暖烊

    看了就知道,本作者不能透入太多,漫漫看,亲,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