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03100000010

第10章 学生热爱学习教育故事推荐(2)

后来,他发现蒲草叶又宽又长,有大人的巴掌宽,阳光照在上面浮着绿莹莹的光,真招人喜爱。他心头一亮,啊!用它写字不是和竹简、丝帛一样吗?用蒲草做成书本不用花钱又轻便,放羊时可以带着学习。于是他挽起裤脚到蒲草丛里弯着腰用劲地拔,拔下来的蒲草叶子在岸坡上晒蔫了,捆成一大捆。他背着蒲草回到家。到家后,立刻动手,用剪刀把蒲草裁成有棱有角一张一张的叶片,找一块光面石头把它们压平,压得整整齐齐,用绳子一片一片串起来,真像一本本厚厚的书。他从邻居家借来书,把文章一段一段地抄写在蒲草叶上。就这样,他做成了不知多少本“蒲草书”,没有多久,他的屋里堆成了蒲草的书山,他在自己开拓的书屋里,如羊儿吃草,如鱼儿得水一样,畅快地读起“蒲草书”来了。

有了蒲草书,路温舒再也不愁没书读,没本写字了,他更加勤奋,刻苦自学,孜孜不倦。他每次放羊,都带着这种书本,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回家也是废寝忘食地读书。

靠这些蒲草书,他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当了狱吏,仍奋发图强,新盖的三间书屋,他背诵过的书,码起来顶着屋梁,仅用蒲草抄成的书籍,就满满当当地装了两屋子。由于路温舒不怕困难,刻苦自学,从一个放羊娃成为西汉著名的学者,赫赫有名的法律学家。

7.王充书铺借读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人。是中国东汉初期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出生在浙江上虞一个贫困家庭里,少年时期就失去了父亲,没有钱读书。

他八、九岁的时候,在洛阳的各书铺里,怀里揣着干粮,贪婪地埋头读书。每当读到兴浓的时候,总是目不斜视,细心领会。有时独自狂笑,有时愁眉不展,如入其境,连身边带的干粮也常常忘记吃。因为他没有钱,从来只看书不买书,书铺的主人最初很讨厌他,有时甚至赶他走。他总是苦苦请求:“让我看完这一本吧!”后来,书铺的主人见他如此热心读书,年纪又小,也就原谅了他。时间长了,他的行为感动了书铺的主人,书铺主人对他很友好。他也深知在书铺里读书的珍贵,所以总认真理解,刻苦记忆。

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由乡里保送到当时的首都洛阳,进入全国最高的学校——“太学”去学习。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彪在“太学”里讲课。班彪的学问很深,他讲课联系的问题很广。王充为了弄清老师所讲的内容,就把讲课时提到的书一一找来阅读。“太学”里的书差不多都读遍了,可是满足不了他的学习需要。去买书吧,买不起,王充便把书铺当图书馆,读了一册又一册,这家书铺读完,又跑到那家书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到了30多岁的时候,王充已成为知识渊博,又有独立见解的学者。他对于当时盛行的唯心主义的说教深感不满。于是下决心给予批判。他谢绝一切应酬,集中精力,独立思考,着手写书。为了不耽误时间,不打断思路,他在自己住宅的许多地方,如门上、窗上、炉子上、柱子上,甚至厕所里,都安放了笔砚纸张,想一点,写一点,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到了晚年,他孤独一人,生活潦倒,甚至有时缸里没了水,锅里没有了米,饿得肚子直叫,头发昏,眼发花,生活贫困,但志气不减,仍坚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写作。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写作上,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用20多年的心血,写出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论著《论衡》。

8.贾逵隔篱听课

贾逵,字景伯,东汉平陵(今咸阳)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家里,父亲贾徽在贾逵幼年时就外出求学去了,常年在外。贾逵同母亲、姐姐在一起,过着贫苦的日子。

贾逵从小聪慧好学。5岁那年,有一天姐姐带他到院子里玩,忽然听见附近的私塾里传来了一阵阵读书声。私塾外围有一层篱笆,贾逵人小个矮,就嚷着让姐姐抱起他看个究竟。姐姐抱起贾逵,小贾逵手抓篱笆往里一看,原来是私塾老师正领着学生在诵读经书。小贾逵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诵读,久久不肯离去。姐姐见弟弟如此喜欢读书。于是每天抱着他隔篱听课。

小贾逵学习真有一股恒劲,一年四季坚持不断,有时姐姐没时间陪他去,他就自己趴在篱笆旁听课。遇上风雪天,他照听不误,小脸蛋与双手冻得通红,也不肯回家暖和。

就这样,暑去寒来,贾逵隔篱偷学了5年,对老师讲授的《五经》与《左传》竟能全文背诵下来了。10岁那年,父亲贾徽求学回家,发现儿子对经书十分熟悉,能背诵《五经》,非常惊喜。姐姐向父亲述说了贾逵的5年苦学,贾徽听后,赞叹不已。

贾徽也是研究经学的一位学者。所谓经学,就是解释和阐述儒家经典著作的一门学问,东汉时颇为盛行。贾徽曾经向西汉末年的著名古文经学派开创者刘歆学过《左传》,功底很深。他发现贾逵虽然能背诵《五经》与《左传》,但对经学的微言大义并不甚理解,而且贾逵隔篱听课时没有教材,文字写作能力差。针对儿子的薄弱环节,贾徽因材施教。在父亲指导下,贾逵剥下庭中桑树皮作书板,对着教材边诵读边默写,桑树皮用完了,他就趴在门上、墙壁上写字,等把写下来的东西背熟了,又涂掉另写。

贾逵就这样刻苦地自学,而且10年不中断。当他刚满20岁的时候,竟令人惊奇地为《左氏传》和《国语》写了51篇注释。贾逵的名声传遍乡里,不少好学的青少年纷纷前来求教,大家都把他的教书生活称为“舌耕”,以赞扬他的勤奋刻苦精神。

9.张仲景立志学医

张仲景(约150—219)是中国东汉时代一位大医学家,人们把他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从小就勤奋好学,看了很多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给人治病的故事,心里很感动。他想:“许多人只知道为自己打算,不问民间的疾病和痛苦。我为什么不能像扁鹊那样,把救死扶伤,解除人民病痛当作自己的责任呢?”从此他就努力钻研医学,拜同乡名医张伯祖作老师,孜孜不倦地刻苦学习,在年轻时候就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

当时,各地军阀称霸,连年混战,造成田园荒敝,瘟疫流行,死尸遍野,他眼看亲人沦丧,却束手无策,深感疾病的危害和医药的重要,为了同疾病斗争,张仲景辞去官职,决心从医。

每天清晨,张仲景坐在张伯祖身旁,张伯祖替病人诊脉,他在竹简上写方,另外一些弟子帮着配药。病人川流不息,他们也忙个不停。目睹此景,张仲景问张伯祖:

“师傅,为什么不把药方告诉老百姓?他们生病可以自己医治,病人不就可以减少一些吗?”

“谈何容易!老百姓不懂医理,药服错了会出事的。”张伯祖直摇头。

“那就写本书,把原理告诉大家,让人们生病知道吃什么药。”张仲景又说。

张伯祖说:“这话是对的,可是这事谁来做呢?”

是的,谁来做呢?张仲景呆呆地想。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么需要人扶弱济危啊!张仲景暗暗下定决心:“编写医书这桩事没人做,就由我来做吧!”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从此,张仲景在随张伯祖医疗的过程中,更注意勤奋学习。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他一个人还静静地坐在松明灯下,攻读医学典籍。

张仲景读遍了自古以来的医书,吸取了丰富的医学知识,继承历代医学家的宝贵经验,总结了五个世纪以来的医学成果,加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为什么能有这么高的医学成就呢?一是勤求古训,二是博采众方。

张伯祖死后,张仲景独立在南阳一带行医,但他始终放不下写书传播医理的心愿。为了写好这本书,他除了继续寻找、研究祖国各种医药典籍外,还尽力采用民间的验方。有一次,他听说邻近老乡把一个上吊的人救活了,急忙去打听用的是什么方法。结果,他学会了人工呼吸的方法。后来他把这个方法写进了他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关人工呼吸的记载。又有一次,张仲景听说一个道士为病人捉“鬼”后,给病人吃了“真武大仙”的“仙药”,病就好了。张仲景很奇怪:巫医也能治病吗?他设法把这个道士的药找来研究一番,发现其中有生姜、茯苓、芍药等好几味药,是一个秘方。原来巫医尽管装神弄鬼,手里也掌握一两种货真价实的东西,否则难以长久骗人。从此,对巫医使用的药方,张仲景也注意收集,但都进行了细心研究,去伪存真,把那些经过临床实验证明有效的,吸收过来。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张仲景积累了大量资料,经过去粗取精,反复对比,最后写出了《伤寒杂病论》,成为千百年来的中医经典著作,这是张仲景一生立志勒学的结晶。

10.董遇“三余”读书

董遇,字季直,汉代陕西弘农人。汉献帝兴平年间,董遇家乡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为生活所迫,董遇和他的哥哥只好远离家乡,到处流浪。

为了糊口,他和哥哥成天上山砍柴,以柴换口饭吃,日子过得很艰难,吃上顿没下顿,更谈不上穿好衣服。

虽然日子过得苦,可董遇没有放弃学习的念头。每次上山,他都带着书和本,在砍柴休息的时候,就拿出书来读,有时还高声吟诵,他只要能读上书,比能吃上饭还高兴。他哥哥不理解而埋怨地说:“咱家连肚子都填不饱,哇啦哇啦地读书有什么用?”董遇听了,不恼也不火,他知道哥哥的心意是好的。照样每天带书上山学习,哥哥拿他也没办法。

日积月累,董遇的学问越来越深,他先后为《老子》作了注释,并详尽地研究了《春秋左氏传》。经过刻苦钻研,写成了《朱墨别异》的专论。附近的读书人听说他这么有学问,都纷纷请他讲书,他总是和人家讲:“先用心读吧!读上百把遍再说。”请教的人见他不肯讲解,很是失望。他解释说:“不管什么书,只要认真读上百把遍,边读边琢磨,总会懂得它的意思的。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再讲也不迟呀!”请教的人说:“您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我们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呢?”

董遇听到他们喊叫,没时间读书,就摇摇头反问道:“为什么不利用‘三余’来学习呢?”“何为‘三余’?”有的人向他请教。

董遇解释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冰天雪地,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黑咕隆咚,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遍地泥泞,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如果把这‘三余’都利用起来,不就可以读很多书吗!”

请教的人听了他的话,很受启发,一个个非常感激他的教诲,高兴地回去了。

11.吕蒙笃志就学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他是东吴一员英勇善战的著名将军。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北方战乱,跟着母亲避乱到江东。青年时代就从军打仗,没有机会上学读书。虽然很能干,英勇机智,又善于指挥,但是却没有文化。

吴王孙权很看重这位青年将军。有一天,他对吕蒙和另一将领蒋钦说:“你们现在都负有重任,应该多读点书,借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吕蒙推托说:“军中事务太多,恐怕安排不出时间来读书了。”

孙权开导说:“我不是让你们专搞什么经学,只是希望你们多涉猎一些古书,从中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罢了。你强调忙,难道比我的事务还多吗?我年轻时就读完了《诗经》、《书经》、《礼记》、《左传》、《国语》,只是没有读过《易经》。掌管军政要务以来,又读了三史和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裨益。你们二位很聪明。只要肯学,就会学好。为什么借故推托,自甘暴弃呢?应该迎头赶上。”

吕蒙听了孙权的一番劝告,深受感动。从此以后,他便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发奋攻读史书、兵书,知识越来越多,在军务上经常提出非凡的见解。

当鲁肃代替周瑜,领兵镇守陆口,经过吕蒙兵营的时候,顺便去看望吕蒙。两人喝酒时,吕蒙问鲁肃:“你身受重任,又同关羽的军队近在咫尺,将以什么计谋来防患于未然呢?”鲁肃贸然回答:“到时候再说好了。”吕蒙说:“东吴和西蜀如今虽然联合起来共同抗魏,可是要知道,关羽对于我们来说,毕竟是熊虎之患,怎么可以不预先定下对付他的计策呢?”当即,吕蒙为鲁肃策划了五条对策。鲁肃听了,不由得肃然起敬,马上离开席位,伸手拍了拍吕蒙的脊背,感叹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今天听了你的议论,学问竟然这样渊博,见解这样高明,真了不起!你已经完全不是当年在吴下的阿蒙了!”后来,鲁肃死了,吕蒙代其领军,袭破关羽,占领了荆州这个军事要地,为吴国建立了功勋。

孙权也曾这样赞扬吕蒙:“像吕蒙、蒋钦这样,年长以后,还能自强不息,力求上进,这在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啊!尤其是富贵荣华之后,尚能放下架子,勤奋学习,这就更是难能可贵了!”

12.陈寿勤奋攻读经史

陈寿,字承祚,三国时人。他刚出生时,骨瘦如柴。父母怕孩子难养,活不长久,就给他取了这个吉祥的名字。

同类推荐
  •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给小学生讲艺术常识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艺术史,其中中国艺术史占一半的比重,主要包括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这四个大的方面,除了介绍最有名的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的历史之外,还通注意讲中西方做对比,让孩子能够领略到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道教圣地(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系列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入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本书介绍了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包括中国著名道教名山和中国著名道教宫观两部分。
  • 市场营销学教程习题集

    市场营销学教程习题集

    本书是相关教材的配套书籍,对市场营销概论、产品策略、网络营销等内容编写了相关习题、案例分析以及模拟试题。
  • 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撰写的论文,阐述了作者在汉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独到的见解,学术性和资料性比较强。
  •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异想天开大课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

    “中小学生奥林匹克集训与选拔”丛书旨在通过向青少年提供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最终达到提升综合性素质的目的。其中涉及到青少年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佳读本。
热门推荐
  • 舞红楼

    舞红楼

    一舞倾城,倾尽天下世人皆醉,从此不舞只愿为他一人舞······“我愿为你建一红楼,不闻窗外,只看你舞,纵我一世豪情,怎如你刹那回眸一笑,你愿意吗?”
  • 山海经(第八卷)

    山海经(第八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历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山海经》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经》所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多少会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书主要是对该书进行了解读。
  • 一梦千寻

    一梦千寻

    有人说:生命就像一张草图,永远也成为不了一副图画。我们无法让一切都演完之后再从头来过,也无法让一切没有开始。也有人说:生命是一段旅途,人在途中就像一片羽毛随风而飘,何时落何时飞,自己从来把握不住。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从头来过,命运的主线会在谁的手中?
  • 都御

    都御

    生和死,命运开的玩笑?还是命运使然?孤独重生,第二世只为看尽世间美好!然而,在任何一个有生灵存在的世界,都普遍存在着一个规律,弱肉强食!前一世,他的理想是军火大师,而这一世,他终究成了军火仙师!他这一世并不是被命运选择!他最爱的枪,名叫“命运”。不一样的灵魂在不一样的世界,交碰出来的必将是无限美好的火花!
  • 疯狂的汽车

    疯狂的汽车

    顾晨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相处七年的未婚妻一脚把他踹了,玩游戏跟他网恋了一年的居然也是个骗局,醉酒回家的顾晨却捡到了一辆汽车,一辆破烂的超级汽车,天知道这个猥琐的汽车是从什么地方穿越来的,它又会带给顾晨什么
  •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

    《生命穿越死亡》是朱增泉将军的军旅诗,共分五个部分,是作者在自己漫长军旅生涯中的感悟和思考。因为将军特殊的身份,他的军旅诗也被赋予了独特的个性:直面战争、呼唤和平、赞美生命、书写英雄。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逃避不了的话题,和平更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而作为将军的作者,对战争与和平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思考。几十年的军人生活给作者留下了沉重而深邃的人生思考,看着自己身边的生命一次次穿越死亡,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显得尤为真诚与强烈。其中《猫耳洞奇想》是一组很独特的军旅诗,更是一个军人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后的思考与感悟,充满着血的浓烈与烫热。
  • 原子创世传

    原子创世传

    宅男来到异星球……得到强大异能……有了这么强大的异能还想回地球……在你的外星球待着吧……
  • 邪夫毒妻

    邪夫毒妻

    她是世上最阴毒的女人,甜言蜜语中虏获无数男子的心,阴谋算计中夺得天下!然而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权势?是金钱?当权倾四国之时,真假难辨之际,这个女人翻了江湖、倾了江山!
  • 唐骏自传

    唐骏自传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重新出发。1990年的夏天,我放弃在日本苦读五年的博士学位,放弃可以预想的博士毕业后在日本的稳定职业和安定生活,决定独闯美国,追求我的美国梦。从那一刻开始,我已经知道我的一切都将重新出发。我知道放弃在日本的一切很可惜,我也知道未来的美国梦之路会很艰难。因为对我来说这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 保镖时代

    保镖时代

    一个神奇的老头,一枚神秘的戒子,一身厉害的功夫;夏宇是一名职业杀手,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的职业,像夏宇这种人不可能拥有什么上学时代,什么爱情;然而,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