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1500000015

第15章 时令节气(农事节气)(1)

一、节气的来历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并给每等分取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大家知道,地球自转一周,就是一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一年。事实上,二十四个节气,也就是表示地球转轨道上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

我国古代所创造的二十四节气,是为了适应“天时”,夺取农业丰收,在反复实践中,综合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等各方面经验总结出来的。早在西周就知道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来定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今天在河南古琶封县还保存着世界上最古的天文台--土圭建筑。到秦代《吕氏春秋·十二纪》里的节气已有八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汉代《淮南子·天文训》已有二十四节气记载,与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完全一样。

从天文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零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每个等分点都根据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而设立专有名称。其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其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用来划分一年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四立”表示季节的开始;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明一年中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反映气温下降的过程与程度;雨水、谷雨、大雪、小雪反映降雨降雪的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现象。

为了便于记忆,有人根据上述节气名称顺序,编写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寒又寒

这首节气歌中,每句除一两个字外,其余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如第一句中除天字外,其余各字代表(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余各句可照此类推。

二、节气的内容

立春

立春俗称“打春”,多半在正月,有时也在腊月,阳历二月四日前后,民间习惯把它作为春季的开始。农谚说:“立春三日,百草发芽。”这时,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气温缓慢上升,万物开始萌芽。一年分二十四节气。立春是第一个,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开始。我国习惯上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气温回升,大地复苏从这天起,由南到北,春耕陆续开始。我国是个农业匡,自古重视农业。《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以立春之日亲帅公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载:“周公始创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

后世,历代都要在这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旧俗,立春前一日要迎春,第二天立春时分,地方官率僚属、农民鞭春。阴阳官先要举行一定的传统仪规一地方官主持迎春仪程,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然后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众农民将泥塑春牛打烂。山西民间有些地方把春牛打烂后,将土分别带回,洒在自己地里。吕梁习惯这天在门上贴“宜春”二字,晋东南习惯用春牛土涂于耕牛角,说可以避牛瘟。晋南讲究用春牛土净灶,据说可以祛蚍蜉。

山两民间艺人喜欢在迎春日做小泥牛。称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者以报酬。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春鸡,喜欢带在头上。乡宁用娟制小娃娃,称春娃,佩戴在孩子们身上。晋东南缝小布袋,内装豆谷杂粮,挂在耕牛角上,意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立春民间还讲究吃萝卜、姜葱、面饼,称“咬春”。

运城地区新嫁女,娘家要接回,称“迎春”。临汾地区则习惯请女婿吃春饼。

所有这些习俗,目的在于希望今年有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同时激励人们勤于耕耘。民谚:“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春打六几头,遍地走黄牛”,“春耕深一寸,顶上一次粪”,“春天不忙,秋后无粮”,“立春一过雨水来,农田活计早安排。

雨水

雨水立春后15日,阳历二月十九日前后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30度,这时候大部分地区严寒已将过去,雨量逐渐增加,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农谚有:“雨水节、接柑桔”、“雨水有雨压病好,大春小春一片宝。”

因春雨对植物返青和农事有益,俗有“春雨贵似油”之说。

惊蛰

惊蛰雨水后15日,阳历三月十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开始。

这时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中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出土活动,所以叫“惊蛰”。我国华中地区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春耕多流一滴汗,秋后多出一袋面”,“春天背镢上山岗,秋后小米一大缸”,“惊蛰雷响气温高,精选良种最重要”,“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

惊蛰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360度,阳历三月二十一日前后,即零度开始,有古籍载:春分时节,阴阳各半,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昼夜平分。从今天开始,北半球日长夜短,天文学上规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开始。农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民谚:“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有雨家家忙”。

清明

清明春分后15天为清明,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开始,这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芽生叶。农民多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北方民谚:“春耕多流一滴汗,秋后多吃一袋面”,“春天人马起的早,秋天人马吃的饱”,“春天多上一担粪,秋天多收一担粮”,“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种棉花,就地结疙瘩”。

谷雨

清明后15天为谷雨,太阳到达黄经30度,阳历四月二十日前后开始,意为雨生百谷。这时大部分地区气候较稳定,降雨量比以前有所增加,对谷物生长极有帮助,是北方春季作物播种、出苗的重要季节。

民谚:“清明忙耕麦,谷雨种大田”、“谷雨麦挑旗”。种大田指种杂粮,麦挑旗说明麦子要抽穗。民间还在这天拌香椿芽。据说,过了谷雨香椿芽。据说,过了谷雨香椿芽就有骨,不可食。民间有谷雨禁蝎习俗,习惯上用黄裱朱砂画禁蝎符,贴墙壁或窗户。符语:“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半,蛇蝎永不生。”妇女们由用红纸剪成公鸡嘴含蝎子,贴于窗上或墙壁。

立夏

谷雨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阳历五月五日之前后,民间习惯上以为这是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这时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作物生长发育旺盛。所以农谚说:“立夏在朝遍地锄。”

“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夏天多锄地,粒粒吃得饱”,“夏天拾把草,冬天变成宝”,“清明种麻,谷雨花,立夏种稻点芝麻”,“农忙之夏进高潮,首重牛耕补苗”

小满

夏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阳历五月二十一日前后开始,“小满”即为麦粒开始饱满,但未到成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半,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民谚:“小满暖洋洋,夏锄好时光。”

芒种

小满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75度,阳历六月五日前后,芒指带芒的作物如小麦、大麦。种是种子。表示有芒作物种子已成熟,可以收割,民谚:“芒种割一半。”同时其他杂粮(河东称秋粮)谷、芝麻、高梁、大豆等正是播种季节,故又有忙种之说。民谚:“芒种赶忙栽,夏至满怀胎。”我国华中地区此时进入梅雨季节。

夏至

芒种后15天太太到达黄经90度,阳历六月二十二日前后开始。意为炎热到了。气温逐渐上升。夏熟作物生长渐旺。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似毒蛇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黑夜最短的一天,从此白天渐长,而黑夜渐短。

民间流传者一首夏日数九歌,把从夏至高温到逐渐变凉过程用数九给予形象说明,从夏至这天起,每九天为一阶段,称一九,依此类数,数至第九个共九九八十一天。即:

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

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

四丸三十六,汗湿衣服透:

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

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太迟:

七丸六十三,夜眠莫盖单:

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

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确切地反映了气温由渐高逐渐转凉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这-过程中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夏至后正是农忙季节,民谚:“夏天不锄地,冬天饿肚皮”,“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春争日,复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夏至棉花快锄草,不锄就被毒蛇咬”,“一年活路春打头,一年收成夏打半”,“到了夏至节,锄苗不能歇”。

小暑

夏至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阳历七月七日前后开始,暑是炎热的意思,但此时尚不到最热的时候。一般在小暑末,大暑初有所谓伏天,习惯上称三伏天,是最热的时期,每伏十天。

民谚“头伏萝卜二伏葱”,“头伏翻地一碗水,二伏翻地半碗水,三伏翻地没有水”。

大暑

小暑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阳历七月二十三日前后开始,意为炎热达到了顶点,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极利于夏熟作物生长,农谚说:“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立秋

大暑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陌历八月八日前后开始。这时已到未伏前后,气温开始下降。是秋季开始,清风明月,秋高气爽的秋天从这天开始。立秋后,天气仍很热,晋南民谚:“秋后一伏,热老老牛。”不过立秋后老百姓说可分前后晌,即早晚凉、中午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谚:

“秋收大忙.割打晒藏”、“秋收大忙,绣女下床”、“三春没有一秋忙,收到囤里才是粮”、抢秋夺秋,不收就丢“。我国江南有谚:“立秋处暑地起忙,收了早稻种杂粮。”

处署

立秋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50度,阳历八月二十三日前后开始。

“处暑”表示暑气开始消失。这时气温渐降,雨量渐少。暑天到此为止。民谚:“处暑不带耙,误了来年夏”,“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江南农谚:“处暑萝卜白露菜。”

白露

处署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阳历九月八日前后开始。因地面水气凝结为色白之露,因此得名。此时天气渐凉,气象谚曰:“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民谚:“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原。”

秋分

白露后15天,太阳到达黄经180度,阳历九月二十六日前后开始,因此时正值秋季六个月的一半,故名。太阳由北半球赵过赤道,回到南半球,又一次直射赤道,各地白昼和黑夜再次等长。此日各地太阳均从正东升起,正西下落。此后北半球日短夜长,太阳照耀12小时以下,升起落下之处也从正东、正西渐向东南和西北偏移。此时大部分地区进入秋收秋种。气象谚:“秋分有雨来年丰。”民谚:“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时”。

寒露

白露后15天,太阳运行到黄经195度,阳历十月八日前后开始,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意为天气渐转冷。农谚:“寒露蚕豆霜降麦,种了小麦种大麦。”“寒露抓秋耕,来年粮满囤”,“人怕老来穷,秋怕寒露风”。

霜降

寒露后15天,太阳到达黄经210度,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前后开始,据古籍载:“寒露后,气肃露凝结而为霜,故名。此时农作物收割。气象论:“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农谚:“霜降入深秋,深翻在地头”。

立冬

霜降后15天为立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阳历十一月七日前后开始,据古籍载:冬,即为冷,立冬三时,万物终成,故为节名。气象论:“立冬白一白,晴到割大麦。”当冬季开始,农村收藏作物,拔棉花杆,打扫秋田。从立冬起到次年立春前一天为冬季。但气象上的冬季一般推迟25天左右,它以气候寒冷的12、1、2月为冬季。冬天是深耕,修水利的大好季节,民谚:“冬耕耕得深,庄稼好扎根”,“冬耕多一寸,春天省堆粪”,“冬天修水利,应是好时机”,“立冬不拔菜,小心受了害”。

小雪

立冬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240度,阳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后开始。这时,气温下降,开始降雪,民谚:“小雪雪连山,瑞雪兆丰年。”气象论:“小雪现晴天,有雨现晴天,有雨到年边。”农业上忙于冬耕、冬季造林。

大雪

小雪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255度,阳历十二月七日前后开始。古籍载:小雪之后,雪降得更加厉害,故名大雪。气温继续下降,降雪量渐大,地面或南阴处开始积雪,河塘开始封冻。民谚:“大雪要封河,积肥满山坡。”

冬至

大雪后15日,太阳到达黄经270度,阳历二十月二十二日前后开始,从这一日起,寒冬天来了,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最夜最长。日出日落方向逐渐北移。农民要注意保护牲畜过冬。冬季农民多积家肥。人们习惯上从这天作为数九寒天的开始。九天为一阶段,民间有个数九歌:

冬至数一九,两手藏袖口;

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

三九十十七,见火亲如蜜;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宗教事务法规规章选编

    本书收录《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登记办法》等国务院及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最新宗教方面的规定21个,对于规范宗教活动、管理宗教人员依法从事宗教活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颜氏家训)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墓俑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墓俑

    本书是以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墓俑为主,结合其他地区墓俑及文献记载,对墓俑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我国的佛教寺庙有三大类型,这是由佛教传入我国的路线形成的。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历史。
热门推荐
  • tfboYs

    tfboYs

    1.本书不是一本善良的书;2.本书不是一本快乐的书;3.本书不是一本色情的书;4.本书不是一本血腥的书;5.本书不是一本暴力的书;6.本书不是一本恐怖的书;7.本书不是一本正常的书。他们生命中的欢乐与辛酸,灵魂深处的黑暗和光明,是我所看见的所有。不要冠冕堂皇地说需要时间,我不是一直都会坚持的人,总以为岁月漫长有把时间来挽回和原谅,但那也只是以为。我身边的好人很多,不止你一个,比如说那个坐在我旁边喜欢逗我开心,和我在学校做伴的那个傻吃货,比如说那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明明板着一张脸却又对我很好的高冷学长。陪我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没有你,也许更幸福。也许我也可以选择他们。
  • 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在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首推秦始皇。他功勋卓著、饱受争议;他“奋六世之余烈”,剪灭群雄,一统天下;尔后,又北逐匈奴,南取百越,拓展大一统帝国的疆土。他锐意改革,统一文字,规范货币和度量衡,修筑四通八达的驰道,废除分封制,把秦国原有的郡县制推向全天下,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行政建制。他推崇法家,依法治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封建政治、军事、经济制度,这套制度影响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历史,有的制度经过改革后,沿用至今。他的雄才大略令人惊叹!创业难,守业更难,要把祖宗或父辈创立的基业发扬光大,做到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境界则难上加难,秦始皇做到了,因此,他无愧于“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 校园修真者

    校园修真者

    徐朔受尽了在校园的侮辱与毒打,这天他受够了林小飞对他的毒打与侮辱,正要自寻短见的时候一位老者救了下他从此他的人生走向了顶峰!!校园修真者群号码:438922656
  • 天潢玉牒

    天潢玉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黄泽鹰传奇

    黄泽鹰传奇

    是谁,牵动了战争?是谁,制止了战争?人的灵魂,能包揽忠孝情义吗?梦,还可以继续吗?
  • 邪龙天尊

    邪龙天尊

    当落魄少年巧遇神迹降临,崭新的时代也随之到来。曾经高高在上,各种羞辱、嘲笑、看不起我的,要一巴掌一巴掌的抽回去。那些自命非凡,自以为天资纵横,便目中无人的所谓天才,要一个一个踩在脚下。别人都说叶冲是小人得志,但在他自己看来,这其实是废材崛起,屌丝逆袭!
  • 冰山女神的阳光男友

    冰山女神的阳光男友

    霖玡薇是圣德里亚高中的女神,她很冰冷却很善良,却遇到了一个帅气阳光的男生,他的微微一笑使冰山女的心微微一荡,到了学校又稀奇的遇到了他,竟然还是自己的同桌,他的阳光灼伤了她,这个男生可以融化他的心吗,冰山女会因为一个男生的出现放弃以往的面容,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吗,冰山女会爱上别人吗,她会有自己的初恋吗?还是,一切都是浮云?好不容易两人相爱,却又因为一次一次而不可抗因素分离,魔尊九尾狐,控制万千世界的魔,附在霖雅薇的体内,潜伏许久,终于现身,她的出现,使霖雅薇平淡无奇的生活,产生了波澜·······
  •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付爱,付出的爱收不回1:真爱如斯]逃婚十年她带女儿回归,小家伙女扮男装来坑爹,骗他钱财又毁他婚礼,处处与他作对。看着那让人牙根痒的九岁小伙子,他怒:“女人,儿子是谁的?”“你猜,猜对就告诉你。”不说没关系,那就抢一搭一,他稳赚不亏!“东方先生,刚才我把你十年前的新娘介绍给南宫先生了。”小家伙得意冷笑,抢人,亲爹你还不够道行。好不容易修得团圆,他仰天长呼:“谁把我的儿子调包了?!”
  •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命运游戏系统

    命运游戏系统

    【系统流极品爽文】什么?你问我如何修炼的?还在用吸收天地灵气的土方法修炼?你已经out了,我用的是史上第一最牛躺在床上边玩游戏边修炼的方法。什么?你问我每个人都可以玩游戏修炼吗?不不不,当然不是,只有拥有命运系统的人才可以。命运系统是一个真的可以改变命运的系统!这里不仅有流弊的斗气还有华丽的魔法更有吸纳灵气的修炼者,这里不仅有DOTA还有华夏的修真者,就连异火这里都有,在这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