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89100000002

第2章 嘉佑二年贡举改变了整个宋代文风(1)

第一节 宋代科举的进一步完善

中国古代选拔官吏,汉代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科举制度是始于隋,兴于唐,完善于宋,直至清末始废的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吏的制度。隋文帝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为世族所垄断的九品中正制,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隋炀帝又增设进士科。唐代于进士科外,又增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各科。

关于察举与科举的优劣,苏轼在《谢制科启》中,作了精辟的论述,所论虽指制科,但对进士科也完全适用。此启首论国家取士之难,察举、考试各有利弊:“制治之要,惟有取人之难。用法者畏有司之不公,故舍其平生而论其一日;通变者恐人才之未尽,故详于采听而略于临时。兹二者之相形,顾两全而未有。一之于考试,而掩之于仓卒,所以为无私也,然而才行之迹,无由而深知;委之于察举,而要之于久长,所以为无失也,然而请属之风,或因而滋长。此隋、唐进士之所以为有弊,魏、晋中正之所以为多奸。”这段话讲得很深刻,科举考试,不看平时才行,而决定于一试,未必能真正发现人才;而九品中正的察荐制度却为开后门(所谓“请属之风”)大开方便之门。

宋代科举“有进士,有诸科,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科,而进士得人为盛。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之有改”。又云:“贡举虽广,莫重于进士、制科。”进士科是常科,多数时间是每三年一试。考试时间是“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考试内容,进士科主要考诗赋,后又增策论,御试即考诗、赋、论各一篇,策五道。北宋前期“但以诗赋进退”。仁宗天圣间,“诏贡院,将来考试进士,不得只于诗赋进退等第,今后参考策论以定优劣”。仁宗末年,已开始专以策论升黜。《长编》卷一○二天圣二年三月载:“刘筠得(叶)清臣所对策,奇之,故擢第二。国朝以策擢高第自清臣始。”从熙宁变法到北宋末,罢诸科而存进士科,罢诗赋、贴经、墨义,专以经义、策论试士,其实质就是变考声律(诗赋)而为考议论(经义、策论)。其间,元佑年间曾短期恢复诗赋考试,与经义兼行;但到绍圣初又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廷对仍试策;南宋初又恢复了元佑分诗赋、经义取士的制度,终宋之世,大体未再变。总之,除熙宁、元丰、绍圣年间外,宋代都以诗赋、经义、策论取士。晁说之《元符三年应诏封事》云:“自国家之初尚诗赋,而士各精于诗赋,如宋祁、杨寘、范镇各擅体制,至于夷狄犹诵之。自嘉佑以来尚论策,而士各力于论策,乃得苏轼、曾巩辈,至今识者各仰之。自更经义以来,授以成书,谓之新经义,惟善其说者乃中程登第。苟为参差出入于其间,即不中程式,虽善必黜之。士方为禄学,无少长贤愚靡然从之,惟恐不相胜。虽有长才者不得骋,虽有知其抵牾非正者,讳之不敢言。涂人耳目,窒人聪明,溺于傅会穿凿之论,因使人材阘葺,器识卑下,闻见单陋,不复可得前日瑰奇卓绝之士矣。因之援释、老诞谩之说以为高,挟申、韩刻核之说以为理,又使斯士浮伪惨薄,不诚不忠厚,其患岂不大哉!”可见北宋科举考试的内容发生了三次变化,宋初尚诗赋,嘉佑以来尚论策,王安石变法以来尚经义(实为明清八股文的前身)。

宋代科举进一步完善,较之唐代有很多变化。

第一,就考试内容看,唐代科举考试重诗,宋代重论,经义、策论都是论,律赋也以论为主要内容,“赋者古人规谏之文”。

就唐宋皆用以取士的诗赋比较,唐重诗,宋则重赋。欧阳修谓宋初“科场用赋取人,进士不复留意于诗”。刘敞《杂律赋自序》云:“当世贵进士,而进士尚词赋,不为词赋,是不为进士也;不为进士,是不合当世也。”刘克庄《李耘子诗卷》:“唐世以赋诗设科,然去取予夺一决于诗,故唐人诗工而赋拙。……本朝亦以诗赋设科,然去取予夺一决于赋,故本朝赋工而诗拙。”宋人为入仕计,不得不从小习赋,因此名篇佳作,代不乏人。姚勉撰《词赋义约序》论赋在宋代科举考试中的地位说:“国初殿廷惟用赋取状元,有至宰相者,赋功用如此也。”宋代典籍有很多“用赋取状元”的记载,彭大翼云:“宋真庙朝,徐奭作《铸鼎象物赋》,有“王臣威重”之句;蔡齐作《置器赋》,有“安天下于复盂”之句,皆以文辞理致擢为第一。仁庙朝吕臻作《富民之要在于节俭赋》,有“国用既省,民财乃丰”之句,上方崇俭,亦擢第一。”叶适云:

“诸律赋皆场屋之伎,于理道材品,非有所关。惟王曾、范仲淹有以自见,故当时相传,有“得我之小者,散而为草木;得我之大者,聚而为山川”;“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之句。”宋庠云:“王沂公(曾)所试《有教无类》、《有物混成》赋二篇,在生平论着绝出,有若神助。”《有教无类赋》已佚,仅存残句:“咸平五年,南省试进士《有教无类赋》,王沂公为第一。

赋盛行于世,其警有句云:“神龙异禀,犹嗜欲之可求;纤草何知,尚薰莸而相假。”时有轻薄子拟作四句云:“相国寺前,熊翻筋斗;望春门外,驴舞柘枝。”议者以为言虽鄙,亦着题也。”以”虚象生在天地之始”为韵的《有物混成赋》还存世,见《皇朝文鉴》卷一一。邵伯温云:“王沂公初作《有物混成赋》,识者知其决为宰相,盖所养所学发为言辞者,可以观矣。”吴处厚评《有物混成赋》云:“王曰:“不缩不盈,赋象宁穷于广狭;匪雕匪斫,流形罔滞于盈虚。”则宰相陶钧运用之意,已见于此赋矣。”《青箱杂记》卷二又云:“(太宗取河东,)海内自此一统,故因御试进士乃以《六合为家》为赋题。时进士王世则遽进赋曰:“构尽乾坤,作我之龙楼凤阁;开穷日月,为君之玉户金关。”帝览之,大悦,遂擢为第一人。是年李巽亦以《六合为家赋》登第,赋云:“辟八荒而为庭衢,并包有载;用四夷而作藩屏,善闭无关。”此亦善矣,然不若世则之雄壮。巽字仲权,邵武人。以《土鼓》、《蜃楼》、《周处斩蛟》三赋驰名,累举不第,为乡人所侮曰:“李秀才应举,空去空回,知席帽甚时得离身?”巽亦不较。至是乃遗乡人诗曰:“当年踪迹困泥尘,不意乘时亦化麟。为报乡闾亲戚道,如今席帽已离身。”盖国初犹袭唐风,士子皆曳袍重戴,出则以席帽自随。”

第二,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禁止进士称主考官为恩师,自称门生。在宋以前,进士与主考官的关系是座主与门生的关系。顾炎武云:“贡举之士,以有司为座主,而自称门生,自中唐以后遂有朋党之祸。”虽然“后唐长兴元年六月,中书门下奏:“时论以贡举官为恩门及以登第为门生。门生者,门弟子也,颜、闵、游、夏等并受仲尼之训,即是师门。大朝所命春官,不曾教诲举子。是国家贡士,非宗伯门徒。今后及第人,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但并未真正实行。《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一载:“太祖建隆三年(962)九月一日,诏曰:“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举官子孙弟侄,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除赐宴外,不得辄有率敛。并依后唐长兴元年六月敕处分。”唐代一般仅设一人知贡举,宋代除设权知贡举外,还设同知贡举数人,省试用六曹尚书、翰林学士权知贡举,侍郎、给事中同知贡举,卿监、郎官参详,馆职、学官点检,御史监视,这也是为了分散主考官的权力。

第三,实行御试,把进士的录取权收归皇帝。开宝六年(973)二月,以李昉权知贡举,三月,宋太祖以所奏进士武济川、“三传”刘濬材质鄙陋,应对失次,黜去。而武济川为李昉乡人,正好进士徐士廉等击登闻鼓,诉李昉取舍不公。太祖乃令籍终场下第者姓名,并御讲武殿亲自复试新及第进士及下第进士,内出《未明求衣赋》、《悬爵待士诗》题,得进士二十六人,诸科五经以下一百一人。自此殿试(又叫廷试、御试、复试)遂为常式。

柳开《与郑景宗书》引徐士廉伏阙请太祖廷试云:“方今中外兵百万,提强黜弱,日决自上前,出无敢悖者;惟岁取儒为吏,官下百数,常常赘戾,以其授于人而不自决致也。为国家天下,止文与武二柄取士耳,无为其下鬻恩也。”御试就是把进士及第与否的决定权由“授于人”变为“自决”,收归皇帝作决定,把进士从主考官的门生变为天子门生,至少名义上是如此。

第四,扩大录取名额。宋代科举考试,除“不许有大逆人、缌麻以上亲及诸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外,其他人皆可应试,并大大扩充了录取名额。唐代及宋初的进士及第者,每年不过一二十人、二三十人。宋代自太宗朝起,动辄数百人,甚至逾千人。这虽使中下层士子有更多进入仕途的机会,但也造成宋代的官冗。宋代的疆域小于唐,官员竟“五倍于旧”。但从总体看,宋代的进士考试是宋代人才济济的重要保证:“(宋代)三百余年,元臣硕辅、鸿博之儒、清强之吏,皆自此出,得人为最盛焉。”

第五,为防舞弊,进一步完善科举考试制度。

一是严禁请托。过去,知举官将赴贡闱,台阁近臣,可荐所知者。乾德元年(963)九月,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云:“有笃废疾者不得贡,贡不应法及校试不以实者,监官、试官停任,受赂则论以枉法”;并“谕馆阁台省官,有请属举人者密以闻,隐匿不告者论罪,仍诏诸王、公主、近臣,毋得以下第亲族宾客求赐科名”。

二是为防考官照顾所识应试者,实行糊名、誊录考校制度。

淳化三年(992)始令糊名考校,第其优劣以分等级。“大中祥符八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所试卷付之,集书吏录本,诸司供帐,内侍二人监焉。命京官校对,用两京奉使印讫,复送封印院,始送知举官考校。”

三是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考官有关的官员子弟、亲戚、门客应试,必须回避,另派官员考试,称为别试或别头试。《宋史·选举志》二云:“国子监、开封府所贡士与举送官为姻戚,则两司更互考试,始命遣官别试。”

四是考试期间实行锁院,锁院自任命知举官之日起,到殿试发榜为止。《长编》卷三三载,太宗淳化三年春正月,“命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等同知贡举,既受诏,径赴贡院,以避请求,后遂为常制”。

第二节 锁院五十日与《礼部唱和诗集》

从嘉佑二年正月六日以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至三月五日仁宗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内出《民监赋》、《鸾刀诗》、《重申巽命论》。在这将近两个月时间里,实行锁院,考官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省试诸公为打发时间,例有唱和,欧阳修把这些唱和诗编为《礼部唱和诗集》。

唱和之作古已有之,大约汉末就有了。但古代的唱和诗,和意而不和韵。洪迈云:“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观《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诸人赠答可知已,唐人尤多,不可具载。”和韵诗自唐元(稹)、白(居易)始,张表臣云:“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数十言,篇章甚富。”和韵诗有三种形式,刘攽云:“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而不必次。”

宋代唱和成风,仅编成集的就有《二李唱和集》、《广平公唱和集》、《商於唱和集》、《山游唱和诗集》、《岐梁唱和集》、《坡门酬唱集》、《张子厚睦州唱和集》、《筠阳唱和集》、《汝阴唱和集》、《同文馆唱和诗》、《会稽唱和诗》、《永嘉唱和诗》、《睦州唱和诗集》、《许昌唱和集》、《轩唱和诗集》、《南岳倡酬集》、《西湖唱和诗》等,欧阳修编的《礼部唱和诗集》只不过是众多唱和集中的一种而已。其序(卷四三)云:

嘉佑二年春,予幸得从五人者于尚书礼部考天下所贡士,凡六千五百人。盖绝不通人者五十日,乃于其间时相与作为古律长短歌诗杂言,庶几所谓群居燕处言谈之文,亦所以宣其底滞而忘其倦怠也。故其为言易而近,择而不精。

然绸缪反复,若断若续,而时发于奇怪,杂以诙嘲笑谑,及其至也,往往亦造于精微。夫君子之博取于人者,虽滑稽鄙俚犹或不遗,而况于诗乎?古者《诗》三百篇,其言无所不有,惟其肆而不放,乐而不流,以卒归乎正,此所以为贵也。于是次而录之,得一百七十三篇,以传于六家。呜呼,吾六人者,志气可谓盛矣!然壮者有时而衰,衰者有时而老,其出处离合,参差不齐。则是诗也,足以追惟平昔,握手以为笑乐。至于慨然掩卷而流涕嘘嚱者,亦将有之。虽然,岂徒如此而止也,览者其必有取焉。

同类推荐
  • 声音低低说生命

    声音低低说生命

    本丛书收入“写郑州”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以体裁分类,分长篇小说、小小说、诗歌、散文集、纪实文学、民间故事集等册。本册为长篇历史小说,记述了中国最伟大诗人杜甫的一生。
  •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吴亚频专著的《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 虽然记录的是基层法院的一些“小故事”,但映射的是中国司法逐步完善过程中的“大事件”;虽然记录的是个人办案的成长经历,但勾勒的是中国走向现代法治国家的轨迹。 希望《清流飞花--女法官办案纪实》在让人看到一幅幅精彩的办案场景的同时,还能看到法官对法 律的忠诚,对工作的热爱与无私奉献,这不仅是一部法官的个人印记,也是一部时代风云的写照,更是一部法制史的年轮记载。
  • 一个人流浪

    一个人流浪

    20世纪90年代,那是诗歌盛行的年代,诗歌的重要性似乎和金钱差不多比肩齐高。年轻人爱诗,越朦胧越好。年轻人甚至把诗歌看成是感情丰富细腻的替身。一首好诗成就多少美好姻缘,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 虚实之间

    虚实之间

    芮成钢是央视最有影响力的新锐主播,承袭了白岩松的正直形象和评论深度,又具备极好的经济专业素养、极强的英语沟通能力,以专访过数百名国际政要的资历,在央视赢得了独一无二的地位。书中信息量巨大,观点新锐全面,不乏幽默风趣,体现了芮成钢独特的人格魅力。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和老爸30年

    冯小刚、张国立、王铮亮、何炅、姚晨、柳岩含泪推荐,讲述一个普通家庭三十年岁月变迁和亲情往事。从1岁的“小米豆”,到30岁的“大萌子”,北京女孩赵萌萌的身边,总有父亲的陪伴,她的母亲则在旁边充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父女俩的30年。30张照片记录了30载年华,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观者动容。
热门推荐
  • 不一样的美男子

    不一样的美男子

    一次严重的游艇相撞事故,改变了一群年轻人的命运。快艇上的生物公司X1项目总负责人吴教授心脏病发去世,因为他身前曾签署器官捐献协议,他的心脏、眼角膜和皮肤分别移植给了高远树、安逸飞和何小歉。从此三个人和身边的小伙伴拥有了超能力,张翰拥有磁场和电击功能、范世琦拥有读心术、张云龙可以预见未来、方逸伦拥有快速愈合能力、纪亚文拥有控制思维的能力。这几位本应该恣意享受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因为这突发的变故卷入一件件离奇的事件中,爱人不能亲近、友情面临着质疑、被恶人设局陷害、生命深陷险境……
  • 大预言

    大预言

    得到预言水晶球,从此就是金口玉言。他说:“要有光!”黑夜中便会出现光明。他说:“要有雨!”瓢泼大雨便会倾刻而下。利用大预言术还可以预测未来、洞悉过去;强壮自己的身体;控制他人的寿命;可以让人幸运加身,也能让人霉运连连;加快古武的修炼速度,快速让异能进阶,就连修真也能一日千里;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神奇作用。有了大预言术,生活从此与众不同!新书急需大家的支持,求推荐,求收藏!
  • 圣裁记

    圣裁记

    十二岁,便开始执行任务,杀人如麻,横刀立马。对于教廷史上最年轻的审判官雷·维尔斯特来说,似乎没有完不成的任务,但他却不得不为眼下的新任务头疼,然而一切的一切便是由此开始,一段喜忧参半的旅程,一条漫漫长路。在这风起云涌的兰德大陆,雷将何去何从?他的传奇,在此倾情上演!
  • 弑无解

    弑无解

    啼暗大陆,新任‘杀帝’继位,主角身传东方家族万年魔印续写‘帝’称传奇
  • 你的终点我的起点

    你的终点我的起点

    钦和一直很有自信能顺利和美的过好这一生,从再次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认认真真剖析完被自己作死的前一生起。但他没想到现实会这么粗暴迎头盖脸的扇他一巴掌让他认清爱情中没有金手指,不平凡的经历也不能避免有眼无珠,不能避免狗血剧情。鈡霆看见一个略为面善的年轻男人向自己这方向走来,他微微背着光,身姿挺拔,光照出柔和的阴影显示出他俊美的面容。但这对直男来说并没什么吸引力……
  • 婚然天成:景少的秘制爱妻

    婚然天成:景少的秘制爱妻

    从景仲言的秘书,到成为她的妻子,整个过程中,乔蕊都扮演着被动者的角色。景仲言说他需要一个妻子,她最合适,乔蕊觉得自己需要保住这份工作,就忍辱负重的同意了。可说好的,婚后分房,各安其身呢?为什么这男人却不守信用,步步紧逼,弄得她丢盔弃甲。不过还好,当那个曾在他生命中留下最最浓艳色彩的女人回归时,乔蕊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全身而退了。只是……【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油菜花之墓

    油菜花之墓

    贝缇在多年后仍然记得那个夏日的时光,和暖的风吹动着金色的油菜花,寂静的午后的原野上到处弥漫着花的浓浓的潮湿的芬芳,雪儿在旁边欢快的跑来跑去,她仰卧在水塘边的绿草丛中,望着天空悠然的云朵,在幸福的阳光里竟悄然升起一抹悲伤,就像预示了什么,虽然那和风很快吹散了那缕愁绪,快得让人抓不住。
  • 天择录

    天择录

    犹如提线木偶的人类被主宰系统变成游戏中的NPC角色置身在末世,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主宰发布的一场场凶险的任务才能生存。面对未知的恐惧,和陌生的环境,人类最终有办法逃出主宰的束缚重获自由?或许只有那位拥有重生记忆的洛尘能够给出答案!
  • 血战留殇

    血战留殇

    战。为何而战,漫天血海中,只留下了殇。青史无名,岁月无情。
  • 反正不够字数就丢这里吧

    反正不够字数就丢这里吧

    没写完就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