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82900000011

第11章 市场密码之经济周期

大海有潮起潮落,气候有四季变化,人生有悲欢起伏,自然有新陈代谢,经济有兴衰交替,股市有牛熊转换。无论是自然还是社会,这种周期式的循环现象均广泛存在。在技术分析理论中,不管是道氏理论还是波浪理论,不管形态理论还是均线理论,都强调股票市场的周期性特点。本部分内容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探寻股票市场的运行密码,为投资者全景式解读股票市场的波澜起伏。

夫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也。

——司马迁

约翰·S·戈登在《伟大的博弈》中这样写道:“经济周期是人类本性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当经济好的时候,人们对于未来过于乐观,盲目扩张……于是,坏年景很快就来了,人们又变得过于悲观,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经济活动不断重复复苏—过热—滞涨—衰退这一循环过程的内在变化规律。

经济周期的研究主要是以西方经济体为基础展开,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按照时间长短,经济周期可分为短周期、中周期、中长周期和长周期。

短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1923年发现,主要由存货投资的周期性变动引起,也叫存货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4~5年。通常所讲的经济周期,大多是指“基钦周期”。

中周期又称朱格拉周期,由法国医生兼经济学家克里门特·朱格拉在1862年发现,主要与设备投资周期变化有关,平均持续时间为8~10年。如果固定资本的更新由于技术进步而加速,周期的时间将会缩短。

中长周期又称库茨涅茨周期,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茨在1930年发现,主要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有关,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作为标志。平均持续时间为18~20年。

长周期又称康德拉杰耶夫周期,由俄罗斯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杰耶夫在1926年发现,平均持续时间为50~60年。其实早在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及古以色列的历史文献中,都记载着灾难和恢复以55~60年为周期。

虽然中国的经济特征与西方大不相同,经济周期的时间划分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但就经济本身而言,依然呈现周期运行的特点。因此,西方经济周期理论所蕴含的精神和逻辑,同样适用于分析中国经济。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吗?

在西方,股市被普遍认为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好的时候,社会需求旺盛,上市公司赢利能力提升,推动股市上扬。经济坏的时候,社会需求萎缩,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下降,推动股市下跌。以日本为例,1960~1973年,日本经济强劲增长,GDP平均增速在10%以上,此时日本全部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高达37.7%。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1973~1990年GDP增速降至4%左右,在此阶段,企业赢利能力随之下降,ROE降至20%附近。1990~2000年,在经济泡沫崩溃后,日本进入长期的经济萧条期,GDP增速在2%上下波动,此时全部企业的ROE下降至10%左右。1990年前,当经济繁荣的时候,日本股市牛气冲天,日经225指数从1970年2400点飙升至1989年最高的38957点。1990年经济陷入衰退后,日经225指数从38957点跌至2008年的7000点附近。

从长期来看,股市和经济间的互动关系,主要是由上市公司的赢利表现进行传导,且通过市场预期变化在股市里提前反映。但在短期实际运行中,股市和经济的关系远远比想象的复杂。除上市公司的因素外,股市表现还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通货膨胀率等有关。即便如此,股市与经济依然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如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1990年在对美国证券市场研究后发现,证券价格与GDP增长率、长期和短期利率、通货膨胀率等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以西方证券市场和经济体为考察样本得出来“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中国。针对此问题,国内研究机构存在较大分歧。一方认为股票指数与宏观经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另一方则认为股票指数和宏观经济相关性较弱,甚至呈现背离态势。那么,中国股市和宏观经济到底呈现何种关系?下面笔者分两步进行考察。

第一步:宏观经济与上市公司赢利能力

不难看出,1990~2009年,GDP增长率和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的好坏,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赢利能力。

第二步:上市公司赢利能力与股市表现

通过上证指数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对比,可将两者的关系分为两个阶段。1990~2004年,上证指数与上市公司赢利水平之间,并无显著的规律性关系。1993~1999年间,甚至出现过明显的背离。2004年以后,两者才开始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泽平博士通过实证检验(2009年,《金融研究》),发现2003年以后行业景气指数与股市行业指数之间相关性明显增强,羊群效应在减弱,板块轮动现象与行业经济轮动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再次证明,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和完成,随着大量优质公司的上市,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增长,随着机构投资者的成长和壮大,中国股市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从原来政策主导型、资金推动型的市场,开始逐步恢复其“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就历史经验来看,股市周期和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吻合。以美国为例,股市周期一般提前经济周期6个月见底,由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比萧条阶段持续的时间长,比例约为4:1,因此牛市比熊市持续的时间也要长,比例约为3:1.这种“熊短牛长”的现象未来也可能出现在中国股市中。

中国经济周期的十年之痒

回顾过去20年中国经济波动的历史,按照增长与通胀的逻辑,可大致分为两个周期,第一轮周期大概从1991年开始,到2000年附近结束,第二轮周期自2001年开始持续至今。从持续时间上看,均为10年左右,符合朱格拉周期的特征。

当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西方主要国家已完成工业化,这就注定中国要走赶超型的发展道路,经济增长以投资为主导。据统计,1998年以来,中国GDP增速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的相关系数高达0.74左右。因此,明确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打开中国经济周期轮回的钥匙。对比上述两轮经济周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显而易见。

第一,每轮经济周期启动之初,固定资产投资额出现大幅增长,1993年同比增长65.5%,2003年同比增长29.1%,都处于所属经济周期的高位。

第二,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1991年和2001年后经济均出现较快增长1992~1995年年均GDP增长率高达13.05%,2002~2007年年均GDP增长率高达11.23%。

第三,经济过热现象随后出现,通胀水平迅速攀升,1994年CPI增速高达25.5%,2007年则达到6.5%。政府被迫采取宏观调控和货币紧缩措施。

第四,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产能开始释放,1995~1997年、2005~2007年外贸顺差同比增长率大幅上升。其中1997年达到232.26%,2005年达到210.96%。

第五,在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及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1996~1997年、2006~2007年,股票市场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同期企业利润增长非常显著。

第六,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1998年中国出口增长率急速下滑,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2008年中国出口同样出现明显下降。在两次经济周期的拐点,都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出现。

第七,从经济宏观调控政策上看,在经济过热的1994年和2004年,政府均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在遇到经济危机的1998年和2008年,政府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而导致1999~2000年和2009年股票市场的大幅反弹。

但是,同样是股市的上涨,1996~1997年、2006~2007年的上涨有上市公司赢利增长的支撑,属于业绩驱动型的上涨。1999~2000年、2009年的反弹缺乏上市公司业绩的支撑,属于流动性过剩驱动的上涨。两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第八,经济危机出现后,由于国际需求萎缩,均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1999年产能过剩行业包括纺织、烟草、玻璃、石膏、电解铝等,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包括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多晶硅、风电设备、造船等。1999年后消化产能过剩的手段是促进出口,2009年后消化产能过剩的手段是启动内需。

第九,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两轮经济周期都留下不同程度的银行呆坏账。2000年前后,四大银行(工、农、中、建)不良资产比例粗略估计在20%以上。2010年虽然商业银行坏账比例没有显著上升,却留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坏账风险。

第十,两轮经济周期都产生大量的资产泡沫。1999~2001年上证指数年均市盈率高达54.95倍,其中2000年更是达到66.18倍。同样,2006年和2007年上证指数平均市盈率为42.27倍,2007年则高达48.01倍。这些泡沫的消化需要时间,2001年后股市是长达5年的下跌,2008年股市也大幅下挫65.39%。而2009年以来形成的中小板、创业板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市场仍需要时间进行消化。

从中国经济过去20年的周期轮回,能够清晰地看出下面的逻辑:在每轮经济周期的初期,在外部需求(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和工业增长的带动下,投资快速增长,推动经济逐步走向过热,社会需求旺盛,物价显著上涨。为防止经济热度失控,政府不得不收缩银根。随后经济回落,社会总需求下降,物价下跌,导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至此,经济完成本轮的周期运行,同时酝酿进入新的周期。

在两轮路径非常相似的经济周期背后,却隐藏着众多的差异。首先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前一轮经济周期是以家电和纺织为代表的轻工业为主,后一轮经济周期是以钢铁和机械为代表的重工业为主。其次是技术升级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制造业内部,技术含量和自动化程度逐步上升,人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最后劳动力从富裕到短缺,人工成本大幅增加。2003~2009年,中国各地工资水平均以超过14%的速度增长,这是前一轮经济周期所没有遇到的。

中国经济“新黄金20年”(2010~2030年)

1990年,中国走出国际政治动荡的漩涡,经济增长开始步入黄金时期。在此后的20年,GDP以年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堪称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望迎来“新黄金20年”。

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建设

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城镇化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集中到城市。城镇化带来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阶段。到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2亿,城镇化水平为48%。2020年,城镇化发展水平将达到58%左右。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率要达到70%~80%。这就意味着,从2010~2050年,将有近8亿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每年将近2000万人。城镇化进程和建设将是推动中国经济进入“新黄金20年”的主要动力。与日本20世纪70年代经济状况对比从实体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中国和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日本非常类似。

20世纪60年中期以后,日本经济依赖消费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和高新技术,积极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消耗,成功实现经济的转型,经济连续20年(1965~1985年)保持年均超过5%的高速增长。

与韩国、日本和美国人均GDP的对比

以2005年为基期,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1995年韩国人均GDP为14717美元,同期美国人均GDP为34045美元,韩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人均GDP的43.23%。按购买力来算,2009年中国人均GDP为6546美元,美国为46442美元,中国相当于美国的14.1%。假设未来中国实际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每年3%的速度升值,那么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中国人均GDP增速大约为12%。若美国人均GDP每年增长3%,那么中国人均GDP需要13.4年才能达到美国人均GDP的43.23%,即韩国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达到美国人均GDP的水平则需要23.4年。

再来和日本对比。1973年日本人均GDP为15820美元,同期美国人均GDP为23148美元,日本人均GDP占美国的68.34%。2009年中国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14.1%,同样假设未来中国实际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每年3%的速度升值,那么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的中国人均GDP增速大约为12%。若美国人均GDP增速为3%,则中国人均GDP需要18.8年才能达到美国人均GDP的68.34%,即当年日本人均GDP占美国的比重。

根据林毅夫等人在《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展望》(2003年)中运用生产函数法所作的测算,2004~201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可达8.56%,2014~2024年年均增长7.08%。这个结果与上述分析遥相呼应,再次印证了中国经济未来20年的光明前景。

如果把“依赖投资和出口+高能耗”作为旧增长模式的代表,那么未来经济必然将向“消费导向+低能耗+高科技”的新增长模式转变,经济转型的阵痛将不可避免。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将面临着两种趋势:

一、经济将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

理论分析证明,投资比消费更能够驱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经济体中。根据西方的发展经验,一旦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转为消费驱动,经济增速下降是必然趋势。

二、社会面临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问题

当前学者们普遍的研究结论是,2013~2015年以后,中国人口将进入老龄化阶段。在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升,居民整体储蓄率下降,可转入投资的资金减少,社会医疗成本上升。

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经济周期自身规律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上市公司产生深远的影响,有些行业因受益而迅速成长,有些行业因受损而逐步萎缩甚至消亡。经济发展趋势如滔滔江水,顺者昌、逆者亡。因此,在评估投资对象时,选择前景光明的行业和管理卓越的公司同等重要。有关行业和个股的论题,将在后文中详细分析。

随着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推动上市公司赢利水平的大幅提升,进而刺激股市的上涨。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当经济转型初见曙光之时,便是牛市启动之日。届时回顾2006~2007年股票市场的上涨,可能会觉得这压根儿算不上真正的牛市,只不过是为迎接牛市而举行的演习。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下轮牛市持续时间会更长,上涨空间会更大,或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牛市。

美林投资时钟的启迪

2004年11月10日,美林证券发表研究报告《The Investment Clock》,提出著名的“投资时钟原理”。该原理主要是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趋势,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四个阶段。在经济的不同阶段,应该持有不同的投资品种。

一、复苏期:股票→债券→现金→大宗商品(从优到劣)

1.经济特征: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经济逐步从萧条中复苏。但生产者和销售商尚处在经济萧条的思维中,出于对经济前景的谨慎预期,往往不敢提高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率仍然下行。

2.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保持低利率的宽松政策。

3.投资方向:股票投资的黄金期。由于经济复苏多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出现和基础研究材料的突破,因此在该阶段科技和工业行业股表现抢眼。

二、过热期:大宗商品→股票→现金→债券(从优到劣)

1.经济特征:经济增长呈现加速态势,市场需求旺盛,企业库存减少,赢利水平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通货膨胀继续攀升,推动股价大幅上涨。

2.货币政策:为遏制经济的过热局面,政府不得不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被迫加息。

3.投资方向:经济过热和较高的通货膨胀使大宗商品成为收益率最高的资产。与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是理想的投资品种,如矿产、石油、煤炭等。

三、滞涨期:现金→债券→大宗商品→股票(从优到劣)

1.经济特征:由于通货膨胀率高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日益上升,赢利水平出现停滞甚至下滑。固定资产投资速度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2.货币政策:为遏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继续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3.投资方向:此时现金是最好的选择。股票中具有刚性需求特征的公用事业、医药等是较好的选择。在滞涨前期,能源股表现抢眼。

四、衰退期:债券→现金→股票→大宗商品(从优到劣)

1.经济特征。经济增长持续回落,市场需求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减速,企业赢利能力下降。产能过剩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得通胀水平下行。

2.货币政策: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减息)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来刺激经济增长。

3.投资方向;债券是最佳选择。股票中的可选消费品和金融股是良好的投资品种。

在具体的实证中,数据是对美林投资时钟原理的有效检验,只是由于商品在滞涨前期的杰出表现,使得在该阶段整体回报率高于现金。但假如从美国更长期的时间来看,股票在各个阶段相对表现最佳的次数都是最多的,除在经济滞涨期外,其他阶段的平均收益率均为正值,体现出良好的投资属性。这与第一章的结论不谋而合。

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股票市场各行业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展示的是美林证券以美国股市为样本的研究成果。在经济衰退期,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下降,只有必选消费品需求不受影响;在经济复苏期,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性行业,可选消费独占鳌头;在经济过热期,社会需求的旺盛和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使科技、工业和资源股大受裨益。在经济滞涨期,通胀水平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使得能源股和具有刚性需求的医药、公用事业表现突出。

在中国股票市场,美林投资时钟原理同样适用。根据国信证券在《行业轮动模型》中的研究,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各行业的股价表现大不相同。

一、复苏阶段

1.经济描述:由于中国当前处于城市化逐步提升的阶段,消费结构升级是决定中期经济周期走势的主导力量。居民对住房和汽车的需求成为判断经济复苏的最重要现行指标。

2.明星行业:汽车及其关联行业(钢铁、工业机械、化工等);房地及极其关联行业(建筑机械、钢铁、化工、建筑建材、有色金属等)。

3.实证分析:对比沪深300指数和房地产销售面积数据,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很强的正相关性。如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经济复苏阶段,上证指数大幅反弹,汽车、房地产类上市公司股价表现非常强劲。

二、过热阶段

1.经济描述:经济由温和增长转向加速增长,由于社会需求旺盛,推动上游原材料价格明显上涨。以煤炭和有色为代表的资源类上市公司,将同时受益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

2.明星行业:煤炭和有色金属。

3.实证分析: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经济进入过热阶段,通货膨胀率明显上升,大宗商品价格猛涨,石油曾上涨至每桶147美元。上证指数加速拉升,煤炭和有色板块个股短期均出现不可思议的飙升,涨幅惊人。

三、滞涨阶段

1.经济描述:在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的状态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此时周期较强的地产、汽车、资源类个股将风光不再,周期性较弱的板块将受到市场青睐。

2.明星行业:医药生物、商业零售、食品饮料、农林牧渔等。

3.实证分析: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上证指数自6124点见顶后快速回落,市场由牛转熊。此间表现最优秀的板块是农林牧渔,在市场大幅下跌的前提下,走出一枝独秀的行情。

四、衰退阶段

1.经济描述:在经济衰退条件下,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赢利能力下降,中央银行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此时债券是最佳的投资选择。债券的主要特征是现金流稳定,按照同样的逻辑,股票中现金流稳定的板块将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2.明星行业:保险板块、基础设施(机场、高速公路、铁路运输等)。

3.实证分析:2008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经济陷入衰退时,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代表的现金流稳定板块表现不俗。

根据上述分析,经济周期影响行业表现,行业表现影响股价表现。那么,反过来倒是可利用行业表现来推断股市的顶部和底部。以2007~2008年上证指数为例,当以煤炭和有色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类个股见顶时,同时意味着市场见顶,当以机场和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具有债券性质的个股见底时,同时意味着市场见底。这是美林投资时钟原理在判断市场走势上的反方向运用。

现在对本章作个总结。无论是分析经济周期还是股市周期,通货膨胀率和利率都是最主要的因素,前者代表实体经济中供求关系的状态,后者代表金融市场中资金供求关系的状态。当通货膨胀率上升超过警戒线(一般为3%)时,多数会引发中央银行提高市场利率,遏制社会需求。当通货膨胀率下行甚至是通缩时,多数会引发中央银行降低利率,刺激社会需求。在通胀和利率的相互作用中,对行业和股市的影响将是决定性的。

延伸阅读:经济衰退背景下的股市繁荣

根据美林投资时钟原理,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中,股票只有在经济复苏阶段收益率最高。但在实际运行中,即便在经济衰退背景下,股票市场也能走出相当犀利的牛市行情。如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表现疲软,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但股市却走出一轮轰轰烈烈的行情,上证指数自2008年11月底开始反弹,9个月内从最低的1664点上涨到3478点,涨幅达109%。这种看似非理性繁荣的背后是“市场流动性过剩”。

根据推动股市上涨的动力不同,可将牛市分为业绩驱动型和资金驱动型。前者是以经济复苏为背景,由企业赢利能力上升所驱动,后者以经济衰退为背景,由政府为刺激经济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所驱动。这就注定两类牛市之间有诸多不同。

行情的规模

1.业绩驱动型牛市的持续时间更长。2007年的牛市自2005年6月开始,持续时间为29个月。2009年的牛市自2008年11月开始,持续时间为9个月。

2.业绩驱动型牛市的上涨空间更大。2007年的牛市累计最高涨幅为501.01%,2009年的牛市累计最高涨幅为101.44%。

3.资金驱动型牛市的个股表现爆发力更强。据统计,在2007年牛市中,所有A股平均涨幅为507.60%,平均每月上涨17.50%。在2009年牛市中,所有A股平均涨幅为175.56%,平均每月上涨19.51%。

业绩驱动型的牛市具有微观经济基础,必然更持久、更壮观。资金驱动型的牛市过度依赖市场流动性,必然是迅猛而来,匆匆而去。

行情的核心

在业绩驱动型牛市中,可谓是“板块轮换,英雄辈出”。以2005~2007年的牛市为例,在行情初期,由于主力信心不足,不敢贸然对主流板块发起进攻,概念股和中小市值类品种往往成为最受青睐的宠儿。随着市场向上趋势的逐渐明朗,市场做多意愿果断而坚决,多头不再满足于在中小市值个股中周旋,开始重点攻击以二线蓝筹股为主要对象的主流品种。在市场最后的疯狂阶段,能够缩量带动股指屡创新高的板块,非大盘权重股莫属。在指数拉升的掩护下,其他板块资金大肆出逃,许多个股提前见顶。当指数进入顶部区域后,市场资金出现紧缺,再无力对二线蓝筹股和大盘股发动进攻,此时概念股和中小市值股票将再次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至此,所有板块轮换完毕,市场已处在暴风雨来临的前夜。

如果说业绩驱动型牛市是一场对所有板块全面进攻的大规模战争,那么资金驱动型牛市则是部分板块为重点进攻对象的局部战争,在2009年牛市中,以中小市值为主的深成指和中小板综指涨幅均是沪深300指数涨幅的2倍以上,超大盘指数的表现也优于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这充分说明,在资金驱动型牛市中,主力善于“集中优势兵力”,避开市值庞大的主力蓝筹股,转而重点攻击中小市值股票和极少数超大盘个股。行情的结束对业绩驱动型牛市来说,导致行情结束的原因比较复杂,详细可参考《第五章:孪生兄弟——疯狂的牛与熊》,此处不再赘述。而对资金驱动型牛市来说,导致行情结束的最重要因素是市场流动性的触顶回落,这在2009年8月市场的转折中体现得尤为显著。

流动性行情的实质是企业赢利能力不强,利润率不高。自2004年以来,中国工业企业利润率长期在5%~6%徘徊,基本相当于2008年12月23日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5.40%(1~3年期)、5.76%(3~5年期)、5.94%(5年以上),远低于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平均利率的8.41%(1~3年期)、8.04%(3~5年期)、7.78%(5~10年期)。假如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投资实体经济仅获得平均回报率的话,都不足以偿还银行贷款利息。这就为部分银行放贷资金流入资本市场提供了逻辑支持。因此,在经济衰退背景下,成就股市繁荣的因素有两项,一是市场有充足的流动行,二是投资股市比投资实体经济的平均回报率高。如2008年年底,上证指数在1700点区域,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要远远高出实体经济,毕竟,经济萧条不仅降低实体经济投资的回报率,更重要的是打击企业经营者的信心。

同类推荐
  • 财智女人理财经

    财智女人理财经

    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女性不喜欢冒险,她们的理财渠道多以银行储蓄为主。这种理财方式虽然相对稳妥。但是现在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存在银行里的钱弄不好就会“贬值”。所以在新形势下,女性朋友们应更新观念。改变只求稳定不看收益的传统理财观。积极寻求既相对稳妥、收益又高的多种投资渠道,比如开放式基金、炒汇、各种债券、集合理财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财富收益。
  •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巴菲特投资真经

    巴菲特投资真经

    在投资世界中,沃伦·巴菲特的名字就意味着成功。巴菲特在他的整个投资生涯中所做的选择历来都被人们认为是明智的,他谨慎小心地挑选自己中意的股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巴菲特人生哲学,下篇讲巴菲特投资真经,详尽阐述了巴菲特的取胜策略,记录了巴菲特的思想,其视角可以运用到生意中以及主导人们日常生活的决策,能让读者透视巴菲特的性格和人生,其中还浓缩了那些使其获得非凡成功和声誉的原则及理念。书中以真实的投资案例告诉读者,如何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如何直观地掌握巴菲特成为世界级富人的秘诀,学习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实现自己的投资致富之梦想。
  • 个人理财规划

    个人理财规划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从街头巷尾,至新闻、报纸,从证券市场到银行柜台,到处呈现出一片的繁忙投资景象!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并能感觉到发展的速度。但是很多人在狂热投资股票和基金时,对家庭理财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导致了过度投资的行为。如今,“理财”这个字眼才开始逐渐的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意识到个人理财不仅仅是由金融类机构提供的一种综合性金融服务,更是关系到人们生存质量的一种生活素质及能力。
  •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穷人穷心灵,富人富思维

    本书告诉大家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财富规律和投资理财方面的技巧和观念,能够让你掌握更专业的投资技巧和理财方法,并获得较多的回报,迅速跻身于富人的行列。
热门推荐
  • 富家小姐的恋爱物语

    富家小姐的恋爱物语

    她,长得不错,出生在个挺有钱的家庭,除了这个,就是一个普通女高中生,和别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却偏偏好死不死的喜欢上一个花花公子,在好友的帮助下成功追到手,可是,真的是喜欢吗?她也只是想要一个单纯幸福的陪伴罢了。
  • 寻汪道士不遇

    寻汪道士不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营销36策略:一部为营销人员领航的智慧宝典

    中国7000万营销人每年沟汰率高达25%,面对快速发展,竞争残酷的市场,营销人只有迅速武装自己,才能生存、发展。而销售人员不懂市场,市场人员不懂销售的现状,已经制约了广大营销人的发展。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传奇之纵横玛法

    星星新书已经上传,并保持稳定更新!欢迎大家前往捧场!
  • 皇后的全盛时代

    皇后的全盛时代

    呃,皇上,虽然你不幸生在了女尊国度,地位稍微低下了那么一点点;而我呢,不幸成为了你家皇后,地位稍微高尚了那么一点点。但是请相信,改革一定会成功的,到时咱俩换换工作,成不成?
  • 穿越花千骨之仙君

    穿越花千骨之仙君

    当宇一沐睁眼,却发现周围的环境居然变成了一片森林。而他则是挂在树上。天色已晚,天上星光密布,落在森林里,还真有些渗人。
  • 星网帝国

    星网帝国

    这是一个和地球平行的世界,除了一些国家的名称不同,世界的发展史却惊人的相似。一个生意惨淡,情感濒临危机的网吧年轻小业主,神奇的进入了模拟人生的世界,利用系统的能力,从一个菜鸟小白,成为一个网络大师,最终成就取代互联网,开创星网的新一代网络大亨。(每天10:00,18:15更新)本书讨论群:543014901欢迎加入
  • 合烟

    合烟

    神秘莫测的息宫宫主,狂放不羁的朝堂新秀,运筹帷幄的神人军师,都倾心于她?不,都是她!风流俊雅的翩翩公子,心机深沉的睿智幕僚,百战不殆的冷酷将军,都是他?不,都臣服于他!”王星动,将星逐现,风起云涌,天下将乱!”从歌姬之女到元谋皇后,从荒淫昏君到开国帝王,她与他,生死相依;从险恶朝堂到血腥战场,从诡异沼泽到大漠风沙,他与她,不离不弃!且看一代传奇帝后,如何携手风云,笑傲乾坤!
  • 至尊鬼王

    至尊鬼王

    三百年前,鬼王七夜殒命众神一战,整个鬼道也因此成为了王道陌路,悄然没落。三百年后,他历经七世轮回,重生在九阴冥殿,一切重新开始...他风流、猖狂、无赖,却掌控着前世鬼王的绝顶修为。闯荡三界,纵横天下,解众神一战之秘,创开天辟地之奇迹,仙魔斗法,妖鬼争锋,玄奇奥妙的绝世神兵,傲视天下的蛮荒魔兽,六界因他而动荡,掀起一番史诗般的鬼王神话。
  • 娱乐圈之三线女王

    娱乐圈之三线女王

    如果再给梅莉一次机会,她就不会在那一天简单粗暴地将自己灌酒,一切故事就不会有开始,她还是会老老实实的窝在自己的蜗居房子了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如果再给沈云一次机会,他就不应该在那一天心血来潮的参加劳什么子的颁奖晚会,他也不会碰到之后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事情,他还是会按部就班的过着他舒舒服服的生活。但是这一切没有如果,这是一个有过往的女子和一个有故事的男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