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72500000013

第13章 中西传统建筑的审美尺度(1)

建筑的审美尺度既是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外观造型给人造成的一种视觉效果,也是建筑的审美特征在人内心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我们说,一座建筑物之所以看起来显得美观,首先是因为它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符合了建筑美的尺度,中西建筑之所以具有不尽相同的建筑美形态,那是因为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审美尺度。欣赏中西传统建筑,无论是从建筑物的外观结构造型,还是从人们的主观心理感受,都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比如,明清故宫以匍匐于大地的庞大建筑群体,象征着君权的绝对权威,给人一种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美;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则以尖耸云端的单体造型,比附着神权对人的心灵统摄,给人一种心灵激荡、飞升超拔的美……种种不同的美的感受,除与建筑物的结构相联系外,还与建筑物的不同功能和人们的审美心理有关。因此,所谓建筑的审美尺度,实质上表明了建筑与人的一种关系,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及其与人之间的大小关系而形成的一种大小感觉,它表现着建筑物的正确尺寸或所要追求的审美效果。从总体上讲,中西传统建筑在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尺度,即中国建筑的人的尺度和西方建筑的神的尺度。

一、建筑美尺度的产生

建筑美尺度的产生,固然与构成建筑物的材料和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它们是主观的审美尺度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比如,古罗马时期的建筑艺术,如果没有质地坚硬而又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石灰石作原料,如果不是采用拱券结构技术,恐怕也很难有高大庞硕的建筑物的出现。但是,建筑的美毕竟是人赋予的结果,离开了人的审美活动,建筑也就无所谓美。无论蜂房多么漂亮,燕巢多么精致,它们在实质上也只不过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的活动,仅此而已。建筑则不然,它是人按照美的规律的大地营构,同时也是对自身创造力的欣赏。人从自然界有机体的结构中了解到自身的形体美,并把它作为衡量事物的主要尺度,自觉地运用于建筑活动,想必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恰如马克思所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栙所以,这种“内在的尺度,也成为建筑美的尺度。

建筑尺度最初是从人体尺度中获得的。在一个建筑中,与人的身体功能和活动联系最密切、接触最频繁的部件,往往会成为建筑尺度的真正部件,比如房门便是这样一种部件。假如房门大大超过了应有的高度和宽度,或大大小于人们所习惯的尺度,人就会觉得别扭和不适。这样一来,人的自身就变成了度量建筑物的真正尺度,建筑的尺寸感,也最终都能在对人体的动作或人体的尺寸的体会中得到理解和把握。而把人体的尺度运用于建筑,早在先民所生活的原始部落时代起就已经开始了。据《倭族之源——云南》一书记载,生活在东南亚的阿卡族和克伦族这两个少数民族,与我国云南的拉祜族等同是倭族的部族,他们把身体某个部位的尺寸作为衡量建筑部件的尺度并延续至今:“在调查倭族的建筑时得到的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直到今天建筑的测量全部都是根据手、肘、寻等人体尺寸来进行的,这一点“不是只限于建筑上,在制作衣服和笼子等生活用具时,也都使用人体尺寸法。也许与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尺子,还是以身体为标准要自然一些,所以,没有必要去接受法定尺寸的影响并改用法定尺寸,“把人体各部分作为测量工具来使用的方法,是在古代的文明民族中所共同存在的,“屋架底梁的高度由地板梁以上的距离来决定(杆栏式木建筑有地板梁)。屋架底梁的高度,是以地板架为脚手架、人踮脚尖儿伸直手臂后能在柱顶上安装梁和檩的距离为最大高度的。这个高度是人站立着走动时,头不但不会碰着梁,而且还有少许余地的高度等等栙。这种对人体尺度的嗜好和利用,对于研究建筑艺术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一种根源性的启示:建筑的尺度与人体的尺度有同构同源的关系。尽管我们还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证明建筑的尺度就是人体尺度的放大,但人从自然界有机体的参证中发现了自身形体的美,并将这种构成形体美的尺度放大之于包括建筑在内的生产和生活中,应该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

这种对人体美尺度的发现和利用,在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的古希腊也有丰沃的土壤,并直接开启了西方建筑艺术的先河,那就是人体柱式在建筑艺术中的完美运用。古希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认为人体是最美的,是由数的比例关系所构成的最完美的和谐。黄金分割定律就是从人体美的比例中发现的。所谓黄金分割定律是指:如果把一条线段分成长短不等的两个部分,那么短的部分与长的部分之比等于长的部分与全长之比。雕刻家费地曾说:“再没有比人类形体更完善的了,因此我们把人的形体赋予我们的神灵。栙所以,希腊建筑艺术的指导思想,不是世俗的实用尺度,不是祈求冥福的宗教需要,而是以人体为尺度的艺术观。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雕刻家波里克莱塔在此观念影响下写成《论法规》一书,专门研究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他的《亚马逊之女英雄》、《持矛者》、《束发的运动员》就是依照这些法则创作的:身长与头的比例是8暶1;脚的长度应是手掌宽的三倍;腿部从脚到膝的长度应是手掌宽的六倍,这个长度同样适用于膝和腹部中心之间的距离;等等。这些法则对希腊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被广泛地运用到各个领域。据说,多立克柱式是象征男体的,柱头粗壮,成刚挺倒立的圆锥台,柱开间小,檐部笨重,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拔地而起,台阶朴素,以高浮雕强调体积,表现出男性刚劲、雄健的体态与性格;爱奥尼柱式是象征女体的,柱身纤细,开间较宽,檐部较轻,有涡卷精巧柔和的柱头和看似有弹性的柱础,薄浮雕强调线条,表现出女性清秀柔美的体态与性格。

人体柱式之所以显得美,不仅因为它们从外在形式上体现了人体的美,更重要的是,它们还深深地寄予着西方古代的人本主义理想,流溢着深邃的哲学光芒,倾注着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对人和人性的充分肯定与体现。法国诗人梵乐希在其《优班尼欧斯或论建筑》一书中有一段对话,是叙述一位建筑师和他的朋友费得诺斯在郊原散步时的谈话,很能说明这一问题。这位建筑师对费说:“听呵,费得诺斯,这个小庙,离这里几步路,我替赫尔墨斯建造的,假使你知道,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当过路的人看见它,不外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小庙,——一件小东西,四根石柱在一单纯的体式中,——我在它里面却寄寓着我生命里一个光明日子的回忆,啊,甜蜜可爱的变化呀!这个窈窕的小庙宇,没有人想到,它是一个珂玲斯女郎的数学的造像呀!这个我曾幸福地恋爱着的女郎,这小庙是很忠实地复示着她的身体的特殊的比例,它为我活着。我寄寓于它的,它回赐给我。费得诺斯说:“怪不得它有这般不可思议的窈窕呢!人在它里面真能感觉到一个人格的存在,一个女子的奇花初放,一个可爱的人儿的音乐的和谐。它唤醒一个不能达到边缘的回忆。而这个造型的开始——它的完成是你所占有的——已经足够解放心灵同时惊撼着它。倘使我放肆我的想象,我就要,你晓得,把它唤做一阕新婚的歌,里面夹着清亮的笛声,我现在已听到它在我内心里升起来了。栙宗白华先生就此评论说:“这四根石柱由于微妙的数学关系发出音响的清韵,传出少女的幽姿,它的不可模拟的谐和正表达着少女的体态。艺术家把他的梦寐中的爱人永远凝结在这不朽的建筑里,就像印度的夏吉汗为纪念他的美丽的爱妻塔姬建造了那座闻名世界的塔姬后陵墓。

将人体的尺度用于建筑物,建筑物就成为人们可以体验的对象,在人与建筑物之间也就建立起了一种内在的审美尺度。所以,“尺度实质是建筑与人的关系方面的一种性质,就此而言,它是第一重要的。因为建筑物的存在,是为了让人们去使用和喜爱,当建筑物和人类的身体以及内在感情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和简洁的关系时,建筑物就会更加有用、更加美观。栙这里,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使建筑物显得美,必须具有美的尺度,这种尺度又必须是人们可以简易、自然和本能地判断出尺寸的那种单位,而“人是万物的尺度,所以也理应是建筑的尺度。这样,人自身也就变成了度量建筑物的真正尺度,建筑物的尺度感,最终也都能在对人体尺寸的体悟和欣赏中得到体现。第二,建筑艺术中这种审美的尺度又是倾注了人的情感色彩的主观尺度,它已完全不同于几何学或物理学中那种用数的测量就能直观把握的客观尺度。也就是说,人必须与建筑物发生联系,并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建筑物上去,建筑美的尺度才能形成。所以,建筑美的尺度,实际上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属性,即它不仅是一个可供人的视觉能直接把握的物理的量,更重要的,它还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审美感受。

建筑的尺度感常通过对比来获得,当两个形状或类型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时,由于它们之间强烈的对比效果,往往会使较大物体的尺寸看起来更大。但是,尺度感作为人与建筑物之间关系的一种属性,并不能离开人而存在。由对比而产生的尺度感,首先就是通过人与它们之间的对比而获得的,人本身成为建筑最直观的尺度。尽管中西传统建筑都曾将人体的尺度作为衡量建筑物构件的一个标准,但中国传统建筑从现世的实利观点出发,以人为中心来考虑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人文内涵的人的尺度;而西方古代建筑则以超世的理念为准绳,采用人体尺度也只是为了比附神的完美,这与其说是人的尺度,不如说是神的尺度。

二、中国建筑:人的尺度

所谓建筑的人的尺度,是指在设计原则和结构造型等方面建筑物都以人为中心和出发点,都充分考虑到人的实用功能和审美特点,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舒适宜人的审美感受。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中国传统建筑一个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无论就建筑的空间布局还是就建筑的结构造型,大至宫殿、都城、寺庙、佛塔,小至传统民居和私家园林,都充分考虑到人的审美活动或居住特点,从群体到单体,从整体到局部,注重体量尺度的和谐统一,讲究空间形式的巧妙安排。从建筑的结构造型来看,其长、宽、高都保持着和谐的比例关系,就连那些与人的活动密切相关的门、窗、台阶、栏杆和台座等结构部件的设置,也总是从建筑物的实用性功能出发,在尺度上与人体保持着适当的比例关系,给人舒适亲切的感觉。既不会因为空间的过大而令人感到空旷无边,也不会因为空间的过小而令人感到逼仄压抑,以人的尺度来设计和营构始终是中国传统建筑的辉煌主题。

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很早就具备了营造大尺度、大体量建筑物的技术和能力,这在先秦的高台建筑中可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证明。据《新序·刺奢》记载:“纣为鹿台,七年而成,其大三里,高千尺,临望云雨。足见其尺度、体量之巨大。但它们毕竟只占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很小部分,并且强烈的实用价值取向和清醒的世俗理性精神也阻绝和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在中国古人看来,人与大自然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而大体量的建筑物则是对这种和谐关系的破坏,在尺度上既与人体的比例形成强烈的反差,也不能在心理上产生和谐的愉悦感,“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栙清代美学家李渔对此也深谙其道,认为“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壮则壮矣,然宜于夏而不宜于冬。登贵人之堂,令人不寒而栗,虽势使然之,亦寥廓有以致之;我有重裘,而彼难挟纩故也。及肩之墙,容膝之屋,俭则俭矣,然宜于主而不宜于宾,造寒士之庐,使人无忧而叹,虽气盛之耳,亦境地有以迫之;此耐于萧疏,而彼憎岑寂之故也。吾原显者之居,勿太高广。夫房舍与人,欲其相称。画山水者有诀云:‘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暞使一丈之山,缀以二尺三尺之树;一寸之马,跨以似米似粟止人,称乎?不称乎?使显者之躯,能如汤文之九尺十尺,则高数仞为宜,不则堂愈高而人愈觉其矮,地愈宽而体愈形其瘠,何如略小其堂,而宽大其身之为得乎?可见,高旷空寂的房子给人压抑之感,是不适宜于人居住的,建筑只有采用宜人的尺度,才能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和审美心理。

同类推荐
  •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创建设计

    店铺管理丛书·第二辑·安特管理文库。本书借鉴了许多国外店铺的成功经验,并且搜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料,力图全面翔实地向有志于店铺经营的读者介绍店铺创建设计的全过程,以及每个环节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难点。
  • 我是涂装工能手

    我是涂装工能手

    介绍了涂料分类及质量、涂料分类及命名、涂料质量及检验、涂料调配、涂装工艺、涂装方法及其特点、打磨与抛光、涂装工艺设计要点、金属表面涂装、木制品表面涂装、涂料工艺、涂装缺陷及防治、涂装工程概算及安全卫生等知识。
  • 细说中国园林

    细说中国园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趣谈老北京古建筑

    京城“内九”、“外七”等十六座城门、雄伟的天安门、精美壮观的紫禁城、皇家园林颐和园……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在元大都基础上修建起来的北京城,其建城装景,归纳概括说来最突出的特点是城套城,并且形成了全城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南到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这条中轴线上,建造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就是所谓的左右对称。因此,就出现了南有天坛,北有地坛,东有日坛,西有月坛。
热门推荐
  • 惹爱成婚:豪门一等贵妇

    惹爱成婚:豪门一等贵妇

    身为国际顶级男神的顾景琛从来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眷念一个女人,为了赢得自己心爱的女人,顾景琛费解心机无果后,只得从自己的女儿身上下手。于是某日为了献殷勤,顾先生亮出自己的身份大出手笔贿赂小家伙,不料宝贝却是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看着顾先生说:“我妈咪说我是她一夜情生的,至于爹地是谁,我就不知道了!”顾先生终于听不下去了:“安若夕,你真够有种的,小孩子能这么教的吗?”娇俏可爱的女人直接白了他一眼:“我当然有种,不然就你一个人的种能生出这么可爱的女儿吗?”
  • 末世之神秘博士

    末世之神秘博士

    通过时空隧道来到地球的时间领主—博士,塔迪斯坠毁,只有一把音速起子,他该怎样完成这局冒险游戏游戏,拯救这个满是丧尸的地球一起来看看吧!
  • 天幕围镇

    天幕围镇

    一个巨大的天幕罩住源溪镇,镇里的人们都走不出这个小镇,唯有搭楼500米高才能越过天幕,与此同时,天幕上出现夜幕的黑暗、雨幕的深底海洋、太阳幕的旱灾、雾幕的迷宫、风幕的龙卷风席卷、雪幕的冰冻、雹雾的巨雹、雷幕的摧毁、究竟源溪镇的人民何去何从,走向毁灭的命运吗?主角李默一家能逃出天幕吗?
  • 小说杂拌

    小说杂拌

    北京,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她不仅有举世瞩目的文化遗存,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文化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他们的创作生活与北京血肉相连,他们的创作思想与北京休戚相关,而他们的作品也成为北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四度人

    四度人

    我们曾是地球的主宰者,我们曾拥有歼灭一切的力量,你们曾称呼我们“神”......战争夺走了我们的所以,将我们禁锢在永远黑暗的深渊,凋亡,败落,迷失。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是最高贵的种族。
  • 锦衣卫

    锦衣卫

    如果在明朝的历史中选取关键词,“锦衣卫”是为必选。 这是中国最早的特务机构,从建立之初。其触角就遍及了王朝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不是钦差大臣,但却有着比钦差大臣更为恐怖的力量。他们是专属于皇帝的监察机构、侦察机构,以及最为有效的行动队伍。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锦衣卫成了秘密审查与特别行动的代名词,而它与东西两厂之间的权力斗争更让人触目惊心……
  • 以心成神

    以心成神

    以九转菩提子,塑七窍玲珑心参至高天机,证无上大道
  • 话灵

    话灵

    鬼神者,可敬而不可近。这是一个不一样的鬼神之域。我被带入这个世界,师父却不辞而别,留我在这俗世与鬼域只见徘徊,迷茫。终于我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天空,却发现这个世界没那么简单,就连师父,也带着一个个令人费解的秘密,等我意义拨开……
  • 末世光年

    末世光年

    这里,是人吃人的世界,这里,是尸骨遍地的炼狱场。沈光年,我们故事的主角,面对善良与邪恶,面对爱与恨,该如何抉择。以一个女大学生的视角,探索末世里关于幸福与痛苦,血液和泪水的故事。其实,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坚强,我们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懦弱。沈光年,一审光年。
  •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