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71800000011

第11章 王莽欺世盗名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从小就谦逊有礼,而且节俭勤奋,拜名士为师,虚心学习,苦读经书。回到家里,也是很恭敬地孝顺母亲和寡居的嫂子,负责教育已亡兄长的孩子。他对掌握朝政大权的叔叔伯伯们,更是表现得恭敬有加,谦和温顺。

尤其是对王氏集团的关键人物他的伯父王凤,他更是小心翼翼,百般讨好。王凤生病的时候,王莽衣不解带地侍奉了好几个月,其孝道超过了伯父的儿子们,这使王凤极其感动,临死时请求皇太后和成帝委任王莽官职。不久,王莽就当上了黄门郎,后又升任射声校尉。后来由于很多的名士联名上书,赞誉王莽的人品和才德,汉成帝又加封他为侍中。

职位的升高,反而更促进了王莽演技的成熟,他拿出家中的钱财救济贫困的亲友。侄子王光没了父亲,王莽就把他送到太学学习,每到休假的时候,王莽就坐着车子,载着酒肉、礼物去太学慰问王光的老师,还分给他的同窗,引得京师的读书人和长老们都来围观,人人赞叹称颂。

一次,王莽在家设宴。席间仆人报告说老夫人有点不舒服,王莽立即向众人道歉,忙去为母亲找药,返回后又表现得坐立不安的样子,数次起身回去看望母亲。还有一次,王莽买了一个年轻的侍婢,十分喜爱。可是这一行为引起兄弟们的议论,说他这样做是不讲恭谨品行。王莽马上分辩说:“后将军朱博至今没有儿子,我听说这个女子能生育,就专门为将军买了下来。”当日便把这个侍婢送到朱家。这样精心导演的一出出好戏,又迅速抬高了王莽的声誉。不久,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执掌朝政。

高升后的王莽依然是那么谦逊有礼,他找来贤德的人做官,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都拿来分给大家,而他自己却极其节俭。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大臣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来府上探视,王莽的夫人到门外迎接,但众夫人却将她当作王府家的仆人了,因为王夫人的穿着太普通、太节俭了。

成帝去世后,汉哀帝刘欣即位,王莽失势还乡。但他并没有消沉,反而更加疯狂地为自己造势宣传。他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奴隶,按当时的法律规定,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之权,所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王莽借题发挥,逼迫儿子自杀偿命。王莽的这招的确很灵,众多大臣纷纷为他求情,要求恢复他的官职。汉哀帝只好下诏将王莽召回京城。

王莽回京一年之后,汉哀帝死去,王莽选择了一个九岁的皇子做皇帝,自己则当上了“安汉公”。这一时期,王莽就更会收买人心了。他捐赠钱百万、地三十顷救助贫民;遇到灾害,他戒荤吃素,为天下祈福。为了表现自己威服四夷,他秘密贿赂匈奴,让其臣服。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他先主张为皇帝选妃,接着又主动提出自己的女儿决不能参加。一时间庶民百姓、儒生名士,乃至满朝文武倒纷纷上书呼吁,应该让安汉公之女母仪天下,王莽终于如愿以偿。接着又通过同样的手段,逐步博取天下的信任,由安汉公做到摄皇帝,最后窃取了刘氏政权,建立新朝。篡权后的王莽开始原形毕露,什么俭朴清廉、爱民如子、举贤荐能全都不见了,随之而来的是挥霍无度和对百姓的残酷盘剥。

——选自《汉书·王莽列传》

【智慧心得】

不要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

哲学的有关原理告诉我们,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抽象的,难以把握和认知的。但是,再隐蔽的本质也会通过一定的外在形态表现出来。这一外在形态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必经之路,我们称之为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却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真相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抓住了真相,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但很多个复杂的事物却有自己的伪装,外在的表现形态不是直接表现其内在的本质,有时可能是歪曲或者从反面表现事物的本质,我们称之为假象。我们要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首先对真相和假象进行区分,如果判定是真相,那么就直接揭示出本质,反之,则要换个方向,从反面揭示其本质。否则,我们一旦将假象当做真相,就会作出错误的结论。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没有识破骗子的伪装而受到欺骗。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很多生物都学会了伪装的本领,以迷惑天敌或者猎物。不过在所有的生物中,人才是最善于伪装自己的动物。上帝为我们创造了一张表情丰富的面孔的同时,还赋予了我们随机应变的本领。使我们能够在伤心的时候,强颜欢笑;在高兴的时候,泪眼婆娑;在仇深似海的时候,纵酒高歌。王莽狼子野心,虚伪贪婪,却被天下人爱戴,最后窃取政权,不正是得益于他高超的演技吗?像他这样欺世盗名的人,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三国时期的马谡善于包装和宣传自己,当时人都认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材。以至于诸葛亮都信以为真,在北伐中原的时候,委派他坚守街亭。结果马谡有名无实,违背军事常识安营扎寨,导致整个战局的失败。西晋大臣王戎,自幼聪慧,神采俊秀,与阮籍、嵇康并称为“竹林七贤”。实际上王戎却是个俗不可耐的家伙。他为官期间,不思尽忠报国,只知道谄媚和敛财。最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每天从早到晚拿着牙筹算计自己搜刮来的钱财。晋朝的潘岳因为长得漂亮,又有文采,被当时的人们所推崇,最终步入仕途。可是这个人只是空长了一副好皮囊,其内心实际上是极为肮脏下贱的。他依附于外戚贾氏,为虎作伥,陷害忠良。最后还帮助皇后贾南风诬陷谋害太子。搞得好端端的一个升平盛世迅速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因此,才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等警句名言广为流传。

还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因为没有识破假象,而误解别人,或者无法正确鉴别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次在野外休息。负责做饭的颜回不小心将灶灰掉进锅里。他将粘上灶灰的饭挖出来,想扔掉又觉得可惜,于是就吃了。恰好这一举动被一旁的子贡看见了,子贡就对孔子说,颜回根本就不是一个贤德的人,哪有贤德的人在老师没有吃饭的时候自己偷吃的。孔子不相信,当面问颜回,才解除了误会。西晋的杜预一身儒雅,不喜欢骑马舞刀,射箭也穿不透盔甲上的铁片。人们最开始都瞧不起他,可是杜预带兵打仗却每每获胜,最后亲自将吴国灭亡,实现统一。

其实,不仅言行举止可以给我们造成假象,就连相貌也可以误导我们的是非标准,从而低估轻视别人。连孔子那样的圣人,也会有看走眼的时候。一次,他的学生子游给他介绍了一个学子,此人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十分丑陋。孔子见了之后,认为以他这副尊容,难以成才。但又不好当面拒绝,就勉强收留为弟子。澹台灭明在孔子那里学了三年左右,孔子才知道他是个貌丑而才高德隆的人,所以惭愧地自责“以貌取人,失之于羽”。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正确认识一个人的本质呢?

第一步就是摒弃以貌取人的陋俗。鲜艳的蘑菇往往有剧毒,不饱满的谷穗才喜欢抬头望天。外表的美丑决不能折射出内心世界的善恶。所以,交朋友也好,招聘职员也罢,一定不能把长相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而不及其余。

第二步就是听其言、观其行。言行举止最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但是人毕竟是会说谎的动物。有时候,单单通过语言还无法断定其能力和品质,这时就要观察他的行为。言行不一,就是心口不一。汉代一个名叫魏昭的小孩去拜访名士郭林宗,希望郭林宗能够收自己为徒弟。郭林宗答应了,但是并没有急于教他学问,因为并未真正了解他。后来郭林宗生病了,让魏昭给他熬粥。魏昭把粥熬好以后端到郭林宗面前,郭林宗尝了一口以后,愤怒地斥责说:“你给师长熬粥,却不尽心,粥里的沙粒没有去掉,怎么吃?”说完,把碗丢在地上。魏昭赶紧重新熬粥,送去以后又遭斥骂。这样反复几次,魏昭依然面不改容,和颜悦色。郭林宗这时才说:“我开始知道你的面,现在才知道你的心地。”从此以后,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第三步就是综合分析。像王莽那样的人城府极深,隐蔽也极深,有时候真的让人难以在言行举止上抓到他的狐狸尾巴。这时,我们就需要动用大脑,进行理性的分析:王莽说自己不爱功名,为什么到了最后他博得那么多的功名?王莽屡次推辞封赏,为什么到了最后都没有推掉?有那么多的皇子他不拥立,为什么挑选最小的没有独立执政能力的当皇帝?王莽说自己没有野心,为什么要安汉公、摄皇帝这样的封号呢?

此外,不仅认识一个人的本质需要透过假象,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同样需要这种技能。有些人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目的,大放烟雾弹,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只有仔细辨别,才能做好布防,不至于措手不及。西汉时,汉景帝派周亚夫统帅大军平息七国叛乱。双方展开决战的时候,敌人进攻东南角,周亚夫却命令部队防守西北角,将士们不理解。周亚夫解释说,敌人进攻东南角,是要吸引我军主力。而他的主力再进攻我们的西北角。果然,不久以后,敌人的精兵强将集中进攻西北角,由于汉军早有准备,致使叛军无功而返。

现实生活中,还有些人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狐假虎威,时常假借某某领导的名义招摇撞骗,如果信以为真就会落入圈套。也有些人大摆空城计,本来没有任何实力与他人合作,故意装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许下很多空头支票。合作以后,发现上当,却悔之晚矣,对方已经像狗皮膏药一样粘在你身上。兵书上所说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争天下

    三国之争天下

    “我有太平要术。”“这个就是恶魔法典啊!召唤尸体作战,无往不利。”“某得我孙家祖传神书,孙子兵法。”“哎呀,对方有骑兵突击,快闪。三十六计,风驰电掣。”“大哥,我要不行了。二弟,以后河东,就交给贤弟你了。”“哥哥不用怕,我有青囊书,起来吧我的勇士。”“为你而战我的女士。”奇术妙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分分钟统一天下,秒秒钟一统全国。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我还真好意思了。
  • 男宠

    男宠

    “自古英雄多磨难,江湖纷争仕途险。多情男儿无情剑,又有谁人与争先。花开花落终有时,烟云消散已千年。”一个从现代转世回古代的高中生,在战乱的年代掀起惊涛骇浪。他纵横江湖武林,成为武林一代霸主。他北伐辽国,西讨西夏,扬我大汉气魄。(对于阅读本书所导致的笑晕、笑伤、笑岔气、笑气肿、腹痛、假死,作者概不负责。)
  • 三国之曲有误

    三国之曲有误

    一次偶然的机会,当代大学生宁浩穿越到了乱世纷争、群雄争霸的三国时代!成为被称为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瑜周公瑾,看他如何以超人智慧搅乱历史的洪流,又如何怀拥红颜,指点江山,一统天下?
  • 罗马之权路

    罗马之权路

    “上帝的物归上帝,我的必须是我的!”一一恺撒。以罗马时代为背景和人物讲述一个架空历史式的大杂绘故事,不过其中又不缺那些鲜为人知的事迹,尔虞我诈的政治,勾心斗角的谋略,壮烈的史诗战争故事,以及那无上荣耀的王者传说。
  •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 有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是由五十六个人数不等的民族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是由几千个姓氏细胞所组成。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著述很多;关于姓氏的探讨介绍,却不多见。国人历来重视姓氏。和人初次相见,总是先问“尊姓”;有事同人接触,总是称呼“某同志”、“某先生”。这个“某”,就是对方的姓。“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是做人的尊严。
热门推荐
  • 月幻神诀

    月幻神诀

    一本月幻神诀,改变了叶孤城的一生,恩怨情仇续写人生的无常。
  • 仙剑奇侠之花千骨后篇

    仙剑奇侠之花千骨后篇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一个过渡期是需要承受他人无法承受的责任
  • 10秒钟打造交际高手

    10秒钟打造交际高手

    在人际交往中只有不失去自己才能赢得别人。而投其所好、仰人鼻息的人反而会被人唾弃。最困难的是,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保全自己,更要发扬自己独有的个性魅力。
  •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

    杨献平所著的《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是一部时光书和个人史。以个人经历乃至生活、命运轨迹为基本线索,贯穿了作者十多年来,在沙漠等异地的生命本真体验和独特思考。《巴丹吉林的个人生活》中既有个人化的生活记述与具体情境下心态的逼真刻绘,又有对自然事物及人生的细致观察和发现。在写作手法及艺术追求上,实验与传统并重,始终不跟风、不师从、不唱和,坚持自己的独特的书写方式,与当下其他散文作品有明显区别。
  • 这不是青春恋爱喜剧

    这不是青春恋爱喜剧

    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豆豆,因为意外死去,结果被女神接引成为了雨之神。但是因为神祗的生活实在太无聊了,最后都得决定放弃神格成为荒御魂在凡间之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就在成为荒御魂的紧要关头却意外的融入到失去灵魂的天语的身体,结果化成了凡人。不想就这样在百十年之后化为灰尘的豆豆决定借助于神秘的魔法力量!因此,开始了一场一边上学一边打工的生活。与二十一世纪相似却又不同的二十三世纪!违背神祗的神秘力量!无意间与之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女孩儿们!这种种的事物一同交织出的一场二十三世纪青春爆笑喜剧!顺便一提,这不是青春恋爱喜剧!
  • 江月满庭霜

    江月满庭霜

    这是一个权利和爱情交织的故事。谁是情场里的赢家?谁会走上权利的巅峰?他们又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故事,从一个十六岁的女孩,开始说起……江月满庭霜,山风应天长。怀昔与君饮,年少竞轻狂。
  • 花满楼之在大唐见

    花满楼之在大唐见

    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堕落才子林凡,偶然回到唐朝,凭借超越千年的知识,思想,掀起了一场历史性的巨变,改变了历史,从此开始了另一个时代....
  • 凡尘仙尊

    凡尘仙尊

    问天道:你知否?你可否?你能否?你如无制约之能,我尽可取而代之,还天下之光明!少年立志,铁血峥嵘。尸骸布满天地,踏血路走上谁与争锋。
  • 秋雪吟月

    秋雪吟月

    他曾承诺她,一生一世,非她不娶,海枯石烂,不离不弃。可终究......他还是负了她。她在机缘巧合之下,遇上了仙人,从此走上了修仙之路,可是她万万没想到,这也是一场骗局。为何上天不让她好过?她不过求一生安稳,与相爱之人白首到老,难道这也有错吗?
  • 末世之软包子打忠犬

    末世之软包子打忠犬

    末世来临,她只觉得自己变成了丧尸的美食,好好的糖包子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被可怖的丧尸啃掉包子皮,明明是炽手可热的治愈系异能,怎么好像有些不太对劲的情况发生?暗恋的学长不见踪影,从哪里蹦出来的这个忠犬少年?“糖包子,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不喜欢你,那么那个人肯定不是我!”这么绕老绕去的,她听不懂啊喂!“糖包子,你这辈子都可以安心当你的包子,让我来保护你。”哎呀呀,她确实很需要保护的说...“糖包子,只要是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去做。”好像,她也有点动心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