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61900000001

第1章 一名惊人天下知(1)

一、姓名的由来

凡人必有姓与名。姓名,是一个人的姓和名结合在一起的称谓统一体。姓名,作为人的呼叫和记录符号,是人们相互区别的辨识标志;作为社会交际来往的工具(如今天的名片),是人的信息相互传递的主要载体,与外界联系融通的链接端口;作为个人的门面形象和内心表达是名主高扬的旗帜与宣示的意念;作为起名者寄予特定寓意或厚望的载体,则是通过声波与字符传递、辐射出去的潜在生物能量。

我国从文字出现之时起就有关于姓名的记载。比如上古五帝至西周的帝王姓氏名称如下:

黄帝,姬姓,有熊氏,高旭氏。

颛顼,姬姓,名顼,高阳氏。

尧,祁姓,名放勋,陶唐氏。

舜,姚姓,名文命,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夏后氏。

汤,子姓,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汤。

姬发,姬姓,名发。即周武王,周文王姬昌之子。

从以上帝王姓氏名称中可见,以姓名合一而称,是从西周开始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还写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化素质的提高,人类姓名由简单的区分符号发展到具有各种含义的名称,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名称。人们对自己名字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名字成为负载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巨舟。所以,作为人文学科的姓名史已有数千年了。在中华民族的文明长河中,最古老的姓名文化已然成为整个传统文化一枝独秀的组成部分。

(一)姓氏

寻根问祖知起源。姓是某人从属于某个部落或某个家族的徽标字符。国人的姓氏来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分成许多部落,各个部落都有各自不同的名称,不同的图腾,以示相互区分。这些图腾或名称有许多就成为最原始的姓氏来源。“姓”字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即从女而生。母系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人唯一能确认的尊亲标志。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大部分上古的姓都有“女”字旁,说明当时妇女在社会上的尊贵地位。河北省新乐市伏羲庙有一种传说:伏羲与女娲结婚后,一胎生了一百个孩子,为了相互区别,给每个人一个姓氏,即所谓百家姓的来历。

其实,姓氏的产生比较复杂,是当时经济、政治、军事、宗教交错叠加发展的产物,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唐代柳芳曾把姓氏来源归为八类,分别以国名、谥号、官名、爵号、先祖名字等为姓氏,氏于居(住地,如东郭),氏于志(崇拜自然物,如姓牛、柳等),氏于事(祖先职业,如巫师后人姓巫)。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又将姓氏来源细分为32类。归纳起来,中国人的姓氏来源大致可分以下15种类别:

1.以母系氏族社会部落符号为姓氏

如姬、姜、姒、妫、姚、赢等,都是女字旁,以母亲为姓。

2.以国名为姓氏

周代大封侯,其诸侯的子孙后代便以国名为姓氏。如齐、鲁、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韩、魏、赵等,都成为两千多年来的常见姓。

3.以封地邑名为姓氏

邑,是帝王及诸侯国君分予同姓或异姓卿大夫的封地,这些卿大夫后代或邑中人,有的便以邑名为氏,如卞、堂、镐、单等。这类姓氏近200个。

4.以居住地为姓氏

齐国贵族大夫分别居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郭为外城,这“四郭”便成了姓氏。这类姓氏也不少。

5.以官名为姓氏

汉代设治粟都尉,主管粮食,其后代便姓粟。以官职为姓氏的还有贾(掌商业)、宫(掌宫中戒令)、上官、钱、农、师、监、库、仓、籍、谏等。

6.以职业、技能为姓氏

如卜(专门为人占卜)、陶、裘、甄(制瓦器)、屠等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7.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孔子为宋国公孙嘉的后代,公孙嘉字孔文,于是其后人便以孔为姓氏。据统计这类姓氏有五六百个之多,其中复姓近200个。

8.远古时代出于对自然物的图腾崇拜,以崇拜对象为姓氏

如马、牛、羊、龙、杨、柳、花、夏、冬等都属于这类情况。

9.以次第、天干、地支、数字为姓氏

如老大称伯或孟,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后代便以这些次第称呼为姓氏。

10.以祖先的谥号或族号为姓氏

楚庄王之后为庄氏,尧的族号为唐,其部分后代便姓”唐”。

11.天子、皇帝赐姓

如明太祖朱元璋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皆姓朱。

12.避讳改姓

如汉明帝叫刘庄,当时姓庄的都避讳改姓严,庄与严字意相近,隐钓富春江的庄子陵改为严子陵。

13.避祸改姓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杀戮大臣及后裔,太傅疏广的曾孙疏孟达为避难,改姓束,束与疏音同。

14.民族融合而改姓氏

自周秦以来,数千年间各民族大部分并入汉族,民族融合带来姓氏融合。有的改从汉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下令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共达144个,增加了汉姓的数量。他自己改姓元,达奚氏改为奚氏,其他贵族纷纷改为穆、陆、贺、刘、楼、于、嵇、尉等姓。有的将原姓融合在汉族姓氏中,如罗、朴、督、鄂、度、夕、龚。

15.因读音错讹姓随音改

何姓本为韩姓,秦灭六国后,韩国韩姓子孙散居各地,其中一支流落在江淮一带。按当地人的口音,韩字被读作何音,后误写为何,沿袭下来便成了何姓。

中国人现在的姓氏,大多是几千年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一脉相承,这在世界各国为之少见。母系社会结束以后,在漫长的父系制封建社会,子女都随父而姓。封建社会姓氏门第观念极为强烈,姓氏也有尊卑贵贱之分,如汉朝就曾明文规定,赋税征收优待与皇帝同姓的百姓,凡姓刘的人家均免去徭役。但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姓氏只代表个人及其所出家族的一种符号。从属于人的称谓系统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特殊意义了。只有印度等国还存在种姓差别。

(二)名字

“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称呼,是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语言符号。世上万事万物多有自己的名称。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是各有自己的称谓,用现代商品社会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人的LOGO。在文字形成之前就有对人的称呼,文字出现以后,原来由口头表达的人名随之也进化到文字表达阶段。文字一产生首先就用在名称上,包括人的姓名、世事万物的名称。老子《道德经》中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指远古时代地球上虽有万物,但类人猿尚未进化到人的阶段是无名的。人类形成,从嚎叫发展到智人有声语言的高级阶段,最初就是用姓名区别人与人、用名称区分万物,所以老子认为名是万物之母。从古至今,人们对自己的名与姓十分珍重。

人名发展到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存在严重的重名现象。人们取名时,都去翻字典,其中的美好字眼供不应求,一些褒义字用滥了,还在大用特用!在北京,仅1969年就同时诞生了129个王伟;在上海,1968年至1971年间诞生了3397个王伟,其中1971年11月21日就同时33个王伟降临于世。这些惊人的数字,若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将成为一个十分尴尬的社会难题。如果大家都同姓同名,人与人之间无法区别,不便交流沟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2006年10月21日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届姓名文化与起名策划大会上,全国的姓名学知名专家也提出了严重的重名问题。对此,起名行业同仁应共同努力,以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引导全社会提高起名水平,加强姓名领域的规范化。由公安部研究起草的我国首部姓名登记单行法规《姓名登记条例》(草案),已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其中允许公民的姓名中同时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按照目前我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可以新增128万个不与别人雷同的名字,将极大程度地解决重名问题。草案还规定除特定情况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这也为人们增用姓名字数、减少重名预设了空间。

(三)别称

1.小名

小名,也叫乳名、幼名、奶名。

顾名思义,小名就是小时候的名字,或者是吃奶的时候所叫的名字,一直带入学前。有的在入学之前,不起学名或本名,一直延用小名;有的在入学前起了小名或本名,但很少用本名;有的就干脆以小名为正名,再加上姓,就成了正式学名了。

小名一般只称名,不加姓,比较简单,有很浓郁的地方特色。比如,北京地区的人喜欢在小名中用“小”字,后面加“子”或儿化音,像“小虎子”、“小豆子”、“小婷儿”之类,有喜欢用叠字,如“锋锋”、“莎莎”、“红红”之类。叠字小名的习惯在北方各地都可以见到。这是因为在普通话中,叠字通常表示喜爱、微小或鲜明的意思。而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词汇基础的。岭南一带的人喜欢用“阿”字起头取小名,一般后面只用一字,如“阿强”、“阿珍”、“阿明”之类。山西人喜欢用“丑”字为小名。如“大、丑”、“二丑”、“丑蛋”之类。湖南人则喜欢用“伢子”给男孩起小名。如“春伢子”、“山伢子”之类,而用排行给女孩起小名,如“大姑”、“二姑”之类。绍兴一带以孩子出生时的体重为小名,如鲁迅在小说《风波》中写的人物九斤老太、六斤等等。古代还有喜欢以“奴”、“哥”“郎”等字起小名的,比如晋朝的大富豪石崇,小名齐奴。建立了南朝的刘裕,小名寄奴。大诗人李白有一个儿子。小名就叫明月奴。

2.学名

所谓学名就是人长大后入学读书时所用的姓名。学名也叫大名、大号,与小名相对。如果说小名是父母长辈家人所取的极亲昵的名号,那么学名就是人慢慢长大与长辈家人之外的人相互交往时比较郑重的称谓。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除父母长辈至亲之外,一般不宜用小名,而应称学名(大名)。

学名要求有姓有名,不像小名、笔名、艺名、绰号那么随意而定,学名的姓氏可单用父姓,也可单用母姓,有的同时用父母双姓,总之要与父母长辈有关。如一对夫妻,丈夫姓赵,妻子姓王,生育三个孩子,长子取名赵文宇(随父姓),二女取名王文燕(随母姓),三子取名王照熙(照与赵通,此例为合用父母双姓)。至于名,有单字名、双字名、三字名,加上姓氏,则分别形成两字姓名、三字姓名、四字姓名。两字姓名,人们一般较喜欢,好记好用,响亮,但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容易重名。随着人口的增加,交际的广泛,避免重名的要求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避免重名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增加姓名的字数,三字姓名和四字姓名是整个社会取名用名的大趋势,王文海,李志宣,庞志德,为三字姓名;王文星泰,黄天易伦,张京易凯,为四字姓名;庞李德关氏,王照一水清,李王芳香池,为五字姓名。我们在本书人名研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学名(大名)来介绍的。

3.笔名

笔名大多是文人、学者发表作品时的一种署名,这种署名有的和原姓名有联系。有的和原姓名没有任何联系。

笔名与本名不同。本名是一个人原本的姓名,包括家族的符号(姓氏)和父母所命定的名字。笔名则无须标明家族的符号,也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如果说本名是父辈人的选择和命定的话,那么笔名则完全是本人的自由选择和命定。因此,笔名强烈地表现或寄寓着命定者、使用者的意愿、个性和偏爱。

笔名的出现,在中国是近代的事情。明代万历年间刊行的长篇小说《金瓶梅词话》,署名兰陵笑笑生。这个“兰陵笑笑生”,既不是作者的姓名,又不是作者的字号或别署,应该说是作者的笔名。清末(190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孽海花》,最初刊行时,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后来才该为“曾朴着”。其中“爱自由者”是金松岑的笔名,“东亚病夫”则是昌曾朴的笔名。此外,《老残游记》题为“洪都百炼生”,也当为刘鹗的笔名。以上可以说是我国有据可查的最早的笔名。

“五四”新文学运动,造就了一大批现代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家和诗人在发表文学作品时,也大多用笔名。如:

鲁迅,本名周树人,字豫才。

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号尚武。其他笔名还有郭鼎堂、石沱、麦克昂、高汝鸿等。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其他笔名还有几十个,如:玄珠、郎损、方壁、止敬、蒲牢、微名、石萌等。

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其他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等。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

冰心,本名谢婉莹。

有时笔名也可以代表某几个人或某个集体。例如:

山仁,是霍泛、马印秋、王玉堂三人在《文艺杂志》第10期上发表《鲁迅逝世十周年祭》时使用的笔名。“山仁”即“三人”的谐音。

四名,张永年和谷万川、李树藩与杨殿,合写宣传红军土地革命及东北义勇军抗日斗争的民间歌谣《时事打牙牌》,共四百多首。这些歌谣在《文学杂志》上发表时,署名就是“四名”。

集体笔名往往是为了抹去集体的痕迹,隐匿集体的面貌,所采用的笔名特点一般与个人笔名相同。

4.艺名

所谓艺名,就是某些人士在进行从业活动时,用来取代真实姓名的名字。这种艺名一般为靠某种技艺谋生的人所使用,有点类同文人的笔名。

同类推荐
  • 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

    一本关于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的有趣小书,系统地展现了不为人知的那些关于厕所的故事。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Ⅳ):人情风俗探由来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些基本的人情风俗就产生了。我们今天虽然知道见面握手是一种礼貌,结婚时要遵守种种礼仪,以及全国各地的风俗迥然有别,不懂地方风俗的人甚至还会闹出笑话来,人情风俗是经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才逐渐形成的,那么谁又是这些风俗的创始者呢?不要着急,谜底就将在本书中一一为你揭晓。
  • 世界文化史

    世界文化史

    本书从人类与美术的起源始笔,以介绍西方美术数千年发展史中的三次高峰为重点,连成一条脉络清晰、起伏不断的中轴线,对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这三次高峰时期的整体美术面貌、画家与画派、杰出作品、创作技术、风格演变等,均作了系统详尽的介绍和分析。同时对高峰间歇期的中世纪,十七、十八世纪以及苏联和美国的美术,也给予了简明扼要的评述。本书专列现代派美术一章,全方位地探讨了形成的原因,对各流派作了全面介绍。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热门推荐
  • 夏日星光夜未眠

    夏日星光夜未眠

    她一回到家,就被定了亲,对方从没见过。是有点高冷高冷男神对上可爱女主擦出了火花“喂,你看那边的男生好帅哦”“保镖,那个男的,拉走”“……”“你这个魂淡!”“魂淡喜欢你”“……你你你,不要脸”“彼此彼此”“这个好漂亮!”“买!”“这个好可爱!”“买!”“……”“我喜欢你。”“我不喜欢你”“。。。”“但是我爱你”“……”
  • 守护我,香薰精灵

    守护我,香薰精灵

    凉桃“邪恶恋人”系列之一《守护我,香薰精灵》。《守护我,香薰精灵》讲述:不相信世人的香氤精灵族第十九代王子香晞羽,冷漠,像个刺猬一样时时处处保护着自己。为了重新获取自由,逼迫拯救自己的女孩许下三个愿望! 生于平凡世界的善良女孩纪若思,期待用人性的真善美感化他那颗封冻的精灵之心。不是不给予他自由,而是等待着用最特殊的愿望拯救他的情感。而痴情邪恶的香氲族的第十九代王子香云漫,携带“定情水”神秘登场,设计了一个个阴谋迭起的爱情陷阱,最后的移影法,他是努力抢夺自己最爱,还是放手成全幸福?
  • 感悟财富

    感悟财富

    什么是财富?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是一个让人困扰又不断思索的问题。财富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甚至我们的生命都息息相关,每个人对财富也都有不同的诠释。进入新经济时代,人们从“财不外露”到“彰显财富”,让我们对财富的追求更加赤裸,也引发了我们对财富更深刻和思考。
  • 太阳神箭

    太阳神箭

    原以为这件事会很令我伤心,可是事实上,我还是比较淡定的接受了眼前的这个事实,想击败我?哼,那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本事。
  • 最强怪才在校园

    最强怪才在校园

    怪才少年奉师命下山寻找背叛师门的师姐和上古神器七星珠,谁知阴差阳错之下将他人认成师姐,在和其展开一系列明争暗斗之后才发现她原来是和师姐长得一样的双胞胎妹妹,精彩由此展开……这里有荡气回肠的学渣逆袭,有懵懂青涩的校园爱情,有疾风骤雨的阴谋算计,有恩怨纠缠的千年宿命,还有石破天惊的至尊之路。人如白纸,自绘千秋!康成,将以低调之姿,展王者风采……
  • 还好曾经遇见你

    还好曾经遇见你

    有一种爱,叫平平淡淡,有一种爱叫细水长流。有些爱,不是轰轰烈烈,却造就了人生的传奇。有些爱,是浪漫,却不只是浪漫。他们的相遇,早就注定了一路星光。他们相遇,重遇;他们错过,分离。一切的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或许,在某个平凡的瞬间,就注定了一生。那些快乐的、悲伤的、无助的、幸福的时光拼接成美好的岁月。如一坛佳酿,留待暮年慢慢品味。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长生月

    长生月

    白玉楼头繁华景,死来万事不得一。懵懂痴儿觅神佛,无知蝼蚁唤天机。意难平处狂心起,妄念生时悔不及。千难万阻长生路,缘木求鱼未可知。
  • 重生为后:名门将女无双

    重生为后:名门将女无双

    她爱了一生护了一生的男人却亲手将她推上了断头台,再睁开眼时,她不再是那个被猪油蒙蔽心眼的蠢女人!重回八年前那个选夫婿的前夕,这次她一定要睁大了眼看清楚,绝对不能再上那个歹毒男人的当!歹毒男,既然你与我只是做戏,那我便让你唱独角戏!痴心汉,前世负了你的情,这一世我一定好好补偿,上天入地,唯爱你一人!万里江山,只配做她囊中之物!傲睨天下,谁敢与她争锋!?
  • 无上战尊

    无上战尊

    上战苍穹,下战九幽,诸天万界,唯我称王,天拳门外门弟子姜战,意外传承家族老祖耗尽毕生心血创造出的绝世神功不朽战王决,从此强势崛起,一人一刀纵横天下,所向披靡,踩遍世间一切天才,踏着无数强者尸骨,经历亿万血战,终成无敌战王,笑傲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