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48600000005

第5章 少年时代艰辛的学习生活

少年时代的郑子瑜缺衣少食,家境艰难,致使他身体孱弱和营养不良,骨瘦如柴。五岁那年进了龙溪县立第二小学,由于父亲没有给他足够的钱买课本,常常向富家子弟借课本来抄写。经常埋头笔耕,倒养成了他日后挚爱写作的习惯。他缺少必备的学习用品,唯一的办法是经常低头在操场上踱方步,希冀偶然拾得他人丢下的铅笔头以满足自己学习的需要。有时侥幸也能拾得一两个铜板,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人生满足,因为这区区小钱可以买得铅笔、橡皮之类。为侥幸的愿望所驱使,他养成了低头走路的习惯,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不论坐、卧、起立、步行,他总是低着头,好像在寻觅什么。

艰难困苦只能摧毁意志薄弱的人,却使坚毅刚强者愈加振奋,他发誓要走出人生的新路。他曾告诉笔者,“我一生的奋斗有两大目标,一是改造瘦骨嶙峋的身体,二是赚钱奉养父亲和栽培我的弟弟子琳”。[12]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他的愿望。真是老天不负苦心人,小学毕业会考郑子瑜获得第一名,免费进入福建省第八中学。由于他的家离八中颇远,步行需一小时。为了不迟到,他每天天刚亮便起身,匆忙吃几口盐搅的稀粥,便赶赴学校。炎热的夏天,他常常因身体虚弱而晕倒路上,醒来时已被好心的同学救至家中。

上高中时,学校易名为龙溪中学。那时有一件使郑子瑜终身难以忘怀的事。父亲将祖产抵押给豪绅施大镳换回一些钱供他上学,由于利息高,没有多久,祖产便归于施某人的名下,最后仅余一间房子。施大镳的堂弟竟嘲讽地问子瑜:“这一间房子什么时候再卖?”果然不久,这一间房子也落入施某名下。无奈之余,父亲只得租他人的房间以栖身,那屋主人竟苛刻地订下一条条例,不准将房门打开,唯恐郑家家什破烂而有伤主人的体面。

有一年春季,郑子瑜因贫穷难堪在漳州求乞,受尽凌辱,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饱尝了个中滋味,曾赋诗一绝: 叫乞东门事偶然,闲来且咏相羊篇。

慈仁巷里无仁者,只掷泥沙不掷钱。诗前冠有小序:“岁首无事,乞食漳城,三日两餐,无为怜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贫无立锥之地,生存的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形下,郑子瑜以其难能可贵的决心,获得了学业上长足的进步。他在奠定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同时,又以极大的兴趣致力于新文学的发展。少年时代的苦学,使他涉猎了广泛的文献,同时,他又读了艰辛人生的“无字之书”。两者结合,他走上了异于他人的学术道路。

在龙溪县立第二小学时,由于入学前已熟读了《三字经》等启蒙读物,所以对教授《孟子》的黄亦老师不甚满意。黄老师在讲授唐宋古文时,只教字音,而不释其文意,有时甚至连字也读错,将《阿房宫赋》中“缘云扰扰”误读成“绿云忧忧”,令同学们笑掉大牙。于是郑子瑜偕好学上进的同学晚上去县学林子逢先生家补习古文。林先生是漳州有名的塾师之一,他教授古文,读音句解兼顾,其水准大大超过了黄亦。不过,郑子瑜年纪虽小,林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不能满足他求知的欲望,因为仍未能跳出蒙学的囹圄,对先进的国文教学法如分析主题、串讲大意、交待写作背景以及叙述文章的风格、体裁等却全然未曾提及。郑子瑜连同几位同学一齐去见钟校长,令黄亦中途离职,以免误人子弟。

小学高年级时级任老师是教督严格的施宏泽先生。他批改作文一丝不苟,谁写了一个错字或别字便要打手心一下。在如此严格的训练下,郑子瑜晚年曾说:“如果单就文言文的写作技巧来说,我们的一班高小学生,比起今日的大学生来,也不会有逊色呢!”[13]同时,他也谦虚地认为,在思想知识方面却比今日的幼儿还不如,是一种畸形的发展。这位施宏泽老师后来也赴新加坡,郑子瑜在《翦春斋脞语》中曾记一文坛趣事:“访施宏泽先生于牙笼寓所,见壁间悬陈树人书赠与予条幅,默然良久。施先生笑谓予曰:‘此十余年前树人先生所书,寄交星洲龙溪公馆转赠于足下者,书到之日,而日寇南侵,予携赴苏门答腊,免遭炮毁,今应物归原主矣。’予感激不可言宣。”陈树人所书乃其自作诗:“知君不愿说归期,便此巴山夜雨时。但得同心先国事,一家何处着离思?”

郑子瑜进入初中一年级时,国文教师是漳州颇有名望的前清优贡徐飞仙先生,别署徐石。徐先生在漳州与黄秉哲、杨翔并称“三通”,而且雄踞首位。他的国学根底扎实,经、史、子、集、诗、词、曲、赋等都有精深的造诣,厦门大学也仰其大名,曾欲聘为教授,无奈徐先生国语欠佳,闽南方言甚重,只得作罢。照理说,有国学名儒传道授业解惑,应是郑子瑜人生一大幸事。可是,这位先生名声虽大,却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束缚,只是博学,讲解却不甚高明,往往讲不到要点上,使学生不甚了了。他只能清着嗓音,拉长音韵,好似京剧名角唱戏一般朗读古文。同学们也跟他朗读,得意之时,每每拍桌顿脚,以相唱和。徐先生可能也正陶醉其中,竟从不阻止。应该说,听他朗读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仿佛使人回到了古文中所渲染的特殊的典雅而又古朴的文化氛围中。可是,郑子瑜一班学生们仍不满足。原因是当时距五四新文化运动已十余年,徐先生还是选择清一色的文言文教他们,对已形成潮流的白话文教学从不曾有,不屑一顾,这使学生们好像缺了什么。不盲目崇拜名师是郑子瑜天生的一种秉性,他与同学们在无奈之余,每逢徐先生上课时,总是迫不及待地偷偷跑去打钟,或者将时钟的指针偷偷地移前,以催促徐先生早一点下课。顽皮的天性中显现出郑子瑜对旧教育的极大不满,恶作剧中体现了与旧教育的抗争,他从心灵深处渴望早日得到新文学的滋润。

同类推荐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本书介绍了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大南宋诗人的文学生涯。
  •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试读本)

    《褚时健传》,褚时健数万字自述首次披露,褚橙运营细节深度全公开。褚时健最认可的权威授权传记,自序中称本书“写出了他真实的一生”,《褚时健传》是他最重要的传记作品。88岁老人的传奇人生,起落、颠覆、从谷底反弹的力量,风靡全国的“励志橙”创业史,以及他不息的强大生命力。王石、吴晓波作序推荐《褚时健传》,王石称自己看完书稿夜不能寐。大量细节披露褚橙经营方法和理念,包括褚橙的内部管理、渠道拓展、营销、品质监控等,这是之前的书都没有详细讲到的部分。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祁连山遗事

    祁连山遗事

    《祁连山遗事》是一部人物传记,讲诉一个在祁连山长大的任文锦医生磕磕碰碰的故事,年老中旬与蒲珠结为连理。
热门推荐
  • 佛魔纪

    佛魔纪

    当佛祖的圣徒遇上恶魔的化身黑暗与光明已经一线之隔心灵的正义与邪恶便错综交替圣徒之名的他可与佛携手普度众生,更可与魔为伍掀起腥风血雨
  • 奉子争妻:误入总裁房
  • 农女之锅色天香

    农女之锅色天香

    她因一枚土豆而穿越成了农门里没爹没妈的小孤女。破茅冷屋,黑猴小弟,无粮无米!无米?满汉全席应有尽有!无财?金银财宝取之不尽!进山挖宝,发财数钱。分分钟从孤女变富豪!发家致富很简单,挑个相公却好难!“相公,乖乖跟我回家。”(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相思未央

    相思未央

    她,钟离清,京城第一才女,因为一把古琴,邂逅了一位翩翩公子,却也引发了一段爱恨情仇…他,司徒曜,国度的帝王,他知道爱情对于帝王是奢侈品,他,百里惜墨,前朝的皇子,成长的过程中内心充斥着国恨家仇,面对她,他彷徨无措,不知是否应放下仇恨,与她携手天涯…
  • 宠公主

    宠公主

    【宠公主驾到!】宠公主,顾名思义,她生来就是被宠爱的。就是有这样一个人,被男神宠爱,被女神“虐恋”。宠公主hold不住了,心慌慌的甩开一众男神跑路,没想到刚逃出狼口,就见一女神正阴狠的看着她。无奈,宠公主化身恶魔,浴火重生,男扮女装,肆意妄为,黑道影帝什么的信手拈来。重归校园,她魅惑一笑,目中无人的指着所有贵族,笑的猖狂放肆,“纸醉金迷奢侈无度的贵族,你们做好爱上我的准备了吗?”张狂,嚣张,放肆,猖狂,任性,胡作非为。宠公主成了拽公主,苦恼的却依旧是被一众男神纠缠……
  • 中原第一镖局

    中原第一镖局

    自从练了独孤九剑之后,叶开发现整个江湖都不一样了……
  • 四季TF我们还在

    四季TF我们还在

    她们是曾经的SEASONS,他们是她们纠纠缠缠半辈子的人,最后,爱情来了,婚姻来了,死亡,好像也来了。
  • 老zi就是喜欢你之遗失的爱

    老zi就是喜欢你之遗失的爱

    钟雨桐这个暴脾气的主是不好惹,上天为什么要赏赐一个比她更爆脾气的美男子,屡屡让她在大家面前出丑,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嘛?唇枪舌战不行,就来打架斗殴?MYGOD!这俩人是不是天生下来就躲不过对方,可是当她爱上他时,为什么又不幸遭到拒绝!原来他就那么讨厌她吗?一场没有意想到的事故改变了一切,包括她的心。他们又回到起点,只是他还是那个他,而她已不再爱上他。。。。
  • 无人直播间

    无人直播间

    因为被骗,我被迫参与了人生第一次恐怖直播。从那以后,各种恐怖的事情如影如随,背后始终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想要我的命……人与鬼斗,如何才能赢?
  • 中国民俗趣谈

    中国民俗趣谈

    本书收录了近140篇文章:《民俗改革的先驱蔡元培》、《龙凤图腾崇拜及其民俗纵横谈》、《九头鸟与楚文化》、《黎族纹身的实用与审美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