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4300000005

第5章 亲情与爱情 (2)

一场瓢泼大雨,伴着清新的气息,下了整整一天。雨点敲打着屋顶上的薄木板,一直响个不停。花园里,在密集的雨帘中,湿漉漉的小树也顺从地垂下了枝条;阳台旁,红花映衬下的花坛异常鲜艳;花园上方,灰蒙蒙的天空中,在有百年历史的老白桦树冠里,一只黑鹤恐慌地探出身子,它被雨水一淋,变得又黑又瘦,缩着尾巴,耷拉着尾羽,立在它那筑在光秃秃的白枝丫间的巢穴沿儿上;一会儿,它愤怒地不安起来,在枝丫间跳来跳去,用它那坚硬的尖喙狠狠地啄着枝丫,仿佛在喊:“这是怎么回事儿啊?发大水啦,真的发大水啦!”

到了四点钟光景,雨点也稀了,天也亮了。在干草堆旁支起了茶炊,整个庄园里都弥漫着伴有香树脂味儿的轻烟。

黄昏时分,雨已停了,四周静谧而安逸。于是主人陪同客人一同去针叶林中散步。

天渐渐暗了下来。

在铺满了黄色针叶的伐木线上,道路湿润而富有弹性。林中散发着芬芳的气息,潮湿,并伴有回响。远远的有人在说话,还有拖得长长的呼唤和回应声令人着迷地回荡在远方的密林中。伐木线窄窄的,间距也很均匀,一眼望不到尽头,直通往密林深处。路两旁的树木高大挺拔,密密麻麻,透不过一丝光线。树冠上方的枝干光秃秃的,表皮光滑,泛着红木色;稍往下,是发着灰白色的枝干,上面长满了结节和苔醉,相互缠绕在一起:这些地方枝干都已腐烂,像童话中森林怪兽那一缕缕淡绿色的长发。这一切把整个森林变成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密林,一个远古俄罗斯的原始森林。等到走出来,到了空地上,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一棵小松树苗:它长满了细枝条,闪着美妙浅浅的光泽,透着温柔的沼泽地的绿色,轻盈而坚强;它周身溅着雨滴,略带一点点污尘,就像罩在一件银白色的薄纱中,熠熠闪光……

那天傍晚,跑在这些散步的人群前面的是一个贵族少年学生和他那条温顺善良的狗。他们一直在相互追逐着、嬉戏着。而在散步的人群中,有一位手脚修长的半大姑娘,不慌不忙地袅娜前行,她穿着一件轻盈的方格连衣裙,说不出的好看。后来大家才明白过来:为什么那个男孩儿那么不知疲倦地奔跑,嬉戏,并装作很高兴的样子,可随时都会失望地大哭起来。于是都轻松地笑了。女孩儿也知道了真相,她感到了骄傲和满足,可她还是漫不经心地看着他,眼中却有些嫌恶的神色。

戴毯 译

解读

《初恋》是一篇美文,更是一篇巧文。首先从结构来看,文章看似简单,其实都是经过精雕细琢的,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看题目是“初恋”,可在整篇文章来看,却没有一个字来介绍“初恋”,前半部是景物描写,后面还是景物描写,只是在结尾处巧妙地点出男女主角。通篇没有一个“爱”字,然而把初恋的感觉交待得非常清楚:男孩儿竭力表现得活跃,兴奋,以引起女孩儿的注意,而女孩儿却很矜持,用她那高雅、漠然的眼神瞟着男孩儿所做的一切。初恋的感觉完全出来了。

其次从语言艺术来看,文笔清新隽永,语言简洁生动,文风朴实自然,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描写的景物晶莹剔透,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用词准确,辞藻华丽,但绝无浮夸、矫饰、卖弄之嫌。

布宁的语言技巧是翻译的难点,正因为他的这种语言精练和辞藻华丽造成了翻译中的困难,译者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仍难以做到尽善尽美,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话题

有学者评论,布宁总是在他的作品中热衷描写自然景色,特别是庄园的景色,他的作品中总有一种灰暗、苍白、颓废、无助的冷色调。他一方面倔强地保持自己的贵族传统和性格,另一方面又对农民怀有深深的同情,而现实生活的残酷现状却令人十分迷茫,农民和地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使他苦恼、绝望、彷徨……读了本文之后你有怎样的认识?

相关资料索引

1. 1870年10月10日,伊万·布宁出生在俄罗斯沃罗涅什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他很早就表现出超常的文学天赋0 1887年,17岁的布宁就发表了第一首诗作,1891年在奥廖尔市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此后又出版了一系列诗集:《在遥远的天边》 (1897) ,《在广阔的天空下》(1898) ,《诗歌和小说》 (1900)、《落叶集》(1901)等。1897年,布宁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20世纪前二十年,布宁的创作进入了极盛时期,他在此期间创作了一系列作品:《乡村》(1910)、《苏霍多尔》 (1911),还有农村短篇《古人》、《美好的生活》、《夜谈》、《快乐的农家》、《伊格纳特》、《扎哈尔·沃罗比约夫》、《王中之王》(1912)、《约翰?雷达列茨》、《我一直沉默不语》、《败草》等,还有关于爱情、死亡、善恶、生活的美好和严酷等永恒题材的作品:《从旧金山来的先生》 (1915)、《兄弟们》(1914)、《阿强的梦》(1916)、《轻盈的叹息》(1916)、《打着卷儿的耳朵》(1916)、《老太婆》(1916)等等。

布宁对1917年的“十月革命”完全持敌视态度,十月革命后的几年,他留有日记《该死的日子》。 1920年布宁流亡国外,定居法国。这期间他创作了优秀半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1930)和系列短篇小说《幽暗的林阴道》 (1943) , 1953年11月8日,布宁在法国巴黎简朴的寓所里与世长辞,终年83岁。

1933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决定授予布宁当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散文中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他以严谨的艺术才华在散文创作中塑造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布宁成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2.http: //www.cjlap.com3.《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主编,安徽文学出版社。

波西·比西·雪英

1792-1822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西风烦》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差不多家喻户晓。主要作品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长诗《麦布女王》等。

论爱

什么是爱?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问那些活着的人,什么是生活?问那些虔诚的教徒,什么是上帝?

我不知其他人的内心结构,也不知你们—我正与之讲话的你们的内心;我看到在有些外在属性上,别人同我相像;惑于这种形似,当我诉诸某些应当共通的情感并向他们吐露灵魂深处的心声时,我发现我的话语遭到了误解,仿佛它是一个遥远而野蛮的国度的语言。人们给我体验的机会越多,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远,理解与同情也就愈离我而去。带着无法承受这种现实的情绪,在温柔的战栗和虚弱中,我在海角天涯寻觅知音,而得到的却只是憎恨与失望。

你垂询什么是爱吗?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虚空,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倘若我们推理,我们总希望能够被人理解;倘若我们遐想,我们总希望自己头脑中逍遥自在的孩童会在别人的头脑里获得新生;倘若我们感受,那么,我们祈求他人的神经能和着我们的一起共振,他人的目光和我们的交融,他人的眼睛和我们的一样炯炯有神;我们祈愿漠然麻木的冰唇不要对另一颗心的火热、颤抖的唇讥消嘲讽。这就是爱,这就是那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结了人与万物的神圣的契约和债券。我们降临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也许这与婴儿吮吸母亲乳房的奶汁这一规律相一致。这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随着天性的发展而发展。在思维能力的本性中,我们隐隐绰绰地看到的仿佛是完整自我的一个缩影,它丧失了我们所蔑视、嫌厌的成分,而成为尽善尽美的人性的理想典范。它不仅是一帧外在肖像,更是构成我们天性的最精细微小的粒子组合。

它是一面只映射出纯洁和明亮的形态的镜子;它是在其灵魂固有的乐园外勾画出一个为痛苦、悲哀和邪恶所无法逾越的圆圈的灵魂。这一精魂同渴求与之相像或对应的知觉相关联。当我们在大千世界中寻觅到了灵魂的对应物,在天地万物中发现了可以无误地评估我们自身的知音(它能准确地、敏感地捕捉我们所珍惜并怀着喜悦悄悄展露的一切),那么,我们与对应物就好比两架精美的竖琴上的琴弦,在一个快乐的声音的伴奏下发出音响,这音响与我们自身神经组织的震颤相共振。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

正是它,驱使人的力量去捕捉其淡淡的影子;没有它,为爱所驾驭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安宁,永远不会歇息;因此,在孤独中,或处在一群毫不理解我们的人群中(这时,我们仿佛遭到遗弃),我们会热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我们找到了秘密的心灵的回应: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流淌的溪水和河边瑟瑟的苇叶声中,有一首歌谣。它们与我们灵魂之间神秘的感应,唤醒了我们心中的精灵去跳一场酣畅淋漓的狂喜之舞,并使神秘的、温柔的泪盈满我们的眼睛,如爱国志士胜利的热情,又如心爱的人为你独自歌唱之音。因此,斯泰恩说,假如他身在沙漠,他会爱上柏树枝的。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查良铮 译

解读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诗见长。本文的标题是 《论爱》,虽然属于议论文,但读起来仍然像一首诗—一首赞美爱的散文诗。

爱,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于什么是爱这个问题,历来都有不同的回答,《论爱》一文,作者以比喻的手法,诗化的语言和独特的感受精妙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作者以设问开篇,直入主题,简洁明快。同时还含有言外之意:对于活着的人来说,生活就是爱;对于虔诚的教徒来说,上帝就是爱。接着作者从个人的自身感受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方面来论证“什么是爱”。对于每一种爱的论述,作者都用 “这就是爱”来作结,层次十分鲜明。最后,作者认为爱是“一帧外在肖像与细微粒子的组合”,是“形态与灵魂”的和谐, “这就是爱要达到的最高的目标”。无论对于哪种爱,作者都给予热情、酣畅的赞美。

另外,本文的语言和意境颇具诗的特点,令人赏心悦目: “在孤独中,我们会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这哪里是议论文的语言,不就是诗吗?这样的语言很多,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慢慢体会和欣赏。

话题

1第1自然段的设问包含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在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写自己不被理解的失望?

3.作者说“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怎样概括这个目标?

相关资料索引

1.《外国文学经典—文选与解读》,陈建华,安徽文艺出版社。

2. http: //www.yilin.com

3.《最新外国优秀散文》,王剑钊,春风文艺出版社。

4.《外国散文名篇选读》,周红兴主编,作家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安德列耶夫

1871-1919 俄国作家。作品生要是小说和戏剧,生题因创作时期的不同VF有所改变,主要作品如剧本《向星星》、《七个绞刑犯的故事》等。作品构是奇特,富于戏剧色彩;气大且运用象征手法,文意略显诡谲。

毒蛇的自白

“轻点,轻点,轻点。再走近些。大胆地看着我的眼睛。”

我从来就是迷人的,温柔,多情,知恩报德。而且聪明,高尚。我的匀称的身子曲曲弯弯地游动时,是那么绰约多姿,你准会乐于观赏我静悄悄的舞蹈。瞧,我盘成了一圈,暗淡地闪耀着我的鳞,温存地自我拥抱,通过这一次次温存而又冰冷的拥抱,我的如钢铁一般坚韧的身子日益壮大。天地间,独有我是出类拔萃的!出类拔萃!

同类推荐
  •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有一种杰出叫厚黑

    中国传统文化尽管处处都浸泡在儒家伦理道德的染缸里,以致西方人或我们自己都视其为伦理型文化,而权术却好像从不受伦理道德的规范似的,人们往往冠之以“厚黑权术”。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认为,厚黑学是一门权谋学,是一门集古今中外的智谋、智慧于一身的大学问。凡人都知道“厚黑”的妙用,可是乍一见大大的“厚黑”二字,心里总是会有疙瘩的,好像见着了怪兽一般。看见《厚黑学》便不自觉地以为是教人学“见不得阳光”本事的学问,想看又不敢大大方方地看。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厚黑本性人人皆有,都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显露其威力。厚黑并不是卑鄙小人的专利,正人君子同样应讲求厚黑。厚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如果人生重来过,我会这样活:103种不同的活法让你与众不同

    如果人生重来过,我会这样活:103种不同的活法让你与众不同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内容包括: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让一切重新开始;放对位置,使不可能成为可能;不求安逸,只求奉献;运用优势,让偶然成为关键;多知道点东西,品位无穷;主动争取,不走得艰辛;勇敢去闯,不落后尘等。
  • 哈佛游戏全书

    哈佛游戏全书

    如果你平时不喜欢做逻辑游戏。那么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会让你爱上它;如果你是个逻辑游戏迷,那么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会让你觉得有新意;如果你觉得这《每天一个逻辑游戏》上的题太简单,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出师了!逻辑思维是人的一种潜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则是智商高的表现。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永远也挖不完的宝藏,只要我们愿意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提高
  • 力量来自渴望

    力量来自渴望

    现在的年轻人,是最幸福,却也是最迷惘的;是最充裕,却也是最匮乏的;是最特立独行,却也是最无所适从的。戴博士以其自身求学奋斗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主动、正面思考、积学储宝,才是成功的法门。期盼年轻人能有所领会,在人生路上,创造属於自己的梦想未来。
  • 秘书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秘书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绝对会让你产生相见恨晚又恍然大悟的感觉——你会发现,故事中的那些场景,每天都在你的生活中真实上演,而处理问题水平的差距并非在于技能,而在于情商、在于火候。作者谭一平,将多年的秘书培训经验浓缩为8堂情商修炼课程,通过一个个职场小故事,教你轻松从上司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看出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让你在风起云涌的职场江湖中独善其身乃至兼济天下。
热门推荐
  •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藏地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布瓜博士、乐乐淘和小猴,他们乘坐着阿拉丁的神奇飞毯着陆藏地,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但也充满着危险。他们能够一起克服各种的困难,最终以美好的团圆结束了这场探险旅途吗…书中还介绍了关于藏地的常识,本书读者对象是针对5~16岁的儿童,在奇幻与冒险的故事中,激发他们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分身有术的海参:动物绝技

    分身有术的海参:动物绝技

    《分身有术的海参--动物绝技》简介: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动物,还是形态各异的植物,抑或是我们生活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神秘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光怪陆离的生物世界。“图说生物世界”将为你展现生物世界的趣味,描绘生物世界的新奇,揭开生物世界的神秘。人类和动物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或许你对很多动物都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它们的一些小秘密吗?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长着一张大嘴巴吗?你知道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吗?你知道猫头鹰为什么会在睡觉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总有太多的疑问困扰着我们,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
  • 命运提拉米苏

    命运提拉米苏

    不起眼小街上的小店,赠与吊坠的巫女姐姐,命运的法阵在转动啊……话说怎么会穿越!?吟樱谱、神之泪、命运之冠,命运的提拉米苏,揭开提卡玛的秘密……梦一样的的甜点,萦绕在各个时空里,男主们,快去解救失忆女主的少女心!
  • 耳目记

    耳目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悟净传

    悟净传

    他是一只闷骚略带着哲思的河童,在通往西天的路上,他与一个秃驴、一只猴子、一头猪、一只马分分合合。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往,他们每个人深藏自己的想法,这是一段与众不同的西天路。五百年的河流褪去,淹没的不只是当年的癫狂与荣耀,漫漫西游也不过是一场嬉戏。
  • TFBoys之唯美爱恋

    TFBoys之唯美爱恋

    作者第一次发文,求支持(?>ω<*?)三个女孩–––公孙梓凉,米歆糖,南宫筱郁和三小只–––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的唯美爱恋,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年少的我们把那一份爱藏在心里,却隐藏不了那场唯恋......
  • 任正非的竞争智慧

    任正非的竞争智慧

    本书为著名企业智慧系列之一。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任正非的华为以封闭的控股体系,低调务实的企业文化,一往无前的狼性文化,处处与其他公司不同,并且从不改变。任正非正是以这种近乎偏执的性格和战略赢得了与众多跨国企业的商场竞争,并走向全球。本书以轻松的文笔加清晰生动的案例来解读任正非的这种最为人熟知的性格特质——偏执,并将其运用于商业的智慧。
  • 中华美德:孝敬父母

    中华美德:孝敬父母

    孝,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美好的情感。孝,又是一种生存需要。一个正常人如果缺少这一“报恩”之情,就会孤独于表,失落于群,负疚于内。“孝顺”自古以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孝敬长辈,尊师重道,而孝敬父母更是最基本的品德。本书精选古今中外的孝敬父母长辈的故事,旨在将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这个日益冰冷的社会慢慢温暖,人性之间再多些尊重与信任。
  • 笑靥如花只为他

    笑靥如花只为他

    她初见他时,他是冷酷无情的妖孽离宫玦。再见他时,他是温文尔雅的潇洒君子南宫萧。他初见她时,她是女扮男装的腹黑女千面公子。再见她时,她是天真无邪的将军府三小姐风凝。千面公子对妖孽离宫玦说,“妖孽,我看上你了,不如你跟我走吧。”南宫萧,“凝儿,如果你爱的是离宫玦,我便一辈子都是离宫玦。”直到她与他,执手共赏满空烟花繁华。直到她与他,一曲琴萧合奏,谱出惊世绝曲。从此,天荒地老。再看骨子里单纯的伪狠心唐门主如何追回真爱,霸道的伪冷淡教主是否能被唐门主挽回?而传闻中的江湖第一美人,又经历了什么导致其病体殃殃、心死不复?请锁定这个江湖,三段爱情,为你们诠释所有的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