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0500000010

第10章 把孝道纳入用人条件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孝”之于人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强调对“孝”的崇尚和认可,不少企业更是公开把“孝”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

2007年3月,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感恩教育,诸如“孝敬父母”、“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奉献”、“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等。

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主要是孔子对为人的一般要求,意思是说作为人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言语要谨慎而守信,博爱大众而且亲爱人类。一个心怀感恩的人,是向一切于己有恩之人感恩。

“百善孝为先。”《论语·学而》篇中还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做人首先要懂得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才是读书认知。孔子在此已说得很清楚,做人先要有孝敬父母的自发意识,然后才谈得上其他。

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民族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春秋时期,孔子是一位全面、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在《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章节达16处之多,足以见得孝悌观念在儒家学说中的地位。在孔子看来,一个没有孝悌观念的人,其本质是不善良的、自私的,这样的人,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是极可能为满足自己的私欲、恶欲而犯上作乱,破坏人伦和社会秩序的。

不孝不悌之人,通常都伴随着个性上的缺陷,而且这种缺陷会给工作带来障碍,会给企业带来隐患。如果为人子女不能体会到父母无以为报的恩德,不能孝敬父母,可想而知,这个人又怎么能够爱领导,尊敬上级;爱企业,与企业共发展;爱同事,尊重他人,与同事友好相处、真诚合作呢?

现在许多企业招人、用人往往只考虑能力、学识,极少去看其是否拥有孝心。其实,作为企业、公司的领导选用人才时,除考核其能力、成绩外,同时还应加上一个“孝”的考核。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就把孝道纳入用人条件内,是对于德的标准的一个具体化。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孝”之于人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强调对“孝”的崇尚和认可,不少企业更是公开把“孝”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

2005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甘肃省一家民营企业的招聘广告,其中的内容是“高薪诚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名,4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相当于本科学历的自学成才者,品行端正,孝敬父母……”

广告中“孝敬父母”的条件引发了社会的争论,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如果一个人连对父母的孝心都不能尽到,家庭关系都不能处理好,他怎么能管好企业,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呢?”该公司负责此次招聘的陆先生这样解释他们的招聘条件。该公司一位员工说:“孝敬父母的人往往工作责任心强,同事关系处理得好,所以孝敬父母几乎成了公司用人的首要标准。公司有规定,凡是发现不孝敬父母的,一概辞退。”

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希望员工懂外语、懂电脑,而且希望员工有责任感、有孝心。责任感和孝心将是员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少世界500强公司,在进行用人调查时,都把孝敬父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以考察。日本、韩国很早就有浓厚的孝道精神,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家把是否具有孝道精神作为用人的重要标准,一个人能孝敬父母,他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痛恨小偷,有一次公司一个员工被发现偷窃,开除前找其谈话,小偷说这个东西可以减轻父亲种田的负担,松下幸之助听后深鞠一鞠,并向公司员工推广孝道。

有一家私营企业,让员工回家时给父母洗脚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很多人对此不理解,老板却深有感触地说:“父母从小给我们洗脚,我们在父母的养育下长大成人,就不能给父母洗洗脚?让员工回去为父母洗脚,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从中可以检验出他们是否孝敬父母,如果在老人面前不肯尽孝,那么这样的人在工作上便缺少敬业精神,在选人用人上,我将以此作为标准……”

为父母洗脚,不仅仅是在尽孝,更能实现两代人之间心灵的沟通、隔膜的消除,而这些,全寓于简单而平凡的洗脚之中。

“孝悌”方法是考察人品性根本的一个侧面,孝悌作为中国传统对人的根本解释有助于企业对人的审视,对人的评判。将现代科学的人事测量方法与中国的“孝悌”方法结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找到可用的人、有用的人和适宜的人,使企业拥有真正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为企业参与竞争提供帮助。

同类推荐
  • 剖开成功的洋葱

    剖开成功的洋葱

    策划的现实要求是我们需要发展,我们要做得更好;策划的理论基础是对社会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规律或逻辑的充分了解或掌握。如果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不要犹豫,开始策划吧——一个新的世界会在策划中诞生!
  •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零售巨头沃尔玛:零售业连锁经营的成功奥秘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而快速地发展,在中国的商业画卷中,零售业毫无疑问是未来中国最具挑战性,也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这一。如何正确地认识零售业,如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零售业的知识,这是盘旋在每一个对零售业怀有浓厚兴趣的人心中的问题。本书选取了零售巨头沃尔玛的个案,一步一步,以一种全景式的、立体的手法向我们讲述了沃尔玛从创建、发展,到最终成为零售业巨鳄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全过程。 崛起的策略、文化的策略、竞争的策略、销售的策略……本书中我们能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沃尔玛在商业竞争中战胜对手逐步走向卓越的众多策略,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零售业的启示以及对于中国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 做称职的80后管理者

    做称职的80后管理者

    现在有许多80后进入管理体系,这是一个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本书在讲述管理者可能面对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同时,通过实际案例为读者提供真实场景再现,并指出80后管理者应该掌握的相关管理技能。为消除他们的能力恐慌提供了保障,帮助其尽快成为企业真正的中流砥柱。
  •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做生意必懂的9大算计

    不同的时代,总会有不同的问题。做生意更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商业处于排列布局的阶段,生意场上出现兵法热,生意人几乎人手一册《孙子兵法》;90年代,商业处于上升期,三国文化顿热,凝结胜算与谋划智慧精华的《三国演义》几乎现身每个生意人的书架之上;21世纪,商业急速发展,竞争合作变化无常,“温州热”“犹太热”席卷生意场,生意人纷纷钻进这个充分体现精明与算计的“龙袍”里,乐而忘返。时代在改变,环境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生意人那种如醉如痴的热情。我们不难发现,有一条神秘的隐性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富于智慧的算计。
  • 管理越简单越好Ⅴ

    管理越简单越好Ⅴ

    简单化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最佳方法。管理者要力求简单,做好“画饼、画圈、画叉”三方面:方向明确、人才运用得当、制度令行禁止,贯彻到位,将有限的资源效应运用到最好,相信定会终有所成。
热门推荐
  • 万劫永仙2

    万劫永仙2

    风起云涌的修真界,其实正在酝酿一股大风波,第一个选择离开混元派的韩云,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前进着。兄弟反目,天地大乱,所有的远古高手,也都悉数上场!看谁可以笑傲天地!
  • 杀生丸之千年之恋

    杀生丸之千年之恋

    杀生丸同人,第一次写,不好勿喷,请多多支持
  • 狐生恋

    狐生恋

    一个延续万年的阴谋,一个涉及无数神族的庞大组织,牢牢地将每个人的命运控制,就像沿着轨道行走,一切偶然,却是无形中的必然一位知天知地知天下的九华仙上,却唯独不知自己,一段孽缘,历经万年,万年前他为了天下抛弃了她,万年之后,再度面临选择,是重蹈覆辙还是为美人负天下?
  • 恶女穿越:王爷别挡道

    恶女穿越:王爷别挡道

    第一世叱诧风云,第二世荣耀万千,下场如此凄惨,若有来世,决不爱上任何人,可素,世事无常!若是问夜鸾帝国的人什么最可怕,人心?魔兽?不不不!最可怕的是洛家三小姐,“杀人放火”养男宠,逛妓院无恶不作!不管是出现在那条街,所有人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你放不放手”洛无月脸色很不好这死男人脑袋被门挤了,她把自己的名字都搞的如此臭了,他还不放手某爷笑嘻嘻:“不放,打死不放!”“想死,本姑娘成全你”洛无月脸色彻底黑沉某爷毫不动摇:“听说有人怕鬼,小月儿杀了本王后,本王一定天天来陪你”………
  • 千鸟谷追踪(大自然在召唤)

    千鸟谷追踪(大自然在召唤)

    本书描写几位小探险家,在护林员的带领下,追踪相思鸟,历尽艰险,神游鸟类世界的故事。本书充满了鸟类世界的奇趣。
  •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四分戒本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综漫之创越万岁

    综漫之创越万岁

    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少年,只因一句话来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吾乃学生是也请多多谅解)
  • 我的童话我做主

    我的童话我做主

    平凡漂亮女孩赵晓萱无意中被外界女皇选中当拯救世界的拯救者,并肩作战的朋友一个个离她而去,她该如何拯救朋友,化解这次世界危机呢?一切内容皆在书里,翻开书本去寻找答案吧!
  • 诡异怪谈

    诡异怪谈

    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生命的开始就寓意着终点的停止,看淡就是放过自己。感情只是我们的弱点,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事,皆有因果。缘起缘灭,只在呼吸之间他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故事,是真是假,你信或不信
  • 与孩子一起成长

    与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历经9年时间,通过对众多家长教育活动的认真观察写成《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像一尊熔炉,又似一部大典,更是一套方法,绝非一般的育儿经,更不是在讲述一个孩子的成功故事。它既包含众多父母教育实践的做法,也有作者理性思考的光芒。育儿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没有成功的模式可鉴,但教育方法可以共享,这需要父母用心去学习与消化,或许这就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你付出多少才能收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