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61800000016

第16章 危机中寻找生机与出路

传统型文学、市场化文学、新媒体文学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新世纪文学发生新变有四个因素:民间化、商业化、青春化、分群化

有所不愿与力所不逮,显然是文学批评在宏观上“失语”与“缺席”的主要原因

文学批评需要自立与自强,也需要人们的理解与支持

使有正面价值的人文精神成为社会的文化时尚与精神风尚,是解决目前价值观念混沌和主体导向不彰显的一个迫切需要

把社会的文学宣教当成培养人们的阅读能力、提高精神素质的重要手段,刻不容缓

时代之问

危机中寻找生机与出路

在我国文学批评界几近被消费主义浪潮淹没,被舆论不断诟病之际,有一个名字却经常见诸报端,他时而对当下文学某些陋习进行犀利的剖析,时而大胆批评某些年轻作家,引发文坛热烈讨论,他就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员白烨。白烨对中国文坛有其前瞻性的观察,不仅关注传统文学创作,也将目光投入到了新生代作家的网络文学创作。他力图站在更高层次将传统和网络文学统一分析观察,以便提出思想深刻、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的文学观点。

在中国作家协会的会议室里,我们聆听这位文学批评家纵论中国文坛,分析当代中国文坛为什么没有产生经典和大家。

记者: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航程,新时期的文学也走过了30多个年头,请您介绍一下新世纪文学的特点。

白烨:到2010年,文学走进新世纪已整整10个年头。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在解放后的60年文学中,它占据了六分之一,在新时期以来的30年文学中,它更占据了三分之一。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时间的长度,还在于因为这10年社会生活的急剧变革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文学本身像登上了一辆高速行进的列车。10年间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拓展与进取,在主要的形态与基本的格局上,发生了与前不同和前所罕有的巨大变化。可以说,10年的新世纪文学,不仅在这个时间段使自己成长得有模有样,有声有色,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当代文学的基本风貌与发展走向。

新世纪文学在新的变异中逐步形成新的格局,人们有各种各样的概括与描述,我提出的“三分天下”的看法,即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或网络文学),已成“三足鼎立”的新格局。现在看来,已是越来越确定也越来越明晰的一个现实存在。

其实,在这样的一个文学新格局的背后,是文学的环境、氛围的变异,是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的转型。因此,只就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方面来看新世纪文学,已经显得有些表象;单就文学事象、文学活动等来把握新世纪文学,也显得很不够。新世纪文学显然在不断的延展与陡然的放大之中,已非单一、单纯的文学领域里自给自足的现象,它必然又自然地连缀着社会风云、经济风潮与文化时尚,正成长或变异为一种混合形态的新型文学。而使之发生新变并形成新质的,我以为主要是四个因素或四个要点:民间化、商业化、青春化与分群化。

记者:我国经济体制的剧烈变革,必然要反映到文学创作之中,从文学创作队伍到文学体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请谈谈当前文学创作的民间化趋势如何?

白烨:民间化也即非体制化、非主流化,这在写作群体、写作姿态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过去的文学创作者,大都隶属于作协、文联系统,或环绕于这样的文艺体制周围。这样的一种相互关系,使得体制与作家之间,有着一种有形与无形的勾连。一方面,作家的自我意识之中,内含了一种组织认同感、集体归属感;另一方面,作协、文联通过发展会员、服务成员,也保持了对于文学创作力量的基本掌控。但这样一个传统方式与基本形态,在新世纪的10年间,被逐渐突破和完全打破。先是一些自由撰稿人、自由写作者的出现,并借助于市场化的出版与娱乐化的媒体,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使体制外的写作人才不断浮出水面;后是依托门户网站和文学网站的网络文学写手蜂拥而来,在体制外形成了新的文学群体。这些体制之外的文学写手的作品写作,因为目的各异与门槛过低等原因,在自发性与芜杂性中,天然地带有一种民间性、草根性,这也使文学从业者的队伍,变得庞大而庞杂起来。

从已获知的信息来看,中国作协会员大概有8000多人,加上地方作协会员、行业作协会员3万多人,体制内的作协会员大约不超过5万人。而在体制外,仅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晋江中文网、榕树下四家网站,就有注册作者80多万人。全国的文学网站有5000多家,每家网站的注册作者如果按照1千人计算,网络写手也有500多万。5万与500万,这种数字上的悬殊差异,是让人为之震惊的。如此众多的网络写手群体,无疑是文学活动的重要力量与巨大后援。但如此庞大又庞杂的民间化文学力量,我们应该如何走近与沟通、怎样运用与借重,却是一个巨大的新课题。这样一个文坛难题,至今无有下文,确实需要有关方面认真研究,努力解读。

记者:许多人认为,目前文学的商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作家艺术家的冲击越来越大,您对这个问题怎么分析?

白烨:商业化的表面形式是文学出版的商业运作,文学传播的媒体炒作,这已是当下文坛一个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与基本常规。文学生产中的出版环节,因为要面向市场,争取受众,并使自身得以生存和发展,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和追求经济效益,这是事情的必然。新世纪10年中,市场意识与市场方式在文化、文学领域里,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掘与发展。比如由图书发行起家的民营书业(也即“二渠道”),普遍与一些出版社进行深度合作,相互联手谋求出版的最大效益,使得文学出版全面商业化、产业化。比如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盛大文学有限公司”,这种以“公司”给“文学”命名的方式,本身就是典型的商业行为。而盛大文学在先后收购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晋江中文网、榕树下、小说阅读网之后,既以高回报的点击稿酬培养自己旗下的网络写手(据知,月收入百万元的作者有10多位,月收入10万元的有近百位,月收入1万元的有近千位),又以高额奖金的方式征集与征购社会上的好的和比较好的文学作品(如以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开办“全球写作大展”,奖掖各类题材的优秀之作),使其一系列的文学行动与活动,充满着“商业”的浓重气息,跃动着“资本”的重重身影。

商业化强势而来,更大的问题是对文学从业者心态的巨大影响,使得文学之外的利益动机成为众多文学写作者心照不宣的意图与希冀,包括一些著名的文学人、小说家在内。近年来在文坛发生的多家出版社争抢一部作品,一部书稿许给多家的出版纠纷,背后都是经济利益作祟的结果。“商业化”的成形与定势,对于一些年轻的写作者来说,也增添了利益上的诱惑,使得他们在文学理想的追求上,不易聚精会神,难得别无旁骛。文坛不仅由此变得错综复杂了,文学人的内心由此也搅扰得躁动不安了。

记者:目前一批“80后”作家在文坛崛起,这是否代表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已形成?

白烨:在过去的文学时期,年轻的写手不断涌现和加入,使得文学在代际衔接上,一直在按部就班又继往开来地向前发展。但在新世纪里,文学中的新秀蜂出与过去的新人接续大有不同。首先是“80后”的一代新人,用写作追求与阅读兴趣的整体互动,介入了当下的文学活动,他们把他们的喜好与个性,用写作与阅读的文学方式一并显现出来,并对整体的文学添加了新异的成分。这种新异,最为显见的这个群体在年龄构成上的年轻化,他们在出道之初,普遍为初中、高中在校学生,或相同学历的同龄人。这种新异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写作中的以“我”为主、张扬个性、追求真实,在注重实用的文学功能之外,又彰显了以宣泄为主的文学功用。因为他们以校园为背景,以成长为主题,并在写作中追求与同龄读者的密切互动,使得青春文学如雨后春笋一般地在文坛疯长,一直牢牢占据文学图书市场的销售前列,如今已成为当代文学类型中的最为大量的重要构成。

“80后”的萌生与涌现,成长与成熟,不要单看几个影响甚大的偶像型的明星作者。他们既有一个个性鲜明又整体丰繁的写作群体,还有一个注重感受、热衷阅读的读者群体,这样一个庞大的“80后”文学群体的添加与介入,使得当下文坛从写作者到阅读者,整体上都变得更为年轻化,更具青春性。

记者:那是否意味着文坛的创作格局已经呈现 “分群化”特征?

白烨:分群有分泌的因素,更是分离的结果。因为文学共识的破裂,也因为文学个性的显现,文学人在新世纪的10年中,不断地分裂、分化,又不断地结集、重组,从而使相对整一性的文坛,变成格外多元的文学群落,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有体制内的作家,有民间化的写手,有传统型的创作,有大众化的写作;从文学批评来看,有传统与专业的批评,有市场与媒体的批评,还有网络与博客的批评,等等。从在网络文学和市场文学中占主体的大众化的文学写作来看,不同的作品依照不同的题材与故事模式,分成许多个写作类型,仅形成气候和比较流行的类型,就有:架空穿越(历史),武侠仙侠、玄幻科幻、神秘灵异、惊悚悬疑、官场职场、都市情爱、青春成长等10类之多。在这些不同的作品类型流行的背后,其实是不同的写作追求与阅读取向的各成系统的分离与分立。

阅读的因素及其近些年的变化,我们过去关注的很不够,常常用一种经验型的自我想象去臆测读者,以为读者仍然一如既往,其实读者早就不但换了人群,而且变了口味。在新世纪10年中,读者以顽强显示阅读取向的方式,在反馈和反映着他们的意愿与意向,也以他们忠实于某些写作的执著选择,在成全着、支撑着如“80后”们的写作,如类型小说的写作等。这些新的文学倾向,是作者与读者、偶像与“粉丝”共同营造的产物。因此,分群的背后,无疑也是观念的分解与彰显,趣味的分泌与张扬,这实际是当下文学在不可阻挡地走向多样化与多元化的内在动因。

记者:当前的文学批评状况如何?

白烨:进入新世纪后,面对飞速发展与不断演变的文学现状,文学批评日渐显得力不从心,穷于应对;而有关针对文学批评的检省与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日见频仍。文学批评的这种境况,自然不能不引起文学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与认真自省。文学批评需要自省,文学批评也正在自省。文学批评遇到的问题,既有背后的文化环境发生异动的原因,又有对象本身陡然增多的原因,还有批评本身进取不够的原因,总之是各种内外因素总和构成的。因此,对于文学批评中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也需要从宏观的视角去进行认识,以综合性的手段来加以解决。

文学批评在单一的传统形态的批评定势之外,又新生出媒体批评、网络批评,既是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动的一个结果,也是文化生活日益丰繁的切实需要,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对于这样一个新的批评现状,我们也许不喜欢,不习惯,但这一切都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能够做的,或者应该关心的,不是这样一个现状该不该有和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必须面对这样一种已经存在的现实。在正视它和认识它的过程中,就其良性成长与健康发展,做出我们实事求是的预见和力所能及的努力。

毋庸讳言,批评现状由少变多,由一分三之后,在热闹非凡的背后,带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就媒体批评与网络批评的现状来看,他们既以自己的方式活跃着文坛,延展着批评,又以他们的方式冲击着主流的文坛,遮蔽着传统的批评,使得文学批评的态势既众声喧哗,文学批评的面目也常常模糊不清。传统的与主流的文学理论批评,既要面对文学与文化大环境的纷繁多变,又要面对文学批评领域内里的喧闹与嘈杂,其生存与发展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窘与挑战。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来检省我们的文学批评,会发现我们所属身、所习惯的传统形态的文学批评,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异动与挤压,有些则是来自自身的少有变更和相对滞后,而这些问题只有在自省中得到充分的认识,并通过有关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变与真正的改观。不然,就很难在这亦内亦外的冲击与夹击的危机之中,找寻到存身与发展的生机与出路。

记者:当前的文学批评现状及面临哪些问题?

白烨:从宏观的角度和显见的层面来看,当下文学批评的问题不少,但比较突出的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有关文学创作整体性的走向和当下文坛倾向性的问题,缺少比较专注的跟踪和以点带面的扫描,更缺少有识有见的洞察和有理有力的批评。造成这样的问题,既有批评家不大愿意花费气力和功夫去作倾向的追踪和宏观的考察,感觉事倍功半又费力不讨好;也有文学作品越来越纷繁,文坛现状越来越复杂,且不断游动和变化不居的因素。其中一些文学现象背后还有深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综合性原因,需要借助于文学理论之外的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乃至广告学、信息学、传播学等理论知识与素养,而这些恰为一般的文学批评家所欠缺。有所不愿与力所不逮,显然是文学批评在宏观上“失语”与“缺席”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方面是在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上,多是顺情说好话,造势做宣传,真正从作品的实际出发评优说劣,像鲁迅说的那样,做到“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批评,很难真正见到。批评家大多缺少一种直言不讳、敢于批评的勇气,文坛也缺少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批评家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气质不彰显,艺术个性与批评风格不突出,这是事情的一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是,评论常常被更为强势的媒体(电视、报纸等)所裹挟,常常会被用来作为“炒作”的工具。在这一方面,也有许多无奈的成分。

记者:近些年来,人们对文学批评的现状不满日益增多,认为这是影响经典作品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建立健康的文学批评氛围?

白烨:客观地说,文学批评是很不适应文学现状的。面对俗化的文化环境和缭乱的文学现状,批评家需要增大社会责任心,增强历史使命感,并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审美高端的感知,观察现状,洞悉走势,仗义执言,激浊扬清。要超出对于具体作家作品的一般关注,由微观性现象捕捉宏观性走向,由代表性现象发现倾向性问题;该倡扬的要敢于倡扬,该批评的则勇于批评,对于一些疑似有问题的倾向和影响甚大的热点现象,要善于发出洞见症结的意见和旗帜鲜明的声音。要通过这种批评家自身的心态与姿态的切实调整,强化批评的厚度与力度,逐步改变目前这种文学批评宣传多于研究,表扬多于批评,微观胜于宏观的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但文学批评的更大问题,是缩小了的批评,在面对一个放大了的文坛;相对传统的批评,在面对一个活跃不羁的文坛。这种事实上的不对等和不平衡,正是批评的难处与挑战之所在。因而,文学批评需要自立与自强,也需要人们的理解与支持。

比如文学批评的队伍既需要壮大,又需要纳新。现在从事文学批评工作的,因为没有一个彼此联系的机制与方式,实际上是散兵游勇式的一支队伍。现在活跃于文坛的批评家,主要由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的人们所构成,70年代的极少,80年代的基本没有,这与文学创作上的六代同堂(从30年代到90年代)和越来越年轻化,构成了极大的反差。

批评的队伍需要年轻化,有活力,而批评的人才又需要既综合又特殊的素质,因而很难依赖自然成长,需要有一些发现和培养新人的措施与办法。

另外,文学批评在活动的阵地、传播的工具、资讯的提供等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得到有效的支持。现在的文学批评类文章,主要发表于一些专业性的报纸和文学理论批评刊物,而这些报刊的受众主要是业内人士,因此其影响基本上囿于一定的圈子,社会性的影响极其有限。而受众较多,影响较大的电视、网络和市民报纸,基本上没有文学批评的立锥之地。如有,也是以媒体批评和媒体报道的“娱乐化”方式对专业的文学批评进行“为我所用”式的选择、删改与加工。这样的大众化的传播资源,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如何也“为我所用”地为文学批评服务,或起一些配合、呼应的作用,委实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的。

记者:文学创作的观念对于经典和大家的产生十分重要,面对一些创作者观念的混乱和失衡,当前文学创作的观念上需如何调整?

白烨: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与不断的观念碰撞中,人们的文学观念发生分化与更变,从而越来越纷繁,越来越多样,这是一定的和必然的。

从我们当下的文学、文化现状来看,既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也可说是乱花迷眼乱云飞渡,几乎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这种既缭乱又繁荣的现状的背后,是不同追求的相互交错,不同观念的交相汇流。而这样一些众多的追求与背后的观念,因为市场化、媒体化的共同作用和暗中诱导,已经出现了观念上的混乱与生态上的失衡。比如,文学图书出版中的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而使某些题材作品过于集中,少数名家无形中垄断图书市场和客观上霸占出版资源,新人新作很难浮出水面;一些图书舍本求末,粗粮精作,以奢华的外在包装掩盖空虚的内容,等等;还有某类网络写作超越道德与模糊是非的倾向大行其道(如一些玄幻、仙侠作品),博客写作中为吸引受众的有意媚俗、媚恶,等等。

就不同代际的人们来说,在观念上也都有一个吐故纳新、取长补短和相互宽容的问题。比如,立足于传统文学的人们,不要满足于已有的文学成就,以为自己步入文学的高端,对新的文学现象另眼旁观,甚至不屑一顾;而踌躇满志的文学新人们,也不要轻视文学经验,否定文学传统,以自我作古的姿态藐视一切,以“断裂”为荣,以“割裂”为快。在面对巨大而悠久的文学传统、活跃而不羁的文学现实的时候,不同的人们都有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适应中坚守、在学习中进取的必要与空间。

我们应当承认立足于某些“欲望”的市场原则、媒体规则的观念,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有效性。但只有这样的只要赚钱的市场观,“娱乐至上”的文化观,自以为是又莫衷一是的文学观,显然远远不够和很不全面。我们还应该有更高的欲望与愿望诉求,那就是着眼于长远、对接着理想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当下的社会文化生活与文学活动中,强化人文内涵,在大众媒体中,倡扬人文导向,使有正面价值的人文精神成为社会的文化时尚与精神风尚,是解决目前价值观念混沌和主体导向不彰显的一个迫切需要。

记者:在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环境下,在市场化浪潮汹涌而来之际,文学体制如何适应新形势,文学体制机制方面如何变革,才能有利于培养文学精品、催生文学大家?

白烨:首先是文学体制要面对变更了的现状,增扩容纳性,增大凝聚力。随着体制内外的年轻文学从业者的逐渐增多,以及体制外的文学从业者的背靠书商与盘踞网络,文学队伍的构成与分布与过去已大不相同。由作协、文联这样的体制化体系所掌握、所联系的作者,在数量上只占社会文学力量的一部分,更多的文学写作者与工作者将以各种方式存身和游弋于体制之外。这就要求负有组织联络全国文学工作与活动的现有的文学体制,既要了解当下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变化,与青年文学作者和文学爱好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也要明了文坛内外发生的种种变化,关注传统文学之外的类型化文学、新媒体文学的动向,与他们的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文学互动。在一种有现实针对性的积极主动与彼此互动的工作中,使现有体制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同时也使文学体制本身增强活力与弹性。

机制方面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文学、文化环境越来越市场化的情境之下,怎样利用市场与具有市场特点的手段,而不是行政的手段,来介入和影响文学的生产与传播。现在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已经达到了3000部以上,但真正值得一读和留得下来的作品却为数寥寥,之所以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是因为这3000部作品的产生完全是市场化文学出版的结果。如何以建立基金、设立奖金的方式,对那些内容比较厚重又不被市场看好的作品在出版前予以适当的资助,对那些确实优秀的文学图书在出版后予以一定的奖彰,在市场化之外还应有主导性的扶助与引导行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文学生产过程,才能使文学的生产避免完全被市场所掌控和左右。目前在文学生产的主动性介入上,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这是比体制缺少弹性更为重要的问题。

记者:文学经典的产生和文艺大家的出现,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环境的熏陶,您对开展文学教育有何建议?

白烨:文学教育,包括学校的语文教育、社会的文学宣教等等。从一些机构对于中小学学生文学阅读的几份调查来看,现在的中小学学生乱读书、读闲书的现象相当普遍,一些爱好文学的学生弄不清作品与读物、写手与作家的基本区别。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偏于知识性,课内外的文学阅读流于自然性,因为不够对位,缺乏引导,使学生在这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缺少对于写作、对于文学的应有的认识与正确的理解,文学传统的链条在这一初阶的重要环节上就发生了不应有的断裂。中小学的语文教育,如何走出八股化,具有创新性,在向学生教授文学基本常识的同时,教习好我们的文学传统,使学生在人生成长初期阶段打好必要的文学根基,是确实需要好好加以反省,认真加以改革的。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社会的文学宣教工作。现在社会的文学宣教工作,实际上是由一些媒体来扮演的,如报纸、电视、网络等。而媒体因为吸引眼球、魅惑大众的自身利益所决定,把“娱乐”不由分说地放在第一位,这使它们不只是向人们提供大量“娱乐化”的内容,还使它们把一切对象都做了一种“娱乐化”的处理,用“娱乐化”的方式传播一切。因此,从这样的媒体和媒体传播那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充斥着奇闻逸事、奇谈怪论的被“娱乐”所包装、所加工的文学与文坛,一个严气正性又丰繁多样的实在的文学,一个活跃不羁又总体向上的真实的文坛,实际上被遮蔽了,被扭曲了。社会的文学宣教工作,如果就这样仰仗这些媒体来完成,不只真实的文学与文坛有被“娱乐化”的危险,而且人们的情趣也有滑向肤浅化、游戏化的可能。这种明显低俗的倾向与影响,只会与我们本有的理想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把社会的文学宣教当成是培养人们阅读能力、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重要手段,从而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工程之中,切实抓紧抓好,看来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白烨小传

白烨,1975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7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下属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曾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助理,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同类推荐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送别

    送别

    《送别》是一本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李叔同先生在封建时期、民国时期及抗战时期的不同作品以及李叔同先生本人对绘画、书法、篆刻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学习方法。其作品主要包括诗词,如《春风》、《醉夜》、《无题》等;谱曲如《送别》、《祖国歌》;文赋如《悲智颂》、《李卓吾像赞》等,表现了这位大师出尘脱俗的艺术魅力。“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先生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
  • 希腊神话故事(二)

    希腊神话故事(二)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走宁夏

    走宁夏

    在中华大地的西北边陲,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鄂尔多斯台地与绿色盆地共存,浩浩大漠与滔滔黄河同在,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西夏文化、阿拉伯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放异彩……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的宁夏。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热门推荐
  • 凰倾异世:废柴小姐初长成

    凰倾异世:废柴小姐初长成

    一代杀人机器,穿越异世,沦为废柴小姐。她是天才杀手,腹黑冷血,绝色容颜;一朝穿越,浴火凤凰,倾倒异世!他是江山之主,隐藏极深,妖孽绝色;异世相逢,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地生连理枝,水出并蒂莲,生生世世,相随相依····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她穷极一生,散尽修为,那里,还是一片茫茫···
  • 耍宝狂妃萌翻傻王爷

    耍宝狂妃萌翻傻王爷

    周宝儿,夜洛国首富的女儿,古灵精怪,聪慧无比,一朝失算,被迫嫁于夜洛国有名的傻子王爷。她本是21世纪最正常雇佣兵,不知哪位神仙打盹,害她嗝屁穿越,成了她,周宝儿。苏慕哲:夜洛国有名的傻子王爷,各个巧合间,他真的傻吗?大婚日,她报着必离的心态嫁给他。谁知竟还有小妾不省心,姐就拨点时间陪你们玩玩吧。他皇帝的贤妃敢打她老爹的屁股,她非斗得她心疼肺疼永无宁日。这是一个扮猪吃老虎,时不时霸气侧露的女主。这是一个表面平静,背地为皇位不惜弑杀亲兄弟,胜者为王的时代。这是一个宠夫宠到没边的故事。
  • 血色紫荆花

    血色紫荆花

    应该属于黑暗类小说,一个魔法师疲惫的故事,坚持,痛苦,嘲笑,血腥,一个人慢慢地一路走下去……--------在古黄金时代的神话传说中,不死鸟凤凰在太阳面前飞翔,在她的翅膀上布满着黄金密纹,意思就是--------承载着我的非天亦非地,承载着我的,只是我自己那燃烧的双翼!!
  • 农家多闲事

    农家多闲事

    “二愣子,你家的屋漏雨了,你还顾着你的草药做啥咯!”“闷骚男,你家的药要煎糊了,你还给我打什么伞呀?”沈团团出生在桃花庄里的一户做豆腐的人家,因为沈父不善掌家,沈家入不敷出。作为有志青年,沈团团决定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立志要做沈家的豆腐宴。但是,光是从地上爬起来咋就那么难呢……沈团团一心想着做个美美的“豆腐西施”,但是连村里的屠夫家的壮闺女都有人要了,为何她还是无人问津!某日,看着堆在面前的银锭子,闪烁着银光,某人问:“你愿意做我的婆娘吗?”“要是多几个金子,我就想想——”一堆的金子。“唔,有几张房契,我自己给自己做主,嫁了!”一叠的房契……
  • 请给我四天恋爱

    请给我四天恋爱

    他和她相恋在高中时代,最懵懂的爱情,最真挚的情感,都给了曾经认为对的人。高考后的他们因异地原因,分割两地,但他对她的思念却未曾减少。而当时间告诉了他的却是冷冰冰的“分手”。从此他以为自己再也不会爱上人,可是事情并没有按他所想的发展,一切正悄悄的发展······
  • 网游三国之沙场点兵

    网游三国之沙场点兵

    生死利欲成王败寇一将功成万骨枯,纵血性男儿驰骋沙场。这是一个和大家所了解的游戏世界完全不同的游戏世界在这里没有等级和没有血量。在这里有的只是无尽的杀戮有的只是旷世神兵有的只是灵兽异宝有的只是可以在现实修炼的无上功法且看一少年怎样称霸游戏三国,怎样在现实中使自己的家族崛起。
  • 妖之迷行

    妖之迷行

    这人类的世界是黑暗可怖的,她没料到自己身为一只拥有三百年修为的妖精,就这么轻易的被人猎了。
  • 女配想静静

    女配想静静

    车祸穿越,既来之则安之,但尼玛竟然穿到书里,还是个连女二女三都算不上的小配角。她自认为没有通天本领在古代活得多姿多彩,欲仙欲死。所以咱远离男主女主,安安稳稳过咱小日子行不。不过boss,咱俩不合适呀,我有喜欢的人了!哦,原来那人是你呀,这可咋整?这是个从弱小小丫鬟逐渐成长,变得强大最终收获爱情!本文女主无金手指。开始弱小,没有远大志向,后期慢慢成长起来,1V1,HE。
  • 错过了就不再

    错过了就不再

    六岁的尹珊和洛昱希,从那架空的洛国穿越而来。初见欧阳晨,尹珊就一见倾心,一心想着如何掳获欧阳晨的心。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尹珊慢慢明白,人活着不只是为了爱情,她的人生还可以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于是,在机缘巧合之下,尹珊加入了“星际模特公司”,从此,便踏上这条模特之路。当她事业,爱情都得意的时候,一个意外把她打入了万丈深渊。此时,她却发现自己怀孕了。最终,她选择了远走他乡。然而这一路,并非是她孤单一人,有一个人始终陪着她,伴着她,愿意放弃一切只为她。
  • 香水诱惑

    香水诱惑

    曾经人说过:香水应该是一种与你如影随行,不经忘却却无时不在,而不是一种毫无生命力、标签般的香水味。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味道,它是吸引猎物最高端的秘密武器。